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
對於中小學語文課文的編選,一直以來都是廣大網友熱議的話題。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學過的魯迅、那些邏輯生澀的課文,如《愛迪生救媽媽》、甚至還有很多三無課文,無作者無出處無時間。這也讓我們語文老師頗為頭疼,因為很多時候,你對著教學大綱,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們講。
據悉,今年秋季開學推廣的部編版教材,高中語文課本中將收錄屠呦呦2011年的諾貝爾獲獎感言及同年發表的論文改編的課文《青蒿素:人類徵服疾病的一小步》。不光是語文課本,八年級的歷史課本中也收錄了屠呦呦科研團隊的先進事跡專題介紹。還有小學五年級的《道德與法治》課本中,也選取了屠呦呦事跡,教導我們的孩子,發揚科學家的精神。
作為語文老師,真的非常開心能有這樣的新時代內容編選進入語文課本。再也不用我們老師到處去找閱讀素材了,我們的課本就應該引導孩子們學習科學家精神,敢於創新,接納新有趣的新內容。像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我家踏上了信息高速路》,講的是家裡剛連上網際網路的內容。對於拿著電子產品成長起來的一代孩子,他們沒辦法很好體會初期上網的感受,甚至會拿著你的手機問:老師,你這個是5G的嗎?
其實,每一次語文教材的改進,都代表著我們的教育又一次進步。編選新的課文,替換有問題,爭議的文章,才能在教育的路上,為我們的孩子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然而,我們的語文教材其實還存在很多問題,該怎麼改?如何改?老師需要怎麼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1、 課文缺少趣味性
就已經開始使用部編版課文後的一些教學研討來看,大部分語文老師仍然認為課文缺少趣味性。想增加語文課堂知識的趣味性,單靠講課文不行。這也是為什麼語文老師經常會配合多媒體教學,做PPT、剪輯視頻、給孩子找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簡介,並將其呈現出有趣的載體和模式後,才能給孩子正式上課。
2、 歷史人物的去留
曾經關於魯迅的文章要不要留在語文教材中的討論,其實是反映的語文和時代緊密相關的問題。我們要不要學魯迅,從另一面反映出,我們語文課要不要和孩子在講一遍歷史。包括,新課文的拓展閱讀,收錄周杰倫的歌詞《蝸牛》,其實更是從孩子們的接受度考慮的。流行歌曲為時代的文化符號,是能提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的。
3、 內容更要與時俱進
所以對於屠呦呦事跡入選語文教材,正代表著課文的與時俱進。語文的學習很特殊,除了基礎知識點,更多的是人文綜合能力知識。我們要通過語文教會孩子的不光是會寫字、能作文,更多的是用語文去認知這個世界,了解科學文化。
關於屠呦呦事跡入選部編版語文教材這一事件,大家都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記錄語文教學中的點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