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宜居行星」輪廓已現,每一顆都比地球優越,人類能抵達嗎?

2020-11-02 宇宙科學人

據報導,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團隊,近期發表了一項對於宜居行星的研究,表示在宇宙中,存在著一些比地球更古老、更溫暖、更溼潤,同時「個頭」也要比地球大一點的星球。

這些星球的每項條件都比地球更優越,它們也被稱作是宇宙中的「超宜居行星」,研究認為,如果人類想要找到外星生命,或者是期待中的外星文明,那麼,這些「超宜居行星」或許是尋找的關鍵所在。



「超宜居行星」輪廓被繪製

說起來,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對於人類來說,就是最特別的存在。因為從上世紀90年代,人類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開始,一直到今天,雖然在宇宙中找到了數以千計的系外行星,但是遺憾的是,它們中的大部分,都並不適合人類。

拿地球來說,地球處於恆星的宜居帶之中,所在的恆星系統(太陽系)、所圍繞運行的恆星(太陽)也都是非常穩定的,沒有太強烈的地殼運動,同時擁有濃厚的大氣層和磁場作為保護傘。

這些條件,都讓地球成為了一顆生命星球,可以在誕生早期,就孕育出生命。多年來,科學家們在宇宙中尋找系外宜居星球,也都是以地球的數據作為參考藍本的。



不過,宇宙中的行星數量是非常多的,這意味著,地球很可能並不是最完美的那一顆,所以,科學家們便繪製出完美「超宜居行星」的輪廓,希望可以有機會在距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找到它,這樣一來,無論是尋找地外生命,還是去計劃太空移民,可行性都較大。

「超宜居行星」長什麼樣子?研究者表示,這些行星一般都圍繞著亮度比太陽低、表面溫度比太陽冷的K矮星運行,這一類的恆星質量要比太陽小,同時壽命則要比太陽小很多,這意味著,這一類恆星的恆星系統,是可以在宇宙中存在更長時間的。



如果一顆行星處於K矮星的宜居帶之中,那麼,它最理想的狀態,則是體積比地球大10%左右,表面平均溫度比地球高5攝氏度,同時,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在25%-30%之間。

另外,這顆星球已經經歷了形成和演化的早期階段,年齡大約在50-80億歲,它上面如果有生命的話,已經和地球一樣,演化出了智慧生物,同時,陸地和水資源也和地球一樣,是分散開的,陸地和水資源的分布都恰到好處。

同時,這顆行星也具有類似於月球的天然衛星,和地月關係一樣,它圍繞著這顆行星運行,在夜晚的時候,會出現在天空之中。



「超宜居行星」或有很多

那麼,這一類比地球條件還要優越的行星,它的數量究竟有多少呢?會不會在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研究者表示,通過目前的觀測研究,發現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至少有24顆是「超宜居行星」,其中KOI 5715.01行星,更是在經過數據分析後,完全符合所有「超宜居行星」的存在條件。

不過遺憾的是,目前篩選出的「超宜居行星」,都位於距離地球100光年之外的地方,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距離地球100光年之內的地方,就沒有「超宜居行星」的存在。



拿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來說,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顯示,研究者表示,在銀河系之內,至少有上億顆星球是支持複雜生命存在的,這意味著,銀河系中,或許就存在著大量的「超宜居行星」,而且其中很多上面,至少都有類似於人類的文明存在。

研究認為,或許在距離地球20光年之外的地方,人類就可以找到「超宜居行星」,不過,人類發現它,並不意味著人類可以擁有它,因為目前將人類困住的,除了科學技術水平不足之外,還包括人類的速度太慢了。



以人類目前的飛行器速度,想要飛躍1光年的距離,需要1.8萬年左右。而人類的壽命,卻僅為百年,顯然,這對於人類來說,等於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就已經迎來生命終結了。

所以,人類如果想要有一天抵達「超宜居行星」,就需要大力發展科技的同時,讓速度也越來越快,只有這樣,當人類有一天可以接近光速,或者在宇宙中找到「任意門」(蟲洞)的時候,人類才可以真正和「超宜居行星」上的潛在生命進行交流。

