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第二大腦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第二大腦」?三點幫助你

2021-01-15 子安同學

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學。

在過往的思維觀念中,我們很仰賴大腦來處理所有事情,如果你理解大腦這個神奇的器官,你會發現大腦幾乎無時無刻在處理你所有的事情,要思考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哪些表情不該出現,同時大腦還要處理手、腳的行動,把該記住的東西要記錄下來。只是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的大腦發揮更大的生產力,你覺得這件事對你的幫助有多大?

很多人都是用單一的大腦思維去工作,可是有少數人已經鍛鍊出了第二大腦的思維來工作,如果你過去從來沒有用過第二大腦的觀念,今天我就來帶你一起培養這個思維。第二大腦概念很好懂,你要儘可能把不需要大腦處理的事情都外包出去,好比在手機出現前,記住家人的電話都很厲害的,可是現在已經不再需要背電話號碼了,存在手機裡一件撥出去就行了。這個就是第二大腦的概念。

可事實上多數人是因為有手機的關係才運用到第二大腦的思維,真正要在工作中發揮第二大腦的功效,你必須主動去發展注意力。接下來我會分成三個觀念。

第一,不要再用大腦記東西。

雖然求學期間我們經常要記東西,但其實人的大腦並不擅長記憶。前天晚餐你吃的什麼,你可以都無法馬上回答出來,那我再問你,你的父母親叫什麼名字,想必多數人一定都答得出來。這是因為人的大腦分短期跟長期記憶,只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大腦才會把它們放入長期記憶。像我們今天吃的東西就不重要,當然很快就忘了,父母的名字就很重要,而且從小就需要記住它,它早就存在我們的長期記憶裡了。

但問題在於要將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是件很耗大腦能量的事,必須反覆反覆地出現,一再提醒大腦才可以,要放入長期記憶區裡。比如上班的時候突然被老闆交代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你沒有記下這件事,導致工作漫不經心,然後要花很多時間去回想,一來一往就浪費了時間,所以培養第二大腦的思維就是別用大腦記憶。

比如我自己的寫作的靈感偶爾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冒出來,起初我認為我應該會記得,但並沒有,而且有時候還會因為想著那個靈感的睡不著,後來我的習慣就是,如果靈感真的很棒,我就會趕緊起床去拿手機記下來,或者是說在睡覺的地方放一本小冊子隨時記錄,記完之後我就當作沒這回事,安心去睡覺。同樣如果白天有什麼要記得的事情,我也會直接拿手機來記錄,因為我要讓大腦恢復到可以隨時處理應變眼前事情的狀態,把基於這種耗費能量的事情交給工具。

第二,不要再用大腦搜東西。

用電腦資料整理檔案很正常的,把資料分類,有需要就再開一個資料夾,就可以像樹狀圖一樣去尋找資料,你會用關鍵字的方法找資料嗎?搜尋電腦裡的資料也是,你可以用關鍵字找到答案,因為有了這樣的搜尋功能,我的電腦就變成了我的第二大腦,在手機上也同樣。

從表面上來看,這個好像只是方便快速搜尋資料對不對?但其實它蘊藏一個高效生產力的思維,儘可能地減少切換大腦注意力的時間。當人的大腦專注力被打斷時,要花很多倍的時間才可以重新回到原本的專注狀態,也就是說當你的大腦好不容易進入高鐵速度在處理工作時,一個打斷你就要從頭開始。

你想想,如果一天被打斷10多次,你的生產力怎麼可能跟一直專注的人相比,所以用關鍵字搜尋資料的思維,就是在培養第二大腦的思維方式,而且這個不只是運用在筆電裡面的資料跟檔案而已,記錄自己的學習筆記,如何把工作回歸整理出來,建立起自己的資料庫系統,都是在強化你的第二大腦。

第三,不再要求大腦發揮專注力。

我認為最好的專注度就是不需要專注力,什麼意思?如果你可以在工作的時候很自然的全心全意投入在眼前唯一的工作,你的生產效率基本上就是最高的時候,比如心流的狀態,意思就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可以全心全力的投入,感覺時間一下就過去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正是因為你的大腦在當下秩序的需要。你的大腦比你還渴望專注,你就需要不被打擾的工作環境,比如說營造專屬的工作環境,或者是說在工作前有一套儀式帶你進入到工作狀態,但主要的還是自動化。

在你用電腦寫作的時候,突然夯機了,然後來不及存檔內容就消失了,所以我在用word的時候就反射性按一下儲存鍵。但現在的軟體都有自動儲存功能,這能減少被打斷的次數。採用第二大腦的思維開始往自動化的方法去發展。比如如果是重要的資料,我還會存在雲端資料夾裡,我就不用再擔心資料不見了。另外我的電腦也隨時在備份主頁裡面的資料到外部的硬碟,而我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處理眼前的工作上,更容易讓我進入心流的狀態。

