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科技大佬們欠你一份巨額工資

2021-01-09 界面新聞

作者:盛以宣, MDT量數 CMO

如果把你的所有數據明碼標價,這些數據能值多少錢?

一位美國藝術家 Jennifer Lyn Morone 試圖找到答案。她在美國 Delaware 州註冊了一間公司。而這間公司所提供的商品,即是她自己的數據。她將自己的醫療、隱私、社交、金融數據等全部出售,總標價為 7000 歐元。與此相類似的觀點,也出現在近日《經濟學人》發表的 「如果有人為你的數據付費」 一文中。文中構想,我們每一個人都好像是數據勞工(數據的產生者),為一個巨大的機器——人工智慧服務。數據勞工們需要更公正的工資待遇,他們應該集結起來,成立工會,為自己爭取合法權益。

數據保護與隱私洩露,可以算是2018年橫跨科技、商業、政治多個領域的熱點議題之一。Facebook 大規模數據洩露事件第一次讓公眾意識到,原來自己早已赤裸地暴露在科技公司的監視之下,當你在使用免費的服務時,科技公司向你索取的是你的物質和精神隱私,他們不僅在利用這些信息賺著大把的鈔票,還試圖左右你的情感和思想。

早已預見數據安全問題的人們不想坐以待斃。今年五月正式生效的歐盟 《一般數據保護條例 (GDPR)》,給全世界科技公司敲響了警鐘。在 GDPR 生效前後,我的郵箱在一周內收到了 163 封有關隱私保護條例的修改通知。GDPR 試圖賦予歐盟用戶對自己隱私數據的知情權和刪除權,不遵守條例的公司很可能收到高達2000萬歐元或等價於該公司全球銷售收入4%的罰單。

讓用戶獲得對自己數據的知情權和刪除權,這聽上去理所應當,但是對全世界的科技公司來說,卻很難徹底實現。自從網際網路誕生的那一刻,用戶在網絡上所產生的數據就已經與這些科技公司緊緊相連,上網購物,在搜尋引擎裡搜索關鍵詞,或者是在社交網絡上給朋友點讚,用戶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在案「。這些看似零碎、毫無意義的源數據,在海量聚合起來之後,產生了意義。如果只是清空一位用戶的數據,那可能關係不大,但如果無法存儲大盤所有用戶的數據,那很多產品可能都無法正常運營下去了,因為很多產品甚至公司的決策都是基於數據的。

對於GDPR的頒布,有人說這是保護用戶隱私的第一步,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也有人說,這是一種倒退,讓網際網路變得不再開放,限制了人工智慧甚至是整個科技行業的發展。

我認為,GDPR雖然給了用戶對數據的知情權和刪除權,但用戶仍然處於很被動的地位。用戶能做的只是在得知了自己的數據可能被使用後,再前去進行刪除或責問,或不得不放棄使用某些產品。如果要做到如一些隱私激進分子 (privacy activist) 倡導的那樣不讓自己的數據有一絲外露,可能大部分用戶都得扔掉自己的電腦、手機,甚至任何可以連上網的東西,然後住進山洞裡。

在複雜的數碼世界裡,用戶要面對大量「居心叵測」的公司,而公司也要面對海量用戶時不時的質問,這似乎是一場永遠無法結束的追討。這個世界對數據有需求,就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辦法出現來獲取這些數據。回想傳統的電話訪談、問卷調查,又何嘗不是一種數據的收集?數據收集一直都無處不在。

其實GDPR 條例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數據控制方」(data controller),

即與數據主體(個人)共享數據的組織,大部分需要經手存儲或調用用戶數據的公司都可以被歸類為數據控制方。但我認為,用戶不應當再繼續追著數據控制方跑,而應該反過來,自己做回數據的控制方,做數據的主人。

要做到這一點,到底難不難呢?

在工業革命之後,人們沉迷於生產力飛速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物質快感,甚至構想出了一個不需要勞動,高度繁榮的後匱乏(Post-scarcity)社會。在這種社會裡,商品、服務、資訊都非常豐富,可以被人們無償佔有,貨幣也將不復存在。我們在科幻作品中總是幻想機器人能承擔越來越多的體力勞動,甚至是腦力勞動。但是,目前的人工智慧,還需要海量,甚至成倍 (expotional)的數據來支持才能幫助不斷提高它的準確度和進步。而目前的現狀是,大量的數據被少數的公司所壟斷,這限制了數據量的增長,也阻礙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另外人工智慧目前在自我無監督學習 (unsupervised learning) 的能力還十分有限,離達到普通人類兒童就能夠做到的簡單的學習能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縱觀歷史,每一次的革命,其實也是基於生產關係的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孕育了工廠這種生產組織形式,社會裂變出兩種新的階級:工人和資本家。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加速了這種生產關係的分化,資本和生產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主要產業部門大形成佔支配地位的寡頭壟斷經濟生態的格局。

