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語文課本存在「漏洞」?

2020-12-08 騰訊網

文/勤親媽媽

語文這一學科作為我們從小要學到大的主科,一直在學習當中佔領著很高的地位。而且我們的母語就與語文息息相關,所以語文這一科目的學習對於學生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來說小學的語文知識相對是比較淺顯的,而且很多課文向學生們傳遞的都是正能,也有利於培養學生三觀的形成。

課文大多是教會學生們人生道理,課本裡出現的人物也都給小學生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但是對於語文課本當中的課文,外界的意見也不是很統一。

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

這不,最近就有一位小學生針對於五年級的課文《鷸蚌相爭》的故事提出來質疑,一時間也引發了網絡上眾多網友對於語文課文內容這件事情的熱議。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這個故事主要講的就是鷸和蚌兩個在一直爭論,彼此誰也不讓著誰,出自西師版的五年級語文書。

最終鷸被蚌夾住了嘴,而蚌又被鷸夾住了肉,兩個人一直僵持不下,最終漁翁一下子收貨到了他們兩個。

這篇課文的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們明白,要懂得權衡得失,不要一味的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也要懂得謙讓,不要因為兩個人的爭論導致被別人鑽空子。

就是這一個道理,故事的大體情節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針對於個別的細節,這位小學生卻提出了質疑:鷸蚌兩個相互咬住了對方,是如何進行說話的呢?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雖然說鷸蚌相爭的故事被我們口口相傳,但確實這裡面還存在著一定的邏輯思維問題。

小學生提出質疑這一點還是值得表揚的

其實針對於小學生提出語文課本上的「漏洞」還是值得表揚的,畢竟孩子能有自己的意識,能夠根據課文提出疑問是值得肯定的。

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疑問還是要給予積極引導的,不要覺得這是一個一直流傳的故事就對孩子表示不耐煩,家長還是應該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

如果按照孩子提出疑問的這種情況來說,這位小學生還是比較富有想像力的。但當根據一篇課文就能夠想像得到當時的畫面,這一點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小學生提出質疑,引發網友熱議

針對於這位小學生提出的質疑,網友們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也是各有各的看法。有覺得這位小學生的態度值得肯定,當然也有一些網友表示這位小學生就是沒事找事。

確實,能夠在讀書的時候發現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值得肯定的,畢竟如果細分析的話課文中確實也存在著不合理的情況。

但是對於這位小學生持質疑態度網友也是不佔少數,畢竟寓言故事就是寓言故事,很多事情都是虛擬的,如果真要細究,那麼為什麼動物會說話呢?

寓言故事只是傳遞了一個道理,在中國文化當中很多作品都存在一定的誇大或者是與事實不符的情況,這位小學生們明顯就是沒明白語文課文的道理。

家長如果被問到這一問題,應該如何解答呢?

這位小學生在提出這個疑問之後,小學生的家長也是積極的尋找了答案,知道了這是一個出自《戰國策》的寓言故事,隨便也給小學生解答了寓意。

雖然說是寓言故事,但是這也是出自於傳統文化當中,家長如果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還是要重視起來的。按照小學生的疑惑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讓他「閉嘴」。

另外也要說明,這個故事並不是裡面的內容,而是故事本身要傳達給我們的道理。本身寓言故事就是多種多樣的,能夠讓動物開口說話也是為了進行引申。

這些類似於鷸蚌相爭的故事也是作者為了表現而展開的一種擬人手法,所以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這個故事並不存在漏洞。

家長同樣也要跟孩子解釋清楚,在這其中還涉及到了「擬人」的表現手法,這也是一個值得學生學習的知識點。

寫在最後:

其實關於小學生針對課文提出質疑這件事情,很多人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還是存在著很大差別的。但是作為家長,還是要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

