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神經科學的應用方向,如何應用數學方法來描述高維空間

2020-11-30 百家號

1.高維隨機的神經系統前,如何應用數學方法來描述高維空間中的隨機性神經活動過程以及如何處理高維數據的方法甚少。針對此問題數學家們已經開始發展一些新的理論工具,例如壓縮傳感( Compressed Sensing).網絡數學理論、大規模隨機性的儲備型網絡( Reservoir Net work)的設想也開始用來描述複雜神經網絡。20世紀對物理系統的理論硏究曾經促進了數學的長足發展,也許在21世紀中對生物系統,尤其是對大腦的理論研究,也將起到同樣的效果。

2.神經化學計算細胞生物學研究顯示在神經元中存在大量的分子活動過程,包括細胞內鈣、cAMP、G蛋白、激酶、磷酸酶類等。我們知道它們包含了大量信息也知道它們對長時程的突觸可塑性和神經調製等機能非常重要但是對於它們在神經計算中的作用仍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以及綜合理論的分析。理論科學家在基於電活動模型來解釋某些神經計算(如時間整合)時遇到了一些困難。要克服這些困難,我們也許需要考慮神經元內部和突觸上的「細胞化學計算」如何跨尺度地將分子過程與網絡計算聯繫起來是一個值得深人研究的課題。

3.大尺度神經環路的理論人們對局部神經網絡(例如一個皮層區)的研究較多,而對包括許多局部神經網絡的大神經組織結構和功能機制的了解甚少。研究者們對於自上而下的信號(如注意力在感覺神經元中的介導)如何在微環路層次上得以實現還知之甚少。另外。我們也不太了解大尺度的神經環路的運作機制。例如在決策過程中。不同的大腦皮層區與皮層下的結構是如何通過動態相互作用進而做出抉擇的,我們還缺乏一套關於大尺度神經環路工作的基本理論。

4.認知神經生理學得益於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發明,認知腦科學近年來有了很大的發展。認知科學和神經生理學之間仍存在較大的鴻溝,但近年來人們已經開始應用精確設計的動物實驗、單細胞記錄和網絡模型來研究些關鍵的認知行為如決策、工作記憶和選擇性注意。一個神經生理學與認知科學相結合的新領域正在形成。在這個新領域中,理論方法和建模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一個前沿學科便是社會認知學,它致力於了解社會行為及情感的腦神經基礎。這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將會對社會產生大的影響,包括發展培養兒童認知能力的新方法、改進經濟和金融抉擇理論、抗衰老領域裡對老年認知功能的修復和增強。

為了促進計算神經科學取得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建立一個理論科學家和實驗科學家互相合作的機制十分必要,以確保理論與實驗之間的雙向交流,使之相輔相成。理論模型的建立是基於實驗數據的獲取,而模型做出的理論預測又反過來促進新的實驗設計,有時甚至可對實驗的設計有定向性的指導意義。如果我們能建立理論科學家和實驗科學家緊密合作的優良機制,那麼不僅能確保計算神經科學有堅實的實驗基礎,而且實驗神經科學也將能從它與理論科學的相互影響中獲益而更富創新。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小編本篇文章的請給個贊哦,關注小編可以看到更多精彩文章哦。

