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科技高速發展,科學家:壽命過長將成未來發展新威脅

2020-09-05 丁路遙知事

隨著各種抗衰科技的發展,人類壽命已經從二戰時期的40周歲翻了一番躍升至80左右。現在,隨著幹細胞針、基因編輯、大數據等抗衰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一長度或許還會增加。世界投行美銀美林表示,要不了多久人類壽命就會輕鬆超過100歲。

可是太過長壽真的好嗎?回首千百年來人類在長生之道上所做的種種努力,或許並非如此。

01 古代皇帝的瘋狂長生之道

據史書記載,公元兩百多年,始皇嬴政對於長生異常痴迷,曾召集大量術士為自己尋找仙人,獲取「不老仙丹」。秦二十八年,嬴政聽聞東方蓬萊仙島上住有神仙,便派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攜帶大量金銀財寶,從浙江達蓬山東渡扶桑入海尋找仙藥。可多年過去,徐福不僅沒找回丹藥還失去音信。

這期間,秦皇為實現永生,又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修建了阿房宮、皇陵兵馬俑等,動靜很大卻無甚效果。這之後,皇帝們發現求仙不靠譜便開始自己煉丹。

雍正皇帝是「丹迷」之一。相傳他在未登基時便對煉丹興趣頗濃,常常待在府中與江湖道士們一起專研。當上皇帝後,還令人在乾清宮、太和殿等地設壇,專門從宮外請來道士為自己煉製丹藥。據史書記載,雍正在位的中間五年,僅煉丹用煤量高達234噸。雖製成丹藥無數,但多是鉛、汞、硒等重金屬超標的毒物,雍正本人最終因服丹身亡於圓明園。

除他之外,還有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朝嘉靖皇帝等皆是「永生」迷弟。可最後結果要麼是慢性中毒要麼是不了了之,長生不老也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天方夜譚。

02 當代科技破解的長壽之道

隨著科技的進步,「不老丹藥」也有了實質性進展。早前,美國科學家發現一種存在於花椰菜中的天然物質煙醯胺單和苷酸在動物模型中可將22個月大的實驗小鼠身體狀態逆轉到半年大的水平。

前幾周,這種物質還在資本市場突然躥紅走紅。7月上旬帶領十餘家上市企業市值上漲,其中一家10天連收8個漲停板,市值飆升100億。中信、長城等證券公司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逐步加深,這種抗衰物質的未來市場或能達到千億。現在,一家名叫基因港的公司已經利用「全酶法」技術將其量產,僅今年第一季度,在京東銷售額同比增長1500%。兩年時間,市值估計百億左右。

此外,還有換血療法、基因編輯、幹細胞針、冷凍技術、甚至腦機接口等一系列致力於人類永生不老的前沿醫療技術均在飛速發展。前兩年,我國富豪曾組團飛往烏克蘭打60萬一針的幹細胞針以保持年輕;美國支付巨頭Paypal聯合創始人蒂爾每季度花費上萬美元輸入年輕人血液保持身體活力;香港富人也曾花費上百萬服用抗衰物艾沐茵前體產品。在科技的支持下,當代人有更多的延壽之道,壽命也自然更長。

03 人類壽命過長的潛在威脅

據歷史記載,我國生卒年份可供考究的古代皇帝一共兩百餘名,平均壽命39.2歲。而據衛健委數據,截至2018年底,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已經77周歲,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預期壽命已超過80歲,相當於翻了一番。

世界投行美銀美林認為,在延壽科技公司的發展下,人類壽命將很快超過100歲,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前兩周,抗衰網紅品牌基因港在國內投建的百噸延壽工廠也已經正式投產,大多數人對此表示興奮,終於可以將年齡變為一個數字。可少數科學家卻持有不同意見。