以上這三個就是很好懂的,很好培養第二大腦思維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但你習慣這三個後就可以延伸到不同的領域,可以很顯著的提升你的工作效率,但我不會說這是絕對完美的方法,我覺得最需要克服的地方應該是需要多花一些錢,但我希望你不要因此氣餒,萬事起頭難,重點不是在多難,你要開始建立你的第二大腦思維。最後感謝收看,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如何打造雙語大腦,讓英語成為「第二母語」?
    但我們發現,其實很多人只是在學英語,並沒有樹立英語思維。我們來做個小實驗:「achieve」 你腦子裡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如果你的大腦第一反應是:獲得、達到預期。那麼你下意識翻譯成中文的行為,就不是英語思維了。那一個擁有英語思維的人,看到這個單詞會想到什麼呢?答案是:什麼都不會想到。
  • 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 用聰明人的思維解決問題
    如何通過思維模型訓練自己的大腦,解決更多問題,做出更好的選擇。開始之前,我先問你的問題,有一位警長跟一位老人在講話,一位小朋友跑過來說你爸爸和我爸爸正在吵架。老人就問警長這小孩是誰啊?經常會說他是我小孩,請問吵架的那兩個人到底是誰?你想看看我五秒鐘之後我來揭曉答案。正在吵架的那兩個人是警長的老公跟他的嶽父。所謂思維模型。
  • 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文|墨默你的大腦並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於)「你的」大腦。乍看到這一行字的時候,感覺是在玩文字遊戲,但看完李笑來《把時間當朋友》之後,就明白了,大腦與其它器官一樣,是人體的一部分而已,大腦不應成為我們的主宰,我們只是利用大腦來進行思考而已,原來我們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
  • 腸道:你的第二個大腦
    你上班遲到了,錯過了一個關鍵的會議,現在你的老闆對你十分生氣。所以你在午餐時直接走過沙拉區,直奔那些特別油膩的食物。你控制不住自己——在我們倍感壓力時,大腦會鼓勵我們尋找「慰藉食物」。這一點已經眾所周知。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或許並不是那個藏在你顱骨裡的大腦,而是你的「另一個大腦」。
  • 如何提高深度思維能力?幫助你看透事物本質的三個步驟
    ,「如何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當時,只推薦了一些書,我們將分享提高深度思維能力的方法。我希望你能給自己7-10分鐘的時間耐心閱讀這篇文章。培養深度思維習慣的前提是深度閱讀。耐心閱讀後,一定會讓你接近真相。
  • 如何讓工作效率更高,只需讓自己的大腦「走神兒」
    《如何打造你的最優工作節奏》一書顛覆了我們對於專注的定義,作者斯裡尼·皮利認為過度專注並沒有任何好處,只會削弱自己的力量,不斷消耗大腦的能量,讓我們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只專注於當下,而忽視未來的機會。
  • 產品分析|你的第二大腦——印象筆記
    2.2.4 「整理功能」對解決囤積問題的作用若後續有對筆記進行整理,請問對解決「知識囤積」起到效果如何?若對「囤積筆記」問題的處理結果不理想,你認為問題可能出現在什麼地方?2.2.5 用戶對筆記「深度加工」的程度後續是否有專門騰出時間來深度加工筆記?
  • 別得罪人類「第二大腦」——腸道
    三盤燒烤盤,兩瓶冰啤下肚……「唉,不行,容我去趟廁所!」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喝冰水或冰鎮飲料十有八九要拉肚子,肚子一陣急疼,然後就要跑廁所,上完廁所出來還能繼續。其實不止冰水,有的人一吃辣的或者特定的食物也會出現類似症狀,例如稍微吃不乾淨的東西就容易拉肚子,俗稱直腸子:吃完就要拉。對於這種情況人們常怪吃到了不乾淨的食物,殊不知,可能是吃了東西胃腸道不喜歡、不適應,以表抗議。
  • 教會老爸開啟「第二大腦」
    綠植到達常溫棚之前,根據裝車價、貨物體積,為每一個品種定價,價格很多,當天到貨以後,來拿貨的批發商很多,價格往往需要掰著單子找,人多口雜,久久找不到價格,到貨前一天晚上老爸會花一個晚上記價格,第二天心力憔悴,依然價格不是特別準確。(清單是下面這個樣子)我知道有一種很好的方式解決價格清單問題——印象筆記。但是在我的記憶裡,老爸是微信都拒絕學習的人。
  • 空間思維:培養孩子的理性及數學感---從遊戲中幫助孩子學習成長之二
    空間思維:培養孩子的理性及數學感---從遊戲中幫助孩子學習成長之二 來源:www.18183.com作者:三隻魚時間:2018-11-05 分享到: 這是我準備推薦你們給孩子玩的第一款遊戲,不是《吃雞》不是《王者榮耀》(12
  • 從記憶力和思維導圖入手,大腦派決心打造中國的「最強大腦」
