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染料的重要應用,以及如何判斷亮度?

2021-01-16 網易

2020-06-30 11:55:22 來源: 每日生物評論

舉報

  www.bio-review.com

  螢光染料,顧名思義,會發出螢光的染料。螢光染料是指吸收某一波長的光波後能發射出另一波長大於吸收光的光波的物質。它們大多是含有苯環或雜環並帶有共軛雙鍵的化合物。螢光染料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成複合螢光染料使用。

  

  圖源:百度百科

  一、螢光染料的工業應用

  螢光染料常用於螢光染料產品的製備,以及增白洗衣粉中的增白劑,指示信號用的各種螢光路標漆,螢光標誌服等。

  螢光染料的其他用途包括: 滲漏汙水系統包括水和工業的汙染物、連接系統、測量發電廠排出的液體、洗手間的滲漏、非法的連接汙水管監察,研究流量和繪圖,分析腐敗的系統,此外還用於纖維織物印染和某些特種標誌(如暗處符號)及軍事追蹤等。

  

  圖源:百度百科

  二、螢光染料的科研應用

  螢光染料,由於靈敏度高,操作方便,逐漸取代了放射性同位素作為檢測標記,其廣泛應用於螢光免疫,螢光探針,細胞染色等。包括特異性的DNA染色,用於染色體分析、細胞周期、細胞凋亡等相關研究。

  另有很多核酸染料在多色染色系統中是非常有用的復染劑,可作為背景對照,標記細胞核使細胞內結構的空間關係一目了然。

  1.免疫分析

  螢光標記的單克隆抗體技術為流式細胞儀在研究細胞膜和細胞內各種功能性抗原、腫瘤基因蛋白等領域擴展了無限的應用空間。螢光探針可以通過蛋白質交聯劑共價結合在單克隆抗體上。

  免疫螢光標記最常用的染料有異硫氰酸螢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藻紅蛋白(PE)以及AlexaFluor系列染料等。

  2.核酸檢測

  核酸螢光染料對細胞核染色後定量測量細胞所發出的螢光強度,就可以確定細胞核中DNA、RNA的含量,並可以對細胞周期和細胞的增殖狀況進行分析。

  有多種螢光染料可以對細胞中的DNA或RNA染色,常用的DNA染料包括碘化丙啶(PI)、DAPI、Hoechst 33342等,RNA染料有噻唑橙、吖啶橙等。

  

  圖源:百度百科

  三、螢光染料的亮度如何判斷?

  螢光染料是細胞生物學等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螢光濾色塊是螢光顯微鏡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部件。那麼一般螢光染料亮度怎麼進行比較?

  螢光染料的亮度可以用來比較不同螢光染料的螢光標記效果,通過陰性細胞群與陽性細胞群的螢光信號之間的關係來表示。但陰性細胞群的螢光信號受到信號強度、自發螢光、非特異性染色、儀器的電子噪聲等多個因素相關。

  螢光染料染色指數是陽性細胞群的平均螢光強度與陰性細胞群的平均螢光強度之差與陰性細胞群螢光強度標準差之間比值的一半。螢光染料染色係數只和抗體克隆與質量、螢光團純度與質量、螢光修飾比、雷射線及其功率、長通和帶通濾光片、目的細胞等因素相關。

