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科學.行動篇]數量級積累
從未努力優秀過的人,從不相信優秀的可能性。
最近看到,14歲能做到一天2000首詩,一天18000字文章的小女生,網上是一片聲討。
這個小孩,能不能做到,本身,並不重要。
其實,可能很少有人能想到,做到這麼多輸出量,真的,不難。
當然,也並不容易,是需要較長時間專業訓練的。
對憋三百字還要拖延三天的普羅大眾,這就是天方夜譚的假大空吹牛。
可是,隔行如隔山,對專業人員來說,這不是很正常的事麼?
基於電腦和輸入法的優化,每分鐘四百個字左右的輸入速度,不強求質量,算上休息放鬆各種瑣碎,算一天十二小時的寫作。以一天八小時碼字為標準,就能寫192000字。
這是很多寫手的日常工作狀態而已。
你以為動不動幾十萬字幾百萬字的消磨時間的小說哪裡來的?
如果使用更好的碼字技巧,更好的雙拼輸入法,設置個性短語,輸入速度更加驚人,我身邊很多小夥伴每天至少有三萬字以上的輸出,還不是專業寫作者,只是日常工作模式。
何況現在,很多人,已經不是電腦鍵盤碼字了。
語音轉文字寫作,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很多長年累月進行快速寫作訓練的高手,能在內容連貫,斷句準確,語言標準的基礎上,每日馬拉松寫作十二小時以上,近十萬字的數量級積累!
很多人已經打破了,一年千萬級數字的輸出量!
一個經過初步馬拉松語音轉文字寫作訓練的小姑娘,能夠做到每天寫作18000字,不是很正常的事麼?
郭德綱說過,不要用自己的業餘,挑戰別人的專業。
隔行如隔山,你做不到只能說明你差勁,僅此而已。
就以我來說,每天心流清單記錄,聊天溝通,客戶服務,零秒思考,日誌整理,文章寫作,那天少了萬把字以上了?兩三萬字不是很普通的事情麼?
對一個十幾歲經過深度語義學訓練的小姑娘,按照概率結構,寫2000首隻求數量不求質量的詩詞,有啥不可思議呢?
在一般人憋個打油詩都自以為文採飛揚的同時,
現在ai寫作詩歌散文,人們都辨別不出真假,因為,詩詞歌賦早已被各種語義解析,成為模塊化組裝遊戲了!
確實,一個還沒成年的小姑娘,就進行包裝宣傳,是有點過早了,但是在焦慮的全力以赴的家長不惜代價的訓練下,有的是在一些領域做到極致的小孩。
混跡的精英效能圈,就是每天一起探討玩耍的小夥伴們,或多或少都有著自己的絕活兒,在自己的細分領域,都是神一樣的存在,都帶著一大批迷粉。
有做戶外運動的,有環球旅行的,有極限訓練的,有製圖繪畫的,有大數據處理的,有生物信息管理的,有職業寫作的……
基本上每一個,都已經做到了,普通人眼裡的不可思議,但是其實就是日常工作狀態。
因為我們朝夕相處,聊天扯淡,相互探討學習,因此知道,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極限精英,做出來的成績,其實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數量級訓練。
只要全力以赴去數量級積累,在自己的領域竭盡全力,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極致!
所有的努力,不過是微習慣執行,在微場景下,做到了微精通,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迭代升級。
要想達成什麼目標,首先得,在高度細分領域,實現遠遠超越常人的數量級積累,實現「輸入-加工-輸出」的極限流程。
努力,就是,比別人做得更多。
而且是,更快更好,無可挑剔。
——————
本文用時13分鐘,未經刪改優化。
——————
在組織「蒲公英精英俱樂部」,使用印象筆記空間筆記本組,建立類似郵件組和論壇蓋樓的內容互動群組。
——————
——————
職業稱謂:生命周期支持教練
關注領域:基因&模因
核心要素:生命周期律
業務範疇:個人心智認知&組織運營管理
價值呈現:與追求卓越者同行,和歷練精進者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