道理我都懂……但肥皂泡怎麼才能吹更大?

2020-11-24 澎湃新聞

原創 下雪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太長不看版

1. 吹大泡泡的關鍵在於肥皂液;

2. 肥皂液中除了水和洗潔精等基本原料,還要添加聚合物;

3. 聚合物可以提高肥皂液的拉伸黏度,並改善泡泡的壽命;

4. 科學家推薦的吹大泡泡神秘配方在文章結尾。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紙飛機怎麼飛的遠?葫蘆娃爺爺叫啥名?灰太狼什麼時候能抓到羊?

……

在眾多童年迷思中,今天我們試圖來解答其中一個:肥皂泡怎麼吹得大?

誰不喜歡吹泡泡呢?

公元前2900年,古巴比倫人發明了肥皂。有理由相信這裡很可能也誕生了第一個吹肥皂泡的人。

隨後的千年時光,肥皂在世界範圍內逐漸流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吹起了肥皂泡。

法國畫家夏爾丹名畫《肥皂泡》 | commons.wikimedia.org

現如今,世界上的肥皂泡愛好者們眾多,他們甚至組成了一個全球性的組織——國際泡泡藝術家協會。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但是如何吹出一個大泡泡,卻仍是困擾無數人的童年迷思。

賈斯汀·伯頓(Justin C. Burton)同樣有這樣的迷思。作為美國埃默裡大學的物理學副教授,他一直好奇,那些街頭藝術家們如何把泡泡吹成「直徑有呼啦圈大小,長度和一輛汽車相當」。

於是,賈斯汀決定自己造個大泡泡。

巨大泡泡背後的奧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外自由漂浮肥皂泡是由泡泡大師U.R.Awesome博士創造。在2015年,他使用兩根魚竿綁著繩子,沾滿肥皂液,創造了一個96.27立方米的超級大泡泡,體積接近一輛卡車。

目前記錄的最大的戶外肥皂泡 | drurawesome.com

而大泡泡專用的肥皂液配方並不是什麼奧秘,甚至有人把愛好者們公布的配方搜集在一起,做成了肥皂泡維基(Soap Bubble Wiki)。

在眾多肥皂泡配方中,除了水和洗滌劑這些常見的原料,還往往包含一些聚合物。比如,在肥皂泡維基中最常出現的天然瓜爾膠或聚環氧乙烷(PEO),前者是一種常用的食品增稠劑,後者是工業上常用的增稠劑和潤滑油。

賈斯汀敏銳地意識到,製造巨大泡泡的關鍵就在於聚合物。

聚乙二醇的分子式,分子量超過20000的一般稱為聚環氧乙烷(PEO)

賈斯汀和他的團隊在水與洗潔精(起到肥皂的作用)的混合溶液中,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瓜爾膠溶液和PEO溶液(J-Lube潤滑液,PEO含量為25%),研究它們如何影響了肥皂泡的大小。

首先,他們測試了不同濃度溶液的剪切黏度,這一指標最能反映肥皂液這類液體流動性的強弱。

當加入PEO後,剪切黏度並未發生太大變化;而加入瓜爾膠後,剪切黏度隨著濃度升高而增大,甚至可達到PEO溶液的10倍。兩種溶液的如此巨大的差異,但又都能吹出大泡泡,說明了肥皂液的剪切黏度並不是主要因素。

在形成肥皂泡時,肥皂液會離開棉線,並逐漸拉伸。因此,賈斯汀將目光轉向流體另一個重要參數——拉伸黏度,這能體現拉伸狀態下流體的運動特點。

賈斯汀使用高速攝像機拍下了液滴下落(拉伸)的過程,測量了最終滴下之前的拉伸長度和破裂時間——無論是加入瓜爾膠還是PEO,都會對流體的拉伸性能產生顯著影響。看來,「拉伸黏度」才是這些聚合物分子發揮作用的關鍵。

不同PEO分子量和濃度下拉伸的長度(Frazier,2020)

