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規影響股票名單(附全表)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退市新規點評及影響股票名單

摘要

【退市新規影響股票名單(附全表)】2020年12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了《股票上市規則》的徵求意見稿,對外公開徵求意見。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新修訂的多項配套規則。

  報告提要

  2020年12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了《股票上市規則》的徵求意見稿,對外公開徵求意見。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新修訂的多項配套規則。

  退市新規要點

  退市新規改革的要點包括,一是完善面值退市指標,新增市值退市指標,發揮市場的優勝劣汰作用。二是完善財務類退市標準,力求出清殼公司。通過營業收入和扣非淨利潤的組合指標,力求準確刻畫殼公司。三是嚴格退市執行,壓縮規避空間。在交易類、財務類、規範類以及重大違法類指標等方面體現嚴格監管,特別是通過財務類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的交叉適用,打擊規避退市。四是簡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取消了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加快退市節奏。

  退市新規影響

  新規將會促進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資金進一步向優質公司聚集。註冊制下「寬進寬出」的上市退市標準對投資者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更強研究投資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將更可能獲得市場青睞。

  在退市新規下,小市值、交易不活躍的公司以及長期經營不善、持續依靠外部輸血、出售資產等盈餘管理手段規避退市的公司會面臨退市風險;而主業經營正常但是尚未開始盈利或者因行業周期原因暫時虧損的企業將不再面臨股票退市風險。具體影響股票列表見正文。

  2020年12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了《股票上市規則》的徵求意見稿,對外公開徵求意見。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新修訂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多項配套規則(以下合稱「退市新規」)。本文梳理了退市新規的主要變化,並分析了其對整體市場以及對個股的影響。

  退市改革主要變化

  上交所表示,本次退市制度改革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基本原則,具體改革思路有四個方面:一是堅持市場化方向,契合註冊制改革理念。完善面值退市指標,新增市值退市指標,發揮市場的優勝劣汰作用。二是完善財務類退市標準,力求出清殼公司。本次改革改變了以往單純考核淨利潤的退市指標,通過營業收入和扣非淨利潤的組合指標,力求準確刻畫殼公司。三是嚴格退市執行,壓縮規避空間。在交易類、財務類、規範類以及重大違法類指標等方面體現嚴格監管,特別是通過財務類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的交叉適用,打擊規避退市。四是簡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取消了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加快退市節奏。

  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優化退市指標、簡化退市流程,下面具體進行介紹。

  1.1 優化退市指標

  本次新規全面優化了現有的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四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本文整理了退市新規主要修改及新增內容,如表1所示。

  (1)交易類指標

  將現有的「面值退市」明確為「1元退市」;並且新增了「市值退市」,即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

  (2)財務類指標

  財務類退市指標的一大變化是,對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的下一年度財務指標進行交叉適用。新規明確表明,「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相關財務指標觸及本節規定的財務類強制退市情形的,本所對其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上市公司最近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相關財務指標觸及本節規定的財務類強制退市情形的,本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

  而在原規則下,上市公司連續觸及同一條財務類指標才會被暫停上市。因此,在以往退市實踐中,上市公司在連續兩年虧損或淨資產為負值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在下一個會計年度通過各種「財技」打擦邊球,實現「報表式」盈利。即使年審會計師事務所因前述情況對公司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公司股票也能規避退市。本次改革將審計意見退市指標納入財務類退市類型,並和其他財務指標交叉適用。例如,上市公司如第一年觸及淨資產為負、淨利潤和營業收入的組合指標或審計意見類型任一指標,其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如再次觸及淨資產為負、淨利潤和營業收入的組合指標之一,或者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其股票將直接終止上市,徹底堵住規避空間。

  從具體指標來看,取消了現有的單一淨利潤和營業收入指標,修改為財務組合指標,即扣非前後淨利潤較低者為負並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需要注意的是,新規特別強調:「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為準,所述「營業收入」應當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淨利潤孰低者為負值的,公司應當在年度報告或者更正公告中披露營業收入扣除情況及扣除後的營業收入金額;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就公司營業收入扣除事項是否符合前述規定及扣除後的營業收入金額出具專項核查意見。公司未按規定扣除相關收入的,交易所可以要求公司扣除,並按照扣除後營業收入金額決定是否對公司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3)規範類指標

