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可以是想成為的任何人
你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個知識,「人們只開發了大腦的10%」,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其實是一個謊言,它想告訴世人「大腦最大的潛能始終處於隱藏狀態」,但是加拿大心理學教授巴裡·拜爾斯坦指出:無論人們進行哪種活動,我們大腦所有的區域其實都處於活躍狀態,它們協同工作,讓我們得以更好完成任務,即使我們在睡眠時也是如此。
也就是說,我們其實已經在利用整個大腦。
像這樣關於學習和大腦潛能的謊言,還有以下這些,看看你都聽過哪幾個:
謊言1:智力是固定不變的。(智商得分並不是智力水平的直觀體現,只要態度和行為正確結合,再加上得力的環境影響,人的智力是可以被改變的。)
謊言2:犯錯就是失敗。(厲害如愛因斯坦也曾犯過錯,但沒人認為他是失敗者,所以犯錯不是失敗,是我們正在努力嘗試、接近成功的象徵。)
謊言3:知識就是力量。(單純的知識並不是力量,知識只具有轉化成力量的可能,科學生產力需要能貼合實際進行產出也就是行動,才能最終成為有價值的力量。)
謊言4:別人的批評很重要。(在我們成就自我時,別人的批評往往是絆腳石,想要發掘自己潛力,就必須對自己有客觀認識,而不是過分重視和依賴於他人的評價。)
……
我們可以看到,以上這些說法,似乎都在告訴我們,一切都是既成事實,所以不要想著改變,我們也無力改變。
這樣的想法不知道扼殺了多少天才的想法,差點也扼殺了吉姆·奎克的人生希望。
吉姆·奎克(Jim Kwik),大腦教練,記憶力提升、腦力優化、快速學習方面公認的世界級專家。
在童年時期,吉姆·奎克因為意外大腦受傷,一度在學習方困難重重。後來,他通過自創的方法,顯著提升了自己的腦力水平。
在自己身上實驗成功後,吉姆·奎克決定開始公開自己的秘訣,讓其他人也能挖掘出自身蘊藏的潛能和腦力。
他的分享實用而有效,不少名人如埃隆·馬斯克、理察·布蘭森、諾瓦克·德約科維奇、斯坦·李,都因他的腦力鍛鍊方法而受益。
緊接著,他又被聯合國、哈佛大學、谷歌、SpaceX、耐克、維珍、通用電氣等著名機構聘為大腦教練,幫助更多有志青年訓練大腦。
吉姆·奎克發布的在線學習視頻,點擊量已經高達數億,課程更是被190多個國家的學生學習使用。每年有20多萬人受他的影響,加入從平凡到非凡的腦力開發之旅。
在新書《無限可能》中,吉姆·奎克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盤託出。他認為,如果大腦受損的自己都能創造奇蹟,那麼四肢正常的大家,也一定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吉姆·奎克看來,唯一能限制我們的,就是我們自己對於極限存在的信念是否頑固,對於突破極限的想法是否堅定。
「突破極限並不意味著臻於完美,它的真正內涵是讓你在當前力所能及的程度更進一步。」
只要打破限制,我們可以是想成為的任何人,具體應該怎樣做?翻開這本《無限可能》,跟著吉姆·奎克一起訓練吧!
二、找到你的動力來源
在《無限可能》一書中,吉姆·奎克為我們總結了創造人生無限可能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檢查、挖掘並且根除自我設限。
第二步,找到你的動力。
第三步,遵循正確的方法。
第一步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去除我們內心對於自己能力或潛能的不信任,轉而告訴自己,什麼都可以嘗試,什麼事情都可能成功。
但第二步,可能很多人就會犯難。
什麼是動力,如何找到動力呢?
吉姆·奎克說:「內在動力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策略,你能夠控制它,並且可以遵循正確的方法不斷地創造它。」
他提供了一個找到動力的通用公式:內在動力=目的×精力×S3(S3指3個小而簡單的步驟)
①目的
怎樣確定目的呢,吉姆·奎克建議我們用SMART法則來明確目標。
S-Specific
目標要具體落到實處,比如不應該說「想更有錢」,而應該說「想賺多少錢」。
M-Measurable
目標要有明確的衡量指標,比如不能空泛說想身體健康,應該設定成為了身體健康,預計多少時間內完成多少伏地挺身,或者多少時間內跑完多少公裡的具體目標。
A-Actionable
目標要是可以經過努力和分解達到的,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開車出發,只會南轅北轍,越繞越遠。
R-Realistic
目標要現實,步子不能一次邁太大,如果當下還在為溫飽問題努力,就不宜把目標一次定成要成為世界首富,「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挑戰自我和提升自我」。
T-Time-based
目標要有時間限制,截止日期會讓我們擁有更多動力去努力完成任務,實現目標。
②精力
制定好合適的目標後,接下來需要我們合理分配時間去實現目標。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做好取捨,將更多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我們才會覺得有成就感,覺得沒有虛度光陰。
吉姆·奎克認為,「自己對自己的愛,很大一部分體現在保護自己的時間和能量上。在任何時候都要合理分配你的時間、情緒、心理健康和空間。」
他還在《無限可能》一書中,從食物、睡眠、鍛鍊、環境、同伴、壓力管理等方面,給了我們很多中肯的建議,讓大腦能夠跟上日常使用的節奏,從而順利激發我們的身體產生無限能量。
三、訓練大腦學習能力
