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可能,我們直接提到氣候變暖,很多朋友沒能很明顯地感受到氣候的變化,但是這些年來,氣候變暖的情況是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而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中,有5年出現在2015年以後。看起來,最近這些年,氣溫都比以往高,這或許是氣候變暖最直觀的「證據」之一。
隨著氣候變暖的持續,帶來的問題也是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冰川加速融化。對於極寒地帶的南北極等地區來說,可能還會出現凍土融化的情況。隨著這些凍土的融化,藏在凍土裡面的一些物質也將會釋放出來。如,現在有科學報告指出,在北極地區,研究人員發現大量「冒泡」的情況。
NASA的研究人員在對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地區大約30000平方公裡的北極土地進行空中監測時,發現在有些永久凍土在融化。如果這些北極地區的地圖融化,帶來的問題,不僅僅是導致海平面上升,藏著凍土裡面的甲烷等碳物質也會釋放到大自然中。在2019年,北極地區也曾經出現嚴重的野火問題,主要原因就是北極地區氣溫較高,所以有一些碳物質暴露在大自然中,當遇到高溫、乾旱的情況時,這些碳物質可能會起火,最終釀成了北極地區的野火肆虐問題。
從目前的監測情況來看,這些北極地區釋放的甲烷氣體含量超過千分之三,一共發現了200萬個甲烷釋放點。由於這些甲烷氣體的排放尋找一個特徵,就是以水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即在一些湖泊、池塘等區域,這些甲烷釋放點較多,離這些溼地地區300米以外,這些甲烷的釋放點就幾乎消失了。所以當這些甲烷從水中冒出來時,看起來就像在冒泡。
由於甲烷帶來的氣候變暖潛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30倍,所以這些甲烷釋放到大自然中,確實是會對地球環境造成影響,最直接的或許是氣候持續變暖,氣溫持續上升,最後導致這些冰川加快融化。看起來,這一場景似乎一觸即發,不可收拾。難道,真的沒辦法緩解這一情況繼續惡化嗎?
在我們擔心之餘,科學家的另一項研究表明,雖然北極有這些甲烷釋放出來,但是問題可能沒那麼悲觀。羅切斯特大學地球化學家班傑明·赫米爾(Benjamin Hmiel)的科學研究數據表明,當前排放到大自然中的甲烷氣體,大多數都是人為造成的,即我們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成也蕭何敗蕭何」,既然我們能夠釋放甲烷,也應該是有辦法減少這些人為甲烷氣體的釋放。
新的研究表明,在工業革命以前,我們人類社會雖然也有發展,但是發展速度較慢,使用的化石燃料還是比較少。大致直到1870年,釋放到大氣中的甲烷水平也是非常低,並且幾乎所有的甲烷都是自然生物形成的,即我們人類的影響微乎其微。從那時候開始,釋放到地球大氣的甲烷急劇上升,在過去的3個世紀中,排放到大氣中的甲烷猛增了約150%。不過由於這種甲烷既然可以是自然形成,也有我們人類釋放的因素,所以很難準確地確認,自然產生和人為釋放的佔比分別是多少。
現在新的研究表明,我們人類釋放的甲烷排放量可能比我們之前預想的高出40%。這一項研究,讓我們看到了環境氣候變暖的希望,或許是給了我們一顆「定心丸」。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夠優化能源結構、改進能源使用效率,意味著我們可以減少人為甲烷氣體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最後帶來的效果,就是地球的溫室效應有所緩解,氣溫上升的趨勢得到控制。最後,當地球氣溫穩住甚至下降時,北極地區的凍土融化速度也會有所減慢,從凍土裡面釋放出來的甲烷氣體也會減少。最終,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地球再次恢復到「涼爽」的狀態。
當然,理想很豐滿,想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需要努力,大力開發清潔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除此之外,植樹造林也可以有效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緩解氣候變暖去趨勢。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們也是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在2000年代至今,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增加了5%,相當於增加了一個亞馬遜雨林大小的森林,其中我們國家國新增綠化面積至少佔了25%。當我們大家都參與到減少碳排放的行動中,相信我們的地球家園未來或將很快會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