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為什麼敢上疏這麼罵嘉靖:「嘉靖者,言家家淨而無財用」?

2021-01-07 史不知味

海瑞在給嘉靖上《治安疏》的時候,大有為國盡忠而將生死置之於度外的悲壯氣勢。

海瑞應該說是明朝官場之上的「異類」,有的人或許會對他心生敬意,可最後卻還是會敬而遠之。

他這種性格的人不論是放在古代,還是放到今天,實際上都會讓人感到很難相處。

何也?

海瑞為人過於剛直,可是一個人太過於剛直卻未必是一件好事,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過猶不及」。

海瑞既然選擇了仕途這條路,那麼他就必須得去適應這條路,而不是想著讓這條路來適應他。

為官之道,從來都不可能一路直行,很多時候還必須學會拐彎。

海瑞吃虧就吃虧在他一心只想直行,卻不願意向「官場規則」妥協而拐彎,這應該說是他一生意難平的根本原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必定會有利益之爭。

哪怕是嚷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士大夫,也同樣各有各的利益。

士大夫學而優則仕,或許不能說他們百分之百是仕而為己,但至少90%也是先為己,而後才為國為民。

當時的讀書人為什麼嘴裡總是念叨著光耀門楣?所謂光耀門楣,其實就是想提升自身階級,從而獲取更多利益。

他們能夠為己的同時,又能將部分精力用於為國為民,對於天下黎庶而言恐怕就已經是大幸之事了。

可是,我們卻很難從海瑞身上看到這一點,他當官了之後好像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光耀門楣」之事。

海瑞的母親過生日的時候,當時已經身為一方父母官的海瑞為了給老母親慶壽,卻只買了兩斤肉。

海瑞病逝了之後,僉都御史王用汲去看了海瑞最後一眼,卻看到他所用皆葛布帷帳、破竹箱之類的物品。

王用汲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自掏腰包,又找人湊了一點錢置辦了一些東西,這才收殮了海瑞。

海瑞當時是何種身份?他病逝之時還是南京右都御使,正二品大員。

可是,他作為一個正二品大員,卻在死了之後還得讓別人湊錢來為他置辦治喪所用之物,可謂悽涼至極。

他的一生似乎真的就是為了心中的「道」而生,這種人不得不說很可敬,但是又不會有人想要親近。

他似乎沒有私心,但是又有一個最大的私心,那就是為了成就他一生都想要實現的「道」。

這也就是海瑞為什麼敢上書大罵嘉靖皇帝的原因,因為他為了心中的「道」,已經顧不上自身的生死了。

只要能夠實現這個「道」,那麼他即使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他也會覺得很值。

海瑞上《治安疏》,毫不避諱地批判嘉靖:

陛下破產禮佛日甚,室如縣罄,十餘年來極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

為了罵醒嘉靖,他毫不客氣地那「嘉靖」這個年號開刀,用諧音來罵嘉靖為了修道而大肆斂財,從而導致百姓家家淨而無財。

嘉靖皇帝看到這份奏疏之後,憤怒地將這份奏疏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後讓人去抓海瑞。

他還特意加了一句:「別讓海瑞跑了!」

可是,嘉靖才說完這句話就被打臉了。

宦官黃錦看著憤怒的嘉靖,斟酌著說:「皇上,海瑞是一個痴人,我聽說他上疏的時候就知道難逃一死,所以買好了棺材,和妻子訣別,又遣散了家僕,根本就沒有想過要逃跑。」

人不畏死,又如何以死懼之?

嘉靖聽完就沉默了,又撿起了奏疏,讀了又讀,讀了又讀。

誰也不知道嘉靖究竟讀了多少遍,後來才對左右之人說:「海瑞這個人可比商朝比幹,但我卻不是商紂王。」

嘉靖之所以會說出這句話,其實就是他看明白了,海瑞根本就不怕死!

如果嘉靖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還要執意處死海瑞的話,那麼海瑞在史書上的清名只會更大,嘉靖的名聲就會與之相反。

所以,嘉靖才沒有急於動手處死海瑞,而是一直忍著心中的憤怒,把這件事壓著不處理。

可是,嘉靖到了病重臨死之際又想起了曾經痛罵過自己的海瑞。

嘉靖雖然也承認海瑞罵的都對,但還是讓人抓海瑞下獄了。

他就是在害怕自己死了之後,還會被海瑞罵一句,你這個昏君,當初我把事情給你說明白了,你就是不聽!

