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點:有腎損害「前科」的5類藥物!警惕其腎毒性

2020-12-04 腎病之友

大多數藥物進入人體後,需經過腎臟排洩,從而可能帶來藥物性腎損害。

其實,通過藥監局審批、進入臨床應用的正規藥物,大部分的腎毒性都很小。

但是,我們也要留心幾種腎毒性稍大的藥物,慎用它們。

哪些藥物的腎毒性較大?

1.最多見的腎毒性藥物:解熱鎮痛藥

解熱鎮痛藥,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雙氯芬酸、酮洛芬、萘普生、氨基比林、塞來昔布、羅非昔布、尼美舒利等,可能引起「鎮痛劑腎病」

解熱鎮痛藥的學名叫做非甾體類抗炎藥,常作為感冒藥、止痛藥的主要成分。

腎友們在吃感冒藥、止痛藥的時候,注意看一下成分說明,如果有非甾體成分,最好每次用藥不要超過3天。非甾體藥物不宜長期服用,累積劑量儘量不要超過2kg。

《美國腎臟學會臨床期刊》發布過我國院士領銜的一項大型急性腎損害研究,結果顯示,在我國,解熱鎮痛藥引起的腎損害數量排名第一(第二名是護胃藥:質子泵抑制劑)。

2.最心機的腎毒性藥物:拉唑

拉唑類藥物,學名質子泵抑制劑(通過抑制氫離子也就是質子來抑制胃酸),是一類護胃藥,包括奧美拉唑、泮託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等等。

拉唑類藥物使用者,比非使用者罹患慢性腎病的風險高20%~50%.

拉唑的腎毒性很隱蔽,心機叵測會誤導人,不僅是其他科室的大夫,即使是腎科的大夫,也不一定對拉唑的腎毒性有充分的認識。

部分腎內科醫生給腎友開激素藥時,會習慣性地開上拉唑,預防胃潰瘍。但是,沒有任何權威醫學指南支持這一做法,預防性地使用拉唑是沒有必要的。

3.最知名的腎毒性藥物:馬兜鈴酸

馬兜鈴酸是馬兜鈴屬植物中的一種成分,關木通、廣防己、天仙藤、青木香、細辛等馬兜鈴屬植物都含有馬兜鈴酸。

這類草藥名聲響亮,因其具有較強的腎毒性,曾造成過大範圍的「馬兜鈴酸腎病」

1993年,馬兜鈴酸作為一種減肥藥的成分造成了腎衰竭,首次被比利時學者正式報導出來。

一經發現,法國、英國、西班牙、波蘭、美國也迅速展開調查,相關的腎損害報導在專業醫學期刊上接連發布。約十年時間,馬兜鈴酸藥物幾乎被全球各國禁止使用,我國也對馬兜鈴酸類藥物的使用作出了嚴格的限制。

4.最難避免的腎毒性藥物:抗生素

抗生素終結了細菌感染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藥物。

如今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幾乎都會用到抗生素,而且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抗生素,腎毒性很難避免。

不過,腎病朋友可以避開腎毒性較大的抗生素,包括兩類: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是引發腎功能損害最常見的一類抗生素,包括比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新黴素、大觀黴素、西索米星、小諾米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

第一代頭孢類抗生素也有較大的腎毒性,一代頭孢包括頭孢噻吩(先鋒I號)、頭孢噻啶(先鋒II號)、頭孢氨苄、頭孢唑林,頭孢拉定等。

5.最無奈的腎毒性藥物:造影劑

造影劑被廣泛應用於靜脈腎盂造影、血管造影、膽囊造影和增強計算機體層攝影等。

造影劑可因其高滲性直接損傷腎小管及腎缺血、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而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

但是有時候,造影劑是診斷一些疾病必須要用到的,冒著腎損害風險實屬無奈。

對於有高危因素(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或脫水的病人),應選用非離子性、低滲性造影劑;碘過敏的患者,應選用不含碘的造影劑(如碘普胺),儘量降低其腎毒性。

