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不妙?北極發現200萬個「冒泡」點,這項研究或是「定心丸」

2020-12-05 猩猩科學頻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可能,我們直接提到氣候變暖,很多朋友沒能很明顯地感受到氣候的變化,但是這些年來,氣候變暖的情況是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而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中,有5年出現在2015年以後。看起來,最近這些年,氣溫都比以往高,這或許是氣候變暖最直觀的「證據」之一。

隨著氣候變暖的持續,帶來的問題也是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冰川加速融化。對於極寒地帶的南北極等地區來說,可能還會出現凍土融化的情況。隨著這些凍土的融化,藏在凍土裡面的一些物質也將會釋放出來。如,現在有科學報告指出,在北極地區,研究人員發現大量「冒泡」的情況。

NASA的研究人員在對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地區大約30000平方公裡的北極土地進行空中監測時,發現在有些永久凍土在融化。如果這些北極地區的地圖融化,帶來的問題,不僅僅是導致海平面上升,藏著凍土裡面的甲烷等碳物質也會釋放到大自然中。在2019年,北極地區也曾經出現嚴重的野火問題,主要原因就是北極地區氣溫較高,所以有一些碳物質暴露在大自然中,當遇到高溫、乾旱的情況時,這些碳物質可能會起火,最終釀成了北極地區的野火肆虐問題。

從目前的監測情況來看,這些北極地區釋放的甲烷氣體含量超過千分之三,一共發現了200萬個甲烷釋放點。由於這些甲烷氣體的排放尋找一個特徵,就是以水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即在一些湖泊、池塘等區域,這些甲烷釋放點較多,離這些溼地地區300米以外,這些甲烷的釋放點就幾乎消失了。所以當這些甲烷從水中冒出來時,看起來就像在冒泡。

由於甲烷帶來的氣候變暖潛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30倍,所以這些甲烷釋放到大自然中,確實是會對地球環境造成影響,最直接的或許是氣候持續變暖,氣溫持續上升,最後導致這些冰川加快融化。看起來,這一場景似乎一觸即發,不可收拾。難道,真的沒辦法緩解這一情況繼續惡化嗎?

在我們擔心之餘,科學家的另一項研究表明,雖然北極有這些甲烷釋放出來,但是問題可能沒那麼悲觀。羅切斯特大學地球化學家班傑明·赫米爾(Benjamin Hmiel)的科學研究數據表明,當前排放到大自然中的甲烷氣體,大多數都是人為造成的,即我們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成也蕭何敗蕭何」,既然我們能夠釋放甲烷,也應該是有辦法減少這些人為甲烷氣體的釋放。

新的研究表明,在工業革命以前,我們人類社會雖然也有發展,但是發展速度較慢,使用的化石燃料還是比較少。大直到1870年,釋放到大氣中的甲烷水平也是非常低,並且幾乎所有甲烷都是自然生物形成的,即我們人類的影響微乎其微。從那時候開始,釋放到地球大氣的甲烷急劇上升,在過去的3個世紀中,排放到大氣中的甲烷猛增了約150%。不過由於這種甲烷既然可以是自然形成,也有我們人類釋放的因素,所以很難準確地確認,自然產生和人為釋放的佔比分別是多少。

現在新的研究表明,我們人類釋放的甲烷排放量可能比我們之前預想的高出40%。這一項研究,讓我們看到了環境氣候變暖的希望,或許是給了我們一顆「定心丸」。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夠優化能源結構、改進能源使用效率,意味著我們可以減少人為甲烷氣體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最後帶來的效果,就是地球的溫室效應有所緩解,氣溫上升的趨勢得到控制。最後,當地球氣溫穩住甚至下降時,北極地區的凍土融化速度也會有所減慢,從凍土裡面釋放出來的甲烷氣體也會減少。最終,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地球再次恢復到「涼爽」的狀態。

當然,理想很豐滿,想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需要努力,大力開發清潔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除此之外,植樹造林也可以有效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緩解氣候變暖去趨勢。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們也是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在2000年代至今,地球森林覆蓋率增加了5%,相當於增加了一個亞馬遜雨林大小的森林,其中我們國家國新增綠化面積至少佔了25%當我們大家都參與到減少碳排放的行動中,相信我們的地球家園未來或將很快會降溫。

