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數位化轉型呈「五縱三橫」新特徵 加快推進「四個數位化創新」
人民郵電報 2020-07-01 08:57
6月30日,GSMA萬物生暉大會在線上舉行。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大會主旨發言中表示,當前經濟社會的數位化轉型進程正在加速,呈現出「五縱三橫」的新特徵,信息技術將進一步促進社會創新水平的整體躍升和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在成立20周年的新起點上,中國移動將按照創世界一流「力量大廈」總體部署,以創世界一流企業,做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主力軍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三個轉變」,推進「四個數位化創新」,努力為疫情後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楊傑代表中國移動發出三點倡議,希望業界攜手共同致力於提供「泛在連接」、 促進「深度融合」、 凝聚「集體智慧」,推動信息技術在全球發展中發揮更大效能。
楊傑分析,當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經濟下行和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的雙重周期疊加,這使得疫情的不利影響被進一步放大,但疫情也會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催化劑和加速器。他認為,當前經濟社會的數位化轉型呈現出「五縱三橫」的新特徵。
「五縱」是當前信息技術向經濟社會加速滲透的五個典型場景。一是基礎設施數位化,信息技術向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滲透賦能,使基礎設施更加智能、高效。二是社會治理數位化,基於社會化大數據的應用創新和精細化管理決策貫穿於社會治理各環節,加速治理模式由人治向數治、智治轉變。三是生產方式數位化,通過優化重組生產和運營全流程數據,推動產業由局部、剛性的自動化生產運營向全局、柔性的智能化生產運營轉型升級。四是工作方式數位化,遠程辦公應用加速普及,線下集中的傳統辦公模式將向遠程協同常態化的新辦公模式不斷演進。五是生活方式數位化,數字生活應用沿生活鏈條不斷延展,從滿足規模化、基礎性的生活需求向滿足個性化、高品質的生活體驗升級。
「三橫」是當前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的三大共性需求。隨著疫情下經濟社會數位化進程加速,線上化、智能化、雲化平臺逐步成為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產業級、社會級平臺,並呈現出橫向擴張延展的新特徵。一是線上化,永續在線打破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的邊界,拉動連接規模持續增長;二是智能化,全量數據挖掘重塑資源配置和生產運營邏輯,成為關鍵生產要素;三是雲化,雲基礎設施由「中心」向「中心+邊緣」結合的立體布局轉變,成為產品服務交付的基本載。
楊傑認為,從整體看,「五縱三橫」體現了信息技術正由局部相關領域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深入擴散,將進一步促進社會創新水平的整體躍升和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也將開啟信息通信業發展的新階段。預計到2025年,在「五縱」的推動下,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60萬億元;而「三橫」將帶來國內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規模達到13萬億元。
楊傑表示,對中國移動而言,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20年前的4月20日,中國移動正式成立。經過20年高速發展,中國移動已成為服務超10億客戶、員工數量近50萬的電信運營商。面向新的歷史方位,公司明確創世界一流「力量大廈」發展戰略,以創世界一流企業,做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主力軍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圍繞轉型升級、改革創新兩個著力點,打造基於規模的「融合、融通、融智」價值經營體系,構建高效協同的「能力、合力、活力」組織運營體系,全面實施「5G+」計劃,做大連接規模、做強連接應用、做優連接服務,統籌推進CHBN「四輪驅動」融合發展,並按照建築學中「頂、梁、柱、臺、基、枋」的典型結構,將企業戰略行動進行有機組合。
楊傑概括,中國移動的發展藍圖總體方向將聚焦「三個轉變」。一是業務發展從通信服務向空間更廣闊的信息服務拓展延伸。中國移動將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契機,加快轉變業務模式,以5G、雲和數據中心為關鍵抓手,著力構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底座,實現從傳統通信服務向空間更廣闊、價值更高的信息服務延伸,拓展十萬億級信息服務藍海空間。二是業務市場從聚焦移動市場向個人、家庭、政企、新興「四輪」市場全向發力。順應數位化應用向更廣領域延展趨勢,以個人、家庭、政企、新興CHBN四輪市場的數位化產品和品牌構建為核心,加快轉變業務範疇,優化收入結構,拓展企業新的增長點,不斷滿足經濟社會轉型需求和人們數位化美好生活需要。三是發展方式從資源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面對需求多樣的信息服務市場,創新驅動成為企業唯一選擇,通過構建基於規模的「融合、融通、融智」價值經營體系,實現資源優勢向競爭優勢的高效轉化,通過打造高效協同的「能力、合力、活力」型組織運營體系,推動組織、機制和戰略的有效協同,實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長期動態匹配。