半個世紀前,第三次工業革命爆發,科技成為主要驅動力,但仍然只是改變了局部生產關係。許多人認為,科技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我們眼前發生,而區塊鏈被視為一項可以再次顛覆生產關係的技術。

2008年,一個名為中本聰的人發布的一篇論文,讓一小部分人對這個社會有了新的看法。從此,區塊鏈技術誕生了。

生產關係是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的關係。其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產關係最基本的方面,也是生產關係的基礎。而區塊鏈,則可以改變普通人與數據之間的所有關係,可以真正實現生產成果歸生產者所有,也進而產生了一種新的生產關係。

一直以來,由於一些先進的技術掌握在某些較成功的科技公司手裡,數據(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是屬於那些公司的。更準確的說,數據的所有權是屬於那些大公司的。比起大公司,小公司獲取數據的體量和速度都遠不及大型公司,他們也更難獲取用戶以及數據合作夥伴的信任。

隨著這些科技巨頭的王國越來越大,網際網路上的數據也都聚集在了這些公司手裡。當這麼多的數據只是聚集在少數人手裡,它的價值一定會升高,因為大公司壟斷了這些數據的定價權。他們名副其實,成為了數據的控制者(data controller)。

但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數據不會只是存儲在某幾家公司的伺服器上,而將安全並分布式地存放在整個網際網路中的無數個計算機上。而我們,作為數據的生產者,可以利用區塊鏈的匿名屬性參與到整個區塊鏈上的數據生態裡來,同時也不需要暴露自己的隱私信息。 個體與個體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交換數據的速度將變得更快,交換成本也將大大降低。

雖然區塊鏈技術發展到今天也只有幾年的時間,許多應用還未成熟,甚至這一概念還並未被更廣泛的大眾所知曉。但是我們也已經看到了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們擁抱這個全新的生產關係,試圖成為區塊鏈先鋒。行業裡正在浮現一些專注於去中心化數據存儲的區塊鏈項目,如BigchainDB, storj, IPFS 等,這些產品對數據進行去中心化、多節點、分布式存儲,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和存儲效率,用戶完全不必擔心自己的某項數據會因遭到黑客攻擊或者停電等原因而造成洩露、丟失。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試圖讓用戶做回數據主人的產品。

來自舊金山的創業項目 MDT 量數 (https://mdt.co/cn),在2017年首次提出了去中心化的大數據經濟生態,「量數」 意在測量普通用戶貢獻匿名大數據的價值,並將其數據所產生的價值歸還給用戶,讓用戶可以「用自己的數據來挖礦」。

在這個生態內,用戶只需要像往常一樣使用自己所熟悉的產品,當用戶的數據在區塊鏈上被某些數據產品所收錄、調用,並產生交易的時候,用戶也將獲得相應的收益。區塊鏈完美地解決了數據交易中匿名和溯源無法共存的矛盾,也可以讓數據買家確保自己買到真實有效的數據。

也許你會有疑問,所謂數據的收益,數據到底能值多少錢?將 Facebook 等大公司每年的廣告收入除以所有用戶的數字,就能算出每一個用戶數據的價值了嗎?填一張問卷,就可以獲得一張20元的星巴克代金券嗎?不,人工智慧時代對數據的需求將不斷增長,而更神奇的是,數據價值的屬性即是它可以被重複利用,甚至是越多被利用、越有價值。因此,數據收益不會是一次性交易,而更像是一個長期的行為。你的數據收益可能會是一筆非常可觀的長期收入。

另一家來自美國的科技公司 Nano Vision(https://nanovision.com/),正在創建一個平臺,使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能夠共享信息,並用虛擬貨幣來激勵社區進行分子級別的生物數據的收集,以服務需要海量數據的醫藥研究行業。這一做法,也將顛覆傳統醫學行業中數據壟斷在少數機構手中的現狀。

誠然,是否願意貢獻數據這件事是因人而異的。以我自己為例,如果我的醫療數據可以幫助科學事業的進步,幫助某個疫苗的研發,同時還能獲得獎勵,我一定會是第一個加入這個生態的人。如果我的消費數據被電商平臺收集,是為了給我提供更適合我的產品,方便我的生活,我也會選擇欣然接受。但是,如果我的數據被政客拿去左右選舉的結果,甚至最終目的是影響我自己的判斷,那我會非常憤怒,並遠離這麼做的公司和平臺。但是這一切,我都希望是我自己的選擇。

我們今天所討論的,正是這樣一種對數據所有權的意識。在不久的未來,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做到自己選擇是否貢獻數據,並且當我們為大數據所貢獻的時候,我們可以獲得應有的回報,讓這個生態可以永續地發展下去。

你願意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嗎?你願意站出來,和我一起追討自己被拖欠的數據工資嗎?

