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三種汙泥堆肥廠除臭工藝分享

2021-01-1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泥堆肥廠臭味氣體處理方法一般主要有三類:物理方法(吸附、吸收、濃縮等)、化學方法(化學洗滌、熱氧化、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等)和生化方法(生物過濾、生物洗滌、生物滴濾等)。在生物除臭工藝中,生物濾池、生物洗滌和生物滴濾池是應用最廣泛的三種反應器。下面對這三種反應器做簡要介紹。

1、生物過濾

生物過濾是利用固體介質床(填料)來吸收/吸附流經氣體中的臭味物質,並通過後續的微生物活動去除汙泥臭氣的處理技術。生物濾池的組成部分主要有:氣室、承託層、填料層、噴淋系統等。汙泥臭氣經風機送入氣室,以一定的流速穿過填料層,填料上附著有活性生物膜,濾池上部噴淋系統保證濾料溼潤,維持微生物活性,當氣流流經填料時,惡臭化合物與濾料上附著的微生物發生生化反應,將惡臭物質轉化為無臭物質。微生物繁殖所需碳源及營養物質由流經的廢氣及填料物質提供。噴淋系統不僅保證填料層溼潤,還可為微生物生長提供N、P、K等營養元素。生物濾池所用填料需要特定的粒徑、適宜的孔隙率、較大的比表面積、較強的酸鹼緩衝能力、較強的微生物附著能力,同時填料上附著的微生物承擔了物質轉換的任務,因此微生物生長需要足夠的養分和能量來源,所以固體載體必須有大量有機成分,使微生物保持較強的活性,所以生物濾池的填料一般要求具有「活性」。生物濾池常用填料有土壤、堆肥、泥煤、泥炭、木片、樹皮、珍珠巖等,實際工程中的生物濾池往往採用多種填料組合。

生物濾池是最早用於處理汙水處理廠汙泥臭氣控制的生物反應器。其優點是運行過程中不需要添加化學藥劑,且不產生廢物,是一種高效的「綠色」處理技術。據統計,僅2005年生物濾池在歐洲的使用數量超過15000座,其中用於汙水廠和堆肥廠臭氣淨化的生物濾池約佔50%。

2. 生物洗滌

生物洗滌是一種廢氣流經吸收液,汙染成分被洗滌液吸收淨化的生物處理工藝。該方法是基於氣體中惡臭物質的可溶性,通入的臭味氣體被液體吸收,無臭空氣從反應器上部排出,溶入臭味物質的洗滌液轉移到活化罐中,在活化罐中液體所吸收的臭味物質被微生物降解,洗滌液循環使用。生物洗滌裝置稱為生物洗滌塔,通常由一個裝有填料的洗滌器和一個具有活性汙泥的生物反應器構成。在洗滌器內,氣水逆流接觸,使汙泥廢氣中的汙染物溶入洗滌液,從而達到廢氣淨化的目的。如果汙染物的濃度較低、水溶性較高,則極易被水吸收,帶入生物反應器。在生物反應器內,汙染物通過活性汙泥中微生物的氧化作用,最終被去除,這種技術適用於水溶性好的氣體。生物洗滌法對H2S的去除率一般為90%~99%。

生物洗滌法具有pH、溫度、營養平衡易控制,代謝產物易排出的優點。但該方法也有其難以避免的缺點,生物洗滌要求臭味氣體在較短的氣-液接觸時間內被洗滌液溶解、吸收,但眾多惡臭物質難溶於水,所以該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工程實踐中,應將生物洗滌與生物濾池組合使用,在組合工藝中生物洗滌既起到溼潤氣體的作用,又具有緩衝作用,洗滌段可去除大部分臭味物質,降低生物濾池的負荷。另外,當廢氣溫度較高時,若直接將高溫氣體通入生物濾池,會導致濾床水分散失過快,濾料易乾燥,對附著在濾料上的生物膜損害較大,在生物濾池前增加生物洗滌段有利於維持生物濾池的良好運行狀況。