楊傑介紹,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移動積極應對,第一時間組織專業力量,全力以赴、多措並舉投入到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的各項工作中。
在抗擊疫情方面,1月25日,中國移動僅用36小時率先在武漢開通了雷神山、火神山醫院5G基站,實現對兩處醫院建設的5G高清直播,累計觀看超5億人次;5G遠程醫療系統服務了全國超5500家醫療機構,支撐開展了4.7萬餘次遠程會診,並提供醫療服務機器人、疫情防控系統、雲醫院等34項服務;積極支撐「國家遠程中心會診平臺」建設,承擔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國家級遠程會診任務,為戰疫一線保駕護航。在復工復產方面,中國移動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提供「雲視訊」遠程辦公、城市超腦大數據、5G+超高清直播等服務,助力政府和企業高效運轉;5G遠程教育助力校園復教,實現學生「停課不停學」;5G智慧工業作業區域實現無人化、少人化,助力工業企業加快復產;5G智慧鄉村助力疫情防控保平安,健康復工促生產。
楊傑表示,結合在抗擊疫情中的實際運用成效來看,信息技術在助力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作用已日益凸顯。他表示,中國移動將面向全球客戶推進「四個數位化創新」,持續深化落實創世界一流「力量大廈」,努力為疫情後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一是數位化網絡創新。順應「三橫」趨勢,大力推進5G網絡建設,力爭提前完成年內30萬個5G基站建設目標,確保地級以上城市城區全面良好覆蓋;加快「3+3+X」數據中心建設,年內實現全國數據中心投產能力超百萬架,高效支撐各行各業智能化應用算力需要;加快形成「N+31+X」雲網一體基礎設施布局,推進網絡雲化、業務雲化、能力雲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網絡基礎。二是數位化產品創新。把握「五縱」機遇,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加快內容、權益、5G消息、移動認證等產品建設,推動智能組網、家庭安防等智家產品布局,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核心平臺,大力發展「雲視訊」、遠程教育等數位化產品,加快15個行業100個5G示範應用項目落地推廣,不斷創造更智能、更便捷、更豐富的數位化服務體驗,全面支撐產業轉型升級。三是數位化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積極布局5G+AICDE、區塊鏈、定位、大視頻等融合創新能力體系構建,加快推動5G SA端到端技術完善和產業成熟,加強網絡智能化技術攻關,構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的智慧中臺體系,提供泛在的智能雲服務能力,夯實網、雲、邊、智融合的技術基礎,為社會和企業自身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四是數位化生態創新。大力推進5G共建共享,推動多模多頻多形態5G終端發展成熟,聯合垂直行業合作夥伴,加快推動5G技術、產業和商業模式迭代成熟,持續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和「雙百億」生態引入與合作分享計劃落地,構建「併購+參股+創投」投資平臺,打造資源共享、融通發展的創新生態。
為推動信息技術在全球發展中發揮更大效能,楊傑代表中國移動提出三點倡議--
一是共同致力於提供「泛在連接」,加快5G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標準統一、互聯互通、資源統籌、合理分配,共同夯實全球數位化創新的硬體基礎和軟體環境。
二是共同致力於促進「深度融合」,共同探索信息技術賦能經濟社會轉型的發展路徑,共創數位化應用產業生態,培育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共建行業標準、共研創新技術、共推應用示範,助力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生產生活各環節。
三是共同致力於凝聚「集體智慧」,面向長遠,共同攜手推進下一代信息通信基礎理論與核心技術創新突破,構建萬物互聯、空天一體、人機互動的數字社會網絡空間,充分匯聚提煉社會全量數據的集體智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今年4月30日,中國移動在珠穆朗瑪峰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開通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成功實現5G信號對珠峰峰頂的覆蓋,使全球每個人都可以足不出戶探索世界第三極的極致之美,這也是信息技術賦能全人類的一個縮影。楊傑表示:「中國移動願與全球同行一起,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數位化創新發展,攜手繪就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