小結

腎病朋友們需要慎用以上5種藥物,但也不要因噎廢食,為了規避腎損害風險而拒絕用藥是不可取的。我們要做的是保持謹慎的態度,遵從專業的腎科大夫的醫囑、不濫用藥。

另外,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質也有腎毒性:比如裝修材料、油漆、美白化妝品、染髮劑等等;以及一些食物,比如動物的肝、膽,楊桃,小龍蝦等等,腎友應儘量將這些物質的暴露量降到最低。

相關焦點

  • 一句口訣記住腎毒性藥物!簡單好記忘不了
    非甾體類抗炎藥 3.順鉑 4.血管收縮藥 5.馬兜鈴酸類草藥 6.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儘管藥物在進入體內後,會被肝臟處理為藥理活性低、毒性小、易被腎臟排洩的代謝物。但腎臟處在藥物排洩首當其衝的關鍵位置,很難完全避免被侵害。 以上6種(類)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腎損害在臨床上比較常見。這句口訣簡單好記,但仍有兩個問題: 1.
  • 這些有腎毒性的中草藥能用嗎?
    腎臟是機體的主要排洩器官,特別容易受到藥物的影響,一些藥物可對腎臟產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過過敏反應造成腎臟損傷。某些中藥確實具有腎毒性,已發現近50種中藥對腎臟有毒性。總結歸納可致腎臟損害的中藥有三類。
  • 《藥典》明確:4類中藥有腎毒性
    從她帶來的方子中,醫生一眼就看到有木通和天仙藤兩味藥,含有損害腎臟的馬兜鈴酸成分(是一種生物毒素)。早在1993年,醫學界就發現馬兜鈴酸有腎毒性。當年發表在《柳葉刀》的研究文章指出,比利時近百位婦女由於服用了含有廣防己(含馬兜鈴酸的草藥)的減肥藥,嚴重損害腎功能,導致腎衰竭。
  • 警惕!這 7 類常用藥物不宜與頭孢合用
    頭孢菌素類藥物是一種廣譜抗生素,通過阻斷細菌細胞壁合成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肝炎桿菌、變形菌等起到強效的殺菌作用。 因其耐青黴素酶、毒性小、不易引起過敏反應等,故在臨床上應用廣泛。 本文將介紹與頭孢聯合用藥易引起不良反應的 8 類藥物。
  • 哪些藥物最傷腎?藥物的腎毒性不可不知
    藥物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不同程度地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其中相當一部分就表現為對肝腎的毒性作用。如何在發揮藥物治療作用的同時避免其對肝腎造成損傷,是安全用藥的重要內容,本版特刊發相關文章和大家一同關注。抗菌藥類:氨基糖苷類中新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毒性作用最強,還有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黴素)和鏈黴素;青黴素類,各種半合成青黴素均可誘發腎臟損害;頭孢黴素類,第一代頭孢黴素毒性最明顯,第二代、第三代頭孢黴素毒性較小;其他如多黏菌素、兩性黴素B、萬古黴素、磺胺藥等也有腎毒性。
  • 藥物對腎造成傷害誰最毒呢?
    此外,還有一類藥源性腎損害叫做造影劑腎病,其導致腎損害的藥物不是人們平常使用的治療性藥物,而是做CT、造影或介入檢查用的造影劑。造影劑腎病在老年人、原先有腎臟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以及有高黏滯血症的病人中特別容易發生。  上述容易發生藥源性腎損害的高危人群,應常規、定期監測有沒有腎臟受損的表現,一旦發現,及時減量甚至停藥。
  • 六類中藥會傷腎
    六類中藥會傷腎發布時間: 2019-04-09 10:46:01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近年來,中藥腎損害的報導屢見不鮮,甚至引起人們談「中藥」色變。中藥的毒性具有廣義性和狹義性,廣義上是指藥物的偏性,狹義上是指藥物對人體的傷害。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說過:「凡藥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謂之毒,甘草、苦參不可不謂之毒,久服必有偏盛。」
  • 此藥位居傷腎藥物排行榜第一名,勿隨意購買
    抗生素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藥物,也引起了較多的藥物性腎損害事件。一是因為慶大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以及一代頭孢類抗生素等等,本身具有一定的腎毒性,二是因為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發生了本不該發生的腎損害。不過本文的主角並不是位居老大的抗生素,而是用量排在抗生素後的第二大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為什麼拿它說事?因為它的濫用比抗生素更普遍,是世界上引起「藥物性腎損害」數量最多的頭號腎毒性藥物。