3、生物滴濾

生物滴濾法是介於生物過濾法和生物洗滌法之間的一種臭味氣體處理技術。生物滴濾池的構造與生物濾池相似,廢氣由反應器下部進入,以一定的速率流經填料層,溼潤填料層附著的活性微生物將惡臭化合物代謝為無臭物質,從而完成汙泥除臭過程。生物滴濾池與生物濾池的不同之處在於,噴淋裝置是生物滴濾池的必要組成部分,而且生物滴濾池所採用的濾料通常由非有機質的惰性材料構成,一般也不需要更換。生物滴濾法與生物洗滌法的不同之處在於,汙泥廢氣中汙染物的吸收和生物降解同時發生在一個反應裝置內,濾池內填充填料,循環水不斷噴灑在填料上,填料表面被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包裹。廢氣流經濾料時,汙染物被微生物降解。反應器下部設濾液收集系統,所收集濾液經處理後循環使用。生物滴濾池常用填料有陶粒、塑料球、活性炭、複合填料等。

有研究表明,生物滴濾對於汙水處理廠等場合產生的H2S、NH3、揮發性有機酸及還原性硫化物等均有較好的處理效果,並認為是替代化學洗滌的低運行成本汙泥臭氣控制技術。但生物滴濾法也有一定缺陷,生物滴濾池處理臭氣只對填料的溼潤部位有效,但溼潤部位往往只佔填料總比表面積的50%以下,儘管增加噴淋的強度可增加填料的溼潤區域,但強度過大會破壞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同時也增加了後續的汙水處理量。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汙泥堆肥項目中除臭技術的選擇與設計
    摘要:通過介紹汙泥堆肥(生物幹化)項目臭氣治理現狀,闡述了除臭問題是制約汙泥堆肥技術推廣應用的關鍵。對比各種除臭技術,分析汙泥堆肥臭氣成份後,得出結論:化學生物組合除臭工藝與植物液除臭工藝相結合是適合汙泥堆肥項目的選擇。最後介紹了除臭系統設計選型主要參數,並且指明在汙泥處理工藝設計中考慮除臭系統將節省投資和運行成本。
  • 從洛陽汙泥兩期工程設計看中國汙泥堆肥技術變遷與發展趨勢
    總結了我國汙泥堆肥技術從始至今經歷的三個階段,介紹了洛陽汙泥兩期工程在其中的位置,以及每一階段堆肥技術總體發展趨勢。   前言   洛陽市汙泥處理廠源自洛陽瀍東汙水處理廠汙泥無害化處理工程,也稱洛陽汙泥一期工程,自2007年投運至今已超過10年。
  • 汙水處理廠幾種除臭技術比較
    因此在建設汙水處理廠的過程中,除了設置必要的汙水、汙泥處理與處置系統外,還需針對汙水處理廠臭氣物質的成分和臭氣的強度,選擇合適的除臭技術,設置經濟有效的除臭系統。對汙水處理廠常用的幾種惡臭處理技術進行技術經濟因素綜合比較分析,以尋找高效率、低能耗、無二次汙染的除臭技術,為城市汙水處理廠選擇除臭系統提供科學依據。
  • 汙泥機械化堆肥工程中料倉與貯存系統
    在機械化堆肥系統中,貯存系統主要指用來存放散狀物料的料倉系統。以汙泥為目標介質,闡述了料倉分類、料倉的流動性及影響因素、料倉的設計與選型、起拱現象的防範措施,最後給出在汙泥機械化堆肥系統中應用料倉系統應注意的六個問題。0.前言完全意義上的機械化堆肥工程要求全部工藝過程由機械設備自主完成,這對於臭氣汙染控制和操作人員的職業健康安全十分重要。
  • 汙泥生物瀝浸及資源化利用技術
    目前,我國「重水輕泥」的現象雖有所改善,但較歐美發達國家已近百年的城鎮汙泥處理處置歷史,我國的汙泥處理處置仍略顯稚嫩。汙泥處理技術呈現「百花齊放」,工藝路線不完善,處理成本高等問題都制約著其發展,未來汙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仍是重點。本期微水會與大家分享汙泥生物瀝浸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現將內容做簡單梳理,供大家參考交流。
  • 微生物除臭劑在汙泥除臭與減量上的應用
    實踐證明:以山疊紀汙泥除臭劑處理汙泥,可能在實現去除汙泥惡臭的同時,對汙泥具有顯著的減量效果,因汙泥處理項目一般都是待處理的汙泥容量非常大,因此微生物處理法是在目前汙泥處理成本投入最低、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的最佳方法。
