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今年最好的電影很有可能就是這部《羅馬》

2020-12-03 餵了官人

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之後,《羅馬》被美國《時代周刊》、《滾石》、《名利場》,英國《視與聽》等雜誌,列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名。

其中,《名利場》給出的入選理由是:「它已經達到一部2D電影浸入感的極限,它是一部艱難歲月的史詩,讓人快活、疲憊,也讓人心碎。」

金獅獎頒獎典禮結束,評為主席託羅迫不及待地告訴所有人:《羅馬》獲得金獅獎是評委會九人全票通過的結果,這不是墨西哥人或Netflix的勝利,這是電影的勝利。

在北美評選賽季,《羅馬》已經獲封亞特蘭大、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紐約等多個城市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同時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並被譽為頭號種子選手。

那麼《羅馬》到底有什麼魅力可以得到這麼多的讚揚呢?

第一、行雲流水的攝影作品。

熟悉卡隆的人都知道,他和託羅、岡薩雷斯並稱「墨西哥電影三傑」,最近今年,這幾位大哥四次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在美國出盡風頭。卡隆的電影一向注重畫面的視覺效果,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等7項大獎的《地心引力》就是最好的證明。

此次為了拍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70年代的墨西哥,在御用攝影師盧貝茲基(三屆奧斯卡最佳攝影)因檔期問題退出影片拍攝之後,卡隆為避免西語和英語的翻譯不夠精確,拍不出自己想要的情緒,就親自扛起攝影機拍完了整部電影,也就是說這部《羅馬》的導演、攝影和編劇都是同一個人,可見卡隆的實力。

相信只要看過《羅馬》就一定不會忘記和忽視該片在攝影方面的感染力。雖說盧貝茲基退出影片拍攝,但這位偉大的攝影師無疑給《羅馬》定下了基調2018年12月18日,該片榮獲2018波士頓影評協會獎最佳攝影。

全片都是黑白色調,既象徵過去的記憶,也能凸顯情緒的純粹性,更能提升畫面在細微處的敏銳表現力,畢竟人家用的可是6K數碼65mm的攝像機。

所以在觀影途中,好幾次你可能會停下來想截圖保存,細細欣賞構圖和情緒的美感,這樣的美感既有對比帶來的衝突和戲劇性變化,也有人物本身散發出來的哀思和樂觀。

除了靜態的美之外,《羅馬》在動態掌控上也足以傲視群雄。沒錯,說的就是長鏡頭的設計和完成度。

一向以長鏡頭著稱的卡隆這次在《羅馬》再次讓觀眾驚喜和佩服。他比較出名的長鏡頭作品一定是《人類之子》。

《羅馬》的長鏡頭風格有兩種體現方式:一種是是類似於開頭這種驚豔的固定鏡頭,攝影機保持固定但人物和環境在變化,這種方式在多處場景均有使用,比如聊天、聚會。這樣的設計可以讓人物的情緒連貫完整,不破壞分鏡頭帶來的情緒變化,但一旦使用不當或是頻繁就會淪為平庸和無趣之作,為了長鏡頭而長鏡頭,歐洲和國內小眾電影就是死在這裡。還好卡隆保持了克制,而它擅長的動態長鏡頭就是第二種風格,也是這種風格塑造了《羅馬》。

這種鏡頭用的最多的是鏡頭跟隨人物的運動交代出背景環境,克裡奧生活在70年代的墨西哥城裡的羅馬區,這個地方有她所在的中產階層,更有底層的普通大眾,街邊小販,電影院。

只要有點常識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這種群像帶背景的場景有多難拍攝,它涉及到不單單是人和景,而是在拍攝的瞬間是否可以完美展現導演想要的狀態。

「拍林中野餐那場戲,我把演員們分成幾組,每組拿著特定的劇本,不讓他們相互交流,他們也不會知道別組的劇本內容。開拍的時候讓現場陷入一團混亂,這種無知之幕帶來的生活凌亂,正是生活的真實感。」

卡隆用這種形式拍攝了森林大火、野外聚餐、醫院產子、學生運動和海灘救人。

在拍攝這些場景的時候,其實我們很容易想到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比如《偷自行車的人》,極具現實主義風格。

其中學生運動這場戲卡隆居然只用了一個長鏡頭和幾個小鏡頭就結束了,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是對歷史的淡漠,這場發生於1971年墨西哥城的帕斯克裡斯蒂大屠殺造成了100名學生死亡,堪稱罪行,但卡隆的著力點顯然不是歷史呈現,而是人物命運。

