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質疑「鷸蚌相爭」:蚌夾住鷸的嘴,它怎麼對話?

2021-01-20 吾亦談情說愛

蚌用殼把鷸的嘴夾住了它們怎樣還能對話?

11歲男孩質疑語文課本邏輯不通,教師點讚孩子的鑽研精神,出版社回應暫不會更改教材

黃聖凱提出質疑的五年級語文課本

「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它們是怎樣啟齒說話的?」近日,李娟回到墊江老家,遭到來自侄兒的「靈魂考問」。李娟查了材料,本人也無法解釋,最後把這個「考問」發到了朋友圈。

侄兒的「靈魂考問」

上周末,李娟回到墊江老家,正在和家人拉家常的她,忽然被侄兒黃聖凱拉到一邊問問題。侄兒黃聖凱今年11歲,目前在墊江縣文化路小學讀五年級。

「他拿起課本,翻到110頁,先讓我讀,說讀了看有沒有發現問題。」李娟認真讀了一遍,但沒發現問題。

「沒看出什麼問題。」李娟道貌岸然地答覆侄兒。

侄兒黃聖凱不依了,直接問李娟,「你看,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它們是怎樣啟齒說話的?」聽完這個問題,李娟當時就愣住了,真不曉得該怎樣答覆。

該故事出自《戰國策》

於是,她認真看了侄兒的課本,「是西師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

為了給侄兒一個合理的解釋,李娟也查了原文。「我用百度百科查了,這是《戰國策》裡面的一篇文章,侄兒學習的是這篇文章的文言文。」

看了原文的李娟還是不曉得該如何給侄兒解釋,只好給他講明「《戰國策》裡面就是這麼寫的」。沒想到侄兒又問:「到底是《戰國策》裡這個故事是瞎編的,還是裡面的趙惠王太傻了?」

李娟通知他,《鷸蚌相爭》選自《戰國策·燕策》,記載的是辯士蘇代借用民間傳播的寓言故事來闡明趙燕對峙會給兩國都帶來禍患,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

「後來我問了他們語文教師,教師也說這就是一個寓言故事。但他仍不滿意,他以為,即使是故事,也不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圖為對語文課本提出質疑的五年級學生黃聖凱

關於黃聖凱的問題,重慶巴蜀小學語文教師劉俐宏稱,「首先要對孩子的刻苦鑽研精神以及對學問較真的態度點讚。」劉俐宏教師說,既然孩子提出了疑問,那麼我們作為家長、作為教師,就要跟著這個疑問來找到答案。

「比方,我們能夠和孩子一同試試,把嘴閉上,其實也能夠發出聲音的,只是不是很明晰。」

除了經過實驗找到答案,還能夠引導孩子,「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重點的是要明白故事裡所表達的道理。在這裡,作者是用了擬人手法來說,假如真正較真,鷸和蚌就基本不是一個物種,它們之間是不會有對話的。」

出版社回應:不會更改教材

「這個學生的質疑是很好的,課本裡的故事是從《戰國策》裡出來的,古文就是這麼記載的,我們暫時不會更改教材。」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根底教育分社劉江華教師在受記者採訪時稱。

他通知記者,從生活邏輯來看,是有一些問題,很多寓言故事裡都存在這個問題,包括外國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允許有一些想像和誇大,而這個故事自身是為了闡明道理,並不是以講故事為主。

