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駱利群北大演講:從少年班到美國院士

2020-12-05 科學網

 

學生提問

 

提問:您父親是研究俄語的,那您有沒有聽過俄國文學之類的?

 

駱利群:啊,小時候我的父親曾經教過我幾句俄語,但是沒有真正學過,現在都忘掉了。我在大學的時候還學了一年俄語作為第二外語,剛學完的時候我還可以看一些普及性的雜誌,但是現在一點都不行了。

 

提問:你沒有上高中對吧?

 

駱利群:是的。

 

提問:您覺得跨越高中時段,對您以後大學的學習,以及之後的工作是利是弊呀?

 

駱利群:你們做生物實驗的時候,經常要設計對照實驗,但生活沒有對照(life has no control),所以我沒法回答你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你們客觀分析,我是主觀的,比較難分析,但有一點很清楚,我的人文學科知識比較缺乏。我們科大不像北大這樣是有文有理的綜合性大學,科大都是理科——那時候男孩和女孩比例是6:1——大學期間沒有學過文科。我們當時有一個社會科學閱覽室,那是我光顧最多的閱覽室,每次考試完後我就鑽到社會科學閱覽室看書。

 

再多講兩句科大的情況。剛才饒毅講了很多少年班的好與壞,我們是少年班第五屆,這一屆以後,已經沒有像寧鉑、謝彥波這樣非常知名的人士出現了。那時候沒有多少報紙來採訪我們,可我覺得我們班23個人活得都很精彩。我們班沒有年齡特別小的,也沒有特別大的,最小的比我小半歲,最大的也只比我大半歲,大家年齡相差在一歲的範圍內,沒有像11歲進大學這種問題比較大的。今年我的實驗室裡面有一個16歲的研究生做輪轉(rotation),人很聰明,但好像不夠獨立,自理能力不行,可能習慣了在家裡有爸爸媽媽幫忙,所以他做完實驗就希望別人幫他清掃,因此實驗室的人都不喜歡他。儘管他很聰明,我最終還是沒有要他。

 

問題:你們班同學中還有其他人做科學嗎?

 

駱利群:比較少,大概三四個。

 

問題:那麼其他人呢?不做學術的那些人都做什麼去了?

 

駱利群:和我有聯繫的一半左右在做商業、計算機、媒體等,各行各業都有。

 

問題:留在國內的多還是去美國的多?

 

駱利群:都有。

 

問題:他們是一直在學生物,拿到博士學位然後再轉的專業嗎?

 

駱利群:有的本科畢業後繼續讀了學位,有的沒有。有一個同學到美國以後,讀了計算機專業的博士,過兩年他開了一個計算機商店,幫人修電腦,很快就變成半個百萬富翁了。他說等他成了百萬富翁就到佛羅裡達去打高爾夫球。當然,現在百萬資產應該不夠打高爾夫球的。

 

那個時候科大少年班的學生確實很用功,而且素質很好,我聽說現在的少年班學生沒有以前那麼好了。1981年,除臺灣外,全國二十九個省、市、自治區的高考狀元,有二十二個理科狀元進了科大,當年科大在湖北省招20人,分數最低的一名是全省第24名。優秀的學生聚在一起,大家互相鼓勵互相激勵,對於整個學風的營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合肥沒有很豐富的業餘生活,黃山也離得很遠,我們也沒什麼地方可去,只好都鑽研科學。(2008年4月17日)

 