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伊恩·戈爾丁表示,人類壽命過度延長將是世界未來發展面臨的三大威脅之一。他認為,隨著人均壽命不斷上升,生育率下降,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會趨平甚至將下降,屆時我們將會面臨著一個更加不確定的世界。人類壽命過長可能破壞生物鏈平衡性,給地球資源帶來巨大壓力。其次,也會帶來養老金、公共醫療衛生資源緊缺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或許真會像作家劉慈欣在《贍養上帝》一書中說的那樣自生自滅。

不可否認,長生不老看起來很美好,但其所帶來的潛在威脅我們卻無法想像。面對這個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應該何去何從,或許美國作家阿西莫夫有句話可以很好詮釋:人的壽命不可太短,否則無法在有生之年做出貢獻;但也不可太長,否則將停止創新與合作……

相關焦點

  • 新發展|山西網際網路企業呈高速發展態勢
    新發展|山西網際網路企業呈高速發展態勢 2020-11-21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暖季地暖科技:石墨烯電熱膜是產業發展的未來
    作為我國電熱膜產業的領跑者之一,湖北暖季地暖科技有限公司正致力於研發更好的石墨烯電熱膜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環保健康的電熱膜產品的同時,更進一步促進電熱膜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新月異,便於自主控制的個性化採暖或理療產品成為市場寵兒,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其中又以電熱膜製成品為。
  • 秀麗隱杆線蟲延壽5倍,人類可活到400歲?
    科學家們意外地發現到,實驗中,秀麗隱杆線蟲的壽命竟然由於兩個基因突變,而使壽命延長至原來的 500%,相當於人類可活到400歲。眾所周知,秀麗隱杆線蟲和人類有很多相同的基因,而且壽命又比較短,一般只有2周左右的壽命,線蟲在短期內的壽命變化,可以作為人類壽命抗衰老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生命科學家們都特別喜歡用它作為延壽試驗對象。
  • 讓科技倫理貫穿科技發展的全過程
    但最初,倫理學家受制於一種「社會影響框架」,把技術主要理解成科學家和工程師工作的成果,其預設是,技術在某種程度上是獨立於社會發展的,當技術完成時,它被輸送給社會。然後,社會可以選擇是否採納某項被輸送過來的技術。科學家和工程師相對獨立地工作,做著自然命令他們做的事情,由此產生的技術是中性的。只有當人類決定是否以及如何採納科學家和工程師所輸送的產品時,價值才起作用。
  • 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武漢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建設全國科創...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出了「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動員令。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武漢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努力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武漢全力以赴。武漢未來科技城。
  • 人類發展日益緩慢,科學家懷疑地球科技已被「鎖死」
    當然了,如果排除外星文明這種目前看來虛無縹緲的外部封鎖,僅看內部封鎖的話,科學家認為有三個原因會造成人類的科技發展被鎖死。一、可控核聚變如果人類在未來成功掌握可控核聚變,那麼限制人類科技發展的因素就會從能源方面轉到人類自身。
  • 2035:航天工程科技發展圖景
    未來新一代運載火箭投入使用,俄羅斯將逐漸使用安加拉號系列火箭和聯盟5 號火箭替換現役運載火箭,利用無毒無汙染的推進劑替代現役大量採用有毒推進劑的運載火箭。歐洲逐步形成較為全面的火箭型譜,實現完全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新一代阿里安6 型火箭的投入使用,使歐洲在商業發射領域的競爭力得以保持。高效費比商業發射將改變世界發射服務格局。
  • 支撐當下 規劃未來—2020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科技政策
    此外,韓國還出臺了多項重大科技計劃和一批具體科技政策,包括《研發投資系統創新方案》《極地科學未來發展戰略》《以人工智慧強國為目標的人工智慧半導體產業發展戰略》《5G+戰略發展現狀及未來計劃草案》《全民數字力量強化教育事業》,應對日本零部件出口限制的《材料、零部件、裝備2.0戰略》,以及應對疫情挑戰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ICT產業支援方案》等。
  • 100萬年後,人類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科學家:會讓大家失望
    所有人都知道,現在世界的發展腳步非常快,科技日新月異,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很多的改變,之後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我們的生活也會跟著改變。如果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人類的未來可期,那麼就有疑問產生了,一百萬年後,人類會是什麼樣子呢?會不會變成十分發達的星級文明呢?
  • 美科學家發現造血幹細胞移植可延壽12%,人類戰勝衰老正變成現實
    2月3日,來自美國UT Health San Antonio醫學中心的研究小組在國際衰老研究期刊《Aging Cell》上發表論文稱:利用一種無需進行放療的新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科學家們在小鼠身上首次實現了基於細胞治療方式的壽命延長。