相關焦點

  • 傳溫州傑迅網絡欠電信巨額倒閉 老闆疑似跑路
    溫州傑迅網絡欠著常德電信巨額的帶寬費用無法償還,而傑迅網絡業務員也證實,不僅欠常德電信帶寬費用,連溫州電信也欠巨額費用(暫未斷網)。目前公司已解散空無一人,老闆不知去向。目前傑迅網絡官方網站直接轉向一個虛擬主機管理頁面。從6月6日開始,受害站長自行建立維權群,償試向湖南省電信官方微博交涉。湖南省電信證實並響應:受害站長應與溫州市迅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交涉。
  • 世界第二富豪馬斯克,不靠工資,卻在2020年成為所有人羨慕的大佬
    這位在過去幾年一毛錢都不領工資的人,卻在2020年活成了我們所有人都羨慕的科技大佬。甚至有媒體認為,即便特斯拉股價大跌,作為馬斯克這樣的大佬,也完全有能力讓這家公司重回巔峰。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特斯拉的規模龐大,大批投資者們甚至在網絡上激烈爭論,是否應該在一兩天內加入特斯拉的股東行列。根據彭博富豪榜顯示,馬斯克目前的身價為1420億美元,僅次於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已經將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甩在了身後。
  • 給欠了花唄、借唄、微粒貸以及信用卡等一屁股債的你一份上岸指南
    圖片來源於網絡有看到一個95後網友的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她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從一無所有到今天的負債纍纍,我感覺自己快支撐不下去了。首先一點,心態至關重要,要記住但凡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那都不是事情,不管欠下多少,總會有還完的那天。前提:一定不能再有新的負債。圖片來源於網絡
  • 【長城評論】比追欠扣醫生工資更糟的是壞掉的醫療文化
    6月21日,湖南湘雅三醫院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韓利華在微信朋友圈吐槽稱,病人欠的近8500元醫藥費要全部從他們的工資裡扣除,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6月23日深夜,湘雅三醫院回復記者稱,院方只是希望韓利華、骨科負責人等協助職能部門共同追繳患者所欠醫藥費用,並沒有扣發韓利華工資。
  • 【嘿歷史】看國內科技大佬們如何秀英語
    顧名思義,【嘿歷史】旨在同你一起回顧網際網路領域裡發生過的有趣、有料、有槽的歷史事件。本質上,這個欄目是以回望者的姿態,換個角度去了解網際網路世界裡的商業故事。【嘿歷史】會每周提供歷史故事,供你品味、消遣、增進了解。我們會奉上有品好玩的歷史回顧,漲姿勢的同時博你嘿嘿一笑,但不保證沒有高級黑哦。
  • 矽谷大佬們已紛紛尋找避難所
    「你還沒有意識到,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場科技和政治之間的戰爭,而科技總是贏,它們發展地太快了。」「高速發展的科技摧毀人們的工作,在我們反映過來之前,它也能擾亂經濟。""然後,你知道,在這個國家總共有3億支槍,足夠每個男人、女人和小孩一人一把。並且大部分槍都在經濟狀況很差的人手上,之後....就有可能發生暴亂...."
  • 羅永浩就是社會中的「平頭哥」,敢想敢拼,欠下6億無所畏懼
    羅永浩就是社會中的"平頭哥",敢想敢拼,欠下6億無所畏懼如果說今年要評選直播帶貨的風雲人物,羅永浩上榜的機率應該是比較大的,今年對於他而言每天都過得十分精彩,不過對於廣大粉絲們來說,羅永浩身上的標籤早已不是什麼錘子科技創始人了,大家更願意稱呼他為
  • 王思聰到底欠了多少錢?熊貓直播今天破產拍賣
    記者梳理了熊貓互娛涉及的166份裁判文書後發現,只算所欠的技術服務費、版權費,債務就超過了2億。五年前,高調宣布熊貓直播到來的王思聰不會想到,他第一次親任CEO的公司會以這樣狼狽的方式退出舞臺。因為熊貓互娛這一創業項目,他本人收到五次限制消費令,好在現在已一一撤銷。現在,「國民老公」、「娛樂圈紀委」王思聰低調了不少,半年只發了三次微博。
  • 科技大佬提案正確閱讀指南
    今年,他們主要聚焦新基建、人工智慧、5G、科技金融、智能教育這些關鍵詞。 稍加分析可以看出,他們的建議和提案或多或少都與其公司業務有關,例如雷軍提到的商業航天,與其手機業務、投資項目密切相關;馬化騰點名的金融科技,或將成為騰訊的下一張王牌。 另外,此次各位網際網路大佬都提到了一個詞——新基建。
