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體壇周報》邀請了一些籃球媒體從業者,對15-16賽季常規賽的各大獎項做了一番預測,我也有幸參與。在「年度最佳防守(DPOY)」球員的預測中,我選擇了勇士的「追夢」-格林。
今天就被華麗麗地打臉了。美國記者投票結果顯示,萊納德得到547分,擊敗格林的421分,連續第二年當選「DPOY」。
從《體壇周報》邀請的各位老師的評選意見來看,「DPOY」確實是今年競爭最為激烈的獎項。像我一樣選擇格林的一共有7人,選擇萊納德的有6人,兩人相差只在一票之間。其他獎項基本都像是「眾望所歸」,像庫裡的MVP、唐斯的「ROY(最佳新秀)」,幾乎毫無懸念。
雖然被「打臉」,我還是要說:格林連續第二年輸給萊納德,有點冤,但歸根結底,並不冤。
退一步講,就算冤,也不比去年更冤。平心而論,去年把「DPOY(最佳防守球員」頒給格林,要比給萊納德更合適。
但即便是去年,兩人表現也只在伯仲之間,給誰不給誰,都談不上公平不公平。
今年依然如此,兩個同樣偉大的防守專家,在不同的位置上各自獨步天下,實力、技術、效果的比拼一直難分高下。一個是聯盟頂級外線終結者,單兵防守的大師,能在一個回合裡讓史蒂芬森連續四次跑位也接不到球;一個是輪轉防守專家,能從禁區補位防到外線擋拆,用2米01的身高教訓所有比他高一頭的中鋒。絕代雙驕,一時瑜亮。
真正決定選票歸屬的,其實不在場內,在場外。
細說緣由之前,還是先聽聽為格林打抱不平的那些聲音,看看「追夢」的冤屈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
個人層面,格林擁有全聯盟最高的「+/-」分值(13.2分)。換句話說,當格林在場時,他對攻守兩端所作出的個人貢獻全聯盟最高。在這項數據上,萊納德以9.4分名列第4。
球隊層面,在全聯盟所有出場時間超過1000分鐘的球員中,格林「在場」與「下場」時,球隊每100回合的失分值之差達到12分,全聯盟第一。換句話說,格林不在場,即便是打出73勝9負歷史第一戰績的勇士,每100個回合也會多輸12分,足見他在防守端對這支球隊的決定性作用。在這項數據上,萊納德只有4.6分,僅從數據出發,他在防守端對馬刺全隊的影響並不顯得那麼至關重要。
只看這兩項數據,給人感覺是格林遭到了「打劫」,但我們不妨看看另外一些數據,三思而後行。
首先,馬刺本賽季常規賽場均失分只有92.9分,全聯盟最少——勇士全聯盟第19。
其次,馬刺本賽季的每100回合失分值只有96.6分,同樣全聯盟最低。這項數據,代表著籃球術語中所謂的「防守效率」。換句話說,馬刺全隊的防守效率全聯盟最高——勇士與另外兩支球隊並列聯盟第4。
籃球畢竟是一項團隊運動。評估任何個人獎項,都難免與球隊成績有不同程度的關聯。想想姚明錯失「最佳新秀」的那年,他的個人數據(13.5分、8.2個籃板、49.8%命中率、1.8次蓋帽)其實與小斯(13.5分、8.8個籃板、47.2%命中率、1.1次蓋帽)難分高下,但火箭比太陽多輸一場球,導致一個無緣季後賽、一個搭上末班車,也就讓記者們的選票更多地流向了球隊層面更成功的小斯。
今年同樣如此,儘管勇士創造了73勝9負的歷史最佳戰績,儘管格林在個人防守數據上的領先無人能出其右,但從球隊整體來看,他們的防守質量一方面與上賽季(防守效率聯盟第一)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一方面與本賽季的領先者馬刺相比也存在肉眼可見的差距。這些缺陷,自然都被投票者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另外,在全聯盟防守最佳的團隊裡,萊納德個人的存在感同樣鮮明。當他在場時,馬刺的防守效率被進一步被提升,每100回合的失分從聯盟最佳的96.6分減少到94.9分,這是一個可以被寫進NBA史冊的數據,充分說明這樣一個事實:馬刺就像是一頂熠熠生輝的王冠,在王冠之上,萊納德是最燦爛、最明亮的那一顆鑽石。
