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泥堆肥廠臭味氣體處理方法一般主要有三類:物理方法(吸附、吸收、濃縮等)、化學方法(化學洗滌、熱氧化、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等)和生化方法(生物過濾、生物洗滌、生物滴濾等)。在生物除臭工藝中,生物濾池、生物洗滌和生物滴濾池是應用最廣泛的三種反應器。下面對這三種反應器做簡要介紹。
1、生物過濾
生物過濾是利用固體介質床(填料)來吸收/吸附流經氣體中的臭味物質,並通過後續的微生物活動去除汙泥臭氣的處理技術。生物濾池的組成部分主要有:氣室、承託層、填料層、噴淋系統等。汙泥臭氣經風機送入氣室,以一定的流速穿過填料層,填料上附著有活性生物膜,濾池上部噴淋系統保證濾料溼潤,維持微生物活性,當氣流流經填料時,惡臭化合物與濾料上附著的微生物發生生化反應,將惡臭物質轉化為無臭物質。微生物繁殖所需碳源及營養物質由流經的廢氣及填料物質提供。噴淋系統不僅保證填料層溼潤,還可為微生物生長提供N、P、K等營養元素。生物濾池所用填料需要特定的粒徑、適宜的孔隙率、較大的比表面積、較強的酸鹼緩衝能力、較強的微生物附著能力,同時填料上附著的微生物承擔了物質轉換的任務,因此微生物生長需要足夠的養分和能量來源,所以固體載體必須有大量有機成分,使微生物保持較強的活性,所以生物濾池的填料一般要求具有「活性」。生物濾池常用填料有土壤、堆肥、泥煤、泥炭、木片、樹皮、珍珠巖等,實際工程中的生物濾池往往採用多種填料組合。
生物濾池是最早用於處理汙水處理廠汙泥臭氣控制的生物反應器。其優點是運行過程中不需要添加化學藥劑,且不產生廢物,是一種高效的「綠色」處理技術。據統計,僅2005年生物濾池在歐洲的使用數量超過15000座,其中用於汙水廠和堆肥廠臭氣淨化的生物濾池約佔50%。
2. 生物洗滌
生物洗滌是一種廢氣流經吸收液,汙染成分被洗滌液吸收淨化的生物處理工藝。該方法是基於氣體中惡臭物質的可溶性,通入的臭味氣體被液體吸收,無臭空氣從反應器上部排出,溶入臭味物質的洗滌液轉移到活化罐中,在活化罐中液體所吸收的臭味物質被微生物降解,洗滌液循環使用。生物洗滌裝置稱為生物洗滌塔,通常由一個裝有填料的洗滌器和一個具有活性汙泥的生物反應器構成。在洗滌器內,氣水逆流接觸,使汙泥廢氣中的汙染物溶入洗滌液,從而達到廢氣淨化的目的。如果汙染物的濃度較低、水溶性較高,則極易被水吸收,帶入生物反應器。在生物反應器內,汙染物通過活性汙泥中微生物的氧化作用,最終被去除,這種技術適用於水溶性好的氣體。生物洗滌法對H2S的去除率一般為90%~99%。
生物洗滌法具有pH、溫度、營養平衡易控制,代謝產物易排出的優點。但該方法也有其難以避免的缺點,生物洗滌要求臭味氣體在較短的氣-液接觸時間內被洗滌液溶解、吸收,但眾多惡臭物質難溶於水,所以該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工程實踐中,應將生物洗滌與生物濾池組合使用,在組合工藝中生物洗滌既起到溼潤氣體的作用,又具有緩衝作用,洗滌段可去除大部分臭味物質,降低生物濾池的負荷。另外,當廢氣溫度較高時,若直接將高溫氣體通入生物濾池,會導致濾床水分散失過快,濾料易乾燥,對附著在濾料上的生物膜損害較大,在生物濾池前增加生物洗滌段有利於維持生物濾池的良好運行狀況。
3、生物滴濾
生物滴濾法是介於生物過濾法和生物洗滌法之間的一種臭味氣體處理技術。生物滴濾池的構造與生物濾池相似,廢氣由反應器下部進入,以一定的速率流經填料層,溼潤填料層附著的活性微生物將惡臭化合物代謝為無臭物質,從而完成汙泥除臭過程。生物滴濾池與生物濾池的不同之處在於,噴淋裝置是生物滴濾池的必要組成部分,而且生物滴濾池所採用的濾料通常由非有機質的惰性材料構成,一般也不需要更換。生物滴濾法與生物洗滌法的不同之處在於,汙泥廢氣中汙染物的吸收和生物降解同時發生在一個反應裝置內,濾池內填充填料,循環水不斷噴灑在填料上,填料表面被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包裹。廢氣流經濾料時,汙染物被微生物降解。反應器下部設濾液收集系統,所收集濾液經處理後循環使用。生物滴濾池常用填料有陶粒、塑料球、活性炭、複合填料等。
有研究表明,生物滴濾對於汙水處理廠等場合產生的H2S、NH3、揮發性有機酸及還原性硫化物等均有較好的處理效果,並認為是替代化學洗滌的低運行成本汙泥臭氣控制技術。但生物滴濾法也有一定缺陷,生物滴濾池處理臭氣只對填料的溼潤部位有效,但溼潤部位往往只佔填料總比表面積的50%以下,儘管增加噴淋的強度可增加填料的溼潤區域,但強度過大會破壞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同時也增加了後續的汙水處理量。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