嘉靖駕崩了之後,海瑞還在獄中。

當時提牢主事以為嘉靖一死,海瑞不僅會出獄,還會收到新帝重用,所以弄了好酒好菜去討好海瑞。

海瑞呢?海瑞以為那是自己的最後一餐了,但也凜然無懼,痛痛快快地吃了起來。

海瑞之所以凜然無懼,是因為他從上《治安疏》的那一天開始,他就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了。

他敢上疏,就不怕死。

倘若嘉靖帝因為這份奏疏而醒悟,從此之後好好處理國家事務,那麼他海瑞就是明朝的大功臣。

倘若嘉靖帝因為這份奏疏而暴怒,並且一怒之下處死了海瑞,海瑞也會慷慨赴死。

因為,海瑞自知是為了心中的「道」而死,他是為國盡忠,他是做了他認為應該做,也必須做的事。

所以,海瑞無懼。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中嘉靖和海瑞最大矛盾源自何處?不過那八個字痛罵
    儒家倫常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海瑞在家孝順父母,卻面對君王的時候上大逆不道之《治安疏》,這就是大不敬。可是這怪不得海瑞,他理解的孝道和忠義,和其他人不同,對海瑞而言,對君王的忠義最高境界就是直言敢諫。君王如有錯,而不諫言,這就是最大的不忠不義。那麼用這個邏輯來看!
  • 海瑞「抬棺上疏」的過人之處
    海瑞憂國憂民,眼看國力日衰,不得不冒死呈上《治安疏》,直言不諱地批評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大興土木,竭盡民脂民膏;不視朝政,以至法紀廢弛;聽信道士妖言,不與皇子們相見,以至父子之情淡薄;在西苑深居不回宮城,導致夫婦之情淡漠;正是這些荒唐的舉止,導致「天下不直陛下久矣」!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7篇文章)海瑞上了《治安疏》,阻礙了嘉靖帝多年來遷宮的進程,大怒之下,讓眾臣給海瑞定罪。眾臣在給海瑞寫辯疏,趙貞吉獨戰海瑞敗下陣來,不僅沒能讓海瑞認罪,反而自己被扒了個底朝天,人設崩塌。
  • 同樣是和皇帝直言不諱,為什麼有人加官進爵,有人卻命喪黃泉?
    所以解縉被以「無人臣禮」罪下獄,可當時解縉已經到廣東視察去了,他看到贛江兩岸的旱情很嚴重,便上疏請皇帝賑災。收到奏章的朱棣一瞧,呦呵,又來教訓我了?就更生氣了,直接讓錦衣衛追到路上逮捕了他。最後解縉被埋到雪中活活凍死。因言獲罪入獄的還有大明朝著名的海瑞大人。
  • 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海瑞抬棺諫儉(六十六)
    海瑞一生清廉節儉,剛直不阿,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海瑞四歲喪父,與母親謝氏相依為命,靠祖上留下的幾十畝田勉強維持生活。海瑞自幼攻讀詩書經傳,母親謝氏性格剛強,對海瑞要求很嚴格,不讓他像一般兒童那樣嬉戲玩耍。海瑞讀書時,正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盛行的時期,王陽明提倡「立誠」,這些對海瑞日後的為人產生了很大影響。
  • 嘉靖時期那麼多頂級大才,為什麼整個明朝的國運在走下坡路?
    按理說,明朝擁有如此多的人才,應該繼續繁榮昌盛才對,可為什麼偏偏會開始走下坡路線呢?古代朝廷選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科舉進行篩選,而書生的半輩子時間基本都用在了學習上面,其苦讀十年赴京趕考只為一朝功成名就。隨著明朝的歷代發展,民間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戰亂少了讀書的人就多了,在這種太平盛世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的書生有能力報名參加科舉。
  • 吳官正退休後作畫配詩罵貪官:貪汙受賄骨頭賤
    後來,我發現了這麼個人,下決心調整了他的主要領導職務。」  《退後的心態》一文,吳官正表達了自己對領導幹部退休的看法:「早退晚退都要退,這把年紀了,晚下不如早下。退下來,對黨、對國家有好處,對家庭、對自己也有好處。」  「退休了就是一個普通老人,退了就要休,不管事,少說話,支持中央,教育兒孫,安度晚年。」吳官正在書中寫道。
  • 無奈之下,嘉靖將呂芳逐出京城,呂芳寄希望於馮保:23大明王朝
