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藝術人物|貝聿銘合伙人考伯辭世,波洛克摘霍爾貝格獎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上周,藝術界大新聞頻頻,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揭曉,兩位女性建築師伊凡娜·法瑞爾和雪莉·麥克納馬拉摘得榮譽。曾與阿布拉莫維奇淚中對視的行為藝術家烏雷,也在周初告別人世。

此外,還有一些值得留意的消息:

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創始合伙人

建築師亨利·考伯93歲辭世,他曾與貝聿銘共事近40年;

挪威政府頒發了2020年霍爾貝格獎,花落藝術史學者格裡塞爾達·波洛克;

中國藝術家曹斐個展在蛇形畫廊開幕;創辦了中央美術學院動畫專業學科的央美教授溫德斌(曉歐)逝世,享年六十歲。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美國紐約 | 建築師亨利·考伯

93歲辭世,曾與貝聿銘共事近40年

亨利·考伯與約翰·漢考克中心模型(左)

上周,美國建築師、貝聿銘建築事務所(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Architects)的創始合伙人亨利·考伯(Henry N. Cobb)在其位於曼哈頓的家中去世,享年93歲。

亨利·考伯1926年出生,本科畢業於哈佛大學,之後繼續在哈佛設計研究院深造。1950年,他搬到紐約,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日後在城市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亨利·考伯的建築生涯長達70年,其中與貝聿銘共事近40年。在事務所內,考伯一直負責自己的項目,但人們傾向於將所有的建築都歸功於最為著名的那位合伙人,「當你和超級明星一起工作時,事情總會如此,」考伯說道。

考伯不像同時代的貝聿銘或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那樣矚目,他稱他們是「形式的賦予者」,而自己是「問題的解決者」。建築評論家保羅·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評價他是「富有創造力的建築師」,另一位評論家羅伯特·坎貝爾(Robert Campbell)曾稱讚他兼具智慧與正直,為人紳士,這對他而言和他設計的建築一樣重要。

洛杉磯聯邦銀行大廈

考伯曾獲得紐約建築聯盟最高獎項「總統獎」,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波斯頓的約翰·漢考克中心、紐約韋斯特街200號、緬因州波特蘭藝術博物館等等。他的個人作品專注辦公大樓,例如洛杉磯聯邦銀行大廈、馬德裡太空塔等等。(文/錢雪兒)

英國倫敦 | 中國藝術家曹斐

蛇形畫廊辦個展,險因疫情難出席

挪威 | 藝術史學者格裡塞爾達·波洛克

摘得今年挪威霍爾貝格獎

格裡塞爾達·波洛克

據《紐約時報》報導,2020年挪威霍爾貝格獎近日被授予加拿大和英國藝術史學者格裡塞爾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

獎項評委會稱讚波洛克博士「當今藝術史領域最傑出的女性」,「1970年代以來,波洛克在該領域執教並寫作,不僅成為權威專家,同時促進藝術創造。」藝術史領域以外,評委會還表彰其在電影學研究、文化歷史領域的廣泛成果。

格裡塞爾達·波洛克,目前是利茲大學教授,是著名的女性主義藝術史家,她的女性主義理論結合了藝術社會史、精神分析學、符號學、解構主義等多重理論維度,解析古往今來女性、藝術與意識形態之間複雜的建構關係,並從中發現諸多前代女性藝術史家未能注意到的盲點甚至根本性的誤區。1981年與Rozsika Parker合作出版《古代女大師:女性、藝術與意識形態》。1988年出版的《視覺與差異:女性主義、女性氣質和藝術的歷史》成為女性藝術史經典文本。性別問題只是她重構藝術史研究的維度之一,2001年,她成立了文化分析、理論和歷史中心,這項跨學科的項目廣泛研究藝術史中的性別、階層、性、後殖民和酷兒理論。

2004年,挪威政府設立了霍爾貝格獎,獎金額為600萬挪威克朗,約合65萬美元,每年獎勵一位在人文學科、社會科學、法律和神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學者。(文/畹町)

英國倫敦 | 中國藝術家曹斐

蛇形畫廊辦個展,險因疫情難出席

曹斐

3月4日,中國藝術家曹斐個展「藍圖」在倫敦蛇形畫廊開幕,展覽匯聚她在過去14年間的創作,聚焦於記錄、建構現實和虛擬的作品,觀察呈現中國或以外地方不斷變化的城市景觀;最新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The Eternal Wave,2020)在這次展覽首次呈現。

曹斐1978年出生於廣州,以影像藝術作品著稱,曾在紐約MoMA PS1、香港大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等國內外重要當代藝術機構舉辦個展。她在中國大陸的首個個展原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展覽將被推遲。在曹斐看來,目前的「停擺」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藝術家在這時候需要一個距離去看事情,並不是說讓目前的疫情蒙蔽雙眼。」