而且在實驗中,賈斯汀發現聚合物的添加並不是濃度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在一個合適的濃度範圍,才能最大程度改善肥皂液的拉伸黏度。他解釋說,「聚合物纏結在一起時,就像一個毛線球,形成了一個不容易分開的長鏈,只要在最合適的濃度下,它們能使肥皂膜達到一個既有黏性又有彈性的最佳點。」

此外,研究者們發現了網友的一個建議:聚合物靜置一段時間再使用,效果會更好。賈斯汀意識到瓜爾膠和PEO這些高分子聚合物靜置後,會使原本很長的分子鏈會降解,產生不同長度分子鏈的混合物。於是,賈斯汀配置了不同分子量的PEO溶液。通過混合兩種不同分子量的溶液(相當於模擬了靜置後的溶液),發現確實比單一溶液的效果好。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暫時並沒有明確的理論來解釋,賈斯汀也僅僅給出一種推測。在溶液中,聚合物的瞬間纏結會導致流體拉伸黏度變化,而多種分子量混合的聚合物會與表面活性劑分子產生更豐富的相互作用。

賈斯汀(左)和他的學生在埃默裡大學的草坪上進行實驗 | arstechica.com

找到最佳肥皂液配方

在實際製造一個巨大泡泡的時候,肥皂膜會受到重力作用、蒸發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它們必須要具有足夠的厚度,並能持續存在一定時間。

為了尋找製造巨大泡泡的最佳方案,賈斯汀團隊還想揭示什麼影響著肥皂膜壽命和厚度。為此,他們還自行設計了一個可以根據時間測量膜厚度的裝置。

令他們驚訝的是,加入聚合物後的膜並沒有顯著變厚,而膜厚度更依賴於所選擇的表面活性劑,也就是所用的肥皂或洗潔精的性質。

也就是說,一款合適的洗潔精,是吹出厚泡泡的基礎。

賈斯汀團隊設計的測量肥皂膜厚度的紅外線放大裝置(Frazier,2020)

關於膜壽命的問題則稍顯複雜。

首先,他們發現加入過聚合物的膜壽命確實更長,而且在最優的濃度範圍內,加入瓜爾膠的要比加入PEO的膜壽命長的多。因此,他們認為瓜爾膠可以勝出成為最佳原料。

其次,聚合物分子量和濃度決定了膜壽命的長短。與之前的實驗相似,並非分子量和濃度越高,膜壽命就越長,而是有一個適合的濃度範圍,在這一範圍內,可以近似地看作:濃度越高,壽命越長。

圖中紅色條為最佳溶液濃度範圍,橫坐標為濃度,縱坐標為膜壽命 (Frazier,2020)

此外,他們再一次驗證了網友的智慧——肥皂泡愛好者們喜歡在涼爽潮溼的天氣時發揮自己的創意。炎熱的天氣會增加液體蒸發速率,他們就測試了相對溼度下的肥皂膜壽命,發現了相對溼度在75%以上,就會顯著增加膜壽命,在相對溼度90%的情況下,膜可以存在250秒以上。

這樣一項從娛樂活動啟發,得到網友經驗幫助的研究,最終發表在了流體物理學刊物Physics Review Fluids上。

賈斯汀在論文中表示,更專業的流變學實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可能會有助於闡明兩種聚合物協同作用的原理。看似簡單的肥皂泡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物理問題。

他說,「與所有基礎研究一樣,你必須遵循自己直覺和內心,有時肥皂泡會破裂,但就在這時我們發現了有趣的東西。」

或許,新發現就從吹一個肥皂泡開始!