這個事實,無形中為投票的記者預設了這麼一條原則:「如果你把『最佳防守球員』定義為最佳防守球隊中防守最好的那個球員,你就應該選萊納德。」從投票結果來看,很多投票者的確遵循了這一預設原則。
其實,上述種種數據,都還是基於球員的場上表現進行解讀。說句老實話,這兩人好比臥龍鳳雛,相差只在毫釐之間。實際上,像之前提到的那樣,真正讓這對絕世高手分出高下的,不在場內,在場外。
首先,參與投票的媒體記者們必須化解一種尷尬。去年馬刺的防守效率僅聯盟第三,萊納德只打了64場比賽,而勇士防守聯盟第一,格林出戰了79場,但他們仍然選擇把「DPOY」給了數據佔劣勢的萊納德。今年馬刺的防守效率升至聯盟第一,萊納德出戰場次增加到72場,在去年的基礎上只進不退,而勇士和格林卻略有下滑,如果專家們這次轉而選擇格林,無疑等於打了去年的自己一耳光。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力挺萊納德。
其次,相較之下,格林的媒體人緣確實不怎麼樣,跟低調、謙和的萊納德形成鮮明反差。提起萊納德,多數人會想到他的沉穩、勤奮、謙虛,想到他在拿獎之後主動把隊友推到前臺,想到他一聲不吭地完成「死亡纏繞」、面無表情地上演反擊得分,想到他明明已經被波波維奇欽點為「與喬丹、科比、鄧肯同一級別」,卻依然極力躲避聚光燈的追蹤,把自己隱藏在鄧肯、帕克和吉諾比利身後。除了「面癱」和不善言辭,萊納德身上似乎不存在多少「黑點」。
提起格林,顯然是另外一種故事。你會想到,他在推特上訓斥巴克利「一輩子沒冠軍的人少多嘴」,他在球隊更衣室裡對主教練怒吼「我不是機器人」,他公開承認自己「一心想要刷三雙」,他在全明星票選期間宣稱自己「就是當今第一中鋒」,他在場上與格裡芬大打出手……美國民眾的道德內核其實跟中國差不多,骨子裡還是偏向保守、傳統,像格林這樣的潑辣作風、囂張行為,用來給媒體當猛料可以,真到了投票的時候,人們難免會遲疑一下。
上一個蟬聯「DPOY」的前鋒球員是丹尼斯-羅德曼,但彼時在「老爹」查克-戴利管教下的活塞10號,還只是一個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毛頭藍領,等他蛻變成惹是生非、無惡不作、離經叛道的「花大蟲」,別說「DPOY」這類重量級獎項,就連全明星名單也再沒進過。
最後,還有一個記者們難以啟齒,但又客觀存在的「潛規則」——勇士雖然貴為衛冕冠軍,本賽季又締造前無古人的73勝9負紀錄,但時至今日,他們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或者說,仍然有一定數量的媒體和球迷,用各種形式「歧視」著他們。
「總冠軍?那是運氣好,撿了騎士傷病的便宜。73勝9負?含金量比當年公牛差遠了,也不看看乾爹幫了多少忙。庫日天?奉勸一句話,莫裝逼,裝逼遭雷劈……」諸如此類的說法,並不令人感到陌生。
我們總有種厚古薄今的習慣,也都本能地反感見異思遷的「贏球蜜」,因此潛意識裡,我們難免會拒絕承認眼前的偉大,難免會否定正在發生的神奇。特別是在此同時,還有另一種偉大、另一種神奇可供選擇,而且更低調、更謙遜、更內斂,你也就難免會舍勇士而取馬刺了。
不負責任地預測,庫裡的蟬聯MVP,也不會是全票當選。照例會有持異議者,照例會有唱反調的人。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格林的連續第二年「敗選」,有點冤,但歸根結底不算冤。
他和他的勇士選擇了華麗的球風,選擇了奔放的打法,選擇了張揚的做派,選擇了與一切常識、傳統、習慣、紀錄為敵,挑戰了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也就求仁得仁,夫復何怨呢?
<258>
勘誤:
有一位叫「怪(氣)」的朋友留言指出,《告別戰拿下60分之後,科比做了這些你不知道的事》這篇文章裡有一個錯誤:科比不僅給地板上的24號籤了名,給8號也同樣籤了名。經查屬實,我確實弄錯了,抱歉。
我果然是不出錯不舒服老司機。
新書《NBA密碼》上市,各大電商都可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