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在醫院,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跟患者說,等會去做個CT看看。CT是我們臨床上最常見到的一種檢查之一,簡單,方便,而且能夠幫助醫生確診病情。但是經常有人說,CT對身體傷害大,可能會致癌。所以拒絕做CT檢查,從而可能導致病情延誤。
那做一次CT,危害到底有多大?這邊醫生提示大家,很多都是因為不了解導致的,從而對CT檢查產生的誤解。CT檢查傷害性比較大的是電離輻射的照射,長期的電離輻射照射,會導致患者身體中的電離量增加,從而損壞身體健康,存在誘發癌症的風險。
而且CT檢查中的X線照射會穿透人體,破壞身體裡的細胞,大劑量的X線輻射會造成患者患癌的風險增高,還可能增加遺傳性的疾病的發生。而且有些患者對CT 檢查注射的藥物有過敏反應,從而如果發現不及時也會造成身體的損傷。
臨床上CT 的檢查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幫助我們診斷很多疾病,例如腦部疾病,心臟疾病,也可以檢查出我們身體上的一些病變,例如腦梗,腦腫瘤,心包積液,腎結石等等。
這些疾病的診斷,都是需要做CT檢查才可以,就導致患者越來越擔心,自己做完會不會患有癌症,繼而有些人強烈要求不做CT 檢查。
例如之前有個病例,某陳姓男子,是名計程車司機,有天開車不小心追尾了,來院檢查的時候,頭部輕微擦傷,精神異常亢奮,急診醫生讓患者,做一下CT,看看有沒有腦部損傷的情況,但是患者自我覺得,就是輕微的擦傷,何必做檢查,浪費錢,於是就讓護士幫他們把傷口消消毒,醫生多次勸說無果,患者執意要出院,幸好這時家屬及時趕到,在醫生的勸說下,家屬說服患者去做了CT的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有硬膜外出血的情況,事後患者慶幸自己做了檢查,不然後果不敢想像。
很多患者會說,CT有輻射,但是檢查又必須做,那該怎麼辦呢?其實一般情況下,做一次CT 檢查是沒有太大風險的,雖然CT 檢查有放射的作用,但是產生的劑量較小,人體自我調節功能可以很好地消除的。
而且其實生活中每天都在接受小劑量的輻射,例如坐飛機,安檢等等。輻射誘發癌症是跟接受輻射的劑量、時間有很大關係,如果大劑量,長時間的使用,當然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醫生說出真相,只要檢查控制在安全數值以內,例如一年一兩次的檢查,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我們日常做CT次數不可過多,而且孕婦要儘量避免帶有輻射的檢查,以免導致胎兒畸形,小孩子的話也要少做CT的檢查,因為小孩子身體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全,從而對輻射的消除能力沒有成年人那麼快,所以要減少做帶輻射的檢查。
CT檢查要嚴格根據醫生的指示執行,檢查前需要將身上的金屬物品取下,檢查後可以適當的多喝溫開水,促進造影劑的排出,防止造影劑長時間停留體內,如果有造影劑過敏史的患者,或者在檢查過程中有不適的情況說話,需要及時告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