  新增「信息披露、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和「半數以上董事對於半年報或年報不保真」兩類情形,並細化具體標準。

  (4)重大違法類指標

  在原來信息披露重大違法退市子類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財務造假退市判定標準,新增財務造假的量化標準。

  1.2 縮短退市流程

  在原規則下,A股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若仍不符合上市條件,會經歷暫停上市;然後若仍然不符合上市條件,才會被退市。這段較長的緩衝時間給了公司利用重組、補貼等措施快速提高業績,保住上市資格的機會。例如,當公司連續虧損2年,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第三年盈利即可去掉風險警示(即摘星脫帽);若第三年繼續虧損,則暫停上市,若第四年盈利,又可恢復上市。

  下圖統計了A股2008年至2020年,各年度去ST*ST的公司數量,可以看到,平均每年有40家公司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特別處理,近兩年「摘星脫帽」公司數量顯著降低,但仍有20餘家公司。

  漫長的退市流程給予劣質公司更多的喘息空間和投機空間,影響了資本市場的運行效率。長期上市難、退市亦難的現象造成了A股市場的「殼資源」炒作現象。退市新規能夠極大地改善這種局面。

  退市新規簡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主要包括:

  1、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明確連續兩年觸及財務類指標即終止上市;

  2、取消交易類退市情形的退市整理期設置,退市整理期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將退市整理期交易時限從30個交易日縮短為15個交易日。

  3、優化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流程,後移停牌時點。為進一步釋放風險,保護投資者交易權,將連續停牌時點從「知悉相關行政機關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者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裁判」後移至「收到相關行政機關相應行政處罰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生效司法裁判」。

  4、上市公司存在重大違法情形,觸及退市標準的,自相關行政處罰決定事先告知書或者司法裁判作出之日起至公司股票終止上市並摘牌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減持公司股份。

  1.3 過渡期安排

  新規以2020年度作為首個起算年度進行規則適用。交易所還對存量暫停上市公司和風險警示公司均設置了過渡期安排。具體如下:

  1、對於新《上市規則》生效實施前已經被暫停上市的公司,本所後續適用原《上市規則》決定公司股票是否恢復上市或終止上市,適用原《上市規則》及原配套業務規則實施恢復上市或終止上市相關程序。

  2、對於新《上市規則》生效實施前未被暫停上市的公司,在適用新《上市規則》規定的財務類強制退市情形時,以2020年度作為首個起算年度;在適用新《上市規則》項規定的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時,以2020年度作為首個起算年度。

  3、對於新《上市規則》生效實施前因觸及原《上市規則》規定情形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以及已經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公司,在公司2020年度報告披露前,對其股票繼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在公司2020年度報告披露後,適用新《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決定對其股票是否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

  4、對於在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後,出現2018年度至2020年度連續虧損但未觸及新《上市規則》規定的財務類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對其股票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在公司2021年年度報告披露後,適用新《上市規則》有關規定決定是否撤銷對其股票實施的其他風險警示。

  5、對於新增的市值退市指標,自新規發布滿6個月後(即2021年7月1日)起施行。對於2020年12月31日股票收盤價低於1元人民幣的股票,新規生效實施前後股票收盤價連續低於人民幣1元的交易日連續計算。

  市場整體影響

  與註冊制改革相對應,退市改革的關鍵自於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以及信息披露質量,這也將成為未來A股市場演變的主線。

  首先,在退市新規下,小市值、交易不活躍、長期經營不善的公司的退市風險將會增加。此外,營業收入與扣非淨利潤的組合指標將能夠更加精準地識別出「殼公司」,「殼資源」的價值將不復存在。優勝劣汰的市場化機制有利於頭部企業和優質成長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壯大,從而市場可能出現更加顯著的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其次,在註冊制下,公司上市及退市將更加便捷,上市、退市標準的「寬進寬出」對投資者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核准制下,上市條件嚴格,監管層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對上市公司財務質量把關的功能。但是在註冊制下,監管層更關注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以及持續經營能力,而對於公司本身的財務質量並沒有過多的要求。因此,投資者需要更加專業的研判能力,這就給了具有系統化研究與投資能力的機構投資者更多的發揮空間。