相關焦點

  • 21世紀的中國計算神經科學展望
    腦科學的研究越來越需要計算神經科學。計算神經科學是一門跨領域的交叉學科,把實驗神經科學和理論研究聯繫在一起,運用物理、數學以及工程學的概念和分析工具來研究大腦的功能。隨著各項新技術,如高密度多電極記錄、用大量鈣敏感染料的雙光子成像技術、腦基因組學、腦連接組學的快速發展,未來數年裡實驗數據將以空前的速度增加。
  • 類腦計算背後的計算神經科學框架
    另一方面,計算神經科學得到的啟發可以直接用於人工智慧, 好比一個蓄水池, 它的水位足夠高, 就可以流出一部分做人工智慧算法的應用。當下的AI的核心重磅RNN和CNN,都和8,90年代這個算法的積累有關。
  • 什麼是計算數學?​計算數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
    計算數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以計算機為工具,解決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提出的數學問題。計算數學研究各類數學問題的數值解法,以及數值計算過程本身的規律性,如數值解法的穩定性、收斂性誤差分析、計算過程的複雜性分析等基本理論。
  • 計算神經科學:21世紀的前沿科學
    計算神經科學的方法論 神經科學研究本身是多樣化的,如何最好地發展理論仍然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不應該尋找一個像物理學中的牛頓力學那樣的整體框架,更可行的方法可能是發展能夠組成神經科學的各個模塊。一種實用性的觀點認為科學是由解決問題而驅動發展的[2]。
  • 漫談黎曼幾何,揭秘高維空間的數學骨架,遠比你想的簡單.
    被高斯逼出來的《論奠定幾何學基礎之假設》擊碎了2000年來的希臘幾何支柱作為一個高中時,就試圖用數學公式來證明《聖經》創世紀的人,黎曼的數學天賦是毋庸置疑的。而這種力不僅是引力,黎曼把電力、磁力也歸結於宇宙在第四維空間的褶皺,只是我們看不見。黎曼通過引入第四空間維度,無意間探知到了自然定律在高維度會變得更加簡單的秘密。而且他還找到了,讓所有人都能認同他思想的表述方法。高維空間裡的勾股定理,幫助我們描述看不見的高維物體的特徵。自從黎曼的演講公布後,所有的數學家們沒有人再去研究歐幾裡得幾何,紛紛投入到研究黎曼幾何的熱潮中。
  • 計算認知神經科學:試圖理解人類複雜行為背後存在基本的數學原理
    畢達哥拉斯那麼是否跟物理規律類似,人類複雜的行為和認知背後,也存在某些基本的數學和計算原理?計算認知神經科學致力於回答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計算認知神經科學。具體而言,認知科學發展出把複雜的認知過程分解成計算組件的計算模型;計算神經科學模擬了神經元之間的動態交互(實現各計算組件的功能);人工智慧展示了如何組合各組件功能來創建智能行為。我們知道,要建立能夠執行認知任務且能解釋大腦信息加工過程的計算模型,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建立理論(實例化的計算模型)和實驗(提供腦和行為數據)之間穩固的「橋梁」。
  • 國內腦科學「天團」聯合撰文:計算神經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計算神經科學的方法論 神經科學研究本身是多樣化的,如何最好地發展理論仍然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不應該尋找一個像物理學中的牛頓力學那樣的整體框架,更可行的方法可能是發展能夠組成神經科學的各個模塊。一種實用性的觀點認為科學是由解決問題而驅動發展的 [2]。
  • 國內腦科學「天團」聯合撰文:計算神經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計算神經科學的方法論神經科學研究本身是多樣化的,如何最好地發展理論仍然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不應該尋找一個像物理學中的牛頓力學那樣的整體框架,更可行的方法可能是發展能夠組成神經科學的各個模塊。一種實用性的觀點認為科學是由解決問題而驅動發展的 [2]。
  • 科學大講堂 | 中科院院士、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專家江松院士闡述偏微分方程的應用、分析與數值
    講座中,江松院士首先介紹了什麼是偏微分方程(PDE),指出偏微分方程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科,是一種具有實際物理背景,蘊含信息非常廣泛的一類方程,並介紹了各種各樣用於描述世間萬物的偏微分方程,以及偏微分方程如何逐漸地從一個單一的學科變成研究解決其他數學分支(如幾何,拓撲,動力系統,概率統計等)問題的一個關鍵工具
  • 黎曼幾何證明了高維空間的存在,高維空間是否會存在另一種生命?
    那麼,既然二維生物看我們覺得高不可攀,那麼,四維空間的生物看我們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因為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水平還不足以掌握高維空間裡的結構,所以,關於高維空間裡的生命體究竟是什麼樣子我們也無法知曉。那麼,維度這個概念由何而來呢?
