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 | 這5個可持續發展領域,中國科研產出全球第一!

2020-11-19 鵬城智庫觀察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圖片來自愛思唯爾)

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11月18日,全球信息分析和科技醫學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以科研的力量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報告,以提高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努力的關注。

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在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有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其中與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

過去5年,全球相關科研論文達410萬篇

據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提出於2015年,它確定了在2030年實現全球可持續和更加公平未來的宏偉目標。

這些可持續發展目標包含無貧窮,零飢餓,良好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等17個方面。

「我們對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16個領域進行了評估分析。」 愛思唯爾全球戰略合作網絡學術關係總監康曉伶在發布會上介紹。

康曉伶解釋,這項評估分析是基於SciVal和Scopus科研分析管理工具。愛思唯爾通過在Scopus中對每一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定義出相應的科研關鍵詞,再基於SciVal分析工具計算出可分析的16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發文的計量參數,從數量、質量、學界合作、研究主題等各個視角,生成了16個領域的科研信息圖表。這樣可以快速、直觀地對每一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的相關科研情況進行了解。

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9年間,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文章數量驚人,達到410萬篇。美國、中國和英國在其中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相關論文數量均位列全球前三。

中國在5個領域相關科研產出全球第一

在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產出方面,中國的表現如何?這場發布會專門進行了總結分析。

康曉伶告訴記者,根據報告,中國發表的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文章數量超過69萬篇,其中科研產出最高的3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分別為:良好健康與福祉,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以及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的相關科研產出居全球第一。其中包括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可持續城市和社區,以及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康曉伶介紹,總的來看,在納入統計分析的16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除了性別平等這一領域,中國在其他1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的論文數量均位於全球前十名。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體現了科學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關鍵作用,我們也一直在為全球的共同努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愛思唯爾執行長白可珊(Kumsal Bayazit)呼籲各界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的研究結果,以共同提升對科學的理解,以及為推動這些關鍵目標的實現所需要採取的具體行動。

更多精彩:

  • 深圳市委書記宣布:將升級一個大計劃!進一步提升深圳核心競爭力

  • 深圳決定要新建2所世界一流大學+3個博物館+5大場館最新進展曝光!

  • 陳如桂:深圳將全面深化與港澳合作

  • 重磅!深圳40條「大利好」來了

  • 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與評論員餘治國共同解讀習近平總書記深圳之行

  • 吳思康:深圳要為全國破解難題提供示範和方案

  • 吳思康主任向境外22家主流媒體採訪團介紹深圳經濟特區40年發展情況及未來規劃

  • 廣東省長馬興瑞:深圳應該能有更大擔當、更大作為

  • 央媒專訪!深圳市委書記重磅解讀深圳發展新格局!

  • 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會見!國家又一大禮包兌現!

  • 吳思康:經濟逆勢增長 深圳主動作為展實力顯信心

  • 李希馬興瑞到深圳調研

  • 深圳「飛地」模式「飛」入《新聞聯播》!

  • 國務院宣布!深圳160平方公裡高新區又迎來重磅利好!

  • 深圳「超級校園」驚豔亮相

  • 非常時期,深圳書記和市長緊急調研,釋放4個新信號!