  對於A股市場來說,機構投資者比例可能會穩步提升,投資風格也會發生相應變化,更加接近美股等成熟市場。而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專業的投研能力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力,機構投資者之間亦會出現分化,優秀的機構投資者將有更多的機會脫穎而出。

  因此,在未來,退市改革以及註冊制的逐步實施不僅會加速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也可能會帶來資管行業格局的重塑。

  可能受影響的股票

  在分析了退市改革對市場的整體影響後,本文根據新規篩選了退市風險發生較大變化的公司。

  3.1 交易類指標

  從交易類指標來看,小市值、交易不活躍的公司具有較大的退市風險。本文按照連續20日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以及收盤價對股票進行了篩選,截至2021年1月5日,均未有未被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觸及交易類指標。

  3.2 財務類指標

  與交易類指標相比,財務類指標影響的公司範圍更大。相比於原規則,新規則取消了原來單一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指標,新增了扣非前後淨利潤與營業收入的組合財務指標。在原規則下,上市公司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連續為負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後連續為負值,或者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低於1000萬元或者被追溯重述後低於1000萬元,其股票會被實施退風險警示。而在新規則下,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 1億元的上市公司會被實施風險警示。因此,在新規則下,上市公司或者主業盈利,或者具有可觀的營業收入;若兩者均不滿足,將面臨退市風險。

  組合財務指標的使用會使不少公司的退市風險警示發生變化。一方面,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的條件使得持續依靠外部輸血、出售資產等盈餘管理手段規避退市而沒有主業的公司面臨退市風險;另一方面,營業收入的要求可以使得那些主業經營正常但是尚未開始盈利或者因行業周期原因暫時虧損的企業將不再面臨股票退市風險。

  對於這兩方面影響所涉及到的公司,本文分別進行了篩選。

  3.2.1.面臨退市風險的股票

  本文根據2020年三季報的營業收入及扣非前後淨利潤,從目前未被風險警示的股票中,篩選出在新規下可能會因為淨利潤及營業收入組合指標被風險警示的公司。如下表所示,根據2020年三季報,共計55家上市公司可能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新規則對扣非前後淨利潤的要求以及更高的營業收入要求,能夠識別出來更多主業不明的公司,對這些公司來說退市標準更加嚴格。

  3.2.2.退市風險減小的股票

  相應地,部分公司在退市新規下,退市風險可能減小甚至消除。

  由於新規與科創板、創業板(2020年6月第五次修訂)原本的退市條件差別不大,因此本次退市新規主要影響部分面臨退市風險的主板及中小企業板股票。本文根據2020年三季報的營業收入及扣非前後淨利潤,從目前未被風險警示的主板及中小企業板股票中,篩選出在原規則下可能會因為財務指標被風險警示,但是在新規下不會觸及風險警示條件的公司,共計75家,其中市值較大的公司有天齊鋰業(002466)、美年健康(002044)、萬達電影(002739)等。

  可見,對於那些尚未盈利但是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公司來說,退市新規給予了其更多的空間,並不會將其定性為具有退市風險的公司。

  總結

  2020年12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了《股票上市規則》的徵求意見稿,對外公開徵求意見。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新修訂的多項配套規則。

  退市新規改革的要點包括,一是完善面值退市指標,新增市值退市指標,發揮市場的優勝劣汰作用。二是完善財務類退市標準,力求出清殼公司。通過營業收入和扣非淨利潤的組合指標,力求準確刻畫殼公司。三是嚴格退市執行,壓縮規避空間。在交易類、財務類、規範類以及重大違法類指標等方面體現嚴格監管,特別是通過財務類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的交叉適用,打擊規避退市。四是簡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取消了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加快退市節奏。

  新規將會促進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資金進一步向優質公司聚集。註冊制下「寬進寬出」的上市退市標準對投資者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更強研究投資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將更可能獲得市場青睞。

  在退市新規下,小市值、交易不活躍的公司以及長期經營不善、持續依靠外部輸血、出售資產等盈餘管理手段規避退市的公司會面臨退市風險;而主業經營正常但是尚未開始盈利或者因行業周期原因暫時虧損的企業將不再面臨股票退市風險。

  風險提示

  以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指標客觀篩選,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保證;規則理解具有一定主觀性,最終退市情況以交易所實際認定為準;股票列表根據2020年三季報數據,具體以年報數據為準。

