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高秋榕 編輯:張澤
2020年12月14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布退市新規及配套制度徵求意見稿,此次退市新規將垃圾股賭退市後恢復上市以及打擦邊球實現「報表式」盈利的兩條後路堵死,使得垃圾股難以再「死灰復燃」,大大壓縮了垃圾股的操作空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受退市制度深化改革的影響,12月15日,ST板塊大跌。據時代財經統計,在正常交易的ST板塊的218隻個股中,有125隻個股下跌,佔比超過一半,其中47隻跌停。
徵求意見稿在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及重大違法類等多個指標均進行了完善和優化,對其他風險警示和退市流程也進行了修訂調整。根據此次徵求意見稿,時代財經將從財務類及交易類兩大「硬性指標」出發,盤點在退市的危險邊緣「徘徊」的個股。
76股在退市邊緣「徘徊」
從財務類指標來看,此次徵求意見稿取消了原來單一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指標,新增「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組合型退市指標,這一條件適用於滬深主板以及深市中小板。
上交所表示,通過多維刻畫,這一指標考核有望將持續虧損且收入規模不足1億的公司識別出來,表徵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更加精準。同時,明確淨利潤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值,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多年來公司通過外部輸血、出售資產等盈餘管理手段規避退市的問題。
據時代財經統計,在上述板塊中,截至今年三季度,營業收入低於億元的個股有95隻,其中50隻為ST板塊的個股,佔比52.6%。若疊加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為負值這一條件,共篩選出76隻個股,其中44隻為ST板塊的個股,佔比57.9%。
今年前三季度財務類指標達到退市標準的非ST個股,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時代財經製圖
而在76隻達到退市標準的個股中,傳媒、房地產、休閒服務和有色金屬行業均超過5家,若剔除ST板塊,房地產行業則成為「重災區」,達到7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沈濤認為,過去房地產行業以高槓桿模式擴張,但在房住不炒、融資「三條紅線」的重壓之下,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承受較大壓力是正常的,即使未來達到退市標準也不奇怪,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符合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
而從地域分布來看,海南、廣東、吉林以及新疆均有超過5家上市公司,若剔除ST板塊,海南、廣東、北京、遼寧則分別達到4家。從各省份IPO規模來看,廣東、北京屬於IPO大省,上市公司數量超過300家,而海南、吉林、遼寧、新疆的上市公司數量不超過100家,沈濤表示,對於「IPO小省」而言,出於稅收、就業等原因,政府有較強的動機幫助瀕臨退市的企業「保殼」,但沈濤認為,政府不應幹預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發展,而應該通過市場規律,讓真正優質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這樣才能有長足的發展。
從企業性質來看,民營企業「佔大頭」,達到57家,佔比75%,剔除ST板塊後仍然達到21家,佔比66%。不過,民營企業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有2582家,沈濤認為,近60家企業僅佔2%,即使這些企業退市,也屬於正常的優勝劣汰現象,不應過分解讀這一數據。
當然,僅憑前三季度的業績並不能「一錘定音」,但據時代財經統計,上述公司2019年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個股數量達到35隻,表明有近一半的個股在2020年業績並無明顯改善。倘若上述公司在第四季度業績沒有改善甚至更加惡化,那麼當退市新規正式出臺,這些個股離退市也就不遠了。
不過,今年以來,疫情對許多行業的業績造成較為嚴重的打擊,沈濤表示,疫情等暫時性因素導致企業經營困難,不排除會有相關企業因業績慘澹遭到「錯殺」,但他認為,目前退市新規只是徵求意見稿,未來可能會有具體的實施細則公布,避免「錯殺」的現象發生。
7股股價低於1元
從交易類指標來看,此次徵求意見稿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為「1元退市」指標,同時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的市值指標。
截至12月15日,收盤價低於1元的個股共有7隻,分別為凱迪退、*ST剛泰、*ST鵬起、*ST歐浦、*ST富控、*ST金鈺和*ST宜生。除此之外,以截至12月14日的20個交易日的日均收盤價計算,還有62隻個股股價介於1-2元之間,其中82%為ST板塊的個股。
最新收盤價低於1元的個股,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時代財經製圖
在日均收盤價低於2元的個股中,有11隻為非ST板塊的個股,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個股股價雖然低,但其中不乏包鋼股份等市值超過500億的個股。沈濤認為,「1元退市」同樣有可能導致企業出現「股價管理」的現象,為避免退市而惡意抬升股價,但其也同時指出,對於優質的大市值的企業,如果股價處於低位,也可以通過合股提高股價,從而避免因單一的「1元退市」指標而遭到「錯殺」。
日均收盤價低於2元的非ST個股,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時代財經製圖
而據時代財經統計,截至12月15日,A股共有4110隻個股,但尚無市值低於3億元的個股,市值最低的個股為*ST富控,其12月15日的收盤市值為4.72億元。以截至12月14日的20個交易日的日均市值計算,市值低於10億元的也僅有27隻,全部為ST板塊的個股。
日均市值低於10億元的個股,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時代財經製圖
上交所在就退市制度修訂答記者問時表示,市值是市場充分博弈的結果,微小市值的公司往往缺乏投資價值,存在被炒作的問題,結合目前資本市場發展現狀,將市值極低的公司清出市場,也有利於投資者理性選擇,引導價值投資,實現市場優勝劣汰。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則表示,「1元退市」標準存在漏洞,引入總市值退市標準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如果不把總市值退市標準從3億元提高到5億元的話,基本上就是形同虛設。
〖 時代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