相關焦點

  • NASA:北極200萬個區域在「冒泡」,不是好事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最新報告指出,在偏遠的北極地區北部,溫室氣體的排放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之下,變得越來越嚴重,這些大規模的「甲烷」氣體正在衝破冰層逐步釋放出來,並且這不是小範圍的跡象。根據NASA研究人員表示,在飛越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一些最難以接近的地區,發現了數量驚人的融化永久凍土,覆蓋了該地區大部分地區的凍結土壤層。
  • 北極傳發現200萬個「冒泡」點,地球到底怎麼了?
    這些問題不會排隊到來,不分先後,現在蝗災等問題泛濫之際,北極地區也傳來了壞消息。據2020年2月18日的一則科學報告的資料顯示,美國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員在北極地區發現了冰川裂縫中有溫室氣體「甲烷」釋放出來。這一發現,確實是有點讓人擔憂,畢竟我們當前所面對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氣候變暖,在北極地區自己釋放溫室氣體,無疑會助長氣候變暖的趨勢。
  • 南極出現「血雪」、北極200萬個「冒泡點」,或有全球性氣候災害
    除了南極地區出現了「血雪」的異常現象以外,北極地區的情況也不是很理想。由於北極地區存在大量的凍土、永久凍土,當北極地區也出現高溫天氣時,這些凍土就可能會加快融化,而藏著凍土裡面的物質也將會暴露在大自然中。
  • 南極發現未知島嶼,北極也有「異樣」,擔心的事情或發生?
    根據科學報告的資料,有一個「Thwaites冰川離岸研究」項目的研究人員在南極松島冰川冰架海岸發現了一個未知的島嶼。其實,我們地球上存在大大小小的陸地,有一些小島嶼也是正常的。這一次發現的島嶼,原本也是存在的,並不是剛剛「生」出來,而是之前覆蓋在冰川之下的,我們沒法看得到。不過隨著冰川的融化,這個島嶼才露出來了。
  • 研究顯示北極永久凍土層解凍加速,奇怪熱巖溶湖形成冒出大量氣泡
    北極永久凍土真的應該一直保持冰凍狀態。許多地方已經被凍結了數萬年,鎖定了溫室氣體和古老的病菌。不幸的是,地球的氣候變化正在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人們。現在美國宇航局資助的研究已經證實,北極永久凍土帶的預期融化正在被稱為熱巖溶湖的自然現象大大加速。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通信》雜誌上。
  • 2020年地球環境出現重大變故,繼北極出現38℃後,阿爾卑斯也不妙
    2020年地球環境發生了重大變故,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了,2020年開年就伴隨著澳洲森林大火以及新型冠狀病毒來臨了,雖然森林大火早已撲滅,但是新型冠狀病毒卻在各個國家瘋狂蔓延,其中美國的情況更是愈演愈烈。
  • ​情況不妙?巴西下「黑雨」,格陵蘭島也有壞消息,大冰架脫落了
    在我們印象中,極寒的北極地區應該是冰天雪地的狀態,不過,這些年來,北極發生了變化。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的研究報告指出,現在北極向「新北極」氣候發展,現在的氣候已經與幾十年前的氣候完全不同。隨著北極地區出現創紀錄的高溫,北極地區的海冰面積也越來越少了。
  • 北極1年融1000萬平方公里海冰,全球森林或200年後消失
    在2020年裡,7月下旬應該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期,不過受長期降雨影響,多地天氣感覺並沒有那麼熱,這並不代表所有北半球天氣都是如此,不少北極地區因乾旱少雨而導致極度高溫,前不久,北極地區傳出38攝氏度高溫天氣的壞消息,而現在又有一條壞消息傳出,僅在一個夏季,北極損失了1000萬平方公里海冰,不少人都在討論地球這是怎麼了。
  • 飛躍3萬平方公裡!美國NASA飛機飛入北極,專家找到驚人秘密!
    雖然地球的南北極一直以來都遠離人煙,但它仍不可避免的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北極是地球上變暖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變暖速度幾乎是全球變暖速度的兩倍。而隨著北極圈內的溫度升高,永久凍結的土壤層、也就是永久凍土開始融化,最終將甲烷和其他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 這項裡程碑研究發現了約1萬個與身高相關的DNA位點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基因組學數據研究,研究人員收集了400萬人的基因組數據,並確定了近10000個DNA標記,這些標記似乎可以完全解釋常見的遺傳變異對身高的影響。3300個共同標記——這些標記可以解釋身高25%的差異。
