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離我們那麼近,為什麼飛過去要大半年?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既然火星離地球只有 5.6千萬到 9.6千萬公裡,為什麼要飛行6-8個月才能抵達呢?

地球、月亮、火星距離比較,登月用時在三天左右(圖片來源見水印)

為了找到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速度,我去搜查了很多資料。據美國宇航局(NASA)所說,一枚速度為40,234千米每小時的普通火箭需要2.5個月就能到達火星。

那為什麼當我們讀到關於未來載人火星計劃的時候,都說需要6到8個月才能到達火星呢?

人類第一次登上火星(圖片來源

難道進入軌道後關閉飛行引擎來節省燃料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用時才會這麼長嗎?並且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在沒有非平衡力作用的情況下,靜止的物體趨於保持靜止,而運動中的物體趨於用不變的速度朝著不變的方向運動」,既然太空中不存在摩擦力(非平衡力),那也解釋不了不同的飛行時長。

你能告訴我為什麼存在這麼大的速度差異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其實到NASA網站上讀到的內容有點誤導人,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在火箭從地球向火星飛行的同時,火星和地球這兩個行星也在運動(你要讀了網頁下方的註解才會有詳細解釋)。NASA是把火星和地球能達到最近的距離作為前提,並且假設他們不移動,來算速度為4000萬千米每小時的火箭飛行用時。在這種情況下,用一個非常直白的移動距離等於速度乘時間公式(x = vt),就能得出飛到火星需要2.5個小時。

火星地圖(圖片來源

但在實際操作中,當宇宙飛船從地球快要抵達火星時,會發現火星從原先的位置移動了不少,那可不就沒地方著陸了嗎!而且,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因為太陽的重力在軌道運行(通常是橢圓形),這就說明了兩個天體之間是不能走直線的。所以我們要瞄準火星在宇宙飛船到達時的預測位置,同時橢圓形的飛行路線也讓飛行時間變得更長。

通常情況下,天文學家們計算抵達火星的飛行用時的時候會考慮一種特殊的軌道,叫作「霍曼轉移軌道」(Hohmann Transfer Orbit)。

霍曼轉移軌道示意圖(圖源: Wikipedia)

這個軌道是所需最少能量的飛行軌道(更少的能量等於更少的火箭燃料,使飛行更加經濟)。你得到的數字—8個月—就是在霍曼移轉軌道上的大約飛行時間。當然也有很多其他的可行軌道,但霍曼軌道是最節省燃料的一種。如果選擇一條不同的軌道並且願意多用些燃料,說不定還能更快速地抵達火星。

確切的飛行軌道還要根據其他條件而定,比如精確的地火幾何位置、在火星上的著陸點、以及預計的抵達速度。就我所知,NASA任務基本上使用兩種軌道,一型星際軌道(Type 1 interplanetary trajectory)與二型星際軌道(Type 2 interplanetary trajectory)。一型星際軌道要更快一些,軌道圍繞太陽不到180度,用時大約7個月;二型星際軌道大約要飛行9個月時間,圍繞太陽旋轉多於180度。你可參考一下火星奧德賽號的軌跡示意圖。

奧德賽號軌跡示意圖(圖片來源

總而言之,這就是為什麼飛行時間存在差異。如果背景知識充足的話,你還可以去看看這個網站,上面用克卜勒定律(Kepler's Laws)推導出了飛船經過霍曼軌道抵達火星的用時。另外一個叫「宇航基礎」(Basics of Spaceflight)的網站,也描述了在「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裡進行的軌道設計。

相關知識

火星(拉丁語: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所以在英語中,火星是羅馬戰神的意思,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古漢語中則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

