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購買新房子的時候,業主是會和開發商籤訂購房合同,在上面也會註明房屋的整體面積數額,不過有些開發商是挺粗心大意的,又或者是為了多節省點成本,在前期請的測量公司不太專業,測量出來的面積也不符合實際。
等到要辦理房產證的時候,如果房產證上的面積多了出來,那業主肯定是不會多計較,如果是房產證面積少了,以現在的房價來說,少上幾平方損失就好多萬了,肯定是不會去領房產證的,反倒會要求開發商把差價給退回來。
在廣東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整個小區的業主房產證面積都少了幾平方,在經過開發商三次測量後,結果是有點離奇,變成業主要給開發商補差價,我們一起來看看。
事情是這樣的,這些業主所購買的房子是在廣東肇慶的前進水岸小區,當初開發商在通知來收房辦房產證時,有業主就發現房產證的面積和合同不一樣,而這並非是單獨幾位業主遇上了,而是整個小區都是一樣的情況,房產證上都少了幾個平方。
根據購買房子的大小,有的是少了一兩平方,有的是少了四五個平方,為此業主也沒有去領取房產證,並且也找了房開理論,在業主看來,自己買房時是交足額的錢,現在房產證缺斤少兩,開發商理應要把少的平方的差價退還回來才對。
不過事情的發展超出了業主的預料,開發商是沒有答應補差價,而是重新找了家測量公司,第三次測量結果是在2020年11月13號出來,上圖就是第三次實際的測量結果,可以看到面積都比房產證多出好幾平方,業主還得倒貼差價補給開發商才行。
對於這次的測量結果,大多數業主也是不認同,還質疑測量公司和開發商有勾結,把房產的面積給變多了,這不有業主就找了媒體曝光此事,希望記者能幫他們搞清楚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幾次測量的結果都不一致?
對此記者也找了開發商了解情況,開發商方面是回復稱,原先第一次測量是有瑕疵的,後面第三次找來的測量公司才準,不過開發商和測量公司也沒聯繫,這家公司是有資質也在相關部門備案的,開發商是隨機選定的測量公司。
現在是以第三次測量為準,這個數據也是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並且也已經蓋過章了,在房產證上也能更改為第三次的結果,另外開發商還承諾,如果有業主的房產面積多了,不會對業主收取差價,看來這是家有誠信的公司,賣多少就是多少。
小結
整件事情看下來,確實是挺讓人疑惑的,在房產面積這麼關鍵的問題上,開發商卻出現了簡單的錯誤,連最基礎的面積都給弄錯,在測量後卻反倒面積多出不少,雖然從紙面數據來看,這個小區的業主賺大了,一下就多出幾個平方。
不過這樣的處理結果,也是挺容易讓業主誤解的,比如這家測量公司也不專業,再次把測量數據給弄錯了,如果真的抱有這類疑惑的話,建議業主還是請家第三方公司來測量,免得到時又鬧出了什麼問題來,大家認為三次測量的結果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