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切換大腦的兩種模式,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厲害!

2020-10-18 讀寫號


今天我又讀了一遍《人生算法》第一部分的二段:切換,書中講到了掌控大腦的兩種模式,即「自動駕駛模式」和「主動控制模式」。

這兩種大腦運行模式區分起來不難,從字面意思即看得出「自動駕駛模式」是大腦快速、自動且無意識的一套運行系統;而「主動控制模式」則恰好相反,它表現出緩慢、刻意和深思熟慮的一面。

用書中的例子來說明更貼切一些。比如一個人剛學會開車,上路時非常緊張,兩手緊緊地握著方向盤,每個動作都小心翼翼的,倒個車還要數圈,這時他就使用了「主動控制模式」。

而當他成了老司機之後,開車回家就不用動腦了,還可以邊開車邊聽聽音樂,順便想點心事,不知不覺就到家了,這時就是「自動駕駛模式」在發揮作用。

我有一位路痴朋友,她每天早上出地鐵口之後,需步行十分鐘才到公司。她走在路上時都要默念一遍在哪個路口左拐,又在哪個便利店旁右拐,進了電梯後還要仔細看有沒有按錯樓層。

我曾問她:「你這樣做不累嗎?」其實說不累是假的。

因為她在做這些事情本可以靠習慣動作完成的,根本不需要動腦,可她卻消耗了不少腦力刻意去做。倘若一個人從早到晚主動控制類似的小事,就容易用腦過度。

相反,我們大多數人每天傍晚下班回家從不看路,也沒想過在哪個路口該左轉還是右拐,卻安全到家,用的便是「自動駕駛模式」。

那麼這兩種大腦運行模式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呢?換句話說,如何讓它們來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一、不能在瑣碎的事情上耗費腦力,把它交給「自動駕駛模式」

比如認路這類小事,只要你在初到一個地方用兩三天熟悉路況之後,就可以交給「自動駕駛模式」,它不再需要耗費你的腦力去處理了。可能一開始你有些不習慣,還有過別人出了電梯你也跟著出來的經歷,但無關緊要,你下次無需小心翼翼。

在穿衣等小事上也是如此。你可以嘗試買幾套喜歡的衣服,每天出門前就不必耗費腦力考慮應該穿什麼,只要不去太正式的場合,穿得精緻一些即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關鍵事情上。

現在我每天早上去上班前,不再像以前一樣零散地從各個男裝品牌中挑選而浪費了時間,而是買了幾套合身的優衣庫夏裝,打開衣櫃隨手拿一件來穿,從不覺得有何不妥。

因此,當你不能在瑣碎的事情上快速且自動做出選擇,而是時時都得刻意去思考,就在無形中增加了腦負擔,留給處理重要事情的精力就不多了。

二、在需要刻意練習時,啟動「主動控制模式」

當我們要掌握一項技能時,就得花費大量時間刻意練習,容不得半點馬虎,更不能在練習時三心兩意,應當有意識地使用大腦去控制自己的行為。

比如在你訓練場上練習倒車入庫時,在哪裡起步,倒車過程中看見哪條線了要打幾圈方向盤,從後視鏡中看到車輪快壓線了就回正方向盤,入庫之後在哪個標記點停車等,都得使用「主動控制模式」。

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你在不夠熟悉還需練習時,就不能邊練習邊跟別人聊天,否則浪費時間不說,訓練效果一定不好,以後你還得回過頭來重複一遍,畢竟你挖的坑得自己來填。

三、兩種模式自如切換

以考駕駛證為例。在準備科目二考試時,就如上文我說的在練習每一個項目時,你必須集中精力刻意練習才能學好,讓一個個原先陌生的動作變得熟悉,乃至成為一個習慣動作。這時,你主要依靠「主動控制模式」。

但是當你熟練掌握了每一項技能,且操作自如時,就要切換到「自動駕駛模式」。比如在考試時,你只需把平時刻意練習的動作重複一遍就能通過考試,而不應該用到「主動控制模式」,否則就有太多顧慮而發揮失常,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平時練得好好的卻考試不通過的原因。

在《人生算法》這本書裡,作者舉了籃球巨星雷·阿倫投出了打破世界紀錄的 2563 個三分球為例,就是這兩種模式自如切換的典型例子。

在平時大量的練習之後,雷·阿倫在正式比賽中啟動了「自動駕駛模式」,在投籃時只要身子躍起,手腕一翻,球就自己飛進籃筐了。

如果他每一次都要刻意瞄準籃筐再投籃,投中的概率就不會太高,這一點也解釋了 NBA 球星們為什麼在罰球時經常投不進的原因。它跟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過不過關沒多大聯繫,而是什麼都不要想,馬上啟動「自動駕駛模式」,把平時練習的動作做出來就可以了。

因此,我們要學會把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變成自己的一個習慣性動作,不必再動腦子去處理,多使用「自動駕駛模式」。

