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乳你所說 江南乳品 乳你所說公眾號
為了抑制腐敗微生物和病原菌,防止乳中的脂化,乳品工業中通常採用均質和熱處理,包括均質(Homogenization)+高溫短時(HHTST)和均質+超高溫(HUHT)。而均質和熱處理會造成乳脂球大小及界面組成(乳脂球膜(MFGM)和乳蛋白)的改變,進而影響乳脂肪球的消化特性。但HHTST和HUHT對胃腸道消化過程中乳脂肪球界面性質的影響,尤其是磷脂層和糖基化分子的分布,目前還沒有完全了解。
最近,中國農業大學毛學英老師課題組研究了HHTS和HUHT處理後乳脂肪球的界面性質與消化特性,研究結果發表於Food Hydrocolloids。
研究者以生乳(Raw)為對照,將1L生乳在55°C,20/4 MPa的壓力下均質,然後分別進行高溫短時處理(72°C/15s,HHTST)和超高溫處理(137°C/5s,HUHT),測定乳脂球粒徑、zeta電位、微觀結構,乳脂球的界面蛋白和糖蛋白、胃腸道消化後釋放的游離脂肪酸(FFAs)、等指標探究了乳中均質對脂肪層的微觀結構及其對脂肪球化的影響,HHTS和HUHT處理後乳脂肪球的界面性質與消化特性之間的關係。
一、胃腸道消化中總游離脂肪酸(FFAs)釋放和釋放脂肪酸分布
圖1 (A)乳脂肪球在小腸消化過程中總游離脂肪酸(FFAs)的釋放
(B)乳脂肪球在小腸消化過程中的初始消化率
(C)胃消化後乳樣品中釋放的脂肪酸
(D)胃腸消化後乳樣品中釋放的脂肪酸
與生乳相比,均質顯著提高了游離脂肪酸的釋放量(圖1A)和初始速率(圖1B)。與均質乳相比,HHTST乳中FFAs的釋放量和初始速率較低。所有樣品中,HUHT乳中FFAs的釋放量和初始釋放速率最高。
與生乳相比,均質增加了胃和胃腸道消化過程中長鏈脂肪酸的釋放(圖1C和1D)。與均質乳相比,HHTST乳增加了胃消化過程中、長鏈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釋放,但降低了胃腸道消化過程中長鏈脂肪酸的釋放(圖1D)。所有樣品中,HUHT乳在消化過程中,不飽和脂肪酸、中鏈和長鏈脂肪酸的釋放量最高。
與生乳脂肪球相比,均質和熱處理增加了總游離脂肪酸的釋放,改變了脂肪酸的釋放曲線。
二、粒徑分布、zeta電位和微觀結構
圖 2 (A)乳脂肪球的粒徑分布 (B)乳脂肪球的微觀結構
與生乳相比,均質降低了乳脂肪球的粒徑分布和平均粒徑。但顯著增加了乳脂球zeta電位的絕對值,且HHTST和HUHT乳中脂肪球zeta電位的絕對值明顯高於均質乳。
三、消化過程中乳脂肪球的顯微結構變化
圖3 不同加工下,胃腸道消化過程中,乳脂肪球微觀結構
(A) Raw;(B) Homogenization;(C) HHTST;(D) HUHT
在胃消化過程中, 相比於生乳,均質、HHTST和HUHT乳中的乳脂肪球出現明顯聚集(圖3 A1、3B1、3C1和3D1)。
四、胃腸道消化過程中乳脂球表面磷脂層的變化
圖4 不同加工下,胃腸道消化過程中,乳脂球表面磷脂(紅色)的分布變化 (A) Raw;(B) Homogenization;(C) HHTST;(D) HUHT
生乳脂肪球表面具有完整的環狀磷脂層,但均質、HHTST和HUHT乳中則不存在(圖4 A1-D1)。經胃消化60min後,生乳中乳脂肪球的磷脂層幾乎沒有受損(圖4 A2),但經加工的脂肪球表面的磷脂層逐漸暴露出來(圖4 B2-D2)。在所有樣品中,HUHT乳暴露的磷脂層最多(圖4 D2)。
腸消化開始時(1min),所有乳樣品中脂肪球的環狀磷脂層消失,觀察到被Rh原液染色的脂滴(圖4 A3-D3)。在均質、HHTST和HUHT乳中,磷脂層逐漸以絲狀層的形式從脂肪球中剝離。腸內消化60min後,絲狀磷脂層逐漸從乳脂球中剝離出來,HUHT乳中的絲狀磷脂層多於其他乳樣品(圖4 D4)。
因此,在胃腸道消化過程中,HUHT乳中乳脂球磷脂層的變化比其他乳樣更為明顯。
五、胃腸道消化過程中乳脂球表面糖基化分子的變化
圖5 不同加工下,胃腸道消化過程中,乳不同加工下,胃腸道消化過程中,乳脂肪球表面糖基化分子(糖蛋白和糖脂,綠色)分布變化。(A) Raw;(B) Homogenization;(C) HHTST;(D) HUHT
在胃消化開始前pH=2.0的環境下,所有樣品中的糖基化分子均發生聚集(圖5 A1-D1)。經胃消化60min後,生乳中脂肪球表面的糖基化分子保持不變,但均質、HHTST和HUHT乳中的糖基化分子減少(圖5 A2-D2)。
在腸消化開始時(1min),所有乳品中附著在乳脂球表面的糖基化分子數量均高於胃消化的。小腸消化60min後,HHTST乳脂球表面糖基化分子含量最高,而HUHT乳最低。
研究表明,與生乳脂肪球相比,均質和熱處理增加了總游離脂肪酸的釋放,改變了脂肪酸的釋放曲線,這是由於均質降低了乳脂肪球的大小,吸引了更多的乳蛋白在乳脂球表面,從而加快了脂肪的消化。HHTST乳中乳脂球的消化率較低,這可能是由於,乳脂球中的糖基化分子數量比均質乳多,磷脂層較完整。HUHT乳中的乳脂肪球具有最高的消化率,這可能是由於乳脂肪球表面糖基化分子數量較少,磷脂層不完整所致。因此,均質和熱處理改變了乳脂肪球的大小、界面組成和微觀結構,最終導致了乳脂肪球的消化差異。
參考文獻:
Zhao L L, Du M, & Mao X Y. Change in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milk fat globules by homogenization and thermal processing plays a key role in their 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J]. Food Hydrocolloids, 2019, 96: 331-342.
封面圖及文章來源:詳見參考文獻
稿件撰寫:周若雅
策劃/編輯:馬瑩 施悅
審核:張麗娜
歡迎您的投稿以及建議。
聯繫郵箱:1050527419@qq.com
『原創』僅為原創編譯之標記,不表示本平臺對文本主張版權。作者團隊或單位如需使用編譯文本,可聯繫小助開放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