而最好的那個長鏡頭就非結尾處的海灘救人莫屬了。這個長鏡頭從沙灘一直到海邊,還有一段是越過海面,再從海面回到沙灘,從平靜到驚險,從驚險到救贖。只需一個鏡頭就把兩位女性和五個孩子(包括腹死胎中的那個)連在了一起。

是結束也是重生。

所以,情緒才是卡隆的重點,歷史並不是,它只是舞臺和背景。

第二、情感豐富的女性頌歌。

開拍前,卡隆對弟弟卡洛斯說:我想拍這部電影,是因為我知道我生命中必須要拍這樣一部電影,就算沒有觀眾也沒關係。

在影片最後我們知道,這部電影是卡隆獻給莉波的。

莉波是卡隆小時候的乳母,也就是克裡奧的人物原型。這位乳母在卡隆小的時候就未婚先孕,經歷了時代的動蕩和人生的悲歡,從二十幾歲照料卡隆一家開始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知道這個背景,我們才可以理解為什麼卡隆不重點拍歷史。

卡隆說:任何個體的經歷都和身處的境遇有關。

宏大的歷史敘事和微觀的人物關注一直都是電影的兩個主題。但不管是《布拉格之戀》、《計程車司機》,還是《某某園》等等不好說片名的電影都把焦點放在了對抗或是逃避上,也有某些電影想說但說不出來的東西,很少看到像《羅馬》這種把焦點對在了女性身上。

和男性天然的熱衷於歷史和政治的探討不同,女性面對大時代的動蕩更多的是接受和服從。在《羅馬》這種電影裡,男人不是出gui,就是不負責任,妥妥的下半身動物,他們在乎的只是一時的快感,而費爾明這種男人則連渣男都不如。在男性缺席的電影裡,女性的力量變得很清晰。

索菲亞想挽留丈夫但留不住,克裡奧從陽光開朗的少女在費爾明的改變下變得悶悶不樂,鬱鬱寡歡。

在歷史的節點上,克裡奧是無法反抗的,她們沒有足夠的力量,但她們有耐心。在一場宣布離婚的場景中,索菲亞說出了女性的秘密:我們必須共同面對,手拉著手,肩並著肩。

當原本以為可以依靠的男人最終無影無蹤的時候,女性身上煥發出了自愈的能力。

在索菲亞和克裡奧身上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女性作風。作為生物化學家的索菲亞接受最好的教育,站在女性角色的頂端,她可以重新去找工作,甚至轉變職業規劃來應對變化的世界,但來自弱勢群體的克裡奧則在階級支配中平靜接受,然後繼續生活下去,假裝一切都沒發生過。她唯一一次爆發是在海邊救人的時候說出了「不想要這個孩子」這句話。

但其實,索菲亞說的「共同面對」不單單是面對自己的生活,更是面對這個國家的歷史,卡隆選擇了溫柔的方式的解讀歷史,更用溫柔的方式對待歷史,對於未來,卡隆也在用索菲亞的的話透露出來:我們會有更多的冒險,我們會經常旅行。這是從悲觀到樂觀的轉變,是對未來充滿的希望的象徵。

