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航空、航天的重新崛起 給中國衛星產業的啟發

2020-11-30 騰訊網

二戰後,德國航空航天產業曾一度停滯,人才流失嚴重。但由於德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德國航空航天工業近年來發展平穩,在歐洲居於領先地位,某些技術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以下是一些德國的情況,供讀者參考。

1、在二戰結束之前,德國的航空與航天工業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毫無爭議地位於世界前列,例如噴氣式飛機和V-2火箭。戰後,德國的大量相關人才被美蘇兩個戰勝國瓜分。不過,戰敗後的德國在經濟和科技上很快重新崛起,加上政府一貫重視,因此目前德國的航天技術得以在歐洲居於領先地位,某些技術在世界上也能名列前茅。

2、德國航空產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只有一個純粹的德國巨頭公司——戴姆勒航空工業公司。另外,德國還有兩家重要的民航工業公司,分別是空中巴士德國公司和歐洲直升機德國分公司。在航空研究方面,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揮著重要作用,該中心包括29個研究單位,分布在德國13個城市。德國是出口大國,其中航空產品就有高達70%用於出口。

3、德國的航天產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步入正軌,目前極具歐洲聯合特色,在歐洲航天局(ESA)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歐洲各國中承擔項目最多的國家。德國航天政策的三個實施主體是:歐洲航天局、德國國家宇宙計劃、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歐洲航天局的重點項目包括了中國衛星圈熟知的伽利略衛星導航項目等。德國航天工業,同樣也是中小企業居多,例如德國知名的衛星科技企業OHB就以小體量辦大事,拿下了歐洲航天局的一個又一個大項目。

4、德國的衛星產業在地球觀測、導航系統、衛星通信技術等方面均處於歐洲領先地位。特別是與通信相關的技術,成為現在衛星發展的熱門方向,被視為新時代的電子信息產業。受益於電子工業傳統上就是德國的支柱產業,所以德國不論在研發還是製造方面,都具有非常堅實的基礎。德國製造的電子元器件(包括晶片和半導體)一半以上用於出口,涉足的行業需求包括了通信、汽車、工業、國防軍工、航空與航天等。特別是半導體製造業,假若中國也有英飛凌這樣的世界級晶圓大廠,華為等企業的處境今天應該會有所不同。

5、眾所周知,德國盛產「隱形冠軍」。作為全球高水平製造業的代表國家,德國的工業企業始終都保持著其固有的經營特點。德國的經濟以龐大的中小企業為支撐,而中小企業的85%以上都是經營了好幾代人的家族企業,他們遠離金融與股市,但他們卻往往代表了世界上很多細分行業的冠軍水平,原因無他,六個字概括就是:專注、專業、創新。這些中小企業作為德國高科技產業鏈的一環又一環,低調地耕耘與貢獻著,撐起了德國高科技製造業的脊梁。

綜上所述,德國航空與航天的重新崛起,重要原因在於早期的基礎、政府的重視、以及多年以來良好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鏈從上遊到下遊、從研發到生產的完備。這些對於中國目前的衛星產業發展,都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

作為一個成立於1933年的儀器生產廠家和世界上第一家(1950年)發明網絡分析儀的「低調」公司,羅德與施瓦茨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典型的德國家族企業,信奉的理念是依靠優異的產品去打動和留住客戶。

作為一家世界級的電子測量儀器、安全通信和無線電監測設備的生產廠商,作為供貨給北約的重要無線電通信設備供應商,作為一家歐洲航天局的項目合作商,羅德與施瓦茨公司的解決方案早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和國防電子領域,在尖端產品研發、生產和運行維護等方面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歡迎各位讀者與業界的朋友們來2020中國衛星應用大會52展位參觀,更多地了解德國製造。

