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嗅覺與空間記憶力之間可能存在聯繫

2021-01-07 施普林格自然OA

《自然-通訊》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An intrinsic association between olfactoryidentification and spatial memory in humans指出,人類的嗅覺可能與空間記憶力存在關聯,且受到同一個腦區的控制。

有觀點認為動物起初進化出嗅覺是為了幫助它們在環境中導航。目前已有證據表明,嗅覺識別可能與空間記憶力存在關聯——空間記憶力指能在某個環境中找出不同地標之間關係並構建認知地圖的能力。不過,這些證據尚未得到直接驗證。

Veronique Bohbot及同事試圖尋找能證明嗅覺識別與空間記憶互相關聯的直接證據,以及如果關聯存在,兩個功能是否共用一個腦區。作者對57名志願者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那些在不同氣味識別測試中表現較好的參與者在「尋路」任務中的表現也更出色——「尋路」任務要求參與者在一個虛擬小鎮的不同地標之間進行導航。

作者通過磁共振成像發現,左側內側眶額皮層(mOFC)的厚度以及大腦右側海馬體積增加會提升兩項任務的表現水準,這說明氣味識別和空間導航能力可能是由同一個腦區控制的。在補充實驗中,9名曾受過腦損傷,且mOFC受損的患者在嗅覺識別和空間記憶的任務中表現不佳;相比之下,另外9名同樣受過腦損傷,但並未傷及mOFC的患者卻沒有出現表現不佳的情況。

雖然進一步研究有待開展,但作者認為這一結果支持了一種觀點,這種觀點認為嗅覺最初的功能可能是為了支持構建認知地圖和空間記憶的能力。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s41467-018-06569-4

