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菩薩告訴我們:罪業極強善法極微,一定要修死無常和三惡趣苦

2020-12-01 網易新聞

2020-11-30 09:26:18 來源: 北塔小土登

舉報

  

  節選自夏壩仁波切《菩提道燈論講記》

  我們在修共下士道時,由念死無常,已經體會到決定死、死期不定、死時唯有善法才有幫助;由觀三惡趣苦了知,我們無數世來所造惡業的力量非常強大,因為每作惡時,前行、正行、結行都很圓滿。

  不說別的,就殺個蟑螂蚊子,前行是覺著這個東西非常可恨,以極大地瞋恨作為殺它的動機;加行是以最殘酷的方式去殺,手段兇狠;置於死地後感覺「太好了,這回我就舒服了」,心裡有個特別的滿足感,那麼結行也圓滿了。

  對我們來說,無數世來的貪瞋痴已經形成了任運覺受,做任何壞事不用刻意去想,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對他人,能在剎那間生起瞋恨心、不滿之心、嫉妒之心、傷害之心,也不用任何理由來說服,自然能做到,所以說,煩惱的力度非常強。

  行善則不如是,要做件有利於他人的事,力量極其微弱;而且需要很多理由來說服自己「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即使做了也非常勉強,結果也殘缺不全。比如念個經,準備念的時候有非常好動機,以特別強烈地心作為前行;然而念到半截兒就想這個、那個,開始胡思亂想了,很快忘了剛才念到哪,正行就不圓滿了;從頭到尾都挺認真,但由於迫不及待去幹別的事,結束時沒很好地作回向。總之我們所行的善,要麼前行圓滿,正行、結行不圓滿;要么正行圓滿,前行、結行不圓滿;要麼結行圓滿,前行、正行不圓滿。總之,是殘缺不全的。

  正因為如此,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說:正因為罪業極其強勢,又恆常伴隨自己;善法極其微弱,而且斷斷續續、不是時時刻刻的,因此,我們首先一定要修死無常和三惡趣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佛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
    佛為文殊師利菩薩解說地藏菩薩功德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嘆、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文殊師利,這位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 殊勝禮懺法 •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菩薩若能淨此罪已.爾時諸佛為其現身,為度眾生亦說種種諸行,成就愚惑諸眾生故。」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出:稱念、敬禮三十五佛,也可以滅除五無間的重罪,功用和五十三佛是一樣的。這些罪業怎樣來的呢?都是無始以來,身語意的造作。在往世或今生,與眾生有了不同的牽纏和糾葛關係。有的是互為彼此的關心、照顧、幫助而形成的善緣(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有的是彼此爭執、搶奪、侵犯、傷害、凌辱等而形成了的惡緣。這就形成了冤親債主、歷代宗親的關係。彼此的各種因緣,纏結得越深,不論是善的或不善的,彼此就越容易在來世的輪迴中再次相遇。
  • 善付囑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課誦版)
    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fǒu )?」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 佛法:娑婆世界眾生,為什麼要多親近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
    比如阿彌陀佛發了大願要把眾生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以這個去求,阿彌陀佛就能滿我們這個願。而觀世音菩薩就是觀眾生有求的音聲,然後來救度我們,所以被稱為救苦救難的大悲觀世音。因此眾生幾乎一有苦難就會想到觀世音菩薩。但還有另外一尊菩薩,更是為了解救眾生而來,那就是地藏王菩薩。
  • 三壇大戒-成都文殊院三壇正授菩薩戒圓滿舉行
    清德長老為諸戒子作開導:「諸佛子等,懇切至誠,進求大乘妙戒,要須以決定信,發菩提心而求之。故梵網經云:若佛子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發菩提心,念念不去心。」接著三問諸戒子:汝等是菩薩否、已發菩提心否?眾戒子齊聲高答:是菩薩、已發菩提心!
  • 宣化上人: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身還是女身?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裡頭,他是佔很重要的地位,觀世音菩薩有的人說他是中國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外國人,有的人又說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女人。現在我告訴各位,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國人,他是哪會兒的人呢?
  • 讀華嚴方知,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且菩薩之威神力,十方一切諸大阿羅漢,一切大天天神所不能及,念誦者何以擔心招鬼?  眾所周知,普門品中,佛說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化身,周遍塵剎,施與眾生無畏,令離一切苦,速證菩提。地藏菩薩亦復如是。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佛說:  「為欲成熟諸有情故。於十方界。或時現作大梵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或復現作大自在天身。
  • 宏圓法師 主講 地藏菩薩本願經 講記 第04講(共32講)
    從我們佛教上來說,鬼道只是六道之一。有的宗教就只有三道:地獄、人道和上帝。我們佛教是六道,這個說的比較圓滿。人死之後根據各自的業力可能會去鬼道,也有的會去天道,或者投胎為人,或者去做畜生,罪業極重的會下地獄,就是我們所謂的監獄,他會下地獄。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音菩薩
    在佛教中,人們一提到菩薩,都會感覺到她們非常的慈悲。一般大乘佛教,供養的菩薩很多。就她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來說,就只有這四位大菩薩。她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四大菩薩中的觀音菩薩。
  • 佛經中常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裡「善」的標準是什麼,要懂得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而更高層次的「善」就是菩薩行六度萬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萬行就是「修行的行門多」,萬行是指對六度的實踐。六度萬行是修行成佛的必要途徑,如果能夠自始至終完成這六種功德,去除業障,就能夠成佛。六度也稱為「六波羅蜜」,是指六種修成功德的方法。
  • 法會—弘川老和尚示寂十周年千人追思傳供紀念法會舉行
    佛教在線河北訊 2014年10月2日(農曆九月初九),河北南宮普彤寺舉行「弘公示寂十周年千人追思傳供紀念法會」,緬懷弘川老和尚以身表法、度生濟世的菩薩精神。伴隨著莊嚴的國歌和三寶歌,千人追思傳供紀念大法會正式開始。崔曉輝副廳長發表講話,追憶了弘川老和尚的生平貢獻,並對佛教界能更好地發展提出了幾點期望。明海法師回憶了弘川老和尚對自己修行的教導和影響,長順法師代表中國佛教協會表達了對弘川老和尚的追思和紀念,邢臺市民宗局邱局長、南宮市劉茂志副市長、河北省佛教協會肖佔軍秘書長、邢臺市佛教協會會長果慧法師分別發表講話,深情緬懷弘川老和尚。
  • 佛說人生有八苦,苦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清楚
    佛說人生有八苦,苦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清楚。佛說人生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一、生苦: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五、愛別離苦: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老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六、怨憎會苦:和愛別離苦相對的,是怨憎會苦。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為什麼學業有成要祈求文殊菩薩?
    《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五《菩薩住處品》云:「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故世界各地佛教徒不遠萬裡朝拜五臺山,希望能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賜與智慧和福德,歷史上也有很多文殊菩薩在五臺山顯現應化的記載。七佛之師 一切菩薩之母十方諸佛皆由般若智慧所生,非般若智慧不能成就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