(文章來源:天風證券)

(責任編輯:DF358)

相關焦點

  • 退市新規來了,多條紅線力度空前:市值不得低於3億,財務指標...
    具體情形包括:證券交易所失去公司有效信息來源;公司拒不披露應當披露的重大信息,嚴重擾亂信息披露秩序,並造成惡劣影響等。上市公司存在前述違規情形且拒不改正的,將堅決予以出清。舉個例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責任人失聯、重大消息秘而不宣等,將可能觸及退市紅線。8.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可轉債同步終止上市。
  • 退市新規「槍口抬高一釐米」?康美藥業僥倖逃「死劫」,10億造假...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導12月14日晚間,上深兩所發布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市場聲音認為,相比之下,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趨於嚴格,條款設計細緻全面。但亦有市場聲音認為,和市場此前預期的「史上最嚴」退市新規相比,此輪出臺的徵求意見稿仍顯寬鬆。最為爭議的則系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中規定的造假退市標準。
  • 交易所發布重大違法退市細則(9大要點)
    退市新規的關鍵內容包括了:1、新規主要是明確了證券重大違法和社會公眾安全重大違法兩類強制退市情形,特別是對於上市公司嚴重危害市場秩序,嚴重侵害社會公眾利益,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專門作為一類退市情形進行規範。
  • 退市制度修改垃圾股末日來臨
    12月14日晚,滬深交易所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以下簡稱《股票上市規則》)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多項配套規則進行修訂,並發布修訂後的相關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稱「退市新規」),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 退市新規深夜宣告*ST長生終局 博傻退潮恆立實業還能撐多久?
    毫無疑問,滬深交易所的退市新規給「博傻者」強制褪去了所有「虛火」。《投資時報》記者了解到,提起索賠購買ST長生股票的時間點,可以追溯至2016年4月29日。長生生物受疫苗事件的影響,一度連續呈現32個跌停,股價從24.55/股一路下跌至2.66元/股,截止11月16日,儘管出現了擊鼓傳花式的七個漲停,其3.94元/股收盤價仍較高點下挫83.95%,市值同步蒸發200.74億元。
  • 財經早茶∣滬深兩市推新規力促全市場退市改革;製冷劑價格快速上漲
    【資訊匯總】滬深兩市推新規力促全市場退市改革A股大幅強化退市要求,滬深交易所發布最新徵求意見稿:新增上市公司市值低於3億元的強制退市指標;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退市流程大幅縮短;創業板新增半數以上董事無法對年報或半年報保真的規範類退市指標;刪除創業板不接受公司股票重新上市申請的規定。
  • 長生生物終於要退市了
    3月13日,深交所發布通知:決定自2019年3月15日起暫停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暫停上市期間為六個月,暫停上市後,深交所後續將會對公司股票作出是否終止上市決定,如果被終止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將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為三十個交易日)暫停上市,是退市的第一步,而退市,對於長生生物來說,如同懸而未落的「靴子」。
  • 拉伯股票配資平臺炒股配資開戶公司:委比是什麼意思
    拉伯股票配資平臺槓桿股票炒股配資開戶公司認為,委比指標指的是在報價系統之上的所有買賣單之比,用以衡量一段時間內買賣盤相對力量的強弱。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漲停板的股票,由於賣盤上沒有掛單,因此其指標一定就是+100%反之,跌停的股票其指標也一定是-100%。
  • ...相比美股,當前A股退市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被動退市數量有...
    華泰證券:退市新規的出臺有望進一步優化股票資產端,A股估值體系有望重塑;① 華泰證券指出,相比美股,當前A股退市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被動退市數量有望逐步增加;② 我們認為退市新規的實施有望發揮市場化退市功能,助力A股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疊加註冊制的全面推進,股票市場資產質量有望進一步提高,A股估值有望重塑,殼公司、殭屍企業等估值或將進一步收縮,而龍頭企業則有望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
  • 股票st是什麼意思?st股票退市了怎麼辦?
    對於很多剛進入股市的朋友來說,對於股票分類,總是一頭霧水。相信很多股民都聽說過ST股,如果哪只股票的名字前加上st,就是給市場一個警示,該股票存在投資風險,一個警告作用。但這種股票風險大收益也大,如果加上*ST那麼就是該股票有退市風險,希望警惕的意思,那麼退市了怎麼辦呢,下面就和大家來了解一下。
  • 外資偏好哪種股票?
    退市新規出臺,促進上市公司質量優化。2020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新修訂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退市制度改革文件。新規主要內容是進一步優化上市企業質量標準,縮短退市流程,加大退市力度。此次退市機制改革強化將優勝劣汰機制從而進一步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完善國內資本市場結構。
