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人物|這位黨派成員和貝聿銘林書豪等一同獲獎!

2020-12-05 沙澧人

漯河統戰ID:lhtzb0

漯河統戰官方微信平臺帶您看統戰新聞、學統戰知識、品統戰文化、展統戰形象。

「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結果1月8日在京揭曉。陳永栽、方李邦琴、丘成桐、貝聿銘、谷建芬、王文教、伍淑清、林書豪、林海巖和華星藝術團獲「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稱號,南洋華僑機工獲特别致敬。

團結君注意到,獲獎者之一的著名歸僑作曲家谷建芬是致公黨黨員,也是唯一獲「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稱號的民主黨派成員。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首經典歌曲傳遍大江南北。2019年10月1日,《今天是你的生日》的美妙歌聲再次飄蕩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歌曲的者正是著名的歸僑作曲家谷建芬。

谷建芬

出生於日本大阪的谷建芬6歲時隨家人回到中國。從小到大,音樂一直在她生命裡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她創作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綠葉對根的情意》《滾滾長江東逝水》等一大批經典作品。70歲時,谷建芬開始關注孩子的音樂教育,她將一批古詩詞譜成歌,在孩子們中傳唱。

著名歸僑作曲家、致公黨黨員谷建芬(左) 獲得「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獎

「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給予谷建芬的頒獎詞是:譜就新曲,數代傳唱。

下面,請和團結君一起走近這位音樂界的傳奇人物。

跨越兩個世紀,曲作經久不衰

在中國音樂史上,有哪些作曲家跨越兩個世紀留下許多經久不衰的歌?

谷建芬一定是其中之一!

作為《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曲者,谷建芬和「劉關張」合影

1942年,父母帶著谷建芬從日本大阪回到中國大連後,她先是進入旅大文工團,學習鋼琴並擔任伴奏;又考入東北魯藝(現為瀋陽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

1980年,國門剛剛打開,谷建芬發現很多小青年整天拎著錄音機聽鄧麗君等港臺歌星的歌,卻沒有喜歡的內地音樂。於是她根據張同枚的詞作,吸收流行元素創作出了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一經推出迅速風靡大江南北,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太地區音樂教材。

受到認可和鼓勵之後,谷建芬又先後創作出《媽媽的吻》《綠葉對根的情意》《滾滾長江東逝水》等一大批膾炙人口、流傳甚廣的歌曲。其中上百首作品榮獲了「中國金唱片獎」「全國通俗歌曲創作大賽獎」「聯合國教科文亞太地區優秀音樂教材獎」等一系列國內外大獎

谷建芬也因此成為憑藉通俗作品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樂壇第一人。

被尊流行音樂的「黃埔軍校」

有哪位音樂教育家,培養出如毛阿敏、那英、孫楠、萬山紅、解曉東、成方圓等數十位樂壇大腕?

答案還是谷建芬!

谷建芬(右二)為學生那英(右一)的音樂戰隊助陣

「詞曲創作再好,也要有人唱得好。要推進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必須培養出一批有實力的好歌手。」正是基於這種認識,1984年,谷建芬辦起了「谷建芬聲樂培訓中心」

當時沒有啟動資金,谷建芬拿出家中積蓄,又和丈夫東奔西走找熟人借貸,買來一架鋼琴、一部架子鼓、幾把吉他和錄音、音響等設備,在歌舞團領導支持下借來一間30多平米的房間,便「開張」招收學員了。

誰也未曾想到,這個花5萬元辦起來的培訓班,後來成了中國流行音樂的「黃埔軍校」!而這得益於谷建芬的嚴與慈。

谷建芬對學員的選擇非常嚴格,除了嗓子條件外,還定了兩條標準——唱歌不能讓她感動的不要,人品不好的不要。同時她還規定,學員學習不但不收費,每月還給45元的夥食補貼,這在1984年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把目光投向殘疾人和孩子

有哪些功成名就的作曲家還在為殘疾人譜曲,古稀之年還在為小朋友帶來「歌聲與微笑」?

谷建芬同樣是其中一位!

谷建芬(中)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中介紹古詩兒歌創作

1981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傷殘人年」,有兩位重度殘障人士創作了一首詩歌《希望的曙光》,反映出殘疾人的心聲,希望找人譜曲,谷建芬欣然答應。《希望的曙光》《農舍》等一批由殘障人士創作、谷建芬譜曲的歌曲在殘障人士中廣為傳唱,鼓舞著一批殘疾青年,勇於拼搏、自強自立。

2004年秋的一天,谷建芬在人民大會堂參會間隙,見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儀。後者對她說:「我發現,現在適合少年兒童唱的兒歌少了點,你能不能再為他們寫一些新兒歌啊!」

谷建芬和孩子們在一起

谷建芬很受震動。那一年中,她幾乎謝絕一切社會活動和採訪。不久,幾十首帶著她對少年兒童一片至愛的兒歌問世了,其中不少是古詩詞歌曲,如《遊子吟》《春眠不覺曉》等。

「對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傳承文化。」谷建芬說,「他們是花朵和未來,我們就是綠葉。今後,為孩子們創作兒歌,就是我晚年最大的事情之一了!」