相關焦點

  • 行業 | 德國航空、航天的重新崛起 給中國衛星產業的啟發
    二戰後,德國航空航天產業曾一度停滯,人才流失嚴重。但由於德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德國航空航天工業近年來發展平穩,在歐洲居於領先地位,某些技術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以下是一些德國的情況,供讀者參考。不過,戰敗後的德國在經濟和科技上很快重新崛起,加上政府一貫重視,因此目前德國的航天技術得以在歐洲居於領先地位,某些技術在世界上也能名列前茅。2、德國航空產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只有一個純粹的德國巨頭公司——戴姆勒航空工業公司。另外,德國還有兩家重要的民航工業公司,分別是空中巴士德國公司和歐洲直升機德國分公司。
  • 煙臺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蓬勃發展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奮力前行、義無反顧;面對產業發展需求,破題起勢、再創佳績。堅定信念,不走「彎路」、不貪「捷徑」、不做「虛功」,經過一年的努力,煙臺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崛起了一批優質重點企業、打造了一批高質量平臺載體、落地了一批創新示範項目。
  • 美媒:中國有望對德國出售航空航天尖端技術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1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可能已經解決了阻礙其軍事崛起的一大問題 中國的工程技術現已十分發達,德國噴氣發動機很快就能利用中國技術獲得重大發展。中國的官員已經開始談判,準備向德國出售尖端的航空航天技術和製造設備,用於生產高性能噴氣發動機。稱中國現在致力於迅速發展其商業和軍事航空工業,並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工程突破,該國在渦輪葉片研究方面的發展尤為顯著,這種技術將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轉化為推力。渦輪葉片是飛機最關鍵的部件之一,它決定了噴氣發動機的安全性、動力和耐力。
  • 揚州航空航天產業捷報頻頻,江蘇航空航天產業加上引擎
    最近,揚州航空航天產業捷報頻頻,眾多項目助推揚州產業轉型,揚州終於走上了一條高科技之路。一.9月21日下午,中國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揭牌儀式暨2020年開學典禮在揚州生態科技新城舉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與揚州共同打造的揚州航空館開館。航空科技館文化館定位博物收藏與科技展示,中國航空"第一「展,中國航空發展史,航空探秘,中國航空名人堂等,通過20餘架中國航空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飛機模型的陳列,展示了中國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航空科幻體驗館包括體能訓練營,小飛俠歷險記主題樂園,航模實驗室,5D影院,飛行模擬體驗,室內無人機競技,航空文創空間等。
  • 產融世界觀·「深圳星」成功發射,航空產業大城崛起
    、深圳衛星大廈、中集智園(中集低軌衛星物聯網產業園)、航空航天未來園(雲科智慧園,20多棟產業樓)、南山航空電子產業園、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生產基地、亞太星通總部大廈(正在建,預計明年投入,位於寶安)、深圳航天航空產業創新園、福田上梅林的航空航天產業園。
  • 煙臺海陽:黃海之濱崛起「航天產業新城」
    金鑫表示,2021年,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將完成建設,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不論是地域環境,還是保障能力,海陽港都有作為火箭發射技術服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空間廣闊。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火箭「一箭七星」實現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歷史性突破。
  • 天津航空航天產業碩果纍纍 總產值已突破200億元
    、大運載火箭、直播通信衛星、空間站為代表的「三機一箭一星一站」產業結構——這是「十二五」可預期的美好前景。2005年,天津市航空航天產業總產值僅為2.2億元,到2009年,實現112億元,增長了近50倍,預計今年末,總產值將達到210億元,天津成為全國唯一兼有航空與航天兩大產業的城市。    航空航天產業集聚區正在加速形成,天津被確立為中國航天在21世紀重點發展的四大基地之首。
  • 航空科研「百年老店」——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全景掃描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German Aerospace Center,DLR)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國家航空和航天研究中心。作為德國和歐洲科技研發與合作項目重要參與者,DLR在航空,航天,能源,運輸,安全和數位化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與技術開發工作、代表聯邦政府負責德國航天項目的規劃和實施、並管理DLR項目管理局(PMA)。與此同時,DLR承擔教育科普和大型試驗設施的規劃建設等職責。
  • 火箭、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崛起的「奠基者們」
    2020年6月23日,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將發射升空。2020年7月,中國將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這些一項項舉世矚目的航天成就,正是每一代中國航天人篳路藍縷,艱苦奮鬥的成果。他們在工業貧瘠、一窮二白的國度裡,奇蹟誕生!
  • 天津打造千億元航空航天產業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航空航天產業在天津市已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戶。今年前三季度,該行業總產值達244.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達41.4%。天津市為引進大項目好項目搭建平臺,創造發展環境,在財政、土地、金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已形成以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大火箭、衛星為產業核心的「三機一箭一星」格局;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5.78% 資金 研報]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家國內航空航天產業領軍企業相繼落戶。除了航空航天產業大項目好項目,一批國家級的航空航天大院大所也紛紛來津落戶。