據了解,針對於這位小學生的疑問,教育部門也給出了解釋,也對於這位小學生的質疑態度進行了表揚,但也說明這是古書一直都存在的,之後也不會進行更改。

今日話題:你對於這位小學生提出的質疑有哪些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語文課本又錯了?小學生質疑「鷸蚌相爭」,出版社回應
    △對語文課本提出質疑的五年級學生黃聖凱回老家過周末卻遭受了侄兒的「靈魂拷問」周末,李娟回到墊江老家,正在和家人拉常家的她,突然被侄兒黃聖凱拉到一邊。「他拿起他的課本,翻到110頁,先讓我讀,說讀了看有沒有發現問題。」侄兒出的這道題,李娟照辦,「我讀了一遍,好像也沒發現問題。」
  • 男孩質疑語文課本:蚌用殼把鷸的嘴夾住它們怎麼對話?
    黃聖凱提出質疑的五年級語文課本對語文課本提出質疑的五年級學生黃聖凱「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它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近日,李娟回到墊江老家,受到來自侄兒的「靈魂考問」。李娟查了資料,自己也無法解釋,最後把這個「考問」發到了朋友圈。
  • 11歲男孩質疑「鷸蚌相爭」:蚌夾住鷸的嘴,它怎麼對話?
    11歲男孩質疑語文課本邏輯不通,教師點讚孩子的鑽研精神,出版社回應暫不會更改教材黃聖凱提出質疑的五年級語文課本「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它們是怎樣啟齒說話的?」近日,李娟回到墊江老家,遭到來自侄兒的「靈魂考問」。李娟查了材料,本人也無法解釋,最後把這個「考問」發到了朋友圈。
  • 學生質疑鷸蚌相爭 不能簡單用寓言的「筐」給蓋住
    這則鷸蚌相爭的故事,出自《戰國策•燕策》,許多人耳熟能詳。不過,最近有個小學生提出了疑問,「蚌的肉被鳥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嘴反夾住了,那麼,它們怎麼開口說話的?」必須承認,寓言故事為了喻事明理,常常使用比喻、擬人、誇張等手法,這本身即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體現。倘要嚴格較真的話,鷸和蚌並不會說人話,大灰狼也不會扮作狼外婆,龜和兔怎麼可能去賽跑?
  • 小學生為何喜歡民國的語文課本
    南都周刊記者_黃修毅 實習生 郜藝 攝影 劉林由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意象優美,對現在的小學生吸引力絲毫不減。20個一線語文教師組成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關於現行語文教材批判的新書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學者、媒體以及更多是家長們的廣泛討論。
  • 南方日報:不要迴避課文裡的錯誤
    原標題:不要迴避課文裡的錯誤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這則鷸蚌相爭的故事,許多人都耳熟能詳。
  • 方舟子質疑某語文課本渲染神秘
    但是很遺憾,他說,時至今日個別正兒八經的教科書居然有意無意地在宣揚神秘現象,他指出,某一版小學第六冊語文課本裡面有一篇課文就叫《月亮上有飛碟嗎?》,題目看似是在質疑,但實際上卻是把這個當成一個事實在講,說是美國太空人在登月的時候,看到月球上排列有很多很多的飛碟,而且那些飛碟還在起飛,太空人還拍了20多張照片。
  • 小學語文課文被指杜撰:愛迪生7歲時根本沒闌尾炎手術
    核心提示: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個別課文引發了部分教師和家長的熱議,甚至被質疑是"假課文"。人教社已經向教育部寫了相關的情況說明。假課文  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的校長張敏被一個偶然發現"驚呆了"--看到二年級(下)語文課本裡有篇名為《愛迪生救媽媽》的文章。
  • 小學課本的2篇「假課文」,其實根本不存在,卻輕鬆騙過不少家長
    課文作為青少年獲取知識和價值觀的主要來源,其一字一句必須要十分嚴謹。不但要弘揚正確的社會道德價值觀,還要兼具一定的趣味性。正是由於標準嚴格,每一篇能夠有幸入選的課文,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們。
  • 小學生如何朗讀課文!
    最近,由教育部編寫的中小學生的語文朗讀教材上市了,這也就意味著中小學生的語文朗讀正式作為了一個學生們必須學習的內容。對於中小學生們來說,朗讀課文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內容。在暑假期間,中小學生有了更多自由學習的時間,也正是訓練孩子們朗讀課文的好時機。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小學生應該如何朗讀課文的。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周杰倫的「蝸牛」終於爬進了小學語文教材,而古體詩卻從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消失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 語文老師:仿寫課文練習,別再背千篇一律的範文,用課本搞定寫作
