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對夫妻,一到周末就特別容易吵架。因為丈夫覺得,平常工作好累呀,難得一個周末,能躺在沙發上看看電視,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妻子就覺得,難得周末,我們是不是應該出去走走才對呢?或者分擔我日常的家務,讓我也輕鬆一點呀!妻子就此事有很多怨言,但怎麼抱怨丈夫都不改。
後來,夫妻倆找了一位心理醫生,醫生說:「在你丈夫的潛意識裡,他想要被照顧。丈夫在旁邊聽完醫生說的話,一臉驚訝,心想「怎麼可能!醫生繼續說:」以後他躺在沙發上。你就嘗試去做三件事:幫他調好他想看的電視頻道,給他蓋上被子,再倒上一杯茶。」
妻子半信半疑,但是也按照心理醫生說的做了幾回,結果丈夫越來越多主動做家務。再後來幾乎每個周末,他都主動帶家人出去逛街。
我們都會覺得我們的想法、情緒和行為都是受自己控制的。但事實上,我們所想、所感覺、所為,很多時候是被我們不知道、不理解的潛意識操控的。就像丈夫覺得自己是因為很累周末才不想出去走走也不想和妻子聊天,只想自己一個靜靜。實際上,他的潛意識是希望妻子能夠照顧他,關心他。當他的潛意識被滿足之後,他就會反過來關心妻子,照顧起妻子。
我們日常遇到的難題、困局,在意識層面無法理解、改變,但是,在潛意識層面,則清清楚楚。當你了解自己的潛意識,能夠用潛意識的智慧去解決生活難題,很多事情都可能迎來轉機和巨大改變。
那麼,怎麼清理意識層面的障礙從而看清潛意識層面的真實需求呢?喬·維泰利寫的《新·零極限》就提供了很有效的方法。比起《零極限》這本書,《新·零極限》更具可操作性,講方法細化,有理有據地解釋了我們如何清理我們的想法、平靜我們的情緒、感知我們內心真實的需求從而正面引導我們的行為,改變對這個世界人、事、物的看法。
對自己的人生百分之百負責
你生命中的每一件事物,只因為他們出現在了你的生命中,所以就都是你的責任。
就像剛剛的故事,丈夫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行為,作為妻子的第一反應就是:這都是他的問題,都是他的錯。她面對丈夫的處理方式就是抱怨。而《新·零極限》則是認為:想讓丈夫改變,首先先去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行為,改變自己對丈夫的態度。因為他是你的丈夫,他出現在你的人生中,你所看到的,引起你情緒波動的,其實是你的內在投射出來的,所以丈夫的問題其實是妻子潛意識的投射。
當你對自己的生命完全負責時,那麼所有你看到的、聽到的、品嘗到的、接觸到的,或者以任何方式體驗到的都會跟以往不一樣。
想療愈自己的內心,就要懂得愛自己。愛自己這三個字很簡單,但是,卻很少人能真正懂得愛自己,百分之百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療愈自己的四句話
無論是《零極限》還是《新·零極限》都會提及到療愈自己的關鍵四句話——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
有一天,我上瑜伽課,我請教我的瑜伽老師關於冥想。在我看來,冥想是一件並不簡單的事情,因為,當你閉上眼睛的那一刻,你會發現你腦子每分每秒都在想事情,很多念頭都會蹦出來。瑜伽老師說:「冥想的第一步就是讓自己不去想事情!」《新·零極限》所說的關鍵四句話,在我看來,它們首先是讓我們的內在平靜。清理我們當下的想法和情緒!它跟冥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心中默念這關鍵的四句話,其實我們內心是要懷著怎麼樣的想法呢?
當我們說「對不起」的時候,我們要想著:「無論是我內在什麼樣的程序創造出了這件事,我都深表歉意。」當我們說「請原諒」的時候,我們要想著:「請原諒我對於自己的思想活動沒有足夠的意識察覺。」當我們說「謝謝你」的時候,我們要想著:「謝謝你幫助我從我的存在之內釋放掉了這個程序。」當我們說:「我愛你」的時候,我們要想著:「我是在回歸源頭,並將我內在的臆想、負面情緒都清理了。」不要太執著於關鍵四句話的順序或者話語本身,話語本身只是一個簡單的清理工具,關鍵是幫助我們找到內心的平和以及清理掉我們胡思亂想的想法、不良的負面情緒,讓我們看到我們潛意識的需求。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的那些問題其實不是真正的問題,他們只不過是我們對於時間的理解與詮釋而已。我們對於當下的真實發生其實一無所見,但我們總是忍不住要對自己其實一無所知的當下實相做出評判,導致我們深陷輪迴,成為故事中的人物,一生都活在自編自演的夢幻故事裡。
看完《新·零極限》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我們很多時候真的沒有看清!因為我們大腦每時每刻都處於高速運轉,很少停下來冥想、反思,甚至很少內觀自己,愛自己。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反過來被我們的評判、念想、情緒所控制,控制我們的行為控制我們的人生。當我們願意靜下來,好好地內觀自己,好好地愛自己,好好地清理自己大腦的意識,挖掘我們潛意識的需求,我們便能更好地生活,掌控我們的人生。
關注@秋醬喜歡悅讀,一起發現更多好書,快樂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