  • 馬兜鈴酸有致癌風險嗎?目前只證實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係嗎?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介紹,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 中國學者發布腎毒性中藥名單,雷公藤、關木通在其中,你有用過嗎
    警惕:這些中草藥具有腎毒性最近,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等學者團隊合作總結了具有腎毒性的中草藥,並將研究發表在《美國腎臟病學會臨床雜誌》上。根據天津中醫藥大學整理的結果,以下這些中成藥均有腎毒性報導,以雷公藤和含馬兜鈴酸成分的藥物居多。
  • 中草藥未必安全,四類中草藥可能傷腎
    其實,任何一種藥物,都有其規定的安全範圍,若服用不當,很可能會導致器官損害。中草藥導致的腎損害並不少見。引起腎臟損害的中藥大致分四類:一、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馬兜鈴、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尋骨風、硃砂蓮等。
  • 壁虎醫生:會引起腎損害的常見藥物有哪些,你知道嗎?
    所以,今天壁虎醫生請來何群鵬醫生為大家普及一下有哪些常見藥物會導致腎臟損害! 常見的導致腎臟損害的藥物: 01第一大類:解熱鎮痛藥 常吃的退熱藥、止痛藥,可以引起腎小管壞死、間質性腎炎!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保泰松、消炎痛等。
  • 食藥監總局:注意防範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腎毒性風險
    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回應稱,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數據支撐。理性看待馬兜鈴酸的毒性坊間流傳的「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中,小兒熱咳口服液、藿香正氣口服液等常用藥赫然在列。
  • 用藥治病,別心大:常用的六種中藥,正悄悄傷害腎臟
    腎功能不全使用中藥注意5點「中草藥腎病」在近年來越來越受關注,致病原因主要是濫用藥,使用了有腎臟毒性的中藥。樸醫生強調,對於一個已經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來說,使用中藥必須堅持5個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第二,禁用有腎毒性的藥物。腎毒性藥物對腎功能不全患者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一定要用,那麼在同類藥裡面選擇腎損害最小的一種,短期用或交替使用。第三,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避免產生新的腎損害。藥物單獨用可能沒問題,但聯用可能產生腎損害,尤其要注意中西藥之間的相互作用。
  • 國家食藥監督管理總局:注意防範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腎毒性風險
    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回應稱,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數據支撐。理性看待馬兜鈴酸的毒性坊間流傳的「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中,小兒熱咳口服液、藿香正氣口服液等常用藥赫然在列。
  • 警惕:吃中藥的5個誤區,一定不要犯
    但是是藥三分毒,中藥也屬於藥品的一種,同樣是有副作用的。而腎是我們主要的排洩器官,如果服用的中藥含有毒副作用,很容易導致這些毒素在腎中殘留,導致腎損害。雖然有些腎損害是可以逆轉的,但有25%~30%是不可逆轉的,會發展成為嚴重的腎衰竭,尿毒症等,需要長期進行腎透析,甚至會危及生命,一定要引起重視。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注意防範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腎毒性風險
    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回應稱,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數據支撐。  理性看待馬兜鈴酸的毒性  坊間流傳的「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中,小兒熱咳口服液、藿香正氣口服液等常用藥赫然在列。
  • 警惕含馬兜鈴酸中藥的安全性問題
    警惕含馬兜鈴酸中藥的安全性問題 2011-12
  • 傷腎藥物名單:亂用4種西藥,可能會把腎臟「毒壞」
    追其根源,罪魁禍首居然是某美容機構的美白產品。無獨有偶,有位21歲的女大學生,由於輸尿管結石,父親偶然從別人那裡得到「排石藥方」,於是自行配藥,讓她服用,誰知道結石沒有排出來,還導致右腎功能出現中度受損。因為不正當地用藥,造成腎臟損傷的案例,在生活中並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