  • 終止上市的股票怎麼辦?終止上市是什麼意思?
    在股市中,有很多的專業術語,許多剛進入股市的投資者不明白一些術語的含義以及會帶來的影響,所謂終止上市就是退市,那麼終止上市會怎麼樣呢?  【1】對於股票而言,終止上市後,股票一般會進入到新三板市場中交易,新三板是一個缺乏流動性的市場,且交易新三板股票需要滿足很高的條件,至於股票是否能重新上市,就要看其基本面狀況是否能改善了。  【2】對於投資者而言:股票被終止上市後,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損失。宣告終止上市後,股價必然會急劇下跌,且不會有人願意來接盤,所以想賣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信息披露和規範運作存在缺陷」這條退市指標開始產生震懾力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朱寶琛已正式實施的退市新規,其中一大亮點是新增了「信息披露和規範運作存在缺陷」這一退市指標。毫無疑問,這進一步豐富了交易所日常監管的「工具箱」,提升了監管的威懾性。同時,證監會也一直都在強調,加大對信息披露違法等典型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通過嚴格執法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供堅實的後端執法保障。然而,個別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或規範運作等方面長期違法違規,劣跡斑斑,其嚴重程度雖尚未構成重大違法,但拒不改正,甚至屢教不改,市場影響惡劣。長此以往,不僅侵害投資者的利益,而且破壞正常的運行秩序,不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
  • 新冠疫苗、退市新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二月財經大事請查收...
    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提供 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來襲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退市新規,包括用組合類財務指標替代單一財務指標、將
  • 證監會放大招,將影響16萬億!
    證監會放大招 16萬億私募迎重磅新規 15大核心要點解讀來了! 科創板又迎巨無霸!虧損24億的獨角獸擬募資144億(附最新IPO擬排隊名單) A股券商板塊又要添丁?
  • 76股在退市邊緣,房地產行業成重災區,「1元退市」指標易現「錯殺」?
    作者:時代財經 高秋榕 編輯:張澤2020年12月14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布退市新規及配套制度徵求意見稿,此次退市新規將垃圾股賭退市後恢復上市以及打擦邊球實現「報表式」盈利的兩條後路堵死,使得垃圾股難以再「死灰復燃」,大大壓縮了垃圾股的操作空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受退市制度深化改革的影響,12月15日,ST板塊大跌。
  • 上交所:修改後的退市規則於發布之日起實施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12月31日晚,上交所發布正式版的退市新規。  3、對於新《上市規則》生效實施前因觸及原《上市規則》第13.2.1條規定情形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以及已經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公司,在公司2020年度報告披露前,上交所對其股票繼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在公司2020年度報告披露後,上交所適用新《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決定對其股票是否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
  • 保險新規即將執行,「退市炒停熱」是否需要跟風購買?
    新規對重疾做出了哪些修改?然後我們再結合第二張表打個比方:35歲女性,舊的規定不能用,新的規定還未實行,而每個保險產品的面市都需要經過銀保監報備審核才能銷售,所以未來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產品「空窗期」,目前也有許多保險公司已經發出了產品退市的通知
  • ...資管新規,最權威的分析師這麼說,看完這篇文章,A股影響了如指掌
    其中,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為22.2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餘額為21.9萬億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保險資管計劃餘額分別為11.6萬億元、11.1萬億元、16.8萬億元、13.9萬億元、2.5萬億元。這也就是說,現在這份資管新規,所涉及的是一個百萬億規模的大資管市場,那麼它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
  • 2020 SCI影響因子發布(附IF>10期刊名單)
    我們這裡所說的2020年期刊影響因子,就是期刊在2017-2018年發表的論文在2019年獲得被引頻次,與2017-2018年發表論文的比值。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