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職場類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開播。開播不久,其中一位求職者因為優秀的簡歷頻頻登上微博熱搜,他就是畢業於斯坦福的王驍。
在節目中,王驍一出場就介紹了自己畢業於史丹福大學,並且在之後日常交談中,三句話不離斯坦福。別的實習生帶書,王驍則拿出了刻有斯坦福標誌的水杯,在實習中,王驍工作吊牌繩也被他換成了史丹福大學的吊牌繩。
此外,他還有史丹福大學的T恤、手機殼,簡直是「斯坦福十級老粉」。在任何時候都展現自己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身份,其實這並不是炫耀,因為史丹福大學太難進了,能進入斯坦福學習,足夠證明一個人的優秀。
最近,U.S.News官網公布了2021年錄取率最低的10所美國大學。U.S.News調查了1,394所排名較高的大學,結果顯示,哈佛大學再次成為最難進的本科院校,史丹福大學排名第二。
具體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斯坦福終於摘掉「最低錄取率」的帽子,16年來錄取率首次上升!
摘掉「最低錄取率」的帽子
在今年三月和四月的錄取季期間,當其他頂尖大學同時公布其入學數據時,史丹福大學仍按兵不動,沒有透露任何數據。開學一個月後,史丹福大學終於在10月31號宣布了2024年級新生數據,而且標題就是顯眼的「錄取率上升」!
可以看出,史丹福大學是多麼高興,擺脫了「最低錄取率」的帽子!
史丹福大學招生辦公室公布的Class of 2024的新生數據顯示,今年錄取率上升到5.19%!總共收到了45,227份申請,共錄取了2,349人,這一次,史丹福大學終於實現了錄取率首次大幅上升!
不過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部分留學生選擇其他國家的大學進行本科申請,所以申請人數有一定的下降,這也是導致錄取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選擇defer的學生數量上升
從數據分析上來看,似乎是斯坦福提高了錄取率。但由於疫情的原因,本科就讀人數仍然沒有達到錄取目標,只有1607人,低於原計劃的1730人的目標人數。
根據上個月Campus Conversation公布的招生數據,約有20%的學生選擇推遲入學, 但waiting list上的申請者被錄取的條件是本學年入學,因此他們沒有資格申請間隔年。
史丹福大學錄取的一年級學生中有378人選擇了gap year,這個數字與同行院校相似。耶魯大學有341人推遲入學,哈佛學院有340名一年級學生推遲入學。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每年都招收約1700名一年級學生,而耶魯大學招收約1300名一年級學生。
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斯坦福眾所周知的難進,讓不少申請生望而卻步。為了吸引更多學生來申請,史丹福大學在2018年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宣布不在官網主動公布申請細分數據,僅將數據上傳到美國教育統計中心(NCES),想要了解的人可自行通過其他渠道查詢,以此來呼籲學生不要過分關注錄取率的問題。
國際學生比例佔比不高,但略有增長
國際生比例為9.9%,來自53個不同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史丹福大學早申錄取的中國學生約有13人左右,比去年早申僅招收8名的人數略有增長。
依舊是學霸扎堆的斯坦福
大一新生的標化成績中位數:SAT數學為740-800,語文為700-770;ACT為32-35。
這意味著想進斯坦福,滿分1600的SAT考試至少要考到1400分以上,滿分36分的ACT也至少要考到31分以上才有希望。
雖說史丹福大學採取綜合標準來評估學生,但看來標化成績仍然是重中之重。不過一份亮眼的標化成績也僅僅是參與這場激烈角逐的門票而已。除了優秀的成績,史丹福大學也更看重學生未來的潛力以及能為學校和社會帶來的貢獻。
斯坦福近16年錄取率首次上升,也側面反映了美國大學為了提高入學率而選擇多錄取學生。今年因受疫情影響,許多美國大學也陸陸續續公布有利於國際生的招生政策,來吸引更多的留學生。
想要申請美國留學的同學們,早點準備起來吧!
美國留學申請時間規劃
大一學年,9月-次年6月
了解美國留學的相關資訊,明確留學意願和興趣方向;
對留學申請有初步的認知,並為各類標化考試做好心理準備;
增加英語詞彙量,重視在校成績;
了解並初步開啟標化學習(託福/雅思);
大一暑假,7月-8月
進行初步溝通,整理留學相關信息,制定初步留學方案;
利用暑假進行標化考試的基礎學習;
大二上學期,9月-次年1月
明確留學目標,了解申請條件,跟老師進一步溝通,通過頭腦風暴,獲得個性化留學方案;
確保在校績點優異,積極參加學校各類競賽及課外活動;
結合自身專業/留學專業,進行在校研究或實驗;
加強英語口語和聽力鍛鍊;
大二下學期,2月-6月
進行持續溝通,結合自身的背景、個人興趣愛好和職業傾向,確定大致申請方向;
開始進入TOEFL/IELTS/GRE/GMAT等考試的強化備考階段;
參加第一次標化考試;
根據首考成績,制定下一步學習方案及單項能力強化;
深入了解學校專業課程設置和選修課程設置及要求,結合自身背景、申請方向,制定背景提升方案和整體申請規劃;
大二暑假,7月-8月
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實習、研究或活動,提升申請競爭力;
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實習、研究或活動,提升申請競爭力;
根據自身能力及未來擬定申請專業,參加暑期科研、職場實習或國際交流等背景提升項目;
大三學年,9月-次年6月
繼續保持在校成績優異;
需要結合自身申請專業,針對性地加強相關專業的必修課或專業課成績;
與擬定推薦人進行初步的告知自身的未來進修途徑,保持良好學術或專業聯繫;
在校或寒假期間,集中參加專業相關的活動、科研或實習;
提供文書素材, 文書導師進行頭腦風暴,素材提煉,確認文書的大綱;
大三暑假
7月-8月
取得符合申請院校要求的各項標準化語言成績及GMAT/GRE成績;
根據申請專業,參加更深度的相關活動、科研或實習;
大四上學期
9月-10月
確定最終申請院校及專業方向,確定不同輪次申請院校策略;
完成全部留學申請文書;
開具成績證明及相關紙質材料,與老師聯繫提供推薦信;
11月-次年2月
遞交材料,跟蹤錄取進度,確保申請狀態完整無誤;
完成申請的收尾工作,根據學校所需,進行面試準備;
在此階段未能充分準備好各項語言考試成績或申請材料的申請人,可延遲準備春季入學;
大四下學期
3月-4月
與對方學校招生辦保持聯繫,關注錄取進展;
在等待錄取結果同時,繼續通過參加寒假實習研究或活動提升申請競爭力,隨時補充申請材料;
獲取所有錄取和獎學金結果;
5月-6月
拿到OFFER,確認最終入讀學校;
拿到I-20表,預約籤證、根據個人情況理清籤證思路,準備籤證文件,接受籤證輔導;
使館申請籤證,最終獲得籤證;
畢業後
7月-9月
開啟行前準備,進行健康檢查、行李準備、機票預訂、外匯匯兌等;
預訂機票、聯繫住宿;飛赴美國,開始成功留學之旅;
寫在最後,美國碩士申請要求參考:
商科類名校申請標準
GPA:3.5+、TOEFL:100+
GRE:320+/GMAT:700+
理工類名校申請標準
GPA:3.3+、TOEFL:100+
GRE:320+
社科類名校申請標準
GPA:3.5+、TOEFL:100+
GRE:320+
其他參考因素
學術論文發表、國內外科研實驗室/國內外實習經歷、國際化背景、獎勵榮譽、公益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