巨型泡泡配方

(賈斯汀提供)

· 1公升水

· 50毫升黎明專業洗滌劑(超過三大湯匙,可在線購買)

· 2-3克瓜耳粉(約1/2茶匙)

· 50毫升外用酒精(比三大湯匙多一點)

· 2克發酵粉(約1/2茶匙)

先將瓜爾豆粉和酒精混合,攪拌到沒有結塊。然後將酒精/瓜爾豆液與水混合,輕輕攪拌10分鐘。靜置一會兒使瓜耳豆水合,然後再次混合。水應該稍微變稠,就像稀湯或未凝固的明膠。加入發酵粉攪拌。加入黎明專業清潔劑,輕輕攪拌,避免產生泡沫。肥皂液這就配好了!

將一根帶繩的魔杖浸入液體中,直到完全浸沒,然後慢慢地拉出。慢慢揮動你的魔杖,或者向它吹氣。享受巨大泡泡帶來的快樂吧!

作者名片

作者:下雪

編輯:圓的方塊

排版:雷穎

題圖來源:waynesthisandthat.com

參考資料:

[1]https://www.guinnessworldrecords.com/world-records/largest-free-floating-soap-bubble

[2]Frazier S, Jiang X, Burton J, et al. How to make a giant bubble[J]. 2020, Phys. Rev. Fluids 5, 013304

[3]https://soapbubble.fandom.com/wiki/Soap_Bubble_Wiki

[4]http://www.recordholders.org/en/list/soapbubbles.html

[5]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20/02/physicists-determine-the-optimal-soap-recipe-for-blowing-gigantic-bubbles/

[6]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19/08/24/102697/the-chemistry-behind-how-you-make-a-record-breaking-giant-soap-bubble/