相關焦點

  • 男孩質疑語文課本:蚌用殼把鷸的嘴夾住它們怎麼對話?
    黃聖凱提出質疑的五年級語文課本對語文課本提出質疑的五年級學生黃聖凱「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它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近日,李娟回到墊江老家,受到來自侄兒的「靈魂考問」。李娟查了資料,自己也無法解釋,最後把這個「考問」發到了朋友圈。
  • 「蚌把鷸的嘴夾住了,它們之間怎麼還有對話?」 重慶10歲男孩質疑課本
    「來自小侄兒的靈魂考問,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他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近日,李娟回到墊江老家,遭受了來自侄兒的「靈魂考問」,在查了資料,自己無法解釋後,李娟把這一「考問」發到了朋友圈。
  • 蚌夾住鷸嘴還怎麼說話?它們進行的是「心靈對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它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據上遊新聞報導,近日,李娟回到墊江老家,受到來自侄兒的「靈魂考問」。李娟回答不了,把這問題發到網上。有人評論,這是靈魂考題。是否為靈魂考題姑且不論,但能夠提出問題,顯然要比不懂質疑、全盤接受要好得多,這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 小學生質疑「鷸蚌相爭」,出版社回應
    「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他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近日,李娟回到重慶墊江老家,遭受了來自侄兒的「靈魂拷問」,在查了資料,自己無法解釋後,李娟把這一「拷問」發到了朋友圈。這時,黃聖凱不依了,他直接問李娟,「你看,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他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對於這個問題,李娟一時半會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於是她仔細看了侄兒拿出的課本,「是西師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出自《戰國策》為了給侄兒解釋清楚,李娟也查起了原文。
  • 學生質疑鷸蚌相爭 不能簡單用寓言的「筐」給蓋住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這則鷸蚌相爭的故事,出自《戰國策•燕策》,許多人耳熟能詳。
  • 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語文課本存在「漏洞」?
    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 這不,最近就有一位小學生針對於五年級的課文《鷸蚌相爭》的故事提出來質疑,一時間也引發了網絡上眾多網友對於語文課文內容這件事情的熱議。
  • 成語故事:鷸蚌相爭
    鷸 蚌 相 爭 「鷸蚌(yù bàng)相爭,漁翁得利」的聖語。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有一隻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鷸鳥就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死。』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就會死!』兩個誰也不肯放。漁夫看到了,就把它倆一齊捉去了。」 故事
  • 小學生小古文學習:鷸蚌相爭
    正文: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選自《戰國策燕策二》)解釋:1、鷸:一種水鳥,常在水邊或田野中捕食小魚、小蟲和貝類。
  • 和名師學成語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 成語「鷸蚌相爭」快看不著了,鷸瀕危了,還有不到5萬隻
    「鷸(yù)蚌爭,漁翁得利」是兩個「槓精」的故事,出自《戰國策》: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 湖湘自然歷丨看哪,那隻鳥的嘴好怪!
    反嘴鷸——「鷸蚌相爭」的主角之一,反嘴鷸科反嘴鷸屬鳥類,中型涉禽。反嘴鷸在寒潮時隨冷空氣大批來到洞庭湖的。彼時北方已經下雪,它們輕盈的身體乘著寒冷的氣流,越過千山暮雪,展開了這一次重要又危險的長途旅行。
  • 無臺詞表演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兒童劇《鷸·蚌·魚》把成語故事...
    日前,中國兒童藝術劇院2018年首部新戲——兒童劇《鷸·蚌·魚》在京首演,用創新的表現形式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成語故事的新表達《鷸·蚌·魚》由國家一級編劇、中國兒藝副院長馮俐編寫、青年導演吳旭執導。作品的靈感來源於《戰國策》中燕國蘇代遊說趙文惠王時所用的「鷸蚌相爭」的成語故事。
  • 一分鐘學堂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蘇代就給趙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大蚌在河灘上曬太陽,它剛剛張開貝殼,水鳥鷸就伸出長嘴去啄蚌肉,蚌連忙收緊貝殼。將鷸的長嘴夾住了。鷸鳥生氣地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麼活下去?」蚌也毫不讓步地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就這樣,蚌和鷸鳥在河灘上互相爭持,誰也不讓誰。時間一長,它們都精疲力竭。
  • 湖湘自然筆記丨反嘴鷸:那張好怪的嘴
    黑白相間的反嘴鷸,體形纖長,姿態靈動,而它最具辨識度的,是上翹的長嘴。它們用這像小鏟子一樣的覓食利器,在水中或稀泥裡來回掃動覓食。藏在稀泥裡的小型甲殼類、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軟體動物等,都會被翻出來,成為反嘴鷸的腹中食。反嘴鷸獨特的嘴型使其生態位與其他鴴鷸類不同,從而大大減少了競爭者,贏得生存優勢,近年來種群數量穩定。
  • 長嘴鳥飛到派出所求助 它是鷸蚌相爭的那個鷸
    長嘴鳥飛到派出所求助 它是鷸蚌相爭的那個鷸 作者:王立軍 侯奕冰 2017-10-21 09:34   來源:瀋陽晚報  它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主角丘鷸。10月18日7時40分,民主派出所民警劉志剛走進派出所,一眼就發現了在派出所牆角處站著一隻「長嘴鳥」。劉志剛走了過去,「長嘴鳥」揮動了幾下翅膀想飛卻怎麼也飛不起來。  這時,劉志剛注意到「長嘴鳥」的翅膀上好像有傷,遂走上前將「長嘴鳥」抱進了屋裡。「這種鳥好像叫丘鷸,我在電視上看見過,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派出所的同事一眼認出了「長嘴鳥」。
  • 為什麼蛤、蚌裡會長出珍珠? 貝殼裡是怎麼產生珍珠的?
    為什麼蛤、蚌裡會長出珍珠? 貝殼裡是怎麼產生珍珠的?時間:2016-05-25 15:4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蛤、蚌裡會長出珍珠? 貝殼裡是怎麼產生珍珠的? 我們知道珍珠來自於蛤、蚌之類的貝類生物,可是所有的蛤、蚌裡面都會長出珍珠嗎?事情並非如此。
  • 象拔蚌非蚌,快刀斬「象鼻」,太殘忍
    你認識它嗎?沒錯,這就是象拔蚌!可能有部分人見過或者吃過象拔蚌,很多人對它印象深刻,除了味道非常不錯之外,象拔蚌的外表也讓人看過一眼之後就很難忘記。(咳咳咳,腦洞不必太大!)但其實象拔蚌不是蚌,連蚌科(Unionidae)都不是。不要被名字所誤導哦!
  • 11歲男孩身高206釐米!可能是全球最高的小學生
    原標題:11歲男孩身高206釐米!可能是全球最高的小學生個子長高點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事,不過,個子太高可能也很麻煩。在四川省樂山市,有一位小學生小宇身高已經長到了206釐米。據金氏世界紀錄諮詢(北京)有限公司消息,在世最高的青少年(男性)前紀錄為215.9釐米,但該記錄保持者現已超過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