《羅馬》不去深究原因,但不代表已經忘記;選擇理解,但不代表原諒。

相關焦點

  • 這部被抵制的好電影,很多人錯過了
    我們在學校的課本上知道很多事情的結局,卻不知道那些事情的經過。我們有時候只會看到一個偉大的人做了一件偉大的事,卻忽略了這個人本是平凡人,以及做成這件偉大事所付出的代價。這是大多數人了解到的阿姆斯特朗的一生,這部影片也是根據詹姆斯·漢森的傳記作品《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人生》改編而成。但電影裡的阿姆斯特朗,並不只是一個在登上月球的地球人。
  • 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羅馬》:讓你改變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羅馬》:我們所忽略的美。回憶起阿方索·卡隆的電影《羅馬》時,仿佛自己的靈魂吸入了新鮮的空氣。從一開始,這部電影就感覺與我們習慣的大多數電影體驗截然不同。在電影的每一幀中,仿佛天堂的靈空之氣就在我們周圍穿過,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怡然幽靜之感。當我們和電影一起呼吸之時,我們可能會感受到即將準備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一種更慢、更溫和、更親切的態度。《羅馬》這部電影不僅推動了這種創造電影記憶的這一媒介,還激勵著我們改變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你也可能會說,這就是這部電影存在和獲獎的最大原因。
  • 真正用心做的電影是什麼樣的?《流浪地球》就是最好的答案
    這部電影就是《流當地球》,國產的一部科幻電影,主演陣容有吳京、吳孟達、李光潔、趙今麥、屈楚蕭等,由郭帆導演執導。這部電影上映當天就引起了一波小轟動,這部電影完美的將國產科幻領域的空白填滿,就連好萊塢的著名導演卡梅隆對《流浪地球》都讚不絕口。《流浪地球》也是能讓國人個感到驕傲的一部電影,上映之前電影圈內的很多人都對《流浪地球》嗤之以鼻,因為在這之前國產的科幻片還沒有成功的先例。
  • 這部電影真實到你都不敢看,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無辜囚徒
    這部電影真實到你都不敢看,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無辜囚徒現實題材影片《無辜囚徒》今日上映,本片由戴維執導、金燦擔任製片人、廖左右編劇,童苡萱、史元庭、欒蕾英、鍾小丹等演員主演。中國首部關注被性侵兒童成年後生存現狀故事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
  • 電影《羅馬》:每次舉手投足,都充滿了讓人讚嘆折服的深厚功力
    ,呈現出整個宇宙(不是那種電影宇宙),某種程度上,《羅馬》既可說是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在超大製作的《地心引力》之後的返璞歸真之作,亦可說是其拍攝生涯至今的美學與技術的集大成。片中有個小孩總是講起他的前世生活,這或許只是個怪小孩在胡言亂語,但也可能是,這部片只是無限輪迴的其中一次,掙扎、抗議、吶喊最終不如產房或海邊的生死交關。
  • 伍迪艾倫10年8部情迷電影:最好的感情永遠是婚外情?
    出生於1935年12月的導演伍迪·艾倫至今已是84歲高齡了,但他依然幾乎每年產出一部電影,好像是養成打卡習慣一樣,而他執導及主演的電影總數截止今年高達158部。01伍迪·艾倫之「情迷」電影。最近,在豆瓣上看到一位男性觀眾說,要和太太約定了把《情迷聲色時光》這部電影存下來,五年後再看。我在網絡這頭啞然失笑,他們還真是對於婚姻頗有信心的一對情侶呀。
  • 他曾表示這部電影就是天馬行空的思維,如今票房已經23億了
    這個電影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虛擬的西虹市,足球隊的守門員王多魚因為比賽失利不得不被開除的時候,處於人生低谷的他突然接受了一個關於金錢的挑戰,從此引發了一個非常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故事新穎這麼高的票房肯定是有原因的,因為這部電影無論是從選材還是從製作來說都非常的新穎,而且有很多的笑點,所以該影片剛上映沒多長時間就已經破億了。據這個主演沈騰曾爆料說,為了使符合角色落魄的狀態,當時導演本來是要求他減肥的,為了凸顯出王多魚落魄飢餓交寒的那種狀態。
  • 《彗星來的那一夜》:一部看得很多人頭疼的電影
    《彗星來的那一夜》聽起來名字十分的浪漫唯美,但這部電影卻帶給人一絲詭異的感覺。這是一部很經典的群戲電影:一群朋友聚會,由於彗星接近地球,幾個平行空間被串聯,混合在了一起。從劇情的角度說,劇情沒有停。人物的行動,故事的發展,沒有一刻是在停止的,甚至說,每一個行動,都慢慢地走向了更大的高潮。慧星划過的時候,他們這棟房子的各個時空就被那個最黑暗的街道作為一個節點聯通了,事實上,每一次莫名其妙地黑後又亮的鏡頭,都是一次時間與空間地切換。因此會感覺這部電影的時間線越到後面越亂。
  • 這部電影驗證了,有超能力看起來爽,一旦失控就是自取滅亡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偽紀錄科幻片——《超能失控》,以三人進洞探索獲得超能力為起點,揭露出原生家庭和校霸的疼痛。悲催的是,這部電影也驗證了,窮屌絲即便擁有超能力,也照樣賺不到錢、泡不到妞。心理建設不完善的人,擁有超能力,十有八九是個禍害。