[7]https://news.emory.edu/features/2020/01/physics-of-bubbles/index.html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版權屬於「我是科學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iscientist@guokr.com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絢麗肥皂泡背後的令人驚豔的數學之美
    幾乎每個人都吹過肥皂泡,甚至成年人也會很有興趣地玩。一個個滾圓的球,漂浮在空中,還呈現出絢麗的顏色,煞是好看。不過,好看的肥皂泡總是過一會兒就破滅了,所以文學家們形容某些美好而不現實的事,說是肥皂泡的幻滅。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過富有激情的句子來歌頌它:「肥皂泡,你呀,自然界最激動人心的和最奇異的現象。」而肥皂泡中蘊含了豐富的數學問題,卻鮮為人知。
  • 牛頓在樓下吹著肥皂泡,一吹就是幾個小時,鄰居都以為他瘋了
    少年時候的牛頓很瘦弱,當被送去學習的時候,其實他並不是所謂天生的神童,相反他資質平平,母親和舅父都以為他讀書無望,加上家裡務農為主,於是便想讓牛頓學習做生意,然而成績不好,並不代表不願意讀書,牛頓在學生的時候就酷愛讀書,而且十分愛好專研。
  • 肥皂泡的大道理:表面張力
    (圖源:pixabay)公園裡的小朋友吹起了一個大泡泡,陽光下的肥皂泡炫彩奪目;旁邊的音樂噴泉噴出水柱,紛揚的水滴剛好落在你的手掌。其實,在這些水的大秀幕後,有一位隱形而重要的魔術師——水的表面張力。故事還要從19世紀的歐洲講起,那時的人們和你一樣,也喜歡七彩的肥皂泡。科學家們在擺弄肥皂泡的同時,也試圖揭開它背後的秘密,一位熱愛科學的女孩子做到了。她設置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小實驗:把一塊紐扣大小的金屬片系在繩子上,並將它輕輕放在水面,並測量將金屬片從水面提起所需力的大小。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從水面上提起金屬片,居然比從桌面上提起同一片金屬更費力。
  • 在吹泡泡史上,這些科學家留有姓名
    肥皂泡從吹出到破裂,僅存在寥寥幾秒。但在歷史長河中,卻有無數學者沉醉於這轉瞬即逝的魅力,試圖解答泡泡所帶來的迷思。表面張力與長壽泡泡英國實驗物理學家波易斯,設計過一個也許是受眾最廣的肥皂泡實驗。1889年聖誕節期間,他進行了幾次公開演講,給青少展示肥皂泡實驗。
  • 這份肥皂水配方,能吹出打破世界紀錄的泡泡
    作者:窗敲雨 怎麼調製泡泡水能吹出最大、最結實的泡泡?之前似乎是有人問過這個問題,今天正好看到一篇相關的論文(預印本),對此進行了一些實驗驗證,來分享一下。
  • 美麗肥皂泡背後的數學
    幾乎每個人都吹過肥皂泡,甚至成年人也會很有興趣地玩。2012 年9 月19 日,在溫哥華,加拿大籍華裔泡泡藝術家楊範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金氏世界紀錄,將181 名參與者容納在一個巨型肥皂泡中。參加莫斯科肥皂泡節的民眾2013 年8月23 日,在香港舉行了「金氏世界紀錄大開眼界」活動,特邀英國肥皂泡大師Samsam表演了最多肥皂泡彈跳、最長肥皂泡串、最大室內肥皂泡以及大泡套小泡等夢幻優美的技藝。
  • 肥皂泡只能用來吹?在肥皂膜中,物理學家看見瑰麗場景
    最近,一位博士生將雷射照向美麗的肥皂泡,意外看到了光的分支流。這個由肥皂泡和雷射束共同組成的光流體系統中的相互作用,和光與固體的相互作用很不同,這或許為理解自然界中的分支流現象提供了新的機會。你一定幸運地撞到過公園裡小朋友吹出的五光十色的肥皂泡。當太陽光照射到肥皂膜表面時,會形成各種顏色的條紋和斑點,這是我們熟悉的薄膜幹涉現象:一部分光被膜的上表面反射,一部分被下表面反射,兩束反射光相互幹涉,由此在肥皂膜厚度不同的區域呈現出不同顏色。這些普普通通的肥皂泡有何奇特之處呢?要了解這一點我們得深入微觀世界。
  • 遇到一隻巨大的肥皂泡泡
    前幾天,國慶節去公園玩的時候,我見過了生平所見最大的肥皂泡。真的,比人的腦袋還大一圈,悠悠忽忽的,在天上搖擺著。那應該是剛吹出來的泡沫,漂漂亮亮,從來沒見過這麼結實的肥皂泡,長達好幾分鐘都沒有破,又輕又圓,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一陣風吹過來,這個碩大的肥皂泡,這脆弱的球,一會扯成長圓的形式,一會又很有彈性地回歸圓形,顫巍巍的光影凌亂,如夢幻一樣隨風飄動。
  • 肥皂泡也能為花朵授粉,科學家為植物授粉找到新方法