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translate: 小樸先森

author:curiou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火星到達離地球最近的位置,天問一號飛到哪裡了?
    不過「天問一號」才走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路程,那麼全程走完不得6億公裡?這對於火星最遠離地球約4億公裡,最近距離地球約6000萬公裡來說,走的距離是不是有點長?那麼為什麼要走這麼長時間呢?這就要說說地火之間的霍曼轉移軌道。
  • 金星比火星離地球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從這個數據看,確實去金星比去火星更近一些。那麼,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去金星呢?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一下:第一,火星和金星離地球的實際距離?第二,去金星和火星要面對什麼?第三,去金星和火星有什麼意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地球和金星、火星間的實際距離在開頭,我們說了一下金星、火星與地球理論上的最近距離。
  • 人類計劃將來要移民火星,那麼從地球到火星,到底要多長時間呢?
    人類計劃將來要移民火星,那麼從地球到火星,到底要多長時間呢?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兩百多萬年了,從猿人到現在的人類經歷很漫長,以前人類因為吃的不好,營養問題和醫療不到位,所以很容易生病,一點小病都會失去生命,以前拉肚子都是絕症,但是現在各種條件都好了,人口繁殖也越來越多,對環境的影響很大,慢慢的就有人不滿足了,想要去外太空找新的「地盤」,有人看上了火星,如果人類計劃移民火星,那麼從地球到火星,到底要走多長時間呢?
  • 明明金星離我們更近,為什麼全世界都跑去探測火星了?
    但是從數據上看,金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是4050萬千米,而火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也是5500萬千米,明明金星離地球更近一些,那為什麼全世界現在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我覺得主要還是看付出與收穫是否達到了預期。為什麼在原來我們如此熱衷於去探測金星,而現在卻門可羅雀,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從表面的數據來看,金星與地球太相似了,體積質量都差不多能達到地球的80-90%,這讓當時的人類對金星充滿了好奇,甚至有科學家在暢想探測時發現金星人,同時由於認為探測金星,會對揭示地球和太陽系的形成、演化規律以及探索地外生命形式等有重要意義。
  • 明明金星離地球很近,為什麼天問一號去了火星呢?答:不是不想去
    火星,我們來了!近日,伴隨著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我國正式開啟了對火星,這個一度被認為有可能存在生命跡象的神秘星球的探測任務,據報導,此次探測器將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以及巡視等三個重任。
  • 離恆星越近,行星密度越大
    恆星之間的距離除了影響行星的規模以外,還影響行星的成分,離恆星越近,物質盤越熱,只有那些具有高熔點的物質,比如鐵和巖石,能夠保持固態固此,大多數微行星和行星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離太陽近的四大行星一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主要是由密度大的巖石和鐵構成的。
  • 為什麼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我們為何要探索火星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行星,火星是太陽系第二小的行星,近似於水星,雖然火星在古代被視為不吉利的表象,但在現代可是天文學的香餑餑,在近現代的火星的研究表明,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合移民的星球。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要飛多遠?比嫦娥五號任務更難,為何探索火星?
    天問一號到底要飛多久,飛多遠,怎麼還沒到火星?探索火星難度很大,為何還要堅持呢? 天問一號在2020年7月23日就早已發射升空,從一億公裡,到兩億、三億、四億公裡,飛了這麼遠,飛了這麼久,怎麼還沒到呢? 這裡要引入霍曼轉移軌道的概念。我們知道,從地球到火星並不能筆直地飛過去。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這時,很多人可能會問:行星探索的第一站,為什麼是火星?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目前,人類對火星實施了40餘次探測任務,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先從地球說起。從太空看,這顆藍色星球是如此特別,甚至是一個很孤獨的存在。一直以來,人類都被這個終極問題所困擾: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個問題也可以另一種形式來表述:地球是如何演變的?
