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趨善化進程

2021-01-08 科學網

 

■趙景柱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城市規劃批准後要嚴格執行,一茬接著一茬幹,防止出現換一屆領導改一次規劃的現象;同時提倡城市修補,強調不要大拆大建,要節約集約發展,進行城市精細化管理。在「十三五」新形勢下,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的過程中,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需要與時俱進地指導具體實踐工作的理論。

隨著我們所處社會經濟的高水平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人們的認知水平、思想觀念和需求系統較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和擴展。相應地人們對城市和區域發展方向和內容都有了新的要求。我們認為,生態文明是指能夠保持和改善生態系統服務,並能夠為民眾提供可持續福利的文明形態,即是一種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文明形態。按照我們的理解和思路,城市建設和管理應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從生態學基本原理出發,在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感知、社會經濟、過程與風險等相關方面以人為本地開展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

土地利用規劃與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標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也是一致的。土地利用規劃、建設與管理涉及到各個方面,是一個長時期、連續的、協調、反饋和完善的過程,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我們意想不到的情況和變化。一次規劃是不可能完整至善的,只能是不斷地沿著既定的方向不斷推進和完善,即趨善化的過程。對土地利用規劃與建設的有效評價是管理和調控的關鍵環節。土地利用規劃與建設不是一個單向的優化問題,它的約束條件和目標常常交織在一起,所以它比較適合於採用趨善化模型。

趨善化評價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沒有最好的結果,只有更好的途徑」。趨善化模型採用了優化模型思想的精髓,它強調和體現過程及過程運行中的調控和不斷趨善,追求的目標不是單一或某一階段的優化,而是強調目標與約束條件的同步交叉、相互協同與調控,進而實現目標的不斷完善。

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是一個趨善化過程。

這一趨善化過程如何實現?

《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中指出建立法治政府需要推行民意調查制度。問卷調查數據和心理實驗數據常常會因時間、地點和對象等不同而產生很大差異。所以對這類數據的使用要根據實際的工作需要進行適時和必要的調整。趨善化建立與管理過程需要「混合」數據和「行進」數據這兩類數據的支持。「混合」數據是指通過不同途徑、不同來源、不同時空尺度等各種形式獲得的具有相同或不同性質的各類數據,包括實驗數據、觀測數據、監測數據、推演數據、遙感解譯數據、統計數據、經驗數據、替代數據、問卷調查數據和心理實驗數據等。而行進數據是指工作程序實施過程或趨善化過程中出現的數據,這些數據在工作程序實施之前是不知道的。在實際工作中,人們有時會採用模擬數據或預測數據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和風險分析。

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以及民意調查方法體系的構建需要這兩類數據,而且只有得到這兩類數據的支持才能夠比較有效地開展實際工作。但是,如果只採用傳統的數據獲取和分析方法,其分析結果會存在缺陷。

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過程需要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各個生態環境要素及動態過程進行長期的、實時的、原位的觀測,包括客觀的「感」和人們主觀的「感」等方面。這類觀測只有通過物聯網的途徑,也就是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模式才有可能獲得,通過其他途徑是很難或無法獲得的。同時,物聯網為趨善化過程與模型的實現提供了可行的途徑,進而為城市的規劃、建設、評價、管理與調控等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生態規劃是城市規劃體系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未來的城市規劃需要以生態學為理論基礎,以生態措施作為修復與建設的主要途徑,綜合考慮當地自然條件和人們的生活、生產和文化等內容,促進和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科學報》 (2016-01-18 第7版 觀點)

