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默
你的大腦並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於)「你的」大腦。
乍看到這一行字的時候,感覺是在玩文字遊戲,但看完李笑來《把時間當朋友》之後,就明白了,大腦與其它器官一樣,是人體的一部分而已,大腦不應成為我們的主宰,我們只是利用大腦來進行思考而已,原來我們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
我們遇到問題,通常的思考方式會受上一次思考方式的影響,延續上一次思考後的結果而行動,從而下一次遇到相同的問題,大腦還是會使用這種思考方式從而導致相同的處理結果。
一、錘子與釘子
我們很容易理解用一個錘子去砸一個釘子,但我們不可能用一個錘子去砸同一個錘子,也不可能用一個釘子去砸同一個釘子,那麼用自己的大腦去控制自己的大腦是不是也不太可能呢?
人類的大腦有一個特殊的「大腦額葉」,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反思能力,從而人類最終創造了語言,發明了文字,逐漸衍化為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與縝密的推理能力。
大腦與思考之間的關係遠比錘子與釘子之間的關係複雜多了,我們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摒棄慣性的思考方式,從而控制自己的生活與工作。
二、知道的部分與不知道的部分
以自我為立足點,每個人把自己劃分為二個部分:自己知道的、自己不知道的;
以別人為立足點,每個人還有二個部分:別人知道的,別人不知道的。
這樣劃分出一個人的四個區域,如圖所示
圖片來源網絡
對每個人來說,第一象限中的區域: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都是公開可見的部分;
第二象限中的區域: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就是自己無意識的盲區;
最隱秘的應該是第三象限中的區域:自己不知道的,別人也不知道的自己。而當我們意思到這個區域的存在時,是憑藉著人類的心智意識到部分;
第四象限中的區域,是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隱私部分。
而每個人的四個部分都是大腦所控制的,思維方式也是遊走於這四個象限間,而真正聚焦的點是我們可以控制大腦的主界面。
三、無意識地受控與有意識地控制
《把時間當朋友》一書中是這麼說的:「如果我們能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那麼我們就應該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事實上這恰恰是人類與猩猩的區別,儘管人類和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
圖片來源網絡
上圖直觀地顯示了無意識地受大腦控制的思維方式及行為結果:遇到刺激就立即作出條件反應;而有意識地控制大腦,遇到刺激時,利用大腦進行分析,然後再作出合理的反應。
書中舉了二個例子:
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用自己的精神戰勝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通過掙扎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大腦,不再被自己大腦中的幻覺所控制。
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在納粹集中營受到殘酷對待時,利用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激勵自己渡過艱難歲月,重獲新生也是主動有意識地控制大腦的結果。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 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 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用自己的大腦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大腦,不再讓自己成為大腦的奴隸,不再讓自己按照大腦的「慣性思維」跟著感覺走,而是刻意練習,冷靜分析,真正駕馭自己的大腦,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指導合理的行為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