    科學家用肥皂泡代替蜜蜂為梨樹授粉 圖片來源:iScience肥皂泡能通過將花粉粒送到目標花朵上,幫助梨樹授粉,這表明這種異想天開的技術可以成功為結實作物授粉。這項來自能美市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肥皂泡可能是機器人授粉技術的一種低技術含量的補充,機器人授粉技術是用來補充蜜蜂消失產生的缺口的。相關論文6月17日發表在iScience上。「這聽起來有點像幻想,但功能性肥皂泡能與傳統手工授粉一樣有效授粉和確保水果質量。」
  • 道理?我都懂!
    反而一副我是過來人的樣子,說一些之乎者也的話語,巴拉巴拉啥的,最終會導致我們更加的煩悶,雖然出發點是源於對我們的關心,但是方法不對的關心和愛是必要的嗎?未必吧。圖片來源於網絡其實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有些人需要時間去消化這個即成的事實罷了。
  • 《有趣的肥皂泡》一枝花-協助拍攝
    肥皂泡是非常薄的形成一個帶虹彩表面的空心形體的肥皂水的膜,比喻一觸即破的事物或經不起推敲的東西。有趣的肥皂泡【第1幅圖】此作品由洛陽攝影愛好者喻先生在著名的綿陽地區拍攝有趣的肥皂泡【第2幅圖】此作品由濰坊攝影愛好者解先生在著名的德陽地區拍攝
  • 不起眼的肥皂泡,破滅一瞬間溫度高達2萬,人為何不會被灼傷?
    肥皂泡是人們的童年回憶之一,很多人在小時候都吹過肥皂泡,而且肥皂泡的製造原理非常簡單,人們只需要將一點洗潔精加入到清水中並搖均勻,就可以得到一整瓶的肥皂泡液了。肥皂泡雖然很好玩,但是也伴隨著風險,如果肥皂泡不慎碰到眼睛,我們需要用到大量的清水來清洗,這就和洗頭水泡沫進到眼睛一樣,會讓人的眼睛感到刺痛。
  • 肥皂泡泡究竟有沒有顏色?是結構色!
    公園裡的三五個小孩,一手拿著泡泡液,一手揚著沾了泡泡液的塑料圈,輕輕一吹,便吹出了一串串彩色的肥皂泡。有個小孩抬頭看了看天上一直變幻著色彩的泡泡,又低頭看了看手裡透明的肥皂液,忍不住向小夥伴發問——「泡泡的顏色,是從哪兒來的?」「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泡泡有魔法?」
  • 肥皂泡為何能隔音
    沐浴時,如果不小心被肥皂泡或洗浴液的泡沫蓋住了耳朵,你會感覺耳朵仿佛被一堵厚厚的牆堵住了,頓時失去了聽力,這樣的情況或許每個人都遇到過
  • 肥皂泡破碎瞬間溫度超20000℃,遠超太陽表面,為何毫無感覺?
    吹泡泡是小孩子們都喜歡的活動,每逢節假日,廣場樂園內總少不了小孩子吹泡泡和打泡泡的身影。不過你可能難以想像,如此輕盈的一個肥皂泡,在破碎的一瞬間溫度可以超過20000℃,要知道太陽表面溫度尚且5000℃,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太陽表面溫度的4倍。
  • 在吹泡泡史上,這些科學家留有姓名
    原創 下雪 圓的方塊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肥皂泡從吹出到破裂,僅存在寥寥幾秒。但在歷史長河中,卻有無數學者沉醉於這轉瞬即逝的魅力,試圖解答泡泡所帶來的迷思。
  • 東北室外礦泉水瓶一搖就結冰,肥皂泡10秒變水晶球,這是有多冷啊
    潑水成冰,潑出去一盆熱水,美呆了,熱水都不等你給它喘息的機會就變成了冰。還有肥皂泡,在東北室外吹個肥皂泡,10秒內結成水晶球,網友大呼漂亮,陽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有機會一定去東北那嘎達轉一圈,體驗一下熱水成冰的快感!
  • 孩子們都愛玩的吹泡泡,風險很大但是你可以在家自製
    每到這個時候,我都喜歡帶小小常去公園,場地大,空氣好,還可以玩五彩的泡泡玩具,讓孩子們吹啊吹,追啊追,既好玩又鍛鍊身體。飄揚的五彩泡泡,在孩子心中絕對是無可替代的童年回憶。可是最近看了一則新聞,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這種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泡泡水,成本也就幾塊錢,我們在家用肥皂等生活用品,自己就可以做。
  • 楊絳出新書拒開研討會:我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楊絳出新書拒開研討會:我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我沒事兒的時候就讀。而在談及「宅男宅女」等新鮮網絡詞語時,先生幽默地說:我就是宅女。  由於老人不喜交往,深居簡出,所以自稱「宅女」是實至名歸,幾乎所有做文化的記者,在採訪楊絳這件事上都吃過閉門羹。青年學人陳遠在微博中表示,前幾年,他曾經給楊先生寫信請求和她聊聊楊蔭榆先生,楊先生回覆:「過去的事情不想再說了,算了吧」。
  • 吹不出泡泡的肥皂水
    吹不出泡泡的肥皂水 點擊「科普石家莊」快速關注 視頻簡介: 利用下面的材料製作泡泡水, 材料有水,肥皂,白糖,醋,食用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