資料來源

《中國科學院》10月13日文章《科學家繪製出完美「超宜居行星」輪廓,或有24顆系外行星「入選」》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繪製出完美「超宜居行星」輪廓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和德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外可能有24顆行星比地球更宜居。這些行星比地球更「年老」、更溫暖溼潤、「塊頭」也更大一點,其中一些行星可能是尋找外星生命的絕佳場所。,但在恆星宜居帶內,也存在許多行星或許適合生命繁衍生息。
  • 地球不完美了?繼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後,又發現超級地球
    雖然我們對宇宙探索的歷史已經很長,在過去幾十年內已經發射了很多先進的探測器對宇宙進行了觀測,最遠的飛行器已經飛到星際空間,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找到一顆完全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外星球,也還沒找到外星生命。這樣的結果,多多少少讓人感到沮喪,難道我們人類是唯一的嗎?我們地球是唯一的宜居家園嗎?
  • 24顆「超宜居行星」被發現,比地球更宜居
    由於需要具備這麼多條件,而很多星球都達不到這樣的要求,雖然我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但是此前還未曾發現一顆完全適宜我們生命的星球。不過,現在科學家找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並繪製出它們完美的輪廓。
  • 地球不一定最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發現多顆「超宜居」行星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開始尋找地外宜居星球,宇宙中大約有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有不計其數的恆星,許多恆星都有行星圍繞著其旋轉,要怎麼才找到宜居星球?首先,行星要處於我們所說的宜居帶內,行星與恆星的距離要合適,地球就處於太陽的宜居帶內,它與太陽的距離不近也不遠,剛好能夠保存液態水存在的環境,環境要和地球相似,上面能夠住人,科學家就是根據這個模型來尋找宜居星球。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關於什麼是「宜居星球」,科學家並沒有想去找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確定了「超宜居」標準,以符合潛在的超級宜居性,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24顆「超宜居星球」被發現!比地球更完美,其上或已存在生命
    提到宜居行星我們都知道,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從天文學的角度來說,所謂的宜居行星,就是指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樣的星球上氣候環境適宜,適合生命在上面繁衍生息。,宇宙中還有一些比地球要完美的星系,這些星球無論是和恆星之間的距離,還是本身的質量體積、表面溫度、資源豐度、行星年齡等等,都要比地球更加宜居。
  • 24顆「超宜居」行星被發現,地球不是生命「最宜居」的行星?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這是最近很多媒體報導的消息,初看消息時我有些震驚,這是真的嗎?於是我點開一看。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科學家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近期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這些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
  •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人類可以準備「搬球」了嗎
    地球目前是人類唯一的生存家園,隨著地球環境逐漸惡化,全球變暖的加劇,以及地球自身的演化等,地球將趨于越來越不宜居的狀態演化。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生前曾表示,地球遲早會滅亡,人類為了延續生命,應該到外太空尋找可移居的星球。
  • 科學家們聲稱,比地球更宜居的「超宜居」行星,可能有24個
    (圖註:發現了24個與地球類似的「超宜居」的行星)據稱,這24個「超宜居」的行星及其所在的星系可能擁有比地球及太陽系更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這個項目由華盛頓州立大學主導,這些行星有著比地球更大的年齡、略大的體積以及更暖溼的環境。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關於什麼是「宜居星球」,科學家並沒有想去找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確定了「超宜居」標準,以符合潛在的超級宜居性,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國外天文學家:地球已不再重要,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
    現如今航天技術非常的發達嗎,最近我們的嫦娥5號也是奔赴月球而去了。各個國家都在瘋狂的探索太空資源以求發展,火星是最受人關注的一顆星球了,spacex公司更是直接宣布了它們的火星移民計劃。太空深深折吸引著人們,而且由於人類對於地球的過度開發,地球的環境已經越來越不適合人類生存了。一直都有科學家在考慮地球外的星球,這樣方便以後人們移民,不然只能困死在這個慢慢崩壞的星球。國外天文學家:地球已不再重要,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
  • 宜居帶上的行星都是宜居行星嗎?二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恆星是會發光發熱的天體,在恆星周圍的一定距離範圍內,水有機會以液態水的形式存在,所以每一顆恆星都有屬於它自己的行星宜居帶。自1995年開始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後,截止至去年的10月,科學家已經確認了4118顆系外行星。
  • 科學家已確認24顆宜居星球,這些行星適合人類生存嗎?
    ,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適應地球生命的宜居行星並不罕見,但目前尋找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凌日法」來判定的,當行星從觀測面經過時會導致恆星光線降低來分析行星的數據,這個方法雖然簡單有效但效果卻並不讓人滿意,只能發現運行到觀測面的行星,而且也很難觀測到那些遠離恆星運行的行星,事實上發現的這些宜居行星質量都比地球要大,這意味著重力也是超過地球的。
  •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比地球更宜居
    美德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比地球更宜居人類真能為自己找到第二個、甚至更多家園嗎?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根據該團隊的說法,如果一顆行星大10%,它將有更多的表面積來生活。如果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5倍,它的內部將保留更多來自放射性衰變的熱量,將保持更長時間的活躍,並保持更長時間的大氣層。
  • 宜居行星真的能「宜居生命」嗎,是否可以產生類似地球的生物?
    因此,要找到外星生命,第一步就是找到一顆與地球相似的「宜居行星」。科學家們正在使用克卜勒望遠鏡尋找與我們地球世界差不多大小,並圍繞著與地球相似的恆星運行的「可居住行星」。這樣一來,這些行星上的溫度變化將與地球相似。
  • 科學發現24顆宜居星球,堪比地球完美,美方為此研製超光速飛船
    據悉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關於什麼是「宜居星球」,科學家並沒有想去找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確定了「超宜居」標準,以符合潛在的超級宜居性,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科學家發現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可惜人類永遠無法到達
    近日,有一個科學研究表明,研究人員至少發現了24顆比地球更宜居的行星,但是它們都處在太陽系之外。如此遙遠的距離人類能夠到達嗎?人類發現這些所謂的宜居星球是為了移民,還是為了探索太空生命呢?」「比地球更宜居」的行星究竟有多宜居呢?
  • 24顆行星被圈定,或成為人類「超宜居」星球
    我們通過對遙遠太空的觀測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一些已經被標記為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會有人住在那裡,但的確有這種可能。在宇宙中勢必存在所謂的「超宜居」行星。而發表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的研究分析報告指出,科學家已經探測到了24個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
  • 還有比地球更好的嗎?宇宙中有超級宜居的行星嗎?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地球也許是宇宙中最美好的行星,無論我們去哪裡,永遠都找不到比地球更適合地球生命的行星。當然,那是因為我們和所有其他地球生命都是在這種環境下進化的。進化使我們適應了這個星球,我們不太可能找到另一個對我們有好處的星球。然而,它是最好的星球嗎?宇宙中是否有可能有更多生命多樣性的條件?
  • NASA最新研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宜居帶
    在人類現在所探索的宇宙範圍內,地球是唯一一顆宜居的星球。如果萬一哪天突如其來一場6500年前那樣的隕石撞擊的天災,就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仍然是無法阻止的。科學家深知地球並不是一顆100%安全的星球,而最近幾百年來,地球環境變得日漸惡劣,越來越不宜居。於是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成為科學家們主要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