    他不僅是世界記憶記錄保持者,同時根據自己的記憶心得出版了《大腦開發秘冊》、《誰謀殺了你的大腦》等書籍。2016年,姬廣亮創辦大腦派,目前大腦派的業務模塊主要包括記憶力培訓和思維導圖訓練。為什麼要學習記憶方法和思維導圖?每個人在上學期間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自習時我們坐在座位上大聲地背誦著課文,或在走廊裡來回踱步反覆的背誦,但是多數時候我們還是記不住,忘得快。
  • 大腦的思維和記憶原理
    記憶:人類思維中信息內容的儲備與使用過程,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像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人類記憶與大腦海馬結構、大腦內部的化學成分變化有關 。以前我也說過其實記憶最重要的環節不是記,而是憶的過程,我曾和很多孩子玩過一個記憶遊戲,帶著孩子來到一間屋子之後,只告訴他觀察一下這件屋子的物品擺放就可以了,然後離開,你可以隨便問她床上都有什麼東西,孩子會準確的告訴你,或者你也可以回想一下今天一天都見到了誰,說了什麼話,你會驚訝的發現,你居然都能記得,其實人類的大腦真的很厲害,只是我們不會利用罷了,所以記憶最重要的是憶,每個人都是天才,只能看我們到底會不會利用我們的大腦而已
  • 人類大腦是如何思維工作的?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的大腦可以探索時間是如何起源以及宇宙將如何終結之類的問題,但卻始終無法弄清我們的大腦本身是如何進行工作的。目前,神經病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們正在探究有關大腦的問題,希望能夠解開這一謎底。
  • 「思維圖」讀書多≠懂得多,如何讓大腦真正高效閱讀、學習?
    相信大家也會發現,有些框架思維更成熟的人在表達觀點時,都會加上前綴,第一,是從A角度;第二,是從B角度……讓聽眾能「提前預知」相關的內容是應該再哪個框架裡,這樣聽眾就會覺得很「清晰」。這就是「大腦預測性編碼」所發揮的「可預知性」。
  •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大腦)更善於思考?
    這也就是為什麼出國旅行的很多人會感覺很累,因為你時時刻刻保持思考的狀態,耗費了你大量的精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戀人旅行的時候會更容易吵架的原因,因為在旅行的時候,思考耗費大量精力,兩個人大腦都要保持思考,如果意見不統一,就會更加的煩躁,那通常就會把煩躁的情緒撒到最親近的人身上。二、如何才能豐富大腦的記憶庫呢?
  • 除了記筆記,印象筆記還想成為你的「第二大腦」|獨家對話CEO唐毅
    在近期與「深響」的獨家對話中,唐毅從戰略角度對「第二大腦」願景進行了實操層面的拆解。面對「深響」有關印象筆記如何幫助用戶在信息捕捉後進行加工處理的疑惑,唐毅表示,「在信息的智能處理上,印象筆記會持續推出一系列解決用戶痛點的功能,它們積累在一起之後,也許會有革命性的突破,不管是在信息的收集、整理、編輯、處理、使用等方面,這是我們一個戰略方向和能摸到的感覺。」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
    計算神經科學家 Grace Lindsay 博士認為,大腦是一個由神經元、膠質細胞、血管、免疫細胞和其他物質組成的雜亂的一團。關於大腦,有太多我們不了解的東西,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無法使用侵入性技術來記錄人類大腦中各個神經元是如何工作的,而只能用非常粗糙的方法來估計神經元在做什麼。多年來,已經有許多組織幫助我們更好地繪製我們的大腦。
  • 你會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行動系統」的第二大腦嗎?
    今天,我們邀請@歡喜老師,來給你分享如何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行動系統」第二大腦的方法,讓知識原料成為知識資產,讓行動效率快如閃電。    當有了一套系統去管理以後,我們等於擁有了另外一個大腦,把我們大腦不擅長的東西,全部扔給這個外腦,讓它幫助我們記憶、整理、抽取調用......  用印象筆記,你也可以建立一個這樣的知識管理系統。
  • 聯合國大腦教練告訴孩子:成功逆襲的人生,從改變思維方式開始
    二、找到你的動力來源在《無限可能》一書中,吉姆·奎克為我們總結了創造人生無限可能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檢查、挖掘並且根除自我設限。第二步,找到你的動力。第三步,遵循正確的方法。第一步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去除我們內心對於自己能力或潛能的不信任,轉而告訴自己,什麼都可以嘗試,什麼事情都可能成功。
  • 人類使用頻率最高的「第二大腦」幾乎每天都在使用它!
    手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我們應該保護好自己的雙手。「心靈手巧」「得心應手」,都是大家都熟知的成語,這裡所說的心實際上都指腦,說明腦的創造性是離不開手的實踐來體現的。手是人類大腦進化的動力,是思維創新的搖籃。由於手的活動,引發了腦的思維,腦的思維又通過手的實踐去完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