曹斐,新星(Nova),2019年,視頻,109分鐘,藝術家、維他命空間與Sprüth Magers提供

曹斐表示,這次能夠來英國開幕是一個奇蹟:「這是一個極困難的狀況,甚至這個展覽可能成為我今年僅有可以實現的展覽。中國疫情爆發,中國藝術家不能出國展覽,甚至很多在國內的展覽都被取消;很可能今年很多中國藝術家在海外展覽都不能實現。我也一直關注著消息,幸運的是英國一直沒有對中國人封關,這次能夠參與開幕是一個奇蹟。」

「但是這個展覽可以持續多久,沒有人會知道。隨著歐洲疫情爆發,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更加把展覽看作是啟示錄。」曹斐說。(整理/錢雪兒)

中國 |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溫德斌(曉歐)

六十歲辭世,創辦了中央美術學院動畫專業學科

溫德斌(曉歐)

3月2日凌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教育家、藝術家溫德斌(曉歐)辭世,享年60歲。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該消息。

溫德斌(曉歐)曾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動畫系主任、動畫第一工作室導師,是中央美術學院動畫專業學科的創辦人、學科帶頭人,是動漫美術教育家、國家高級動畫導演。他一生編導、創作了幾十部(集)動畫片影視作品,曾在電影金雞獎、華表獎、影視動畫大賽等各類獎項上斬獲大獎。他的動畫代表作品有《鷹》,《鼎》《猴子下棋》《兩兄弟》《后羿射日》《生命》等。