(以上文章原始材料源自中新網和上海致公網)

作者:煌言

來源:團結報團結網

相關焦點

  • 日學統戰||「十二類」統戰工作對象和範圍是怎麼形成的?
    統戰工作對象和範圍,是指參加統一戰線的各階級、各黨派、各民族、團體和各界人士中的黨外人士,重點是黨外代表人士。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因統一戰線的性質、任務的變化有所不同,統戰工作對象和範圍也有所不同。具體來說,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1979年,第14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根據國內階級關係的根本變化,從8個方面確定了統戰工作的範圍和對象,即政協和各民主黨派;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各方面的愛國者;知識分子工作;從原工商業者改造過來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港澳臺統戰工作;華僑上層統戰工作;國際友好活動。
  • 貝聿銘獲「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 貝建中追憶父親「中國情結」
    【解說】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羅浮宮改造工程、蘇州博物館新館……這些知名建築擁有同一個設計師:貝聿銘。近日,在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上,2019年逝世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當選「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在代替父親領獎時,其子貝建中在舞臺上追憶了父親與中國的情緣。
  • 正確處理統戰工作中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
    一、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的理論意蘊  世界是普遍聯繫和無限發展的。這就意味著萬事萬物之間既具有同質性,又包含差異性。大團結大聯合之所以成為統一戰線工作的主題,這是由不同黨派、不同界別、不同群體在認知、利益、訴求等方面固有的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所決定。
  • 貝聿銘等獲頒「中華文化人物」
    本報訊(記者  賀夢禹)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主辦的「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文化人物(建築篇)」發布儀式日前在成都洛帶博客小鎮舉行。十位來自建築設計領域並作出卓越成就的文化人物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貝聿銘、阮儀三、張錦秋、張永和、劉家琨、陳可石、邵韋平、俞孔堅、馬巖松和李興鋼。
  • 貝聿銘陳豔青韓雪當選《蘇州驕傲》年度新聞人物
    《蘇州驕傲》2006年度新聞人物昨晚揭曉,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世界冠軍陳豔青、演藝明星韓雪名列其中,成為家鄉人氣最旺的年度新聞人物。  2006年10月,蘇州博物館新館隆重開館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成為蘇州的一大驕傲。
  • 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貝聿銘
    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羅浮宮改造工程、蘇州博物館新館……這些世界知名建築擁有同一個設計師:貝聿銘。2019年5月16日,被譽為建築界「華人之光」的貝聿銘逝世。走過了102年時光,經歷了東方和西方,貝聿銘在作品中形成了完美的平衡。  貝聿銘和其他知名美籍華人發起成立了美國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推動華人全面參與美國社會生活。並促進中美關係發展。
  • 天下人物|貝聿銘:建築史上的華人之光
    蘇州知名園林「獅子林」是貝家祖宅,小時的貝聿銘通常會在暑假回去居住。穿梭在亭臺、迴廊、奇石和竹林之間,「獅子林」賦予了他對建築最初的審美和靈感。成名後,他曾讚嘆蘇州園林的迂迴曲折之美,認為其在有限空間內給人無限遐想,並稱這成為他個人創造力的啟蒙。隨家人搬到上海居住後,貝聿銘見證了上海國際飯店的拔地而起。
  • 「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揭曉 南洋華僑機工獲特别致敬
    「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揭曉 南洋華僑機工獲特别致敬 2020-01-08 18:13:24陳永栽、方李邦琴、貝聿銘、谷建芬、丘成桐等獲「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稱號,南洋華僑機工獲特别致敬。圖為「特别致敬」環節,四名南僑機工後人動情朗誦《祖國我來了》。中新社記者 翟璐 攝  2019年是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80周年。
  • 【藝術人物】貝聿銘:在現代化的蘇博新館上,體現民族藝術精華