而為了掌握一項技能,我們就需要大量的刻意練習,啟用「主動控制模式」,當它變成了習慣之後再分配給「自動駕駛模式」處理,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下一件事情了。

不過有一點仍需注意的,便是這兩種大腦運行系統不能發生錯位,該主動控制的時候卻自動駕駛,該自動駕駛時總是想主動控制,就容易犯錯。

比如有些人為了省幾塊錢而在花大半天時間在購物網站上比價,卻把重要工作放在一邊,便是忽略了「主動控制模式」中緩慢思考和深思熟慮的那一部分。諸如此類的傻瓜行為在奚愷元的《別做正常的傻瓜》裡比比皆是。

可見,各個領域的高手一般都是善於控制和使用這兩種模式的人,他們知道在什麼時候該使用哪種行為模式或者在兩者之間自由切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厲害。這一點正是我們向高手們學習的地方,習慣使用這兩種模式。

相關焦點

  • 她擁有特殊能力,可自由切換左右大腦!
    NEXTMIND大腦是人類的靈魂,通常來說,左腦和右腦的分工不同,但歷史上有個人竟能自由切換左右大腦。據外媒psywww介紹,神經學家哥特(Gott)和休斯(Hughes)曾在1984年寫道,有一個31歲的右撇子女性,可以隨心所欲地切換左右大腦。
  • 心理學:為什麼你要變得很厲害?
    現在回顧人類發展進程,人類的發展也是一部進化史,從鑽木取火到後來修葺房屋,以及現代城市生活誕生,人類這在生存環境的惡劣中不斷的強化自己的技能,也不斷變得越來越聰明與強大。可以說如果沒有變得厲害,或許我們還是停留在古老的鑽木取火的時代,變得厲害是人類大腦持續優化與進步的關鍵,也是我們在物種中逐步變得獨一無二的關鍵,它讓我們能夠從更高維度看待現實,尤其是在進化中,人類身上獨有的思考能力、創造力也是人類創造當今文明的關鍵,若沒有人類永不止境的進步,就沒有現代的我們。
  • 學會微笑,學會堅強,自我加油,讓自己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
    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強大不是與生俱來的,要想內心強大,首先要學會微笑,因為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風景線。要懂得自我欣賞,要自信自立。在欣賞別人,照顧別人的同時也一定要學會欣賞自己照顧自己,要懂得取長補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 《學會如何學習》:由大腦工作原理入手,概括高效學習的8個方法
    接下來,我將書中介紹的大腦科學總結並提取五個工作原理介紹給大家,並在此基礎上得出八個關於高效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第一,大腦有兩種思考模式,即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顧名思義,專注模式指的是集中注意力於當下正在處理的一件事,特點是關注細節、但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而發散模式則是指大腦處於放鬆和自由的狀態,比起前者,屬於對全局的思考,更容易產生新的創意。
  • 陳根:雙語切換過程中,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文/陳根目前,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學習和運用多種語言的人數不斷增加,他們能夠精準地來回切換不同語言。這也促進了關於語言轉換的大腦機制研究。2017年就有一項研究發現,短期的雙語切換訓練可以調節雙語者的語言控制機制,並引起相應的行為、腦電和腦功能激活的改變。
  • 陳根:一個大腦,兩種語言,轉換並不費力
    文/陳根目前,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學習和運用多種語言的人數不斷增加,他們能夠精準地來回切換不同語言。這也促進了關於語言轉換的大腦機制研究。2017年就有一項研究發現,短期的雙語切換訓練可以調節雙語者的語言控制機制,並引起相應的行為、腦電和腦功能激活的改變。
  • 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了?科學家:人類的大腦3萬年萎縮了五分之一
    看著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腦子有些不夠用了,現在的小朋友真是越來越聰明,屁大點的小孩懂得比成年人都多,這也讓很多人感嘆,人真是變得越來越聰明了!然而,別急!科學家可不一定抱著同樣的想法!
  • 心理學:一個人要經歷這四種苦難,才能變得越來越成熟
    別離是讓我們不斷脫開自己舒適區,變得越來越強大的過程,我們如果想要變得成熟,就必然會經歷一次次別離,這種別離是讓我們與新環境適應的過程,也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與自信。心理學曾發現,那些從小就喜歡遷徙,經歷過很多環境的孩子,未來在面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
  • 思維方式決定了你能走多遠,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具備這三種思維模式
    心理學上有很多書籍講述了思維方式對人的深度影響,好的思維方式是我們探索世界的開始,不僅會幫助我們打開自己,解放自己,更能讓我們養成良好思維習慣,成就自我。那些厲害的人,許多時候並不是贏在智商,智商只是人發展所需要的一樣東西,而好的思維模式才是影響人生發展的根本與走向。
  • 如何讓工作效率更高,只需讓自己的大腦「走神兒」