    最好的作文書就是我們的語文課本,寫作練習從仿寫課文開始,不需要背誦千篇一律的範文,就能提高寫作能力。一起來看看小島老師是怎麼做到的,我們在仿寫課文的練習中,需要注意什麼?1、仿寫課文,練習哪3個仿寫能力寫作練習中,仿寫是不可缺少的。
  • 曾經的小學語文課文你還記得多少呢?這些小學課本你還有印象嗎?
    小編想先回憶一下70後的課本,70後的課本封面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語文課本的內容還有人能想起來其中的某一篇課文嗎?70年代的小學語文課本在全國還沒有採用統一的編制,但是很多學校都會使用人教版的教材,那個時候的中小學教材還是十年制的,語文課本非常具有時代特徵,但是因為處在70年代,所以並沒有收錄很多豐富的內容,不過,那個年代的課本內容雖然有限,卻依舊擋不住祖輩們對於知識的需求。不知道,你們看到這個圖片,是否能回憶起來小學時無憂無慮的時光呢?
  • 屠呦呦事跡納入部編版語文新教材,語文老師:終於不是三無課文了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對於中小學語文課文的編選,一直以來都是廣大網友熱議的話題。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學過的魯迅、那些邏輯生澀的課文,如《愛迪生救媽媽》、甚至還有很多三無課文,無作者無出處無時間。這也讓我們語文老師頗為頭疼,因為很多時候,你對著教學大綱,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們講。
  • 朗讀課文不是照書念,掌握好這3個技巧,讓朗讀幫你提高語文成績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即使是在線學習的狀態,每天早上,小學生們的學習任務也和朗讀分不開。朗讀課文、朗讀英語、朗讀數學公式,通過朗讀,達到強化記憶力的目的,讓小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更加鞏固。
  • 小學語文課本越來越美,70、80、90後的小學語文課本長啥樣?
    新學期,新課本。這個時候,相信很多小學生都已拿到了新的語文課本。面對新的語文課本,學生們個個都是愁眉苦臉,而家長卻陷入了回憶。為什麼?熊孩子們的愁眉苦臉是因為他們又要進入到學習狀態,而新的語文課本都堪稱高顏值,這也讓家長們都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學語文課本越來越美,70、80、90後的小學語文課本長啥樣?70年代,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
  • 重慶10歲男孩質疑課本
    「他拿起他的課本,翻到110頁,先讓我讀,說讀了看有沒有發現問題。」侄兒出的這道題,李娟照辦,「我讀了一遍,好像也沒發現問題。」李娟一本正經地回答了侄兒,「沒看出什麼問題。」這時,黃聖凱不依了,他直接問李娟,「你看,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他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對於這個問題,李娟一時半會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 中小學語文課本被刪除課文大盤點,有你們的童年嗎?小心哭著看完
    小時候,新學期學校發課本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翻看語文教材,看看裡面有沒有好玩、有趣的文章,這種習慣就算是上了高中、大學也沒有更改。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小時候許多耳熟能詳的文章都消失在語文教材中,留給我們的只剩下腦海中一片片殘缺的回憶。
  • 小學課本中2個「正能量」故事,其實是虛構的,但很多人信以為真
    很多情節時隔多年依然記憶猶新,原因在於課文傳達的思想影響了你最初的價值觀。但是,小學課本上有很多「正能量」故事是虛構的,信以為真的不在少數。 第一個故事非常經典,展現了偉大的父愛,也展現了愛可以創造奇蹟,更體現了堅持和毅力的重要性,它就是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上冊的《地震中的父與子》。
  • 人教社回應 「假課文」:不再進教材
    浙江在線杭州3月23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紀馭亞) 《愛迪生救媽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文。最近,這篇課文內容的真實性受到質疑,經浙江在線記者率先在浙江新聞APP報導後,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