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maier的另一個論點是:IMST此前一直從公共資金中受益。據Altmaier的團隊估算,在過去十年中,該公司已從國家政府獲得1.27億歐元用於各種研究項目。因此IMST在此期間平均近40%的銷售額都要歸功於納稅人繳納的稅款。對此,Waldow回答稱,這些部長級官員顯然將一些數據混淆了:從2010年至2019年,IMST獲得的資金僅為4000萬歐元,但此期間的總銷售額為1.27億歐元。如果Waldow是對的,那麼聯邦經濟部的官員就是將補貼撥款和銷售額搞混了。
聯邦經濟部認為,政府對IMST的補貼有助於「加強德國的技術主權」,但是不禁止這筆交易,那麼最終獲益的將是中國的買家。在出售交易完成後,IMST的專有技術也將「有助於中國的航天軍備發展」。德國政界目前的一個敏感話題,就是將由納稅人的錢支持的高科技公司,尤其是敏感行業的企業,出售給非歐盟國家,特別是那些發展迅速、科技實力不斷增強的國家,例如中國。
而此次交易的買方航天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Addsino)也在聯邦政府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該公司的年銷售額近6億美元,主要活躍於軍備領域,並提出了「通過技術加強中國武裝力量」的目標。航天發展又是中國航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CASIC)的子公司,CASIC是一家中國國有特大型高科技軍工企業,銷售額近400億美元,擁有15萬名員工,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這樣的背景對於聯邦政府而言實在是太敏感了。
Waldow一直對被歸類為軍事技術供應商表示強烈反對。他強調,在公司成立至今28年的時間裡,IMST從未收到德國聯邦國防部的訂單。IMST產生的所有由公共資助的研究結果也會在科學領域的出版物中發表,因此每個有知識的人都可以使用。此外,他們已經與中國夥伴合作了多年。Waldow表示,如果沒有中國夥伴的資助,IMST今年將「陷入巨大的經濟困難」,新冠病毒大流行嚴重打擊了他們的業務。
IMST的所有者已經在2018年與中國合作夥伴達成了第一筆交易。當時,航天發展收購了IMST投票權的約22%,僅僅是略低於當時可以不受審查的標準。此前的規定是,當收購直接或間接達到或超過目標公司股權和/或投票權的25%,無論這種收購通過資產還是股權交易進行,聯邦經濟部都有權審查非歐盟投資者的所有收購。
但是在Altmaier的倡議下,聯邦政府在2018年底將其這一審查標準降低至股權和/或投票權的10%。在2019年中旬,中國投資者Addsino再次向聯邦經濟部提出申請,希望收購IMST近95%的投票權。一年多以來,IMST和Addsino都在與聯邦政府周旋,以使交易獲得批准。現在我們或許很快就能柏林行政法院再次見到IMST與聯邦經濟部的「對戰」。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交易的受阻並不意味著德國正在排斥中國投資者。該交易被聯邦經濟部禁止,主要還是因為涉及了無線電衛星通信技術這一關鍵性的敏感行業。但是對於其他大部分非關鍵基礎設施領域而言,例如機械製造、汽車和零部件供應商行業、消費品行業、服務業等,德國仍然是中國投資者理想的投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