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種抗衰科技的發展,人類壽命已經從二戰時期的40周歲翻了一番躍升至80左右。現在,隨著幹細胞針、基因編輯、大數據等抗衰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一長度或許還會增加。世界投行美銀美林表示,要不了多久人類壽命就會輕鬆超過100歲。
可是太過長壽真的好嗎?回首千百年來人類在長生之道上所做的種種努力,或許並非如此。
據史書記載,公元兩百多年,始皇嬴政對於長生異常痴迷,曾召集大量術士為自己尋找仙人,獲取「不老仙丹」。秦二十八年,嬴政聽聞東方蓬萊仙島上住有神仙,便派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攜帶大量金銀財寶,從浙江達蓬山東渡扶桑入海尋找仙藥。可多年過去,徐福不僅沒找回丹藥還失去音信。
這期間,秦皇為實現永生,又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修建了阿房宮、皇陵兵馬俑等,動靜很大卻無甚效果。這之後,皇帝們發現求仙不靠譜便開始自己煉丹。
雍正皇帝是「丹迷」之一。相傳他在未登基時便對煉丹興趣頗濃,常常待在府中與江湖道士們一起專研。當上皇帝後,還令人在乾清宮、太和殿等地設壇,專門從宮外請來道士為自己煉製丹藥。據史書記載,雍正在位的中間五年,僅煉丹用煤量高達234噸。雖製成丹藥無數,但多是鉛、汞、硒等重金屬超標的毒物,雍正本人最終因服丹身亡於圓明園。
除他之外,還有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朝嘉靖皇帝等皆是「永生」迷弟。可最後結果要麼是慢性中毒要麼是不了了之,長生不老也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天方夜譚。
隨著科技的進步,「不老丹藥」也有了實質性進展。早前,美國科學家發現一種存在於花椰菜中的天然物質煙醯胺單和苷酸在動物模型中可將22個月大的實驗小鼠身體狀態逆轉到半年大的水平。
前幾周,這種物質還在資本市場突然躥紅走紅。7月上旬帶領十餘家上市企業市值上漲,其中一家10天連收8個漲停板,市值飆升100億。中信、長城等證券公司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逐步加深,這種抗衰物質的未來市場或能達到千億。現在,一家名叫基因港的公司已經利用「全酶法」技術將其量產,僅今年第一季度,在京東銷售額同比增長1500%。兩年時間,市值估計百億左右。
此外,還有換血療法、基因編輯、幹細胞針、冷凍技術、甚至腦機接口等一系列致力於人類永生不老的前沿醫療技術均在飛速發展。前兩年,我國富豪曾組團飛往烏克蘭打60萬一針的幹細胞針以保持年輕;美國支付巨頭Paypal聯合創始人蒂爾每季度花費上萬美元輸入年輕人血液保持身體活力;香港富人也曾花費上百萬服用抗衰物艾沐茵前體產品。在科技的支持下,當代人有更多的延壽之道,壽命也自然更長。
據歷史記載,我國生卒年份可供考究的古代皇帝一共兩百餘名,平均壽命39.2歲。而據衛健委數據,截至2018年底,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已經77周歲,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預期壽命已超過80歲,相當於翻了一番。
世界投行美銀美林認為,在延壽科技公司的發展下,人類壽命將很快超過100歲,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前兩周,抗衰網紅品牌基因港在國內投建的百噸延壽工廠也已經正式投產,大多數人對此表示興奮,終於可以將年齡變為一個數字。可少數科學家卻持有不同意見。
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伊恩·戈爾丁表示,人類壽命過度延長將是世界未來發展面臨的三大威脅之一。他認為,隨著人均壽命不斷上升,生育率下降,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會趨平甚至將下降,屆時我們將會面臨著一個更加不確定的世界。人類壽命過長可能破壞生物鏈平衡性,給地球資源帶來巨大壓力。其次,也會帶來養老金、公共醫療衛生資源緊缺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或許真會像作家劉慈欣在《贍養上帝》一書中說的那樣自生自滅。
不可否認,長生不老看起來很美好,但其所帶來的潛在威脅我們卻無法想像。面對這個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應該何去何從,或許美國作家阿西莫夫有句話可以很好詮釋:人的壽命不可太短,否則無法在有生之年做出貢獻;但也不可太長,否則將停止創新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