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助手,師生的樂園。幸福成長路,攜手共進步。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
語文
語文學不學得好,到底有多重要
▣ 語文學不好影響其他學科
學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有多重要?
一位參加高考閱卷的老師感慨說,當前的政治主觀題可以當閱讀理解題做了,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很佔優勢。
換句話說,閱讀不好的孩子不僅語文拿不了高分,政治、歷史,甚至需要讀懂題意的數學等理科科目成績也會受影響。
▣ 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學習更輕鬆
對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只要在關鍵時候稍加點撥,他的分數就突飛猛進,最後考的分數甚至比一直看似勤奮的孩子更高,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已經很高。
▣ 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未來更容易脫穎而出
喜歡閱讀的孩子,詞彙量更豐富,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也會更高。
原由很簡單,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而且喜愛閱讀的人,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從不讀書的人快得多。
02
未來語文學習有何側重?
▣ 小學語文課堂需強調基礎性: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非常強調基礎性,說白了就是要做到「清楚」。
第一要讀清
讀清,又分三個層次。一是把字音讀準了,二是要了解清楚,三是讓學生儘可能地讀出味道。
第二要認清
課堂上老師問學生,「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把這些字分清楚」,於是區分這些字的過程就是具意、認形。這個採取的就是歸類的策略。
第三要寫清楚
寫清楚不是說我們把食物的「食」、食品的「食」寫出來,而是把這兩個組合起來,讓學生在組合當中發現、寫好。
第四要想清
想像是一種感性的思維方式,是從眼前的內容想像到更多的畫面。聯想是從這個內容想到那個內容,從一個詞想到另一個詞,從一篇文章想到另一篇文章。推想是從眼前的內容而想出作者沒寫出來的內容。而低年級孩子想像的成分更多一點。
第五要用清
比如,老師在第一小節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過程,然後放手讓學生自讀二、三小節,並回顧剛才的方法自學,這就是讓學生用上之前的方法。
第六要積累
低年級的記憶是形象記憶;中年級的是關聯記憶,句子與句子的聯繫要先看清楚;高年級則注重結構記憶,想到圍繞作者的印象,是怎麼布局的。在低年級我們要尊重學生形象記憶的規律,讓學生看畫面想文中的語句,這樣更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
▣ 初中語文注重學生能力素養的積累
如何突破語文教學的窘境?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首先,課堂該怎麼變?
要想實現教「寬」,語文教師首先要改變課堂,並且善於把語文中美好的東西通過巧妙的方法展現給學生,讓語文課變得有趣、富有變化、豐富厚重而靈動。
比如學魯迅的《雪》可以採用多角度品讀、多角度對話、多角度評論、微寫作的形式,把課堂引向學生的深度思考。
讓孩子們對語文課愛起來,把對語文的愛和閱讀習慣延續到未來,這是我們要努力抵達的目標。
其次,讓傳統文化經典重回語文課堂
初中語文,至少應該有一半課時用來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經典文學作品、紅色主題作品。要真正實現學「寬」。
在課堂上,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去製作展示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民俗、諺語、詩詞的PPT、手抄報、書籤等。
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大膽自由地評價《西遊記》《水滸傳》《紅巖》中的人物形象。
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也對《世說新語》中的故事進行續寫改寫……
最後,要使學生成為一個會獨立思考的人
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大量的閱讀,而不給予正確的閱讀方法的引導,即便學生擁有大量的閱讀知識,卻未經過自己頭腦的獨立思考並加以吸收,那麼這些學識就遠不如那些雖所知不多但卻經過認真思考的知識有價值。
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同時,要根據不同書籍的特點做細緻有效的閱讀指導,並不失時機地跟進讀書交流活動、辯論會、閱讀心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