    蘇州博物館夜景在設計主體建築群時,貝聿銘受到了蘇州園林風格的啟發,水池和庭院佔了40%的面積。「中國的老建築不多了」。貝聿銘解釋說,「除了諸如紫禁城或佛教寺院,其餘的都由人們居住的村落和城鎮組成。在文化建築裡,園林和房屋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在中國做建築,我不能想像不做園林。庭院和房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四融為一體的。庭園不能太大,通常都是按照人性化比例設計的。」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我離開中國幾十年了,體內始終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如果沒有規律和約束,那麼空間的豐富度和可能性只會帶來一團混亂。」出身名門 獨愛建築設計貝聿銘1917年生於中國廣州,20世紀30年代赴美,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學。貝聿銘17歲高中畢業後,父親本來希望他赴英國攻讀經濟學。但是當時的貝聿銘卻對建築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 一顆中國心,一生姑蘇情,一世建築夢——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光影在石頭的縫隙和窟窿中肆意穿梭,假山中的山洞、石橋、池塘和瀑布給年少的貝聿銘帶來無窮的幻想。職業身涯初始,貝建中和貝禮中兄弟倆均供職於貝聿銘聯合事務所,是貝聿銘團隊的核心成員。,幾乎在一夜之間從一個籍籍無名的華裔設計師,成為美國乃至全球建築界家喻戶曉的人物。
  • 一周藝術人物|貝聿銘合伙人考伯辭世,波洛克摘霍爾貝格獎
    此外,還有一些值得留意的消息: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創始合伙人建築師亨利·考伯93歲辭世,他曾與貝聿銘共事近40年;挪威政府頒發了2020年霍爾貝格獎,花落藝術史學者格裡塞爾達·波洛克;中國藝術家曹斐個展在蛇形畫廊開幕
  • 貝聿銘、貝禮中父子的「香港情結」
    11月22日至27日,佳士得將在香港拍賣估價超過2500萬美元的59件藝術品,將這位足跡遍及全球的建築大師一生的珍藏帶回他童年居住過的香港。貝聿銘之子貝禮中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香港是父親最愛的城市之一,不僅僅是他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童年。同父親一樣,香港是聯結東方和西方的橋梁。」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徵文:我的「中國夢、統戰情」
    我們邀請肖江虹、李晶、楊青三位大咖對102篇進行了盲評,甄選出35篇作品,它們或壯闊瑰麗、或恬靜自然、或如涓涓細流……記錄著這片土地的滄海桑田,描繪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卷,述說著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戀……從今天開始,將陸續推出本次徵文獲獎作品、入圍作品,讓我們通過作者的筆尖,領略祖國的壯麗山河,感受改革的滄桑巨變,品味老百姓的苦樂酸甜……龍 雲 烏當區委統戰部
  • 僅有貝聿銘和王澍
    其次應該說到已故世界著名設計大師貝聿銘(Ieoh Ming Pei,1917-2019),今天是他的誕辰之日。上世紀30年代貝聿銘赴美,先後在麻省理工和說到普利茲克獎,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是1979年由傑伊·普利茲克和妻子辛蒂發起,凱悅基金會所贊助的針對建築師頒布的獎項。中國人獲得此獎的第一人應該是著名建築學家、建築設計師王澍,當然和貝聿銘比,他算是年輕的後輩。
  • 貝聿銘 封山之作留故鄉(今日人物)(圖)
    貝聿銘說  然而,貝聿銘把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視作職業生涯最大的挑戰。  新館位於古街區,毗鄰世界遺產拙政園和全國重點文物太平天國忠王府。貝老說:難度在於蘇州的文化底蘊太濃太厚,新建築既要融於歷史,又要展示未來。
  • 32歲的林書豪到底去哪兒能瘋狂
    而有知情人士透露,首鋼俱樂部在本賽季已經籤下了漢密爾頓和吉布森的情況下,想要與林書豪再續前緣,薪資依然不是大問題。據猜測,林書豪即使不能匹配上賽季的合同金額,也不會縮水太多。相比於2018-2019賽季,林書豪需要面臨更加殘酷的競爭上崗,上場時間必然會進一步減少。  CBA  去哪都是領袖人物  本賽季CBA外援政策調整,緩衝期內4節4人次或2人次輪換,外援的出場時間和作用無疑進一步受限,身價也可能受影響。
  • 林書豪最新開口意味深長,北京首鋼爭冠廣東峰迴路轉
    有他梳理進攻,能夠幫助北京首鋼這邊這個賽季新引進的李慕豪和範子銘這兩位內線球員儘快的融合到球隊當中。因為我們看到,在沒有了林書豪的狀況之下,新賽季這兩位內線球員表現的都非常掙扎,犯規不斷,而且得分對比上個賽季都有明顯的下滑。
  • 徵服賈伯斯,建築大師貝聿銘:最極致的靈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是哈佛和麻省理工的雙學位學霸,人生的下半場,他把自己設計的建築留在了4個大洲、10個國家的土地,在全世界留下100多座地標性建築,幾乎拿遍建築界所有世界頂級獎項。跟人們想像中天才藝術家身世坎坷不同,貝聿銘出生在一個中國殷實的大戶人家,上過上海貴族學校,他在這裡接觸到了新的建築、藝術和生活方式,電影成了他獲得信息和啟發想像力的重要途徑,影片中輕鬆、愉悅的美國校園生活令他十分嚮往。隨後和很多上流社會的子女一樣,於1935年遠赴重洋繼續深造。
  • 調查顯示,美國不同政治群體對於疫情存在明顯認知差別和黨派傾向...
    美國民意調查網站「五三八」日前發表的一份分析指出,「在疫情期間,黨派之爭正在影響人們對自身風險和個人行為的看法」。喬治亞州最近疫情持續加重,首府亞特蘭大市長為此頒布了「戴口罩令」。然而,共和黨籍州長卻因此將亞特蘭大市長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