  • 這部蝙蝠俠新片太生猛,極有可能成為第二部《小丑》
    《神奇女俠1984》定檔今年10月2日在北美上映,是離得最近的一部DC大片,蓋爾·加朵將再度驚豔大銀幕。扎導剪輯版《正義聯盟》的預告片裡面的鏡頭,幾乎都是全新的內容,新版果然值得期待,而《黑亞當》放出的則是概念版預告片,黑亞當由道恩·強森主演,霸氣登場。
  • 跟隨《愛在羅馬》 暢遊浪漫羅馬不眠夜
    當我第二次看完《愛在羅馬》這部褒貶不一的電影後,幾乎按耐不住胸中的激動想要再次前往這座多彩的古城,這裡每個角落都稱得上是文明流落在人間的掠影。 不得不承認,攝影師戴瑞爾斯·康吉就是有將羅馬城的宏大、細膩通過鏡頭展現給觀眾的功力,當我第二次看完
  • 翻譯引發的災難,差一點讓我錯過了今年的這部最佳西班牙懸疑電影
    不過之前推薦的《愛情是狗娘》和這部《看不見的客人》都是其中的最讓人無語的轉譯。本片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懸疑片,沒有之一。如果不劇透還想說明一下情節,那我只能說:這片子是講一名涉嫌殺害自己情婦的男人與自己律師交流如何脫罪的過程。
  • 以經典著稱的《肖申克的救贖》被打敗,打敗它的就是這部傳奇電影
    大家好,想必大家都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這是一部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深受觀眾的歡迎和認可,本部影片向人們傳達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還有很多深層次的我們無法逃避的東西,但是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在當年卻沒有獲得奧斯卡的獎項,實在是讓人不解。
  • 《羅馬》領銜Netflix年度電影十佳
    時光網訊流媒體究竟有沒有在「破壞電影」?Netflix在2018年的成績單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綜藝》雜誌評選出了2018年的十佳Netflix電影,其中不乏《羅馬》、《幸福的拉扎羅》《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等頒獎季種子選手。2017年,Netflix開始涉足原創電影,並將他們的作品《邁耶羅維茨的故事》和《玉子》選送坎城電影節,從而引發了「流媒體正在破壞電影」的爭議之聲。
  • 關於《普羅米修斯》這部電影,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樣的看法?
    關於這部電影,小編也是在無意中看到的,看著海報還不錯,就看了一下,其實影片整體還不錯,值得一看。話不多說,小編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想法。片中一開始,故事裡有人提到,如果找到了我們的造主,那就是顛覆了進化論。
  • 關於「人魚」的電影有很多,這部韓國片賺足了眼淚
    它不僅存在於童話故事當中,當然也被很多導演作為素材搬上了銀幕。關於人魚的電影有很多,相信大家也都看過那部經典的美人魚。但是要說那部「人魚」電影最引人深思,筆者覺得莫過於這部韓國的《突然變異》。這部電影的情節非常簡單,基本上就是一個人突然變異成「人魚」,然後被人類社會排擠無奈走向大海的故事。相比於電影院常常出現的歡聲笑語,這部電影的主題比較的沉重,讓人看了也是忍不住流眼淚。
  • 就是從這部酒色過度的電影開始!
    如果各位平時喜歡關注娛樂資訊的話,一定要關注小編哦;好了,我們進入正題小李子顏值的變化,在很多粉絲心裡,一直都是一個刺——與其說是小李子的變化讓人不能接受,不如準確的說,是我們自己很難接受自己從小鮮肉變成老臘肉的這麼一個過程。
  • 豆瓣9.4,威尼斯金獅獎,這部暗黑電影看得人慾罷不能!
    最近,有一部電影刷爆了阿信的朋友圈,很多人都在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然鵝應該並不會),這就是前不久在威尼斯電影節爆冷獲得最佳影片的《小丑》。 他是史上最受歡迎的反派角色, 身世卻一直是個謎 在說這部電影之前
  • 三個帥哥還有一隻豬,讓人笑得停不下來,欠了這部電影一張票
    由於種種原因,最近才將《一點就到家》看完,看完後,我感覺我欠這部電影一張電影票。雖然說欠了也還不了,但必須要解釋一下。這部電影是今年國慶檔播放的,但大家都知道,今年國慶檔電影競爭極為激烈,大製作塞車,我選擇看了兩部片子,一部是《我和我的家鄉》、一部是《姜子牙》。
  • 淺談《入侵腦細胞》這部電影,你對這部電影的劇情有什麼樣的看法
    對於這部電影,小編其實最開始被這部電影的名字吸引住了,入侵腦細胞類型的科幻片,這是小編的第一印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小編很感興趣,後來小編看了這部電影的簡介之後,其實已經知道了大體講的是什麼內容了,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小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