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情緒,做自己大腦的主人?我是這樣理解的

2021-01-12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假如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產生不利於自己的反應?

產生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它有一個大前提,即我有權利思考,並選擇讓什麼事物進入我的腦中,就算有什麼事物強行闖進你的大腦,你也有權力把它放到一邊不管,因為這可以表明是你在主導著你的大腦,你的精神,你的意識。

可是,我們都知道,這樣的狀態太過理想化了,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大部分人無法做自己思想的主人,又是誰在控制你的思想?爸爸?媽媽?老師?你的老闆?

事實上,這就是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最缺乏的一部分,做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或者換個說法,做你自己思想的主人。

只有你的思想是你自己的,你才能予以保持、改變、分享或思考,沒有人能進入你的大腦時,你產生了想法,才會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頭腦只有是你自己的,你才能決定如何加以運用。

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思想,才是無比強大的,你才有資格進入更高級的階段,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你會因為聽到某人的死訊後,感到悲傷,聽到刮颱風時,你會覺得沮喪,可是,這些事情是導致你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嗎?

我們下意識的回答一定是「沒錯,就是這樣」,某人長得很討厭,讓我覺得厭煩,所以是某人的錯,看到他就難受,所以是他的錯,我恐高,是高度的問題,看到你就生氣,所以是你的問題……

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很多人用盡各種辦法想要把責任推給別人,以此置身事外,或者表明自己是更優秀的那個,這樣既不用負責,又能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優越感,這是人性的劣根性,不管你是不是想否認,它都存在。

如果任由這樣的情緒左右你,無疑有害無益,但如果你是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你看待這些由劣根性產生的問題時,就應該是這樣的:

「因為我覺得你很討厭,所以我做出了你很討厭的反應」;

「我讓自己很糟,所以把別人看得很糟」;

「我本來可以不必因為颱風而沮喪,這與颱風無關,而是我覺得沮喪」;

……

表面上看起來,這只不過是改變了一種說話的方式,實際上,它是改變了一種思考的方式,即你可以為你自己的感覺負責,你可以學習用不同的方式思考,當你是自己大腦的主人時,你用何種方式思考,完全取決於你自己,而不是外部的人或事物來決定你的喜怒哀樂,這時,你的精神將是無比強大的。

現如今的媒體和綜藝節目中,藝人和演員們似乎都在扮演著這樣一種角色,就是把各種情緒毫無保留地呈現給周圍的人,似乎這樣就是真性情,不做作。

實際上,這是情緒失控的典型表現,如果你真的向他們學習,你給別人的印象最有可能的是,你是一個很難合作的人。

一個連自己情緒都管理不好的人,表明他既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又極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會第一時間把責任推給別人,如果這個人不是你,是你的同事,或者朋友,你還想跟他繼續合作和交往下去嗎?