在《無限可能》一書的第四部分,吉姆·奎克介紹了學習的五方面經驗,它們包括:如何做到專注、如何有效學習、如何長久記憶、如何快速閱讀和如何敏銳思考。
曾有人說,大腦的記憶是容易出錯的產物,所以我們不應該依靠大腦的記憶處理,更應該藉助備忘錄來做提醒。
話雖如此,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腦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能幫助我們更快進行各項事物的處理和思考,大腦的活躍也會帶動全身的精力提升,從而讓我們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和氣質都煥發不一樣的光彩。
吉姆·奎克為我們提供了以下提升大腦學習能力的方法:
1.主動回憶
自行回憶的過程,也是調動大腦各區域聯合協作,充分活躍的過程,運用熟練後,我們就可以讓大腦從能簡單識別,逐步過渡到回憶複雜事物的能力;
2.間隔重複
通常認為,我們大腦的記憶過程符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為了鞏固記憶淡化遺忘,我們可以按照科學記憶時間表,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將自己曾經記憶的內容進行複習,強化記憶,就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腦力,減緩遺忘;
3.管理狀態
學習時的姿勢可以影響我們的精神狀態。當我們腰背挺直,調整呼吸,可以保證大腦和身體的其他部位進行充足氧氣循環,也就能讓我們狀態積極,思維活躍,處理事物達到更好的期望結果;
4.利用嗅覺
氣味能觸發回憶,也能強化記憶,如果在學習時適當使用精油提神,在之後的考試或演講中再次使用同樣精油刺激自己,也許會得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5.為大腦播放音樂
巴洛克風格的音樂,如巴赫、漢德爾、泰勒曼創作的音樂,每分鐘50-80拍,可以引導專注的氛圍,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集中的阿爾法腦波狀態,從而幫助我們強化學習能力和記憶效果;
6.用整個大腦去傾聽
通常來說,當別人說話時,我們3/4的大腦區域很可能正在處理別的事情,畢竟所有感官收集到的信息都集中運輸至大腦,不一定能夠每次都集中精神,和他人交談。
不認真聽,就無法抓住對方說話的重點,事後關於談話內容的記憶也就更加無從談起。
吉姆·奎克用傾聽的英文單詞HEAR,介紹了如何用整個大腦來傾聽的四步驟:
Halt (停止):停止我們放在其他事物上的注意力,專注眼前;
Empathy (共情):把自己設想成講話方,有助於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更好理解對方的表達;
Anticipate(預期):我們可以一邊聽,一邊在心裡設置一個期望能聽到的信息,控制自己不走神;
Review (回顧):和主動回憶一樣,在傾聽後期,用自己的話複述傾聽到的主要內容,必要時可以提問,加強深度學習。
7.做好學習筆記
在弄清楚做筆記的目的後,認真手寫筆記,在筆記過程中,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慣用語言和思維模式,記錄下自己需要記住的信息,從而更好幫助我們鞏固信息,學習新知識。
2018年拍完電影《流浪地球》最後一場戲後,導演郭帆在通告單空白處寫了幾行字:「如果你要擁有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麼你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
這個敢於在《流浪地球》電影中的某個特效鏡頭上修改251次,花費時間753分鐘的男人最終成功了。
《流浪地球》最終以46.18億票房,斬獲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第三,當年總票房第二;著名國際導演卡梅隆也被驚動,專門發微博祝《流浪地球》的太空之旅好運。
誰都沒想到,一部不被看好、差點因為經費無法問世的虛擬科幻電影,卻踏踏實實走出了向外輸出帶有標誌性的中華文化價值觀的第一步。
科學界也對創造無限可能這件事持鼓勵態度。
在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理察 · 費曼看來,「不可能」並不意味著無法實現或荒謬可笑,而是「這個事物與我們日常期望相矛盾,那麼就值得我們去了解」。
所以如果讓他誇獎一個人,「不可能」三個字是他能給出的最佳讚賞。
前火箭科學家奧贊·瓦羅爾也有類似的看法。在他看來,揭露無形規則的最佳方式就是違反這些規則。
「倘若你覺得自己不可能登月,就去實現一次看似瘋狂的想法;倘若你覺得自己不配加薪,就去要求上司給你加薪;倘若你認為自己得不到某份工作,就去大膽申請它。」
這也是吉姆·奎克在《無限可能》中,反覆向我們強調的一點。
去做別人不會做的事情,才能過上別人無法過上的生活。在正確的方向上邁出哪怕一小步,都可以徹底改變你最終能夠到達的高度。創造你想要的生活可能會遭遇一些可怕的事情。但你知道什麼更可怕嗎?後悔。重新思考你是誰,世界如何運轉,你有能力取得怎樣的成功,應該得到什麼以及你的極限究竟在哪裡。
吉姆奎克通過《無限可能》這本書,為我們介紹了世界級精英都在採用的腦力開發方法,幫助我們從思維、動力和方法三個維度對學習力進行升級,從而達到升級大腦、快速學習、甚至人生進階的效果,對於急需提高學習能力,加速自我發展的人來說,可謂一本必讀的自我修煉書。
「如果雞蛋被外力打碎,那是生命的結束;如果雞蛋被內力打破,那是生命的開始。」
不論你有多瘋狂的想法,都可以從現在開始行動,記住,你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