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看到朋友圈裡有人在感恩挫折,感恩今年的各種災難和不順,認為苦難即是輝煌。
不敢苟同。
我並不認為令我們惶惶不安的全球疫情值得感恩,上帝對人類的考驗?呵呵。
相反,讓我們至今仍然好好地活著的醫護人員,才值得感恩。
我也不認為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坎坷、磨難值得感恩,如果可以選擇,誰願意飽受煎熬、折磨?
相反,那些在你落魄時幫助你,頹廢時鼓勵你,拉你走出低谷、堅定信念的人,才值得感恩。
尤其是,始終沒有放棄,一路拼搏努力的自己,值得感恩。
最近熱播的《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火出了圈,周周上熱搜,遍地是檸檬。
隨著節目一起火的,還有被群嘲上熱搜的「凡爾賽王子」,斯坦福學霸,王驍。
王驍是誰?
國際關係學院法本,北師大法碩,史丹福大學環境法與政策LLM。
雖然有人酸一年制LLM很水,雖然他國內本科並不算TOP,但客觀來講,美國TOP3法學院LLM的含金量依舊是很能打的。
在律所求職時依然會有所區別,正如君合面試官所說,王驍這樣的背景就是他們想找的。
精英化,是頂級律圈的一個身份認同。
來看看他自己「簡單的介紹」:
「北京市優秀畢業生,保送到北師大法學院,研一代表學校參加模擬法庭獲得最佳辯手,研二經過學校選拔去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大學交換學習一年,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畢業。」
這還是簡單的「自我介紹」?是不是太裝了?
他就這麼雲淡風輕地說出了普通人一生都無法望其項背的履歷。
但其實,根據他的完整簡歷來看,還真的是簡單概括了的。
他年年獎學金、High Distinction的成績、國際海底管理局的實習經歷,這些單拎一條拿出來都能給普通人的簡歷鑲金的部分,都壓根沒提。
用「凡學」鼻祖撒貝寧的話來說,王驍其實完全沒有刻意地去炫耀自己的黃金履歷,而是刻在骨子裡的自信,讓他自然地融入到談吐中了。
雖然被君合合伙人給予了厚待,不過,王驍對自己未來的設想絕不僅僅局限於留在君合:
「在斯坦福完成LLM學位之後前往英國攻讀法學博士學位,立志成為成為一名優秀的國際海洋法專家…
博士畢業之後,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能到從事國際法業務的國際律所,或者中國外交部工作幾年,積攢更多實務經驗。
長遠的人生理想是成為國際海洋法法庭的中國籍法官。」
王驍的優秀也許過於刺眼,引起了多數普通人的強烈不適,被痛批「沒有觀眾緣」。
他讓我想起了去年在《奇葩說》上有類似經歷的哈佛學霸許吉如。
許吉如也擁有傲人的履歷。
16歲,參加託福考試,2~3個禮拜的衝刺複習,就考出總分117分(滿分120分),口語滿分的高分。
17歲,作為2014年青奧會形象大使,和中國代表團在溫哥華做全英文演講,並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被保送清華。
18歲,代表中國去倫敦參加世界英語演講比賽,拿下當年季軍。
22歲,作為院長榮譽畢業生,在清華法學院畢業典禮致辭,還拿到全額20萬美金的碩士獎學金,赴哈佛留學2年。
清華法學院畢業,哈佛才女,外所律師,《我是演說家》亞軍...
不管你喜不喜歡,不得不承認的是,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生。
她有深厚的文學素養,強大的演說能力,超強的思辨能力,面對強勁對手,觀點明確,語言表達流利清晰,邏輯通順,自帶氣場。
聽過她演講和辯論的人,很容易有一種感受:
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個92年的小姐姐,是在把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智商見識都按在地上摩擦。
有沒有發現,近年來,熱門綜藝裡嘉賓,學歷都越來越高,能力越來越強,海歸越來越多?
沒有人天生優秀,成功的每一步都要靠努力得來。
在一小部分人拼盡全力向金字塔尖上攀爬的過程中,站在地上的人感受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更體會不了在高處看風景的美妙。
當我們在羨慕、嫉妒別人成功的同時,也要看到對方背後的付出,如果你曾做到過同樣的付出,才有資格去評價。
正如許吉如,參加《奇葩說》,被嘲諷「跌落神壇」,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僅僅因為在辯論中表現有瑕疵,就遭遇了鍵盤俠的網絡暴力,甚至有人詆毀她,德行和才華都經不起推敲。
那些無限發酵的黑料和瘋狂添油加醋、失去理智的評論,無疑是致命的傷人利器,多少名人都難逃一劫。
還好,許吉如面對網絡暴力的態度是:
「鍵盤俠對我毫不困擾,因為鍵盤俠不在我的現實生活中嘛,然後我覺得賊吃肉、賊挨揍,不能出了名還賣乖,上電視就要做好被人家評頭論足的準備,不然憑什麼呢?」
更難得的是,對於名氣,她說:
「我覺得可能是後來去錄了真人秀,發現藝人是個很孤獨的行業,就意識到有得亦有失。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能承受的。」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和惡意,能夠這樣通透和釋然的人恐怕不多。
是什麼讓她內心這樣強大?
這驗證了那句話:見過世界的人,才有完整的世界觀。
見賢思齊,反躬自省。
當你竭盡全力,讓自己變得優秀的過程中,你必定會結識到更多和你一樣,或者比你更優秀的人。
當你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優秀,你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走。
你從他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你在一點點改變著,心智漸漸成熟,你已經能夠判斷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要去哪裡。
就好像只有去過大都市,才明白為什麼很多年輕人寧肯累死累活,也不選擇輕鬆安逸地待在家鄉小縣城。
因為當你體驗過快節奏的生活,眼睜睜看著自己加速度成長,努力地工作、學習和鍛鍊身體。
當你對「變得更好」充滿了渴望和期待,不斷地探索自己的能力邊界,不斷挑戰新的目標,就想看一看「我究竟可以做到多好」。
當你「旋轉,跳躍,我不停歇」,當你感慨從前做夢都不敢想的神奇際遇成為現實,當你感受到:只要努力,只要活著,總會有好事發生。
你已經無法容忍自己庸碌無為地荒廢餘生。
看了《令人心動的offer》,你一定也感受到了節目組在cue你好好學英語。
世界之大,不僅在於地理上的疆界,更在於與眾不同的人,為我們打開的思想和認知的遼闊。
感恩每一次機遇,感恩優秀的同行人,感恩奮鬥不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