相關焦點

  • 城市建設和管理
    推行精細化管理。積極開展立體綠化、海綿城市、無障礙設計、智慧機械停車等前瞻性較強的專題研究工作,提升方案設計的品質標準;同步開展室內和景觀方案設計,不斷提高品質要求;在施工圖出圖後增加精細化審查,保證了設計的完整度和深度。深化設計及技術標準研究。
  • 思想碰撞 共謀立體城市規劃建設邏輯
    原標題:思想碰撞 共謀立體城市規劃建設邏輯   10月16日,立體宜居——多系統多維度整合的城市空間國際學術論壇,在重慶召開。
  • 智慧時代,如何規劃建設城市大腦IOC?
    全球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智慧城市建設,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處於技術領先地位,而中國也在積極進行智慧城市試點,形成了多個智慧城市群,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項目超過歐洲、印度和美國之和。未來城市IOC智能運行中心是如何規劃構建的,本文給您答案。
  • 寶應縣政協雙月協商座談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
    近年來,寶應縣城市管理工作深入貫徹落實江蘇城市管理「三為兩新」新理念,突出「精管善治」主題,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以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城市重點道路周邊環境整治」活動為抓手,堅持高標準嚴格執法,高效率為民服務
  • 政策解讀:《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
    因此,為進一步落實屬地主體責任,理清建設、管理、養護等職責分工,加強公共監督,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廣州市水利局起草了《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 北京朝陽「城市大腦」上線 助力城市精細化管理
    原標題:朝陽「城市大腦」上線   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利用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對城市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整合,為綜合治理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依據。記者獲悉,朝陽「城市大腦」已於近日啟動試運行,今後,城市管理將因大數據的助力而更加精準、智能。
  • 穗印發《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
    靈山島尖雨洪公園雨水調蓄塘(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1月6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趙雪峰)《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於2020年12月30日印發。《辦法》共二十八條,明確、系統、全面推進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形成海綿城市建設體系,建立健全海綿城市設施建設和日常管養長效機制。《辦法》適用於廣州市行政區域內各類建設項目的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維護及管理活動,包括核發建設項目用地規劃設計、土地出讓、方案設計及審查、項目立項、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設計招標、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工程設計及審查、竣工驗收、運行維護等行為。
  • 科技如何賦能未來人民城市建設?
    智能高效的城市運維和管理需要智能新科技的全面支撐。首先,未來人民城市規劃需要有先進城市規劃方法和建行技術來匹配,需要構建具有海量多元數據挖掘、城市建設效能數字推演、友好可視化的城市智慧信息平臺(CIM),開展基於CIM的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建設和治理。
  • 三亞創新「海綿城市」建設、運用和管理模式
    有了硬體,「軟體」管理上有哪些新的探索?對「海綿城市」建設而言,創新是永恆的主題。 三亞通過全流程創新「海綿城市」建設、運用和管理模式,既多方融資搞建設,又全面應用出成果,更注重採用智能化管理工具,構建三大系統確保智能化實時監測和應急指揮。
  • 強化規劃引領,加快建設一流現代化配電網
    配電網涉及電壓等級多、覆蓋面廣、項目繁雜、工程規模小,同時又直接面向社會,與城鄉發展規劃、用戶多元化需求、新能源和分布式電源發展密切相關,建設需求隨機性大、不確定因素多,需要精細化規劃和精益化管理,這方面公司與國際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配電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舊突出,粗放式發展的局面尚未根本轉變。
  • 廈門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暫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廈門市城市規劃管理,確保《城市規劃法》的貫徹實施,根據《廈門市城市規劃條例》、《廈門市總體規劃)及其它有關文件,結合本市實情,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廈門市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各項建設工程。本市規劃範圍的臨時建設、村鎮建設和私有房屋修建按其它有關規定執行。
  • 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坐標」—從供給側看城市精細化管理之三
    因此,對於政府來說,要尊重市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鼓勵企業和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管理;而對於廣大市民來說,也要給予城市規劃更多關心,從而真正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廣州地鐵建設規劃還處於人大審議階段,因此代表們的意見對規劃的完善將會起到積極作用。
  • 合肥規劃建設通風廊道緩解熱島效應,讓城市吹起「穿堂風」
    合肥規劃建設通風廊道緩解熱島效應,讓城市吹起「穿堂風」 2020-03-28 14: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有哪些亮點?
    根據廣州市水務局進行的說明,《辦法》分別對適用範圍、建設改造責任主體、日常管理養護、監督檢查等方面內容作出規定:——適用範圍《辦法》適用於廣州市行政區域內各類建設項目的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維護及管理活動,包括核發建設項目用地規劃設計、土地出讓、方案設計及審查、項目立項、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設計招標、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工程設計及審查、竣工驗收、運行維護等行為
  • 天府新區規劃再生水廠 高標準建設海綿城市
    去年我市出臺《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透露出科學合理確定海綿城市建設的具體指標、實施策略和重點實施區域,編制《成都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下簡稱《規劃》)。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規劃部門了解到,《規劃》現已編制完成,我市主要從打造綠色海綿、灰色海綿和藍色海綿三大海綿入手,希望建成「自然吐納蘊天府,集水養城潤蜀都」的具有成都特色的海綿城市。
  • 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
    >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4月13日,二十餘位專家學者齊聚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由於生物多樣性減少,氣候變化加劇,全球人口的大規模、快速流動,以及城市擴張減少了人與自然的緩衝地帶,其部分導致了新型傳染病的發生與發展。為此,第三次衛生革命應從生態與疾病的關係研究深層原因,提出治本之策。從城市發展角度而言,新冠疫情要求我們加強生態導向的健康城市建設。
  • 山水城市理念與規劃建設——以肇慶市為例
    廣東肇慶古城規劃建設十分符合中國傳統風水理論和山水城市理念,其構成包括了自然環境要素、人工環境要素和社會環境要素。未來肇慶山水城市規劃,一定要挖掘城市豐富的歷史內涵,立足區域整體布局, 整合大範圍內的山水環境,著力使城市空間形態與山水環境相襯,山、湖、城、江融為一體,注重人文歷史環境保護,塑造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環境。
  • 成都出臺智慧城市建設行動方案 加快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日前,《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以下簡稱《方案》)印發,提出建設並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時監督信息系統,提升自然資源綜合監管能力。《方案》明確,到2022年成都智慧城市架構體系基本完善,「城市大腦」全面提能,數據要素高效流轉,智能設施廣泛覆蓋,城市智慧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區域合作取得實質成效,打造「數字政府、智慧社會」建設的典範城市。《方案》強調,要加強多維度經濟運行要素指標監測,建立全市重點企業數據評估模型,實時掌握經濟運行態勢。
  • 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雲&大數據平臺遍地開花 | 智慧城市周報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合肥市發揮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和電子政務頂層設計,推動各大平臺建設,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和服務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合肥市數據資源局作為「合肥展」的負責單位,將攜合肥知名企業參加此次展會。科大訊飛將展示交通超腦、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慧城市產品。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南雄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的批覆
    到2035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4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3.61平方公裡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於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