  • 個人關於未來科技和社會發展的看法
    關於人類未來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很多人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我也有個人的看法。首先關於科技,隨著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科技,用一日千裡來形容也不為過,科學界的傑出人物是層出不窮,尤其是物理,化學,生物學科等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 Filecoin將進入高速發展期!鴻礦科技與您攜手同行!
    嚴苛的經濟模型背後,除了把節點參與者緊緊的綁在一起之外,還把未來落地應用綁在一起,項目嚴苛的證明機制要求塑造最優質的存儲服務。針對官方嚴格要求,鴻礦科技採用構建高可用、超穩定、可擴展的IPFS超算集群和智能運維系統,並利用分布式集群和系統,對海量的數據進行異常檢測、故障預測和故障定位解決問題。天津鴻礦科技有限公司核心業務是大數據存儲和數據安全及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及IPFS伺服器的銷售。
  • 推進綠色發展,各國競相開發新材料與能源環保技術
    科學家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仍在大聲呼籲人們關注地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更多威脅。美國科學家發現,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經超過了過去2300萬年的最高紀錄,其飆升的速度前所未有,而格陵蘭島冰蓋融化程度超過了「臨界點」,現已不可逆轉。
  • 新材料構建新體系 新發展引領新未來——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
    他說,論壇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年輕人,所以專門舉辦了優秀青年科學家論壇,來的這些年輕人都很優秀,會上還要給他們的優秀報告評獎,給他們搭建一個交流信息的平臺。我相信我們國家的新材料研究和產業會取得更大的突破和發展。
  • 科學家預測未來人類將面臨的三個變化,你認可其中的哪一項呢?
    我們身處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在幾年前還算是高科技的事物在幾年後就處於要被淘汰的邊緣,科技的飛速發展讓人們的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不過同時人們也對未來的生活也充滿了好奇,目前科學家已經預測了關於未來會發生的一些變化,是根據科技的發展方向以及地球環境的變化對人類的影響進行的預測。
  • 人類文明高速發展,全球化不斷增強,黑人移民發達國家已成常態化
    人類文明發展了幾千年,在近百年的時間發展速度最快,尤其是21世紀的到來,進入資訊時代,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要比以往任何時代快得多。科技是社會發展最為重要的因素,人類通過不懈的努力進入了科技發展道路,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定有不少年齡大的人最能體會到,不斷更迭的新科技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
  • 各國預期壽命如何?科學家研究7萬人發現了什麼
    隨著世界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預期壽命也越來越高。如今,世界平均預期壽命已增長到72.6歲。中國人口預期壽命達76.4歲,排世界第52;美國人口預期壽命78.5歲,位居第34。這項指標最高的是日本,達84歲以上,位居世界第一。總體上,世界人口預期壽命在不斷增長。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誰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下好科技創新的「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長遠發展優勢。目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無論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還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都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進入新時代,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黨中央對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 【有益思】高鐵大國為什麼還要發展更高速的磁懸浮列車?
    編輯:角落 近日,有幾則新聞:6月21日,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承擔研製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這標誌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重要新突破。
  • 第一個「延壽」實驗即將開始,若花700萬就能延壽20年,你願意嗎
    隨著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同時醫學的進步,也讓很多人類的疾病得以攻克,人類的壽命相比於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對於壽命的追求,人類非常執著,每個人都想擁有漫長的生命。 醫學的進步,讓人類對自身的了解從宏觀的層面,漸漸轉向了微觀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