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在體外培養出大腦嗎?

2020-12-05 生物趣兒事

在體外培養出大腦似乎有些天方夜譚,但是最近實現了突破性進展。類器官培養技術是在實驗室裡研究體外組織培養一種常用的手段。但是用在腦組織上並不好使。因為這裡面缺少了一種重要的連接物。最近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突破了此技術,這讓在實驗室裡研究腦組織成為了可能。

他們往培養物例添加了小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可以產生髓磷脂。髓磷脂可以包裹在神經細胞上,就像絕緣橡膠纏在電線外面一樣,這樣能讓神經細胞之間建立正確的連接。如果沒有髓磷脂,就像電線短路一樣,神經細胞之間不能正確的交流信息。人類好多腦類疾病也與髓磷脂的缺乏有關。此技術的發明為研究腦類疾病提供了便利。也許有一天隨著技術的發展,在體外培養大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晶片上培養腦細胞,測試新藥,LLNL實驗室開發出3D晶片大腦
    近年來,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多學科團隊試圖在晶片設備上複製人體系統,並開發出了能夠捕獲體外培養腦細胞神經活動的「晶片大腦」(brain-on-a-chip)。未來,它或許會取代動物測試。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多學科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款三維「晶片大腦」(brain-on-a-chip),它能夠捕獲體外培養活體腦細胞的神經活動,並提出了一種建模交互神經元群體及其網絡結構的方式。
  • 許旺細胞體外培養及純化的系統性綜述
    目的:許旺細胞能夠促進損傷的周圍神經再生,可在周圍神經組織工程修復中充當種子細胞,其大量高效的培養及純化是臨床治療周圍神經損傷的基礎。文章總結近10年許旺細胞體外培養的相關文獻,對許旺細胞培養及純化的研究進展作一描述性綜述,以期為許旺細胞的體外培養提供參考。
  • 能想像嗎?在地球上生存了6億年的水母,卻還沒進化出大腦和心臟
    在我們的印象中,水母是一種小型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大多數水母都還沒有人的巴掌大,較小的桃花水母只有小玻璃球那麼大,但是水母是在地球海洋中生活了近6億年的生物,早已經進化出許許多多的種類,所以水母也有一些大個頭的,比如霞水母。
  • 什麼是第二大腦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第二大腦」?三點幫助你
    很多人都是用單一的大腦思維去工作,可是有少數人已經鍛鍊出了第二大腦的思維來工作,如果你過去從來沒有用過第二大腦的觀念,今天我就來帶你一起培養這個思維。第二大腦概念很好懂,你要儘可能把不需要大腦處理的事情都外包出去,好比在手機出現前,記住家人的電話都很厲害的,可是現在已經不再需要背電話號碼了,存在手機裡一件撥出去就行了。這個就是第二大腦的概念。
  • Cell Stem Cell:開發出在體外長期培養成體幹細胞的方法
    2016年6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的一種新方法可能引發成體幹細胞培養領域變革。研究人員描述了獲得來自在日常治療肺部疾病期間收集的各種組織樣品中的氣道幹細胞(airway stem cell),並對它們進行增殖。
  • 17位知名專家在《自然》雜誌發文稱—— 體外培養人腦組織需作倫理...
  • 體外培養的癌細胞系存在著廣泛的遺傳變異
    這些細胞群體,通常是從患者的腫瘤樣本中收集並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的,可在體外無限制地生長,從而能夠用於從基礎遺傳研究到藥物發現的一切應用中。相反,你應當了解你的模型,了解它的性質和局限性。除了我們通常考慮的因素之外,這種了解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遺傳學和基因組表徵。略過這種詳細的表徵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實驗室培養皿中的進化人們早就認識到細胞系並不能完全模擬它們的起源腫瘤。儘管如此,它們仍被認為具有代表性和穩定性,足以提供對癌症生物學和藥物反應的準確認識。
  • 植入這東西能控制你的大腦?
    它們能在被植入的時候不引發免疫反應或者副作用。這一特性徹底改變了我們應用神經電子學來治療腦部障礙的思路。要是你能理解大腦的語言和編碼,理解它在空間上定位的神經放電模式,你也就能用電刺激的方式將信息人為地輸入大腦,以控制思維和行動。「要掌握大腦的潛能,理解神經編碼是關鍵所在嗎?通過理解神經編碼,我們就能解鎖融合大腦與機器的技能。
  • 俄科學家研製出在體外培養動物細胞以進行病毒研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新聞處向衛星通訊社表示,「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國家科學中心製作了一個可用於可卡犬和非洲綠猴腎細胞體外繁殖的液體培養基,細胞培養可用於病毒研究。
  • 你知道科學界是怎樣為大腦拍出一張「彩色照片」的嗎?