    工作不是永遠只有一種模式,只有那些懂得管理工作節奏,能夠在高度的精力集中和有意的走神之間隨意切換的人,才是優秀的人。《如何打造你的最優工作節奏》一書顛覆了我們對於專注的定義,作者斯裡尼·皮利認為過度專注並沒有任何好處,只會削弱自己的力量,不斷消耗大腦的能量,讓我們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只專注於當下,而忽視未來的機會。
  • 2020年,是時候學會養成習慣,讓大腦天生懶惰了
    當大腦的其他部分處於睡眠狀態時,儲存習慣的是基底節,正是基底節發展了一個智能系統,決定何時讓我們的習慣取代其他活動模式。關於培養習慣的一個誤解是,我們正在與現有的行為模式作鬥爭,我們強迫自己改變原來的習慣,強迫自己離開舒適區域。
  • 《有序》:4個方法重新組織你自己的大腦,提升你的注意力
    我們都有一種感覺,面對過量的信息,感覺自己的記性不夠,總是記不住。但事實是,真正稀缺的並不是記憶力,而是注意力。假如把大腦看成計算機,記憶力就相當於硬碟,是存儲信息的地方,空間很大;而注意力就像內存,是運行程序,也就是思考的地方,空間很有限。信息過載的本質,不是記憶力不足,而是注意力稀缺。那它是怎麼運行的呢?作者說,注意力的結構像一個蹺蹺板,這個蹺蹺板的兩端,是兩種狀態。
  • 人類為何感覺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歷史學家:兩種變革的衝突
    也就是說,人類是通過改變環境來滿足自身的需求,而不是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的變化。那麼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提高得最多的其實是智力水平,而不是自身的基因,這是物種進化的一個逆轉。隨著生物科學的逐漸發展,人類對於基因結構、功能等等方面的理解越來越深,很多之前不可想像的技術已經陸續出現,比如克隆、轉基因等等。雖然很多領域尚不完善,但已經看到了前進的方向。這意味著,人類在之後的發展中,不僅可以通過改變環境來適應自身的需要,還有很大的可能通過改變基因來使得進化變得「可控」。
  • 學習另一種語言會讓你變得更聰明嗎?結果出乎意料
    雙語模式是近些年來比較火的一種教育模式,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會說雙語顯然比只會說單一語言有職場交際方面的優勢。很多人都說學另一種語言能讓你更聰明,但是雙語模式到底對大腦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學界的兩種看法雙語研究界一直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認為雙語模式是大腦一種1+1>2
  • 研究發現一種聰明的魚能切換使用兩種感官
    在沒有複雜大腦的魚類上發現這一點是相當驚人的。
  • 進化是生命最大的法則,學會進化自我,你的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人如果想要變得內心越來越強大,我們最重要是學會進化自己。進化自己是讓我們內心變得強大的重要心法。而只有學會進化才能讓我們生命得到更好的滋養,更能讓我們的生命擁有更充足前進動力。學會進化不僅是大自然規律的體現,也是生命本身的渴望。我們人類走到如今,都是秉承著持續挑戰的態度面對自己,而這種持續挑戰的態度種植到我們的基因,不斷激勵著的我們的後人,讓我們的生命的能量得以釋放。
  • 孩子非理性決策與大腦認知模式有關,歸因理論可提升理性分析能力
    上訴故事中的兩兄弟之所以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來,就是因為在他們兩個人之間,從小所形成的認知不同,悲觀的孩子從小形成的是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要從悲觀的角度去看待,而樂觀的孩子則是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從樂觀的方向去解決它。以上這兩種認知,無論哪一種都和大腦的認知模式有關。
  • 精通多門語言,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
    精通兩門或兩門以上語言,除了能讓你在旅途中省去一些麻煩,或者看劇時不用字幕,還能意味著你大腦的結構和運作方式,或許與你只會講一門語言的朋友有所不同。那麼,精通另一門語言到底意味著什麼?語言能力評測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包括兩個主動部分,說和寫,以及兩個被動部分,聽和讀。雙語者幾乎能夠平衡地使用兩種語言。
  • 3分鐘程式設計師快餐,設計模式之狀態模式,你學會了麼?
    在今天,無人售貨已經到處可見了,相信大家也在街頭見到過各式各樣的無人售貨機,曾經在一家新零售的團隊我們也開發過這樣的無人收貨服務,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一開始系統還是非常簡單的,只要簡單的進行收款、選擇、出貨即可,後來產品同學又覺得出貨後應該增加一個活動,例如隨機送一瓶飲料,後來又在收款的時候可以玩遊戲抽獎,贏者可以免單,總之,各種五花八門的活動,產品都能想出來,系統越來越複雜
  • 自動檔可以在行駛中切換檔位和駕駛模式嗎?如果掛入P檔會怎樣?
    自動檔的車型在行駛中切換模式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操作也很簡單,直接把變速杆撥過去就好了,或者直接按模式選擇按鍵。比如從普通模式切換為運動模式,或者從自動模式切換到手動模式,直接撥變速杆就行,這個操作既不需要停車,也不需要踩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