  • 洞察號到火星距離那麼遠,人類如何操控它?這是什麼原理
    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探索宇宙的第一站那自然是太陽系,只有把太陽系研究透了,搞明白了,我們才有能力飛出太陽系,去探索更遠的星空。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這是人類探索的重點,這其中火星是科學家關注度最高的一顆行星。科學家對火星如此關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和地球的環境有些相似,探測器可以登陸火星。
  • 水星那麼小,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沒有被太陽吞噬?
    水星距離太陽平均5800萬公裡,水日之間的距離是太陽直徑的42倍,放在廣袤無垠的宇宙空間中來看還是蠻近的,它是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雖然離太陽比較近,但由於比較小,在地球表面肉眼不常見。 水星離太陽這麼近,又這麼小,為何沒有被太陽吞噬?或者說,為什麼沒有掉到太陽上?
  • 金星離地球如此近,科學家為什麼不去金星反而去更遠的火星呢?
    既然金星離地球又近,又有很多和地球相似的地方,那為什麼科學家不去探索登陸金星,反而跑去更遠的火星呢?人類探索宜居帶內的金星和火星,目的是為人類未來移民做準備,太陽系處在宜居帶內的除了地球,只有金星和火星,可是金星之所以讓科學家放棄,是它的環境太惡劣了,把金星形容成一個地獄之星一點都不為過。
  • 為什麼火星是人類移住的不二之選?人類為什麼要移住火星?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火星的基本信息,火星的英文名叫&34;,古希臘神話裡面的戰神就叫&34;。,所有我們在火星上是不能夠呼吸的。再一個就是火星離我們足夠近,其它的星球再好,即使我們想去,那也太遠了。所以,目前火星是人類移住的不二之選。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美、俄、日、歐、印等國在內的「探火」大軍日益壯大。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為什麼水星上會有水的存在?它離太陽那麼近,是如何實現的?
    而這四顆類地行星都是靠近太陽的行星,其中處在宜居帶的有三顆,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而水星則是處於宜居帶外,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相信很多朋友都明白,離太陽越近,這顆星球表面的溫度應該也越高,事實也的確如此,水星表面的溫度最高可達到427攝氏度,這樣的溫度絲毫不亞於金星。只不過,水星兩樣也有夜晚的存在,而到了夜晚,它表面的溫度會非常低,這一點跟金星是完全不同的。
  • 為何離太陽近的是固態行星,而離太陽遠的卻是氣態行星?
    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有大量重元素高密度的存在,而這樣高密度的物質自然不多,所以也就形成了這麼四個固體行星。而我們熟知的木星、土星雖然大,奈何密度太低,基本就是被某核心聚集起來的大量的氣體形成的東西。
  • 火星離我們有多遠?乘飛機最少需要7年,步行要超過1744年
    雖然人類科技水平在不斷地進步,但以我們目前的能力,我們還沒有辦法走出地球,前往到真正的宇宙。因此,在太陽系的幾大行星中,火星作為人類踏出地球前往星辰大海的中間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就目前來說,人類最熱衷登陸的天體就是火星,因為火星距離地球足夠「近」。且與地球非常類似。那麼想要到達火星究竟要多久,火星星距離我們又有多遠呢?
  • 為什麼最近非要「扎堆」去火星?八大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
    人類為何要探測火星?這次去火星想幹什麼?火星探測難點在哪裡?火星上究竟是什麼樣子?多個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為什麼最近「扎堆」去火星?最近火星檔期有點滿。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中國7月23日發出「天問」,美國則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要不是疫情耽擱了,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也會在這個時間出徵。為什麼去火星要扎堆?
  • 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它的出現,竟讓科學家們相信火星有生命存在
    那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呢?第一,火星離地球很近,其軌道也更接近太陽系的適宜地帶。儘管如今的火星是一個貧瘠、寒冷、乾燥的星球,但根據火星探測器的觀察,它在40多億年前,曾經是個非常溫暖和溼潤的環境,甚至海洋裡可能已經出現了生命。
  • 赤道很熱是因為離太陽近,山頂離太陽也很近,為什麼不熱?
    眾所周知,赤道是溫暖的甚至是炎熱的,因為它接受更多的陽光直射,也就是離太陽更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赤道是炎熱的,因為它離太陽更近,那麼為什麼山頂不是?從技術上講,它們也離太陽更近,但現實中它們很冷,而且被雪覆蓋著。這到底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