  螢光染料的染色指數與螢光染料的亮度呈正相關,也就是螢光染料亮度越高,染色係數也就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螢光染料亮度越高,染色係數越高
    螢光染料是細胞生物學等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螢光濾色塊是螢光顯微鏡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部件。我們大家在操作螢光染料亮度的時候,我們可以按照上面的比較方法去比較螢光染料的亮度,那麼一般螢光染料亮度怎麼進行比較?
  • 【材料】季銨化哌嗪羅丹明——提升亮度的新型超分辨螢光染料
    超分辨顯微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近年來取得長足的發展,但一直受限於螢光染料的亮度和穩定性。
  • 常用抗體標記螢光染料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在免疫印跡實驗上應用近紅外CF染料標記蛋白質樣品相對於其他商業用近紅外染料製備的抗體偶聯物,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信噪比。   3、優異的標記效率   生物偶聯後的活性染料一般很容易水解,會在運輸,操作及儲存中帶來諸多不便,最終致染料結合效率低下。像Alexa Fluor®dyes,DyLight?
  • 生物研究中的信號-螢光標記染料|基礎知識概述
    Alexa Fluor染料是帶負電荷且親水的螢光染料系列,該系列染料的範圍較廣,且經常用於螢光顯微鏡技 術之中。 (螢光染料小故事:Alexa Fluor系列染料的名稱是由 發 明 者 Richard Paul Haugland 以他兒子 Alex Haugland 的名字命名的。)
  • 螢光增白劑:是染料還是助劑?
    具有實用價值的螢光增白劑,除了吸收紫外光而發出紫藍色的螢光和具有高的螢光效率外,本身還必須接近無色或微黃色,具有普通染料的特性,對被增白的織物如纖維有良好的親和力、良好的溶解性或分散性能以及較好的耐洗、耐曬和耐燙等牢度性能。螢光增白劑的增白特性是由其分子的特殊結構決定的。
  • 螢光染料-羅丹明 I 一種通用的策略用於可視化和功能化的紅移羅丹明染料
    但是,具有極低KL-Z值的染料通常以非螢光內酯形式存在,使其實際上無法在生物學實驗中使用。本文作者所在課題組在先前的研究中通過將四元氮雜環丁烷併入結構合成一系列名為「JF」的羅丹明染料,從而改進和調節染料的性能。儘管現有的調整策略可以優化羅丹明使其從藍光激發至紅光激發,但這些方法仍無法讓羅丹明達到用遠紅和近紅外光激發的程度。
  • 亮度如何判斷 投影機的流明是什麼?
    在購買投影機的時候,很多消費者都會投影機的參數感到疑惑,解析度還是比較了解,但是對於亮度的單位流明卻是無法有直觀的印象。那麼到底投影機的流明是什麼呢?在實際購買投影機的時候,投影機的亮度又該如何判斷呢?
  • 如何提高螢光染料的量子產率,或許可以從這裡找到答案
    螢光染料又被稱為螢光色素,其對光的吸收和發射都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基於螢光染料的螢光探針不僅靈敏度高、選擇性好,並且以此為基礎的分析手段對樣品友好
  • 錢旭紅院士團隊成功研發新型紅外螢光染料—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錢旭紅院士團隊楊有軍課題組在高性能紅外螢光染料開發方向取得突破,通過對氧雜蒽染料母核進行理性結構衍生,設計併合成了一個最大吸收波長大於
  • DyLight 螢光二抗特點如何?
    DyLight 594(A23430)螢光二抗,兔抗山羊,該抗體與山羊IgG全分子反應。它也與山羊IgG的重鏈,以及山羊其它免疫球蛋白的輕鏈發生反應。它對非免疫球蛋白的血清蛋白沒有反應性。但它可能與其它物種的免疫球蛋白有潛在的交叉反應。
  •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螢光染料TICT態準確預測方法
    ,發現了準確預測螢光染料TICT態的方法。  研究團隊根據TICT的結構特點,歸納了13種螢光染料的不同類型的S1勢能面,發現在S1勢能面上,當旋轉勢壘(ERB)較高,驅動能(EDE)較大時,分子會傾向於保持亮態(LE或者ICT態),即不形成TICT;當ERB為正值,EDE為負值時,分子會部分形成TICT;ERB為零且EDE為負值時,分子會大量形成TICT態,大幅淬滅螢光。由此,TICT的形成可以根據ERB和EDE來判斷。
  • 活體動物螢光成像技術原理及應用
    量子點作為一類新型的螢光標記材料,其在長時間生命活動監測及活體示蹤方面具有獨特的應用優勢。與傳統的有機螢光試劑相比較,量子點螢光比有機螢光染料的發射光強的20倍,穩定性強100倍以上,具有螢光發光光譜較窄、量子產率高、不易漂白、激發光譜寬、顏色可調,並且光化學穩定性高,不易分解等諸多優點。
  • 大工肖義教授課題組發展出顯著提高染料發光效率新策略
    利用這種前沿技術,科學家們有望在分子水平上對活體細胞進行研究,如觀察活細胞內生物大分子與細胞器微小結構以及細胞功能如何在分子水平表達和編碼。而這些觀察和研究又將全方位提升人們對於生命過程的認識和理解,極大促進新藥開發、疾病早期診斷等等。
  • 螢光染料識別響應調控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呂東光 劉萬生報導) 1月10日,在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大連理工大學彭孝軍、段春迎、樊江莉、何成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成果「螢光染料識別與響應調控的理論與應用基礎研究
  • 實時螢光定量 PCR技術原理與應用
    在螢光背景信號階段,擴增的螢光信號被螢光背景信號所掩蓋,我們無法判斷產物量的變化。而在平臺期,擴增產物已不再呈指數級的增加。 PCR 的終產物量與起始模板量之間沒有線性關係,所以根據最終的 PCR 產物量不能計算出起始 DNA 拷貝數。只有在螢光信號指數擴增階段, PCR 產物量的對數值與起始模板量之間存在線性關係,我們可以選擇在這個階段進行定量分析。
  • 「染料百年優秀企業」解析更多有機顏料知識
    白色中重要產品為螢光增白劑;螢光增白劑自身呈無色或淡黃色,分子對340-380nm波長有特徵吸收,反射波長為430-460nm,轉化反射藍紫光;利用光譜色補色原理,除去化學漂白難以消除的黃色,增加亮度。二、按有色物質溶解特性分為:1、可溶性(水或有機溶劑)有色化合物為有機染料;其中在有機溶劑中溶解的有色化合物成為溶劑型染料。
  • 華東理工大學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前沿應用研究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郭志前教授課題組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的前沿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階段性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化學科學》和《配位化學評論》。
  • 可見光譜的最佳染料:Alexa Fluor系列
    Alexa Fluor 是螢光標記試劑的一大突破,包括一系列近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的優良染料,這些試劑產生的偶聯物無一例外是實驗檢測過最好和最亮的
  • 免疫螢光技術運用,多肽合成中的螢光標記染料
    此外,藉助螢光染料,螢光顯微鏡技術不只局限於蛋白質,它還可以對核酸、聚糖等其他結構進行染色,即便鈣離子等非生物物質也可以檢測出來。螢光素可以直接和多肽的N端直接相連(異硫氰酸螢光素的連接,通常在多肽的N端和異硫氰酸螢光素直接插入氨基乙酸或者β-丙氨酸。或者在C端與啦氨酸的側鏈相連等。)
  • 螢光染料可標示海洋中潛藏的99%塑料微粒
    不過華威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們發現,「尼羅紅」這種螢光染料可以與漂浮在水中的塑料顆粒相結合。有鑑於此,他們設想了一種「通過螢光染料揭示水中塑料微粒」的應用。我們可以檢測到的塑料微粒的寬度,與人類的頭髮絲相當。 最近的一項研究估計,海洋表面漂浮著 93000 ~ 236000 公噸。但科學家們也指出,其只佔海洋塑料垃圾總量的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