  • 新產業、新動能——中國(太倉)航空航天產業峰會即將隆重開幕
    ,依託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在航空領域的創新技術積累、上海航空製造的產業輻射,以及在精密零部件製造領域的生產技術優勢,發揮對外開放對德合作優勢,前瞻性地布局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積極構建航空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大力發展高端製造環節和高價值服務領域,努力打造高水平航空產業園區。
  • 中國航天×WEY見證大國崛起新時代
    WEY和中國航天的合作不僅證明了中國航天對於WEY的認可,更證明了整個中華民族對於WEY品牌的信任,正是這種發自於內心的情感讓中國航天和WEY走到了一起。我國航天事業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從1956年航天項目正式列為國家重點工程開始,到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中國人僅僅用了十四年,這樣的速度稱得上是舉世無雙!
  • 天津成全國航空航天產業基地 將形成400億規模
    、空間站,天津市航空航天產業從無到有,成為全國重要的航空航天產業基地   ■預計到2011年,航空航天產業將形成400億元的規模   ■新一代運載火箭項目研製成功後,將滿足我國未來30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   天津網訊  隨著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新一代運載火箭、衛星、空間站等一批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航空航天項目兩年多時間先後落戶天津市
  • 天津航空航天產業「起飛」
    本報訊 記者武自然報導:空客A320總裝線、中航直升機、彩虹無人機……在這些大項目好項目的帶動下,天津市航空航天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天津市航空航天工業總產值實現165.4億元,同比增長26.3%,增速居天津市工業優勢產業之首。
  • 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召開
    今天上午主論壇議程到此結束,下午將分別在四個會場同時舉行中俄航天企業交流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技術和產業發展分論壇、航空分論壇、航空產業園區經濟分論壇,歡迎大家參加。主持人:各位來賓、各位代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航空航天事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形勢為航空航天事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中國航空航天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航空航天的發展也需要中國。
  • 天津航空航天產業五年增長56.5倍
    天津頻道 天津市航空航天產業又添新兵——由天津普林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與加拿大FTG科技集團共同出資組建的中環飛朗(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上周宣告成立,這家新組建的公司致力於航空航天高科技電路板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及國內外貿易。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找找那些隱藏在航空航天產業園區的牛掰企業
    航空航天產業在天津市已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戶,目前已形成以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大火箭、衛星、太空站為產業核心的「三機一箭一星一站」 的產業集群格局。2010年,天津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航天產業成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天津與深圳、內蒙古、海南一起被確立為21世紀中國航天重點發展的四大基地,天津同時還是中國航空直升機產業龍頭基地。
  • 高質量培育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 探索「北鬥+ 」的無限可能
    前三季度,長沙市22條產業鏈迎難而上、持續發力,在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上實現了穩中有進,航空航天(含北鬥)、新一代半導體及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含傳感器)、工程機械、現代種業、生物醫藥(含基因技術)等6條產業鏈產值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關聯項目間橫向成群、縱向成鏈、上下互動、左右配套,聚合成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
  • 天津濱海新區打造中國航空航天產業聚集地
    新華社天津12月21日電(記者 毛振華)圍繞著打造「三機一箭一星一站」航空航天產業總體結構,天津濱海新區在加快引進空客、中航直升機、波音等重要項目落地的同時,還積極培育航空航天周邊產業,實現上下遊產業鏈的密切聯繫。預計到2015年,濱海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將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
  • 成都培育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中國商飛與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籤署了合作協議,將通過強強聯合,開展學術講堂、科研對話、人才培養等一系列活動,推進雙方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深度融入中國民機事業發展戰略。而作為我市大力發展的高端成長型產業,航空航天產業已經成為「成都製造」向「成都智造」的典型代表。依託行業龍頭企業和骨幹科研機構打造完整的航空產業鏈目前,成都航空航天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四,形成了集飛機研發、設計、製造、測試與維修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航空產業鏈,擁有成飛公司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骨幹科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