相關焦點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壓力的與日俱增,難免會產生一些或大或小的情緒,但這些情緒難免會多少左右你的思想,我們應該找到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正如羅伯·懷特所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 只知大腦分左右,不知大腦分上下,鍛鍊孩子的上下腦有效控制情緒
    家長們一邊想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邊又真的無法忍受孩子們「不可理喻」的行為。這就帶入一個很多人沒聽過的概念——「上、下腦」。很多家長朋友會問,大腦不是只分左、右腦嗎?怎麼還有上、下腦呢?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上下腦是如何來調節或者控制孩子們的「不可思議」的行為。左右腦VS上下腦,大腦究竟應該怎麼劃分?
  • 該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根據「兒童的道德發展」理論,其實低齡兒童,雖然已經有了初步判別是非的能力,但是他們對待對錯的標準,是依據自己的心情,也就是行動後果能否形成愉悅的角度考慮。 在低齡兒童的心裡,只要滿足自己需求的行為,就是正確的。他們更傾向於關心自己的內在感受,如果感覺受到傷害,便會釋放出敵意。
  •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家長也可以在描述自己情緒的過程中,讓孩子了解情緒,學會如何處理情緒。培養孩子表達情緒的能力情緒是兒童心理狀態的晴雨表。喜悅、輕鬆、愉快等積極情緒能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學會識別自身的情緒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家長需要有意識地教會孩子了解並識別各種情緒,並教導孩子準確表達自身情緒。
  • 孩子出現反常行為,多半是大腦沒有整合,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會在遇到了某件事情之後,突然做出較為反常的反應,不論家長怎麼解釋,他也很難理解。這是為什麼呢?我家寶寶現在正在上幼兒園,平時非常喜歡學校的老師,上學的時候也都是積極主動的態度。直到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了幼兒園老師打給我的電話,說寶寶在吃飯的時候突然不舒服,測量體溫之後發現寶寶發燒了。
  • 工作中的負面情緒累積該怎麼辦?教你做情緒的主人
    所以不把情緒掛在臉上,不被情緒左右自己的思維,就是職場人要學習的第一步。那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呢?首先要學會接納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不開心的時候,負能量爆棚的時候,千萬不要被它控制,要正眼對待它,以和平的心態去面對它。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被這種情緒所左右,還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事情,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
  •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共情到孩子?
    人有兩個大腦,一個是動物腦,也叫情緒腦,另一個叫理性腦。當你生氣時,你的大腦蓋子就會打開,動物腦就露出來,你的行為就會被它主導,如情緒化、不理智等,把情緒亂丟出去,傷害他人也氣了自己。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用一些方式,讓大腦蓋子合起來,我們的理智腦出來。
  • 成熟的職場人,都懂得如何控制情緒
    雖然這樣顯得複雜了一點,但好處是為我們解決問題帶來了希望。因為有能力主觀臆斷的是且僅是我們自己,這就表明如果能構思不同的情節,我們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有辦法控制內心產生的想法(通過重新思考或重新解讀等方式),我們就能管理自己的情緒,進一步掌控整個關鍵對話的表現。
  • 飛米粒崑山心理諮詢 | 是管理情緒,還是被情緒所控制?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掌心裡的大腦。掌心裡的大腦這個比喻模型是來自於丹尼爾.西格爾的《由內而外的教養》,這個模型非常形象地展示了我們大腦的不同部分負責的功能,以及大腦是如何撐控我們的生物本能,情緒與理性思維的。我們都聽說過,衝動是魔鬼,在人發怒的時候智商幾乎是零,了解這個掌心裡的大腦後印象會更深刻形象。
  • 心理學:最有效的五個方法,徹底控制你的負面情緒
