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路銘 圖片 | 網絡
今夏熱浪席捲全球,最近兩天,德國、荷蘭和西班牙等國的最高溫度飈升到攝氏四十度,靠近北極的芬蘭和瑞典等的最高氣溫也達到攝氏三十四度。
室內無冷熱空調、冬季靠地熱裝置取暖的北歐人,頓時無法適應高溫的燒烤,苦不堪言,曾記得2006年英國高溫曾經熱死七百多人。而且,如今頻繁發生的全球高溫還加速了極地海冰的融化,許多北極熊因為失去賴以生存的冰川,不得不長時間遊泳至餓死累死。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南極和北極冰川和海冰如果大量融化,將會造成全球海平面的明顯升高,我國上海、深州等沿海發達城市將被倒灌的海水淹沒。
我生活在本來就比較炎熱的南方城市,每逢夏季,三十七到三十九度的高溫天氣自然無法避免,但生活還是要繼續。
在這樣高溫的季節裡,人們還是需要到商店購物,去菜場買菜。而諸如購物和買菜等生活不可缺少的瑣事,卻常常跟環境保護息息相關。
比如舉個小小的事例,我每逢去個體店購買生活用品,或者到菜場買菜,當付完錢準備帶走物品時,店員常常會主動取給我一個塑膠袋。
通常還沒有等到他們將塑膠袋遞給我,我常對他們說句「不需要,省了吧」。因為我常隨身帶著可多次使用的購物袋。這倒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大方,區區塑膠袋廉價得不能再廉價,而是從理智上掂量,我內心極其反感店員濫發塑膠袋,顧客逢購必取的這種慷環保之慨的行為。
世界上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城市,如果每個城市中的市民都這樣麻木、毫無顧忌地濫用濫扔這種汙染環境物品的話,我們的子孫後代將要深受其害,和它們的屍體共生。
這種由石化原料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製成的消耗品,被人用過即刻丟棄後,散布到農田和江河湖海中具有漫長的降解時間,據說其降解期需要二百年。
在降解的過程中,聚氯乙烯塑膠袋因為其中含有毒的添加劑,使得它會漸漸釋放毒素,這些毒素會被農作物、畜類和魚類慢慢地吸收,再通過植物鏈,進入人體內部毒害人類。
這種有毒化合物作用於人體器官和內臟,是較轉基因更可以測試的出的實實在在的危害物。而且,這些塑膠袋被動物或海洋生物吞食後,會佔滿並堵塞它們的腸胃。由於廢棄塑膠袋封堵腸胃,已經導致了數百萬海洋生物和動物因飢餓而死。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常常無動於衷,不去對消耗塑膠袋這種現像進行防範和抵制,更有不少的人,在明明可以不用塑膠袋的情況下,自由放任地亂用亂扔。
如今也常常可以在網上看到一些披露觸目驚心環境汙染的報導和新聞,比如在加利福尼亞州與夏威夷之間的海域,有一個「太平洋垃圾島」,這個巨型「塑料漩渦」面積相當於法國大小。
據科學家們考察:那些被廢棄的空塑膠袋通過下水道進入海洋,而不斷運動的洋流又使它們聚集,並最終形成現在看到的「垃圾島」。而海洋專家說,「這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大垃圾島主要由生活垃圾構成,其中80%都是廢棄的塑料製品,主要來自陸地,重達350萬噸」。
和塑膠袋同樣嚴重的是,這些漩渦中的廢棄物被魚、海龜等海洋動物吞食之後會產生大量的毒素,最終經由海洋生物、鳥類的身體進入到人類食物鏈中。
去年,來自英國娛樂媒體公司「LadBible和公益組織」環保組織塑膠海洋基金會合作,準備將這個大型的垃圾島申請認證成為一個國家。
如果申請成功,各國領導人將在「環境憲章」的要求下被迫共同清理垃圾島。為了能夠讓「垃圾島國」顯得更加正式,LADbible公司專門請來了專業的設計師幫助垃圾島設計了包括國旗、護照、貨幣以及郵票等。
Ladbible介紹稱,「這些只是一個開始,以後還有可能會創作國歌、國徽,出臺總統競選制度,甚至還會建立垃圾島的國家足球隊。」
人類就是經常被自己非理性的行為,逼迫接受很多這樣荒謬的結局,而荒謬的結局,往往需要通過看似荒謬的手段得到根治。
像上述地球上這憑空多出來的一大片「土地」可不是上帝的恩施,更不是人類之福,這恰恰是人類自造的大孽,也恰恰是人類之災。
再有如今不少獨生子女或者生兩胎的家長,為了從小保護孩子的健康,不惜花費巨額生活開支,如購買進口奶粉,購買所謂的有機食品,採購用環保原料製成的嬰兒孩童護理用品等。
但是偏偏在每天都發生的購物場合,即使身邊有現成的攜物工具,他們也常常會主動地索要這種廉價的塑料口袋,不願意少用或者不用,好像不用白不用,少索取一個就會吃天大的虧似的,我真想不明白這是出於哪門子的思維邏輯,更不要說許多人依然改變不了亂扔生活垃圾的習慣呢。
路銘:都市裡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