上一頁 1 2 3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其中4人是外國院士
    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大學停止招生少年大學生,現在只剩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仍在辦少年班。我國最早的少年班是中科大的少年班,1978年3月,21名來自全國的少年經過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首批中科大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僅14歲。這些學生是老師到各地發掘而來的天才少年,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
  • 中國科大少年班兩校友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少年班 莊小威 院士名單 院士增選 科學院院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駱利群教授為少年班學生授課
    4月16日晚八點半,少年班學院成功舉行了本學期第二次線上「少年班論壇」。本次「少年班論壇」邀請到世界著名神經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駱利群教授主講。駱教授同時也是81級少年班校友,他帶來的題為「My Exploration in Neuroscience」的報告,以自己的科研和生活故事為線索,給大家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前沿科學探秘和人生智慧分享。
  • 駱利群:從少年班學生到美國院士,曾經的理想是做公交車司機
    中科大少年班在我國高等教育界可謂獨樹一幟,備受社會關注。一直以來,關於「少年班是否成功」的話題也多有爭議。據統計,1949年以後在中國大陸出生,後來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有二十多人。其中,有兩位頂尖科學家便是從中科大少年班起步:一位是史丹福大學教授駱利群,另一位是哈佛大學教授莊小威。
  • 「少年班論壇」邀請駱利群教授舉行線上第二講
    4月16日晚八點半,少年班學院成功舉行了本學期第二次線上「少年班論壇」。本次「少年班論壇」邀請到世界著名神經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駱利群教授主講。駱教授同時也是81級少年班校友,他帶來的題為「My Exploration in Neuroscience」的報告,以自己的科研和生活故事為線索,給大家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前沿科學探秘和人生智慧分享。
  • 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現狀,是否人才都跑到美國去了?
    從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莊小威、百度總裁張亞勤,到打破了華人年齡紀錄晉升的哈佛教授尹希、發明原子陷阱追蹤分析法的盧徵天、發現世界上最小的納米碳管的秦祿昌、蘭亭集勢CEO郭去疾,目前,超過70%少年班校友活躍在海內外經濟、IT、金融、製造等領域,其中三分之一獲得博士學位,一般30歲左右就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
  • 曾經的少年班「神童」在哪裡?
    寧鉑、謝彥波、幹政在媒體報導少年班負面新聞時經常被提及,被普遍認為是「少年班失敗典型」。少年班畢業生90%以上考取碩士,但只是因為少年班的生源很好,這和清華、北大畢業生中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很高是一個道理。以多少人考取了研究生,多少人出國了,多少人當了企業開發人員來說明少年班辦得好是缺乏說服力的。
  • 專訪:神經生物學家駱利群
    (Liqun Luo)教授出生於中國上海,史丹福大學教授、神經生物學家同時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駱利群教授15歲就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30歲成為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2012年,46歲的駱利群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駱利群教授主要從事腦神經系統的研究,為神經發育、神經網絡的構建與組織神經科學的技術開發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人物·軼事|神經生物學家駱利群訪問記
    Liqun Luo駱利群(Liqun Luo)教授出生於中國上海,史丹福大學教授、神經生物學家同時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駱利群教授15歲就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30歲成為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2012年,46歲的駱利群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駱利群教授主要從事腦神經系統的研究,為神經發育、神經網絡的構建與組織神經科學的技術開發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接下來,BioArt Reports將分享Current Biology雜誌編輯部對駱利群教授的採訪記。
  • 美科院院士駱利群:長生不老違反規律 人類做不到
    今天推出《科學家說》第20期,專訪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有人總結了駱利群的前半生:15歲進入全國重點大學,30歲即任美國名校博士導師,36歲史丹福大學終身教職,46歲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人文及科學院雙院士榮銜。駱利群研究的方向為「神經元」的「神經的發育」,其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精彩言論】1、人工智慧其實從神經科學學到了很多,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
  • 中科大的少年班很厲害嗎?很多人說這是「神一般的存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我國985、211高校,它的少年班一直受到大眾的關注,很多優秀的人才湧現,成為各個領域優秀的人才,很多人說少年班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妨來看看少年班的神奇之處吧。少年班的培養方式從1978年以來,中科大一直舉辦少年班,全國各地的優秀少年少女可以報考,資格很高,現在總共有三千個本科生在少年班畢業,屬於精英教育模式。這些孩子的智商都比較高,在各方面表現突出,達到考核就可以來少年班學習。
  • 當年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答|百度派 @匿名用戶1978年,中科大做了一個重要並且開拓性的決定,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也就是專門招收人們口中所說的天才,到2008年已經培養了那麼進入少年班的那些青少年最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少年班創建伊始,中國科大就致力於探索培養這些特殊大學生的方式,最初幾屆少年班學生的優異表現,堅定了中國科大繼續辦好少年班的決心。來看看實際數據。
  • 揭秘少年班:中國科大超常規教育四十年
    馬東敏是中國科大少年班1985級學生。她的巨額捐贈,讓很多人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帶有神秘色彩的中國科大少年班。少年班是中國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中國科大少年班已經辦了40年,是這種超常規教育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實踐者之一。
  • 生物學家駱利群 | 會問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樣重要
    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0歲成為博士生導師,36歲獲得史丹福大學終身教職,46歲獲得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雙院士頭銜,科學的路,駱利群走得很順暢。但他說,自己的人生是「一系列的意外事」。田川:我聽說您小時候的夢想是當貨運車司機。
  • 生物學家駱利群|會問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樣重要
    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0歲成為博士生導師,36歲獲得史丹福大學終身教職,46歲獲得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雙院士頭銜,科學的路,駱利群走得很順暢。但他說,自己的人生是「一系列的意外事」。駱利群與父母合影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教師家庭,課業上,駱利群一直比別的孩子走得更快一步。母親是中學老師,小時候,每天放學,駱利群就跑到她的辦公室裡看書,若是遇到問題,中學老師們都能給他解答。1981年,駱利群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
  • 駱利群院士近年科研成果盤點:4篇Cell,2篇Science等
    駱利群(LIQUN LUO),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史丹福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畢業(少年班),在美國布蘭代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1997年起在史丹福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神經生物學課程,並組建實驗室研究神經通路的發育和功能。駱利群在發育神經科學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對於突觸分枝以建立和維持神經迴路領域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莊小威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中國天才卻成美國院士,如今又獲大獎
    近日,美國顯微學會MSA(Microscopy Society of America)公布2020年傑出科學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wards)獲獎者,物理學家David N. Seidman與生物學家莊小威(87少年班)分別獲此殊榮。
  • 天才聚集少年班,利弊得失看一看
    可參照招收和培訓芭蕾舞演員的辦法,從全國選拔很少數,約十三四歲左右的、有培養條件的少年,到大學去培訓」李政道教授情牽祖國科技、教育事業的拳拳赤子之心,提出的創造性建議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得到回音。直到1978年3月,來自全國各地經專家推薦的21名同學匯聚合肥,少年班才正式成立。
  • 莊小威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中國天才卻成美國院士,如今再獲大獎
    近日,美國顯微學會MSA(Microscopy Society of America)公布2020年傑出科學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wards)獲獎者,物理學家David N. Seidman與生物學家莊小威(87少年班)分別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