相關焦點

  • 中國在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科研產出全球第一
    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在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有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其中與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過去5年,全球相關科研論文達410萬篇據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於2015年提出,它確定了在2030年實現全球可持續和更加公平未來的宏偉目標。
  • 愛思唯爾報告顯示 中國在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科研產出全球第一
    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在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有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其中與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過去5年,全球相關科研論文達410萬篇據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於2015年提出,它確定了在2030年實現全球可持續和更加公平未來的宏偉目標。
  • 「中國科研產出全球第二」是真的嗎?
    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中國得分為5819.79分,雖然遠遠低於美國的19165.25分,但卻高於德國的4125.92,因此被報導為「高質量科研產出全球第二」。這不是自然出版集團第一次讚賞中國的科研成就。兩年前,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報告,就稱大量數據表明中國在發表論文和科學研究兩方面很快將成為全球領導者。
  • 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產出評價報告(2017)發布—新聞...
    (2017)發布
  • 最新研究報告:全球科研城市北京排名第一
    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在會上發布了「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成果。研究數據表明,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再次位列第一,第2至5位分別為紐約、波士頓、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上海。戴維·斯文班克斯在中關村論壇上發布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 」研究成果,通過追蹤獨立精選的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科研論文,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2019年在自然指數的表現。根據研究數據,中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南京、武漢、廣州和合肥四個城市也進入了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其中,南京第8、武漢第13、廣州第15,合肥第20。
  • 科研產出連續三年世界第一,北京穩步打造全球科創中心
    「按照傳統方法,經典保密通信的信息極難破解,但近年來高速發展的量子計算機技術,極大提升了破密速度,傳統計算機上千年才能解密的密碼,如果用4000個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幾分鐘就能搞定。」龍桂魯說,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4000個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在未來20年內有望實現,這意味著很多信息到時候將無密可保。未雨綢繆。
  • 科研產出連續三年全球第一 北京穩步打造全球科創中心
    「按照傳統方法,經典保密通信的信息極難破解,但近年來高速發展的量子計算機技術,極大提升了破密速度,傳統計算機上千年才能解密的密碼,如果用4000個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幾分鐘就能搞定。」龍桂魯說,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4000個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在未來20年內有望實現,這意味著很多信息到時候將無密可保。未雨綢繆。
  • 最新自然指數發布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一
    19日,「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在中關村論壇上發布。最新自然指數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位居第一,緊隨北京之後的城市分別為美國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中國上海。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David Swinbanks)通過視頻連線在論壇上指出,人才和資助資金、科研設施等資源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例如,北京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是自然指數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
  • 最新自然指數發布 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一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於立霄)19日,「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在中關村論壇上發布。最新自然指數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位居第一,緊隨北京之後的城市分別為美國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中國上海。
  •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發布 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通過追蹤獨立精選出的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科研論文,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2019年在自然指數的表現。  指數數據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繼續蟬聯第一,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上海分列第2-5位。
  • 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中國是最近5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國家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30日發布的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中國2015年至2019年科研產出的貢獻份額增加了63.5%,是增長最快的國家。自然指數年度榜單旨在展示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情況,最新榜單顯示,美國依然位於首位,中國居第二位,兩者差距不斷縮小,德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排名第三到第十位。
  •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發布,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如,北京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是自然指數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紐約都市圈和波士頓都市圈則得益於兩地均集聚了眾多歷史悠久、備受尊崇的大學和醫院,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 《「π指數」—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產出評價》正式...
    《「π指數」—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產出評價》正式發布
  •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發布,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如,北京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是自然指數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紐約都市圈和波士頓都市圈則得益於兩地均集聚了眾多歷史悠久、備受尊崇的大學和醫院,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他強調,研究機構和資源的集聚有助於吸引人才、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密切聯繫,激發科研的合作創新。&34;排名全球前5位的科研城市,其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
  • 中國納米白皮書:科研論文數佔全球三分之一,是美國的兩倍
    1997年,中國的科研人員參與撰寫的科研論文約佔科學引文索引(簡稱 SCI,現由科睿唯安編制)期刊全球所發表的論文數量的2%。目前,中國幾乎貢獻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原創論文。其中,最能突出展現這一發展趨勢的研究領域幾乎非納米科學與技術莫屬了。
  • 自然指數:中國是2015至2019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國家
    新華社倫敦4月30日電(記者張家偉)29日發布的「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方面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2015至2019年,中國是全球科研產出增長最快國家,其間科研產出增加了63.5%。
  • 《自然》發布2014自然指數:中國科研產出僅次美國排第二
    全球前200名科研機構中,中國科學院自然指數排名第一,中國(包括臺灣和香港)有20所大學入圍。       英國著名雜誌《自然》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也是國際最權威的科學雜誌之一,自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以堅持報導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裡最重要的突破為宗旨。
  • 史蒂芬·羅奇:中國可持續發展成全球範例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9月23日發表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的文章《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性》稱,在當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全球範例。
  • 科技創新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知識產出大國
    從新中國成立伊始的一窮二白轉變成為全球第二大研發投入和知識產出大國,創新產出已成為世界重要一極,多項指標世界領先。  科技創新格局發生歷史性轉變。創新能力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
  • 【中國科學報】區域汙染的生態風險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團隊:辨識...
    6年前,一篇題為《將「冷」變「熱」就是創新》的文章發表於《中國科學報》,文章的主角是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呂永龍,記者至今仍記得他當年的一句話:「我就想好好地做科研。」  如今,呂永龍已兌現他當年的諾言,其區域汙染的生態效應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工作,取得多項開拓性成果。「要麼不做,要做我們就做得最好。」日前,再次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的呂永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