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湖南湘雅三醫院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韓利華在微信朋友圈吐槽稱,病人欠的近8500元醫藥費要全部從他們的工資裡扣除,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6月23日深夜,湘雅三醫院回復記者稱,院方只是希望韓利華、骨科負責人等協助職能部門共同追繳患者所欠醫藥費用,並沒有扣發韓利華工資。
韓利華朋友圈
作為醫院的一名員工,當事醫生為傷者手術的行為既是履行醫生救死扶傷的職責,也是履行作為一名員工的崗位職責。前者是道義上的,與金錢無關,也不會產生利益上的糾紛;後者是職務上的,會產生費用問題,但是,這些費用不是因為醫生私人的行為而產生,而是與其職務行為有關。與職務行為有關的糾紛,自然首先應該由為其提供崗位和職務的單位來解決。所以,就這一事件而言,追討欠款的責任該由誰來負其實是顯而易見的。
可是,醫院卻將追討患者欠款的責任推到了醫生身上,不僅如此,當欠款追討無望時,院方甚至試圖通過扣發醫生工資的辦法來彌補自己的損失,真正是豈有此理!
韓利華介紹
扣發工資毫無疑問是違法行為,院方對此恐怕也是知道的,所以,在回應記者的採訪時院方對於扣發工資一事予以否認。但是,院方要求相關醫生「協助職能部門共同追繳患者所欠醫藥費用」的說法,其實已經相當於部分地承認了當事醫生所言不虛。
實際上,到底是當事醫生在說謊或者誇大其辭,還是當事醫院臨事退縮當縮頭烏龜敢做不敢說,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此事所透露出來的當事醫院背後的邏輯、做事的風格及其影響。
一個更讓人細思恐極的事情是,無論醫院方面最終有沒有讓醫生們承擔患者的欠款,只要這樣的規定是存在的,即使這樣的規定只是口頭的、不成文的,只要醫生們從中感受到了壓力,那麼,對於醫生來說,最理性最自然的選擇,就是拒絕為有欠費風險的患者提供治療和救治,甚至從一開始就拒絕其入院。
如果是這樣,倒黴的就不僅是不得不拿出自己的錢來替欠費者交錢的醫生,更有一旦拿不出那麼多錢卻又亟需治療的患者。對於那些交得起錢卻因為事發突然而手頭無錢的急診患者而言,因此而耽誤治療更是要叫苦不迭了。
更可怕的是,如果醫生們紛紛明哲保身,不見兔子不撒鷹、繳費不齊不治病,一旦相沿成習,其對一時一地或者至少是當事醫院文化與風氣的影響之惡劣,更是讓人不害而慄。如果當地其他醫院都向這家醫院學習,全都如此,不僅當地醫療文化為之一壞,讓救死扶傷精神從當地醫院和醫生的字典中去除,當地社會風氣恐怕也會受到波及。
好的制度塑造好的文化,壞的制度則塑造壞的文化——無論這個壞制度是成文的還是不成文的,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都會如此。從湖南湘雅三醫院的所作所為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壞的制度文化危害之甚。希望這一事件的曝光能為其壞文化的繼續發展踩上一腳剎車。
只是,讓醫院在輿論面前改口易,讓醫院去除成文或不成文的壞制度易,讓其消除壞制度之所以產生的邏輯及其思想根源恐怕沒那麼容易。(張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