  • 科技大佬們帳戶頻頻被黑,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到底難在哪裡?
    接二連三的黑客事件讓人心慌,引發了全球對信息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的熱議:一眾科技大佬們尚且頻頻中招,而身為普通用戶的我們又將何去何從?身處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和數據共享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數據隱私:所有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早在2007年,小布希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就開始實施一項代號為
  • 一份新工作談Offer時,除了談工資,還要談什麼?
    一旦你想多談一點月薪,比如問能否月薪4千,她就開始反覆打擊你、說你眼高手低、說你的學校不行、大學生一抓一大把,各種PUA順手拈來了.......如下你看。何必呢?貴司工資低,或者你們老闆扣,你不願意明說,你可以說「我們這次該崗位預算不多」即可,搞得人生攻擊了。就看這樣的HR,這種公司也不能去。
  • 從今天開始做大佬!
    突然感覺默默的隱藏在幕後,做一個輕鬆愉快的幕後大佬也是挺不錯的,看庭前花開花落,品一杯茗茶,讓我們走進執棋者的故事生涯。一、《重生支配者》 作者:歷史裡吹吹風小說簡介:方修做了一個夢——夢裡,他成為了一個暢遊在時間長河之上的存在。
  • 4部虐心又深情的泰劇:第1部顏值保證 第4部大佬和學生絕配
    薩瓦迪卡,積極生活樂觀可愛的小編來給大家推劇了,今天給大家推薦4部虐心又深情的泰劇,第1部顏值保證,第4部大佬和學生絕配。他想到一個好辦法,只要女主能夠成為她的妻子,那麼他就能夠名正言順的收回那一份財產。女主是一個平凡的髮型設計師,與母親相依為命,個性單純的她被男主設計真的愛上他。男主也被女主的正直和善良深深吸引,就在兩人決心步入婚禮的殿堂時,女主的母親發現了男主的陰謀,女主的心碎了。直到這時,男主才發現,自己早已經真的愛上了女主。
  • 而立之年,那些商業大佬們都在做什麼?
    我相信當你有這樣的想法時,不妨來看看那些商業大佬們30歲之後都在做些什麼。同年,馬雲先後拿到了日本軟銀和高盛的投資,阿里巴巴的神話也就此開始。 馬雲的起步,是從30歲之後開始的。 黃崢 黃崢算是眾多成功企業家裡算比較"晚出道"的一名創業者了。但是,也是最為年輕的企業家之一。 從小,黃崢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年。
  • 我給網際網路大佬們換上了女裝
    Face Face告訴我,誰才是最美麗、最可愛、最優雅的網際網路大佬?AI運算了一下,給了我一張圖。你能看出,這群可愛的「姑娘們」都是誰麼?沒錯,馬化騰、雷軍、李彥宏、丁磊……就是這群娘化の大佬,既保留了原版形象的容貌特點,又有女性的柔美,如果不說是AI生成的,還以為是他們學習釘釘,組團女裝了呢。
  • 陰陽師:他們一旦超星就能造成巨額傷害,後期還能發揮特殊作用
    今天聯盟君就幫助大家盤點一下。首先如果大佬們要帶狗糧的話,肯定少不了超星的玉藻前,上來直接一個大帶走對面野怪,優點自然是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養成式神的速度那也是不用多說,相比別人一定是快了不少,不過超星玉藻前可是大佬們的配置,萌新們還是老老實實吃星吧。
  • 華爾街人才流失:精英們何時開始紛紛投奔矽谷?
    (原標題:華爾街正面臨人才流失:精英們何時開始紛紛投奔矽谷?)但是伴隨著其兩倍的增長速度,現在的高科技產業正在重新定義一份理想工作的標準:比如一夜致富的青年企業家以及無處不在的頭腦風暴、創新工場。高科技公司已經成為了新一代的理想就職地,不僅是對那些頂級的項目負責人而言,對華爾街的高級白領們來說,也是如此。
  • 錘子科技又被凍結財產一千五百萬元,到底欠了供應商多少錢?
    愛搞機1月3日消息,近日,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對錘子科技名下價值超過一千五百萬元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筆者已經不知道這是錘子科技第幾次被法院採取類似凍結資產的措施了。
  • 大眼魔丸賠償巨額違約金;任豪靠人設洗白
    為了練手自己的搶票速度,竟然參與了今天汪蘇瀧演唱會的搶票活動,有不少時代少年團的粉絲都搶到了汪蘇瀧的票,然後就在微博廣場各種轉出。 現在甚至有些人都開始給黃曉明道歉了,所以這部劇是真很差嗎?是的話我今天就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