    1、為何我們會生氣,很重要原因是我們大腦前額控制心理學發現,我們情緒是由大腦前額控制,大腦前額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本來是一種積極的行為,是為了保護我們生命,避免危險而有的一種應激手段,但伴隨人類前進與發展,我們的生存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一定需要保命,但是我們大腦前額並沒有隨之進化,而是依然控制我們的大腦,尤其是在發作的時候,就變得非常不理性了。
  • 我要爆炸了!拿什麼拯救你,我失控的情緒?
    你的父母、朋友、老師和你認識的其他人都有大發雷霆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我們都需要盡力處理自己的情緒。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我們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呢?這年頭每個人都挺不容易,每天都會碰到很多事,有時候很難控制局勢不要失控,也很難做出漠不關心的反應,即使我們並無意傷害別人。
  • 你以為你的想法、情緒和行為都是受自己控制的,真相卻並非如此
    妻子半信半疑,但是也按照心理醫生說的做了幾回,結果丈夫越來越多主動做家務。再後來幾乎每個周末,他都主動帶家人出去逛街。我們都會覺得我們的想法、情緒和行為都是受自己控制的。但事實上,我們所想、所感覺、所為,很多時候是被我們不知道、不理解的潛意識操控的。就像丈夫覺得自己是因為很累周末才不想出去走走也不想和妻子聊天,只想自己一個靜靜。
  • 懂「費斯汀格法則」,爭做情緒的主人
    我看也沒把家裡弄得太亂就由他去了,之後才發現孩子把衣服都扒拉出來扔在地上了,於是我就對著孩子開始了日常的"河東獅吼"。她爸爸聽到了就立馬過來護著她說自己在後院都聽到了我在前面的聲音。我也是感到十分的無奈,帶娃久了之後就經常會被孩子的一些舉動激得情緒激動。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情緒控制住了自己,忍不住要對孩子大吼大叫,沒有辦法心平氣和的冷靜下來跟孩子講道理。
  • 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有過這樣類似的經歷,孩子的情緒總是毫無緣由,讓人捉摸不透。其實,孩子總是喜怒無常背後的真正原因是孩子並不認知自己的情緒,更不懂得如何去控制情緒。研究表明,能夠將自己的恐懼感進行細分的小組,對自己情緒的調節方面做得更好。
  • 如何有效控制和調節不良情緒?
    如何有效控制和調節不良情緒?情緒與人的性格、心態有關,但外界影響也是有的,比如不適合你的環境和你討厭或已經厭倦了的生活工作生存空間與環境等。這些都是對一個人情緒有所影響的,其實最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你本人,如何控制情緒也要從你本身的認知、處事程度和方法來確定了。
  • 減少負面情緒,控制大腦的腥風血雨
    (保護生態環境,讓地球溫度不再持續上升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可以將海洋中的颶風和我們大腦的「腥風血雨」做一個比較。正熱熱量的增加是地球產生颶風一樣,我們生活中壓力的增加,還有現代的生活方式使大腦產生內在的破壞力,這無異於颶風給沿途的生命和建築物帶來的破壞。
  • 如何調節不良情緒:放空自己,理清思緒,然後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今年的小區安靜得有些過份,走了一會兒,我發現小區的丁香花開的很好,格外的旺盛。想起自己現在是百家號的作者,需要很多的圖片,我就拿出手機,對著丁香樹一頓狂拍。這種行為在以前,我是不會做得,覺得別人看見了會笑話,可是現在我改變了想法。
  • 學會控制情緒,做個高情商家長
    01父母就是孩子的影子我是一名四年級學生的媽媽。從兒子呱呱墜地那一天起,我就擔負了一個重大的責任。我要考慮一些問題,教他說話、吃飯、穿衣等等。但是當時初為人母對教育孩子這件事情還不知如何去做。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開始時我的理解是父母是第一個教他們學習的人;後來才慢慢覺得,我們的言傳身教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在孩子上幼兒園中班之前,我和其他的媽媽們一樣每天就是上班下班,甚至每天因為上班都很少接孩子送孩子,更不用說星期天帶他出去玩了。後來因為我自己家庭的影響,辭去了工廠的工作,找到了一個可以每天都能陪孩子的工作,也有了星期天。
  • 控制不了情緒,如何掌控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做事沉穩之人往往內心堅定,不為情緒所左右,巔峰之時不失靜,低谷時不失心,按自己的原則為人,按自己的方法處事,這樣的人自然有大成就。反觀那些沉不住氣的人,很容易被激怒失去理智,自暴自棄,成為情緒的奴隸。
  • 兩種方案,讓孩子輕鬆控制情緒大腦和理性大腦
    通過攝像頭記錄發現,有一個女孩用頭髮遮住自己的臉,故意讓自己不去看零食;有一個男孩雖然盯著零食,但是他把鈴鐺推的遠遠的,這樣他就夠不到了;還有的男孩只是嘗試著舔了零食,但沒有真正吃。對這批孩子的後續追蹤調查結果顯示,能花15分鐘等待兩份零食的孩子,有更優秀的人生表現,他們長大後更受歡迎,高考成績更好,也更擅長處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