    海瑞在六必居的一番舉動立刻就被監視的太監報到了陳洪那裡,這可急壞了來接海瑞的齊大柱,因為裕王妃獻上的血經,他因禍得福,被嘉靖帝冊封為錦衣衛的十三太保,並拜了朱七為師,他知道了海瑞最近要來京城的消息,特地來見他,但是海瑞卻對他異常的冷淡,齊大柱知道海瑞闖了大禍,立刻回到鎮撫司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朱七
  • 嘉靖問道學道修道求道,最後也沒悟道得道,反而步入外道
    《大明王朝1566》劇裡,嘉靖皇帝閃亮登場時,念了一首唐詩: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嘉靖算不算好皇帝,眾說紛紜。老王媳婦覺得:中年的嘉靖,突然迷戀修道。20多年不上朝,卻獨掌朝野。
  • 老兵:現在的年輕人敢罵國家不敢罵單位領導
    重慶青年報: 有網友問 「日本人為什麼這麼長壽」, 您認為他們科學素質好。 在您的經歷裡, 日本人有給您留下好印象嗎?  尹吉先: 從參加兒童團開始, 一直恨日本人, 直到去了朝鮮戰場, 才知道軍隊和百姓是不一樣的。  重慶青年報: 有人問您 「大學教授故意給低分掛科」, 您直接回答 「上告」。 您這是幽默的回答嗎?上告是否是件容易的事情?
  • 嘉靖、嘉靖,家家乾淨,為何聰明的嘉靖會成為昏君?
    嘉靖無疑是歷史上一個爭議極大的君主,有很多人非常欣賞他,也有很多人非常痛恨他。其實無論是做皇帝還是做人,他都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君主,這也導致嘉靖朝呈現了一個複雜的局面。當然,無論是稱讚還是貶低嘉靖,嘉靖身上有一個特點是得到人們承認的,那就是他絕對是一個天才,嘉靖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為聰明的皇帝之一。按理說聰明的皇帝往往能把國家治理好,可現實是,不是聰明人就能辦好事的,有的時候,聰明的皇帝不見得就能把國家給治理好。
  • 華晨宇上跑男為什麼被罵 他參加的是哪一期
    華晨宇論唱功是沒得挑的,但是論在熒幕上的情商問題有時候還真的是讓人捉急,此前華晨宇參加浙江衛視跑男結果節目播完沒吸粉不說還被罵,華晨宇參加跑男為什麼會被罵嗎?   據悉華晨宇參加的是跑男是20160701期。
  • 官員上疏怎裁定:縣丞疏請復皇妣不共戴天之仇,明孝宗如何處置?
    曾經參與處理這一上疏的當事人——明人尹直在其所著的筆記《謇齋瑣綴錄》卷八中,對明廷處理這一上疏的相關情況,作了記述。 尹直在筆記中這樣寫道: 「今上初嗣位,縣丞徐頊上疏,請理皇妣薨逝之由,以復不共戴天之讎。」
  • 一隻烏龜的死,為何差點要了嘉靖皇帝的命?
    1.案發寢宮:一個死結救了嘉靖一條活命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廿一日,宮女楊金英帶領其他十幾名宮女,來到端妃曹氏居住的翊坤宮,先是死死地控制住了熟睡中嘉靖的身體,然後由楊金英用一根絲繩套在了嘉靖的脖子上,企圖將其勒死。
  • 清華大學被罵上熱搜,一年300億就被你這麼糟蹋?
    培養人才的高等學府和「毀人不倦」的遊戲扯到一起,消息一出就立即就被頂上熱搜,但卻是被罵的。 2、打造國內乃至世界上都很有地位的遊戲專業。 3、讓中國遊戲行業和世界接軌,做強做大。 這不是挺符合一個高等學府在專業領域的願景和規劃嗎?怎麼主角換成遊戲就必須得罵呢?
  • 總被罵「渣」的三個星座,想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渣」嗎?
    其實呢,分了手的人都一樣,就是看透了這個前任星座的所有缺點就忍不住罵兩句。十二星座分手的概率應該是差不多的,所以說十二個星座被罵的概率也應該是差不多的。這也等同於是一種報復的心態,「我愛你,你卻讓我這麼痛苦」,「我也會讓你感受到同樣的痛苦。」所以為什麼跟水象星座真的散了之後,會讓人忍不住的罵他「真的渣」,就是因為水象星座喜歡糾纏,喜歡較感情的真,真的只有拉扯到兩個人都累了,他才能慢慢的走出來,並開始新的生活。
  •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卻唯獨不敢罵「有槍」的人,這又是為什麼?
    有人說先生的骨頭是最硬的,我也相信,先生這一輩子受到的抨擊自然不少,其中有一句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為何不敢罵「有槍」的人?如若先生以此挑釁那些「有槍」的,即使義憤填膺被殺頭,到頭來也無非給那些麻木不堪的看客多了一次視覺上的盛宴,更是給那些「小栓們」提供了人血饅頭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