1987年動畫《鷹》,

溫德斌(曉歐)擔任

導演、美術設計、原畫設計

除了影視動畫作品,溫德斌(曉歐)也為許多的作家經典繪製了圖書和繪本,如《魯迅小說全編繪圖本》《魯迅散文繪圖本》《莎士比亞全編繪圖本》《中華五千年》等作品都體現了其藝術修養和技藝。他尤其關注青少年的文化培養,參與繪製了上百本少兒動漫圖書,作品多次獲得全國最佳暢銷圖書獎。(整理/畹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藝術人物】貝聿銘:在現代化的蘇博新館上,體現民族藝術精華
    2017年是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老人的百歲誕辰,「貝聿銘文獻展」即將在3月下旬在蘇州美術館開展,通過文獻資料、建築模型、復原場景等,回顧貝聿銘老先生的藝術軌跡。從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香港中銀大廈、羅浮宮擴建工程、柏林歷史博物館、日本美秀美術館,再到蘇州博物館新館,老人創造了眾多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
  • 視界|走進波洛克、奧斯汀的故居,看個人空間與藝術創作
    「在這個時候,去研究美國一些重要的藝術工作者的私人空間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研究一下他們是如何選擇房子的位置、想要的房子類型、空間類型,什麼東西環繞在他們周圍,以及這一切都如何培育和產生了那些影響我們至今的偉大的藝術作品和藝術運動。看看風景如何影響藝術作品,或者藝術家們如何超越局限,將藝術創作延伸到建築和風景實踐中。讓我們記住,創造精神是無限的,創造力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 逝者|貝聿銘:建造的過程,就是一條虔誠的歸鄉路
    (貝聿銘一家在獅子林:左一為貝聿銘,正中間是貝聿銘祖父、右邊站著的是貝聿銘的母親,抱著弟弟)在1935年遠赴重洋,就讀於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專業後,貝聿銘覺得自己繪圖技術不夠出眾,又轉到了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建築工程。畢業後,他繼續在哈佛設計學院深造,並拿下了碩士學位。
  • 一周藝術人物|隈研吾建展廳植物館,斯洛維尼亞一館長被解職
    在美國,建築師愛德華·馬茲裡亞摘得2021年美國建築師協會金獎;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茲登卡·巴多維納茨不久前剛因其對東歐和全球藝術史的貢獻獲得伊戈爾·扎貝爾獎,卻遭到了新政府強行撤職;在中國北京,中央美院附中的重要創辦者之一、美術教育家趙允安於2020年12月28日逝世,享年89歲。
  • 一周藝術人物|翠西·艾敏記錄隔離日記,希門尼斯因新冠病逝
    76歲的阿根廷插畫家、漫畫名家胡安·希門尼斯則因染新冠病毒辭世,代表作《合金男爵》是歐洲漫畫史上的重要作品。在上海,青年策展人沈宸、王歡獲得「青策計劃2019」大獎。《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僅有貝聿銘和王澍
    多藝堂說藝術,今天不去評說我國的樓市如何,因為確實也不專業,但小編可以說一說與之相關的建築設計專業。說實話,我國在國際建築設計界名人真不多,能叫起名字的就那麼幾個,可謂鳳毛菱角。貝聿銘成就斐然,許多作品享譽世界,曾獲得過眾多業界國際大獎,如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
  • 羅浮宮院內一顆巨大的寶石——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1988年,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用從中國江蘇運來的793塊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開了神秘面紗,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靈一般,矗立在羅浮宮前的廣場上。傲慢的法國人終於收回了當初指責,稱之為「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由此接受了貝聿銘以及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一座驚豔世界的新型建築展現在世人面前。
  • 貝聿銘等獲頒「中華文化人物」
    本報訊(記者  賀夢禹)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主辦的「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文化人物(建築篇)」發布儀式日前在成都洛帶博客小鎮舉行。十位來自建築設計領域並作出卓越成就的文化人物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貝聿銘、阮儀三、張錦秋、張永和、劉家琨、陳可石、邵韋平、俞孔堅、馬巖松和李興鋼。
  • 貝聿銘百年| 他與北京香山飯店
    1948年夏天,貝聿銘毅然下海從商,在哈佛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震動。貝聿銘接手的第一項工作是設計位於麥迪遜大道上的辦公室。這是對貝聿銘的一個試探,也是一次考驗。貝聿銘出手不凡,以極有創意的方案徵服了澤肯多夫。從此,開始了他輝煌而又坎坷的建築設計生涯。
  • 貝聿銘陳豔青韓雪當選《蘇州驕傲》年度新聞人物
    《蘇州驕傲》2006年度新聞人物昨晚揭曉,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世界冠軍陳豔青、演藝明星韓雪名列其中,成為家鄉人氣最旺的年度新聞人物。  2006年10月,蘇州博物館新館隆重開館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成為蘇州的一大驕傲。
  • 媲美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西安的這座「空中水晶宮」意味著什麼?
    文|朱召國   開篇的引言是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名句,越過期頤之年,他於2019年5月16日逝世,享壽102歲。這一天,整個世界的建築界黯然神傷,皆因為貝聿銘的離開還有他在眾多城市留下的不朽地標。
  • 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貝聿銘
    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羅浮宮改造工程、蘇州博物館新館……這些世界知名建築擁有同一個設計師:貝聿銘。2019年5月16日,被譽為建築界「華人之光」的貝聿銘逝世。走過了102年時光,經歷了東方和西方,貝聿銘在作品中形成了完美的平衡。  貝聿銘和其他知名美籍華人發起成立了美國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推動華人全面參與美國社會生活。並促進中美關係發展。
  • 又一建築大師逝世,貝聿銘今日與世長辭,今年剛過完102歲生日
    據美國媒體報導,建築大師貝聿銘於今日與世長辭,貝聿銘之子貝禮中證實,貝聿銘當天早些時候在位於曼哈頓的家中去世。今年4月,貝聿銘剛剛過完102歲生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猛一看到這裡,各位看官可能不是很了解,貝聿銘是誰?他為什麼又被稱為建築大師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各位看官說道說道。
  • 貝聿銘獲「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 貝建中追憶父親「中國情結」
    【解說】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羅浮宮改造工程、蘇州博物館新館……這些知名建築擁有同一個設計師:貝聿銘。近日,在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上,2019年逝世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當選「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在代替父親領獎時,其子貝建中在舞臺上追憶了父親與中國的情緣。
  • 天下人物|貝聿銘:建築史上的華人之光
    新華社紐約5月16日電(記者長遠)知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16日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逝世,享年102歲。2009年12月16日,貝聿銘在美國紐約出席美國華人博物館舉辦的「三十周年傳承晚宴」。18歲時,貝聿銘赴美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學。畢業後,他先是在一家地產開發公司擔任建築總監,後來又成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貝聿銘多採用混凝土和玻璃建造自己的作品,善於運用幾何圖形與光線的自然結合。他曾說,光線是建築設計最核心的元素,技術和材料都是其次的。
  • 貝聿銘、貝禮中父子的「香港情結」
    建築家和藝術家的深厚友誼在貝禮中的記憶中,父親和母親熱愛藝術,和眾多藝術家保持著長期、密切的友誼。趙無極、張大千、紐曼、杜布菲……這些在東西方如雷貫耳的藝術大家是貝聿銘夫婦位於紐約薩頓廣場11號的家中的常客。
  • 統戰人物|這位黨派成員和貝聿銘林書豪等一同獲獎!
    陳永栽、方李邦琴、丘成桐、貝聿銘、谷建芬、王文教、伍淑清、林書豪、林海巖和華星藝術團獲「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稱號,南洋華僑機工獲特别致敬。團結君注意到,獲獎者之一的著名歸僑作曲家谷建芬是致公黨黨員,也是唯一獲「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稱號的民主黨派成員。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者,致敬貝聿銘的百年
    貝聿銘,出生於中國廣州,幾乎是唯一一位中國百姓耳熟能詳的華人國際建築設計大師。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他的代表建築有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 一顆中國心,一生姑蘇情,一世建築夢——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幾乎在一夜之間從一個籍籍無名的華裔設計師,成為美國乃至全球建築界家喻戶曉的人物。 起因是另一個全美家喻戶曉的人物——甘迺迪總統的未亡人,被美國人視為最美第一夫人的傑奎琳.甘迺迪(Jacqueline Kennedy,1929-1994)。 1963年震驚全球的甘迺迪總統遇刺事件後,傑奎琳把為亡夫修建紀念圖書館作為最重要的工作。
  • 徵服賈伯斯,建築大師貝聿銘:最極致的靈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91歲時,親自操刀了漂在水上的建築——卡達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他這一生,第一次設計建造的個人住宅,是賈伯斯的。回首他的建築人生,法國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仍如寶石般璀璨,故鄉的蘇州博物館展現出古典和現代融合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