  • 汙泥有機質含量高 堆肥土地釋放重金屬
    雖然堆肥后土地利用已成為我國汙泥處理的重要發展方向,但其中重金屬的環境風險仍是制約汙泥堆肥土地利用的瓶頸問題。汙泥堆肥土地利用後,重金屬可在降雨或灌溉水的淋濾作用下,由土壤-堆肥混合體浸出釋放到土壤水,進而被植物吸收,或隨土壤水遷移至地下水,產生環境風險。
  • 汙泥處理處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 /生物汙泥密...
    原標題:汙泥處理處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 /生物汙泥密閉式堆肥反應器助力中國堆肥行業發展/齊齊哈爾市餐廚、汙泥處置項目 全市第一家「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落戶贊皇/北京沃土:生物汙泥密閉式堆肥反應器助力中國堆肥行業發展/齊齊哈爾市餐廚
  • 生物膜除臭技術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三、生物除臭的主要方法根據微生物在除臭作用中的存在形式,處理方法主要分為生物過濾法和生物吸收法,生物膜除臭技術正是結合了這兩種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汙水處理廠等惡臭物質。1.生物過濾法生物過濾法除臭是目前研究最多、工藝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生物除臭方法。
  • 汙水處理加蓋除臭有沒有必要?
    汙水處理的惡臭氣體主要產生在汙水處理過程中的排汙泵站、進水格柵、曝氣沉沙池,汙泥處理設施以及汙泥處理過程中的汙泥濃縮、脫水幹化、轉運、熱幹化、堆肥等處。不同的處理設施及過程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惡臭氣體。對汙水池廢臭氣體加蓋除臭是一種環保的治理手段,而且通過對汙水池進行加蓋,有效的保護了周圍的環境,實現了汙水池廢臭氣體淨化的目的。二、汙水處理加蓋方式加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加高蓋,一種是加低蓋。
  • 「創澳分享」養殖場畜禽糞汙好氧堆肥和厭氧堆肥有哪些不同?
    常見的堆肥形式 糞便堆肥是一個好氧過程,堆體中必須有足夠的氧氣才能使好氧微生物正常活動。 靜態通氣堆肥:在堆體底部或中間安裝帶空隙的管道,通過與管道相連的風機運行實現供氧。 槽式好氧堆肥:攪拌機器沿著堆肥槽往復運動攪拌給堆體供氧。 容器堆肥:其供氧方式與靜態通氣堆肥相似,但堆肥是在專用的設備(容器)中進行,目前國內外有多種商品化的堆肥產品,如各種堆肥箱(倉)和生物發酵塔等。
  • 走進義大利有機垃圾厭氧消化+沼渣堆肥處理廠
    垃圾分類和有機垃圾堆肥,不僅在中國的現實很「骨感」,在義大利也是如此,收著90歐一噸的垃圾處理費,效果卻不盡如人意。2016威尼斯生物質與廢物能源化國際會議安排參觀了義大利BASSANO有機垃圾厭氧消化處理廠。該廠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設計,一直到2000-2003年才建成投產。該廠年處理源頭分類收集的有機生活垃圾35000噸,綠化廢物6000噸。
  • 13個汙泥處理處置項目技術工藝路線盤點
    項目佔地1.1公頃,集中日處理寧海縣城7家汙水廠汙泥150噸,其中一期汙泥75噸。能夠降解有機物、殺滅病原菌並降低含水率,汙泥經處理後用於園林綠化的營養土,沼氣廠內自用。該工程於2012年4月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項目至今已穩定運行3年,實現汙泥等廢物的綜合處理並回收生物質能源,從而踐行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 中持汙泥處置「神器」:SG-DACT®滾筒堆肥反應器