相關焦點

  • 加拿大科學家研究發現:嗅覺與空間記憶力受同一個腦區控制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指出,人類的嗅覺或與空間記憶力存在關聯,且受到同一個腦區的控制。
  • 心理所揭示視覺背側通路和嗅覺系統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一般規律是,較強的感覺通道(如視覺)調製其他較弱的感覺系統(如聽覺、嗅覺等),而反之則鮮有報導。在視覺-嗅覺交互作用方面,以前研究(Zhou et.al.,2010)利用雙眼競爭削弱視覺的辦法,成功觀察到了嗅覺對視覺物體知覺時間的影響,表明嗅覺系統和視覺物體認知通路(腹側通路,圖1)存在交互作用。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這種交互作用是否僅僅局限於視覺腹側這一特定通路,或是可以擴展到背側通路。
  • 新轉基因小鼠可用嗅覺感知光線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8日(北京時間)報導,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家培養出一種能「聞」出光線的小鼠,為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嗅覺功能的神經機制提供了一種新工具
  • 科學研究表明,腦容量與認知能力之間可能存在顯著聯繫
    多年來的科學研究發現,腦容量和認知能力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聯繫。英國有一句成語叫「眉骨高的人聰明」就是來源於聰明人的物理描述,可能是由於眉骨高的人腦容量大,這源於人們長期以來對大腦大小和智力之間存在聯繫的信念。早在200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這種聯繫。
  • 【神經科學】灰質
    剛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版面上的一篇論文中提到,西班牙的Autonoma de Barcelona大學中,一個由ElselineHoekzema領導的團隊,第一次揭示了懷孕是如何影響女性的大腦,並在孩子出生之後,依然持久地改變著她們的神經。
  • 馬斯克演說讓神經科學火了,歐洲哪些大學有神經科學專業?
    Neuralink公司創始人馬斯克於8月28日演示與說明了一款新研發的「腦機接口」設備,他表示該設備未來可用於解決中風、記憶力問題與神經系統疾病等問題。雖然該晶片的研發涵蓋了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等領域知識,但其中神經科學知識是實現與發展該技術不可替代的基石。
  • 擁有「嗅覺」 的新神經算法晶片
    前言: 人類除視覺、聽覺之外,在嗅覺研究上有新突破,帶來新想像空間和應用空間,人類對大腦的認知以及類腦晶片、AI晶片又跨上新臺階,未來的晶片發展之路又有可能另闢蹊徑。模擬生物嗅覺的神經算法並非簡單的探測氣味,這與傳統煙霧和一氧化碳探測報警器不一樣,雖然上述儀器可以探測出空氣中有害的分子而觸發報警,但卻無法區分各種氣味。而此次模擬生物嗅覺的神經算法,利用甲苯、氨、丙酮、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等10種有害化學物質氣體對其進行氣味訓練,最後在風洞中通過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測試。即使存在其他強烈氣味,該晶片也可以識別這些有害物質。
  • 睡眠不足,記憶力還有救嗎?Nature:餓著
    也就是說,只要吃了,就得睡上更多時間,否則記憶力就會變差。而「飢餓」,則是判斷記憶是否需要用睡眠來鞏固的「電路開關」。是不是聽起來有點不敢相信?科學家們已經拿果蠅做了個實驗,證明了這一結論的存在,一起來看看。
  • 關於狗狗的嗅覺、記憶力和性格,你了解多少呢?
    在人類生存的社會中,人是用眼睛,靠視覺來確認和熟悉萬物的,由於狗的視覺不發達,則主要靠的是嗅覺。狗的嗅覺能力比人高得多,主要是由於狗的鼻腔上部覆蓋嗅覺的黏膜,嗅黏膜的表面有許多的皺褶,其面積約為人類的4倍。狗靈敏的嗅覺感受器是嗅黏膜內的嗅細胞。大約有2億多個,是人類的40倍,這些嗅細胞的表面有許多粗而密的絨毛,這就擴大了細胞的表面積,從而增加了與氣味物質的接觸面積。
  • 計算神經科學的應用方向,如何應用數學方法來描述高維空間
    1.高維隨機的神經系統前,如何應用數學方法來描述高維空間中的隨機性神經活動過程以及如何處理高維數據的方法甚少。要克服這些困難,我們也許需要考慮神經元內部和突觸上的「細胞化學計算」如何跨尺度地將分子過程與網絡計算聯繫起來是一個值得深人研究的課題。3.大尺度神經環路的理論人們對局部神經網絡(例如一個皮層區)的研究較多,而對包括許多局部神經網絡的大神經組織結構和功能機制的了解甚少。
  • 神經科學+心理學+教育=?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後期遷移可能在建立人類基礎認知能力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一過程的紊亂可能與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嬰幼兒期大腦各個系統都在發展,但系統間的聯繫卻需要經驗和學習。在一項有趣的兒童研究中,實驗者讓孩子先與實體大小的玩具玩耍,如可供她們爬上滑下的室內滑梯,可以坐的椅子、可以進入的玩具車等。之後,再次進入時室內大型玩具被換成一模一樣的小玩具。
  • 想理解人類大腦工作原理,可以從我們的嗅覺系統開始
    更令人稱奇的是,其中一些研究人員選擇了看似不太可能的起點:嗅覺。科學家們希望更好地理解有機體如何處理化學信息,並發現了似乎有望解決人工智慧問題的相關編碼策略。此外,嗅覺迴路與其它更為複雜的大腦區域間存在驚人的相似性,而後者則可能指引我們構建起更強大的智能機器。計算機科學家們現在正著手在機器學習環境當中對上述發現進行消化。
  • 認知神經科學:人類行為研究新進展
    不同學科之間雖存在差異和鴻溝,但對人類行為的思考和研究從未停止過,迄今為止,這仍是具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神經科學從生物學視角出發,試圖解釋神經迴路如何活動進而執行當前行為;認知科學則從心理學視角出發,探討行為產生的內部認知加工過程是什麼;這些過程如何通過計算機加以實現,則是人工智慧關心的問題。
  • 人人都有「狗鼻子」,科學家發現人類嗅覺和狗的嗅覺一樣好
    長久以來,我們說一個人嗅覺靈敏,總是會說「你這個狗鼻子」,因為我們認為狗的嗅覺是超級靈敏的。不過現在有研究發現,事實上人的嗅覺並不比狗差。人的嗅覺不比狗的嗅覺的差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神經學家John McGann表示,通過比對研究,他發現其實人的嗅覺和狗一樣靈敏,和老鼠等其他哺乳動物比起來也是毫不遜色,之前人類的嗅覺一直都被低估了。
  • 數字時代,青壯年記憶力為啥減退
    來源:科技日報今日視點打開柜子就忘了要拿什麼,走進廚房又忘了要找什麼,剛交代的事不設置提醒的話轉身就忘……這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事實證明,記憶力減退已經逐漸向年輕人侵襲,可原因到底是什麼?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一直想搞清楚人類健忘的根本原因,以及為何有一些人的記憶力就會特別出色。
  • 房地產估價師空間市場和資產市場之間的聯繫
    房地產估價師空間市場和資產市場之間的聯繫知識點需要重點掌握,2019年房地產估價師備考已經開始,房地產估價師《經營與管理》考試知識點提供給大家,房地產估價師知識點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想要參加2019年考試的考生一定要靜下心來耐心學習,希望考生及時查看!
  • 藝術,創造了文化與空間之間的聯繫
    藝術創造了文化與空間之間的聯繫 Nina Maya Interiors以其量身定製的精緻空間和嚴謹的設計方法而聞名
  • 女人通過嗅覺找配偶(組圖)
    看到這六個「傳說」,反感的女士們別急著否認,因為科學家們已經通過研究證明了事實的存在,雖然某些方面的說反實在有些殘忍。根據好萊塢電影公式來看,猛男們開車是憑藉感覺,可以不問路,靠記憶力直接達到目的。而美女們開車,則是記路標,以及不斷停車問路。我們有時候可能覺得這只是在開玩笑,但實際上是真的。多項研究表明,異性戀男生在導航能力上確實優於女性。這主要源於人類進化,早遠古時代男性常常負責出徵打獵,而女性主要是在家做活。科學家認為男性的睪丸素幫助早期遠古人發現回家的路。
  • 受腦認知和神經科學啟發的人工智慧
    今天人工智慧的理論框架,建立在演繹邏輯和語義描述的基礎方法之上,但我們不可能對人類社會的所有問題建模,因為這中間存在著條件問題,我們不可能把一個行為的所有條件都模擬出,這是傳統人工智慧的局限性。在神經元的結構模型中,神經元的連接並不是像我們一般理解的物理方式,而是靠突觸,神經元之間突觸間隙產生的反應,構成了大腦中奇妙的演進。人類大腦中的思維或學習都是發生在突觸這個層面上的。實際上在大腦的神經網絡連接中,不同空間對應不同功能,不同功能在自身內部產生著不同的成本函數。 人出生之後,大腦會不斷發展,發展到一定程度,神經元增長到一定數量,又會遞減,把不需要的神經元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