  • 格陵蘭島情況不妙!研究顯示,格陵蘭島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島冰川的情況不妙,有研究報告稱,格陵蘭冰層已經融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了!可是格陵蘭島的冰川面積是非常廣闊的,大約有170萬平方公裡,冰殼厚3千米,如果格陵蘭島都出現問題的話,可想而知地球環境有多嚴重了。
  • 北極冰面驚現三個神秘黑洞,或是傳言中從北極挖到南極的洞?
    近日,美國科學家在執行一次常規偵察活動時,意外從高空發現北極冰面上出現了三個不規則圓形的神秘空洞,引起科學家們的關注,紛紛對這一神秘現象作出各種猜測。NASA4 月 14 日派出P-3 偵察機去執行一個代號為〝冰橋行動〞的常規偵察探測活動。
  • 研究發現:15年內北極將迎來「無冰」夏季
    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再一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新研究顯示,因為全球變暖,15年內北極的夏季將會沒有冰。A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Arctic "may be essentially ice-free during summer within 15 years."
  • 研究:本世紀末「新北極」氣候將誕生「無冰北極」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9月14日在《自然-氣候變化》發表題為《新北極:極端情況正變得尋常》(Extremes becomeroutine in an emerging new Arctic)的研究。該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本世紀初期,北極海冰量已減少到不可逆程度,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世紀末期降雨將取代絕大部分降雪。
  • 直徑達800萬米:土星發現新新型風暴,持續時間超過200天
    直徑達800萬米!土星發現新新型風暴,直徑達800萬米,持續時間超過200天!如果是在地球上,這麼大的風暴那該有多可怕啊?天文學家發現中等大小的風暴形成於土星北極附近,在發表在《自然天文》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描述了去年在土星北極地區附近發現的四個中等大的風暴,以及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知道土星上形成了兩種類型的風暴:平均直徑約2000公裡的小風暴和大風暴。
  • 直徑達800萬米!土星發現新新型風暴,持續時間超過200天!
    直徑達800萬米!土星發現新新型風暴,直徑達800萬米,持續時間超過200天!如果是在地球上,這麼大的風暴那該有多可怕啊?天文學家發現中等大小的風暴形成於土星北極附近,在發表在《自然天文》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描述了去年在土星北極地區附近發現的四個中等大的風暴,以及研究相關研究成果。
  • 南極海底首次發現甲烷洩漏,微生物數量少難消耗,或加速氣候暖化
    最新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科學家首次在南極洲海底發現甲烷洩漏,可能會加劇全球暖化。迄今為止,世界各地已發現有甲烷洩漏導致的水體冒泡現象,尤其以北極最為嚴重。但在南極,還是第一次發現。
  • 無人機首次用於北極氣候測量
    培訓結束後,科學家們踏上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北極考察,他們將乘坐破冰船Polarstern號,執行為期一年的任務。來自20個國家的數百名研究人員為了MOSAiC任務輪流在Polarstern上工作,MOSAiC任務是研究北極氣候的多學科漂流觀測站的首字母縮寫。它由德國Alfred Wegener極地和海洋研究所領導,是近代史上第一支接近北極度過一個完整冬季的探險隊。
  • 北極一直在逃離?最近科學家研究發現北極已經在慢慢漂走?
    北極正在漂移,並且比以往更快。要了解原因,我們需要在地球中心找到答案。不停變化的地磁場您能指出北極嗎?也許我會說用指南針,紅色箭頭不是指向北極的方向嗎?沒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這種情況,但有時情況會出問題。
  • 法媒:北極地區約200頭馴鹿餓死 或是氣候變化所致
    新華社北京8月6日新媒體專電 法媒稱,當地時間7月29日,挪威極地研究所指出,北極地區斯瓦爾巴群島發現約200頭馴鹿餓死,這個高得異乎尋常的數據是該地區氣候變化造成的。據法新社7月29日報導,研究所的三名研究員通過繪製距北極點約1200公裡的斯瓦爾巴群島上野生馴鹿一年內數量變化圖發現了約200具屍體,都是過去一冬餓死的。統計項目主管奧茜爾德·恩維克·彼得森從這一「極高的死亡率」中看出了氣候變暖的後果。氣候學家認為北極氣候變暖的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區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