  • 從認知語義學的視角看數學方法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儘管A同學和B同學得到的最終結果是一樣的,但經過詢問得知,A同學認為,題目中的公式可以理解為位於坐標原點位置處點電荷Q在空間某位置電場強度E的計算公式,E只與距離r有關。2 數學方法在物理學中的意義建構意義建構是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3]。數學方法在物理學中的意義建構就是要幫助學生對所學習的數學方法與物理現象、自然規律之間的內在聯繫達到較深刻的理解。數學能夠簡潔準確地表達物理概念與規律說明其為物理的一種語言,「如何運用數學語言在物理學中建構物理意義」好比人們「如何通過生活語言在人類活動中發現認知規律」。
  • 美陸軍技術聯盟推進認知神經科學發展
    作為人工智慧與生物科技的交叉學科領域,認知神經科學具有顛覆未來作戰樣式的巨大軍事應用潛力,日益受到美軍關注。美陸軍著眼未來戰場對認知能力的需求,進一步明確認知神經科學發展方向,希望將認知神經科學的基礎研究成果應用於理解作戰人員在複雜的動態環境中的神經認知行為,持續監測和解讀大腦/行為活動指標,包括:①作戰人員注意力的深度、分布和移動;②作戰人員對輸入信息重要性的評價;③作戰人員行為的動機和意圖;④疲勞、壓力等生理狀態對認知和感知表現的影響等
  • 計算神經科學: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必要橋梁
    訓練深度網絡的學習算法目前也十分有限,需要千萬張圖來訓練網絡。人們對視覺注意力、抉擇、學習等認知功能的大腦神經網絡機制的研究方興未艾。發展腦科學基礎研究,將促進「深度學習」 等類腦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計算神經科學是腦科學中新興的、跨領域的交叉學科。它把實驗神經科學和理論研究聯繫在一起,運用物理、數學以及工程學的概念和分析工具來研究大腦的功能。
  • 高維空間存在嗎?為何我們無法想像高維空間的樣子?
    人類能直觀感受的空間是三維,加上時間維度是四維,至於更高的維度我們無法直接想像出來,我們的大腦無法處理更高維度的信息,唯有利用數學去研究高維度的性質。我們的三維空間,可以理解成由上下、左右、前後三個維度組成,在相對論中,時間被描述成第四維,利用光速的不變性,三維空間與一維時間共同組成了四維時空,也就是閔可夫斯基空間,只不過時間在公式中成了虛數。
  • 專家談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人工智慧的關係
    訓練深度網絡的學習算法目前也十分有限,需要千萬張圖來訓練網絡。人們對視覺注意力、抉擇、學習等認知功能的大腦神經網絡機制的研究方興未艾。發展腦科學基礎研究,將促進「深度學習」 等類腦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 計算神經科學是腦科學中新興的、跨領域的交叉學科【3,4】。它把實驗神經科學和理論研究聯繫在一起,運用物理、數學以及工程學的概念和分析工具來研究大腦的功能。
  • PNAS:如何定量描述複雜度?新方法來了
    重整化群可以通過數學變化,統一地考察不同尺度的物理系統。近日發表在PNAS的一篇論文,基於重整化群,提出了在多層級複雜系統中定量描述複雜度的新方法。基於重整化群計算圖片複雜度的方式如何計算上面這幅圖片的複雜度?重整化群的方法,是將該圖分為16份,再將圖中的某一份放大之後分為16份,將其中像素平均後,得出該子圖的不同區域像素值。
  • 數學與應用數學
    、計算機基礎、數值方法、數學史等,以及根據應用方向選擇的基本課程。應用數學系主要由從事應用數學教學和科研的教師組成,隸屬於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應用數學系擁有一支完整的教學、科研梯隊,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有廣泛影響的學科帶頭人,比如中科院院士李大潛等教授。現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8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應用偏微分方程、工業應用數學、神經網絡的數學方法與應用、非線性科學、計算幾何與散亂數據擬合等。
  • 腦科學轉化應用入歧途 教育神經科學鬚髮力
    美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範德堡大學(全美教育學連續排名第一),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2018年QS世界大學教育學專業排名第一)等國際頂尖大學都設立了教育神經科學的專業研究機構與專業人才培養機構,招收碩士、博士、博士後研究人員。最近這些年來,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哈佛大學等機構還在全球範圍內招聘人才。
  • 如何利用數學分析物理問題?牛頓的經典力學如何應用?
    從此之後人們對天體的運行有了更多的了解,並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 數學的應用對於人類認識自然哲學是功不可沒的!牛頓牛頓所著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數學應用於物理的一個典範,經典力學作為物理學中基礎的學科應用到了很多的數學,
  • 大學軍事學專業介紹:應用數學
    應用數學學科由應用數學研究所,數學系和數學實驗室組成。主要研究方向有:優化理論與方法、算子理論與算子代數、隨機微分方程及其在金融數學中的應用、偏微分方程數值解及特徵值問題、函數逼近理論、矩陣擾動理論及矩陣計算、非線性微分方程及化工數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