    你想像過嗎,你的大腦也可以被拍出彩色的照片?事實上,華中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們不僅能讓大腦空間呈現出一個繽紛的多彩世界,精準定位、給每個神經元上都標記門牌號;還可以把各種形狀的神經元單拎出來,清楚地看到每根神經元的走向。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率先以工業化方式大規模、標準化、高分辨繪製腦圖譜數據。
  • 實驗室創造出的大腦會有意識嗎?
    這些微小的結構被稱為大腦類器官(brain organoid),是利用人體幹細胞培養出來的,已經成為許多實驗室研究大腦特性的常見工具。作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一名神經科學家,Muotri已經找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方式來部署大腦類器官。
  • 細胞體外培養實驗的成功要從用水的選擇開始!
    細胞體外培養用水中水的質量要求提起細胞體外培養實驗,每個經歷過的實驗者都會有這樣的領悟吧,對於體外培養的細胞來說,水是所有細胞培養液和試劑中簡單而重要的組分。所以,細胞培養對水的質量要求較高,培養用水中如果含有一些雜質,即使含量極微,有時也會影響細胞的存活和生長,甚至導致細胞死亡。
  • 探索大腦的奧秘,人造大腦
    科學家希望通過對人類大腦的不斷深入研究和開發,以此來希望創造出跟我們人類大腦比較相似的人造大腦,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處理各種問題,在人工智慧科學的領域裡面,科學家所提出的究竟能否創造出具有人類全部功能的這種人造大腦,通過思維實驗,證明其實這種理論還是可行的,而且非常有望實現。
  • Nature:挑戰常規,絕大多數人腸道細菌能夠在體外培養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將微生物培養實驗和基因組方法結合在一起,來自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學院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證實與廣泛接受的觀念---大多數微生物在體外是「不能培養的(unculturable)」---相反的是,大多數已知的腸道微生物物種能夠在體外培養和保存。
  • 3D晶片大腦:在晶片上培養腦細胞,還能用來測試新藥
    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多學科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款三維晶片大腦(brain-on-a-chip),它能夠捕獲體外培養活體腦細胞的神經活動,並提出了一種建模交互神經元群體及其網絡結構的方式。
  • 你知道大腦的腦波嗎?了解大腦的四種腦波,讓你的學習更有效率。
    心臟跳動,泵出血液,給全身帶來營養和能量。我們還有另外一個發動機,就是我們的大腦。我們是高級動物,會思考。因為我們會運用我們的大腦。我們大腦的這一臺發動機是如何運作的呢?我們今天都來講一講這個話題。第一,大腦的腦波。
  • 多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可幫助激發大腦潛力,形成自己的想像路徑
    當你讓孩子接觸新的事物時,你就打開了他的思維,讓他看到一個更大、更令人興奮的世界。通過鼓勵他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從而激發了他的大腦,形成了自己的「想像路徑」。你可以通過閱讀關於不熟悉的人和地方的圖畫書來幫助激發孩子的想像力。當孩子天生富有想像力的時候,這些也會幫助他擴大詞彙和圖像的數量。比如:「如果你從未見過海龜,你怎麼能想像自己是一隻海龜呢?」選擇有很多如:大的、彩色圖片的書。在孩子學會閱讀並堅持嚴格遵守文本之前,你可以編造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他的大腦現在需要的是輸入。
  • 科學家從培養皿中培養出「大腦組織」
    人類的中腦是帕金森疾病研究者非常感興趣的一個大腦組織,因為其中有一種名為黑質的組織,神經細胞,尤其是多巴胺能神經元能夠產生多巴胺信使物質,而多巴胺能夠幫助維持機體的運動;如果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受影響的患者就會顫慄並且肌肉僵硬,這就是帕金森疾病的典型症狀。
  • 你能想像虛無的世界是怎麼樣的麼?你能找到文字來描述它嗎?
    問題:你認為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嗎?回答:不知道我知道很多不同的假說,包括零能量宇宙假說、黑洞假說、大擠壓假說、永久性膨脹假說等,還有其他很多的假說。這些假說中部分認為在大爆炸之前什麼也沒有,有的則認為是存在著一些東西的。
  • 中國科學家建立胰島類器官體外長期擴增培養體系
    今年以來,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創性地建立了小鼠胰島類器官體外長期擴增培養系統,有望在體外獲得大量能夠製造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研究團隊通過對成年小鼠胰島進行高通量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發現有一群以表達表面蛋白C受體為標誌的新細胞類型(Procr+細胞),這群細胞可以擴增培養,並產生各種有內分泌功能的胰島細胞,包括胰島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