    它,是汙泥,它是環境汙染的潛藏「惡魔」,還是資源循環的守護「天使」?如果它應該有更好的去處,那這個歸宿應該在哪?在給出答案之前,首先達成一個共識非常必要,那就是:科學合理的汙泥處置顯然有著極為重要的經濟和環境效益,這個過程不但能夠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更能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OK,如果您也同意這個觀點,那麼咱們就可以正式往下捋這件事兒了。
  • 電鍍重金屬汙泥的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其中,水泥固化是國內外最常用的固化技術,在美國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技術,它被證明對一些重金屬的固定是非常有效的。美國國家環保局也確認它對消除一些特種工廠所產生的汙泥有較好的效果。    鐵氧體化分為幹法和溼法兩種工藝,上海交通大學的賈金平等利用上海電機廠、上海水泵廠產生的電鍍汙泥為原料,通過溼法工藝合成了鐵黑產品,並以鐵黑顏料為原料,開發了C43—31黑色醇酸漆、Y53—4—2鐵黑油性防鏽漆等多項產品。隨後又在原來的基礎上開發了電鍍汙泥溼法合成鐵氧體後,幹法還原烘乾的新工藝,並申請了專利。
  • 趙由才 及其弟子們的英文著作:城市汙泥,生活垃圾焚燒,工業建築廢物汙染控制,生活垃圾衛生填埋, 兩性金屬危險廢物處理
    、汙泥改性碳化及資源利用技術研究淺析劉勝軍,閆中元,勞餘力,徐明好,於 群(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汙泥碳化技術研究院)11、RRS®超低溫水解碳化技術在深圳鹽田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項目中的應用黃彤宇,楊飛(深圳市環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2、MDS生化除臭技術在深圳市鹽田汙泥處理項目中的應用李誠
  • 盛大環境 | 汙泥處理處置技術綜述
    我國目前主要的汙泥處理方式有濃縮脫水、好氧堆肥、厭氧消化、幹化等。汙泥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汙泥量並使其穩定,便於汙泥的運輸和最終處置。一方面是,降低含水率,使其變流態為固態,達到減量目的;另一方面是,穩定有機物,使其不易腐化,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汙泥處理的方法常取決於汙泥的含水率和最終的處置方式。
  • 超臨界水氧化工藝:17秒印染汙泥變成無害物
    工業廢水特別是印染汙泥的妥善處理與處置是環境領域公認的難題。山川麗(蘇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運用超臨界水氧化技術,重點處理以印染汙泥為主的工業汙染,探索汙水、汙泥治理的新模式。
  • 汙泥處理與處置技術分析!
    同時因為我國環境標準的提高,汙泥急需進行深度處理。汙泥的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汙泥消化、幹化、堆肥和焚燒等。汙泥的處置技術主要有填埋、土地利用和建材化等資源化利用。汙泥消化法具有穩定和滅菌、投資少、運行管理方便、基建費用低、最終產物無臭以及上清夜 濃度低等優點,因而特別適合於中小型汙水廠的汙泥處理。厭氧消化目的在於減少汙泥體積,穩定汙泥性質。
  • 汙泥處理技術路線四大趨勢
    不過採用鹼解處理、熱處理、超聲波處理、微波處理等方法對汙泥進行預處理,可以提高汙泥水解速率,改善汙泥厭氧消化性能。並通過項目經驗的積累,企業也逐步掌握了較為全面的操作技能。汙泥厭氧消化技術會是未來的一個主流方向。二、土地利用為主的好氧發酵技術路線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情況下,通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將汙泥轉變為肥料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