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開發全新納米工程水泥 可用於密封厚度僅為120微米的縫隙
科學家開發全新納米工程水泥 可用於密封厚度僅為120微米的縫隙 來源:cnBeta.com • 2020-12-15 17:32:23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洩漏的天然氣井不僅浪費自然資源,而且通過向大氣中釋放甲烷而成為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
-
氣井洩漏幾天幾夜堵不住 智能凝膠出馬搞定
第五站 西南石油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幅員遼闊,能源豐富。位於西南部的四川更是油、氣富饒之地,只是地勢地貌複雜,油氣開採難度不淺。位於西南石油大學的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專為攻克油氣開採難題而建,近20年來一直同四川乃至全國含油氣藏的複雜地層叫板。 開採油氣普遍應用過平衡鑽井時,容易造成浪費、汙染等「後遺症」,實驗室的先輩研發了解決問題的欠平衡鑽井。當位於重慶開縣的氣井發生重大洩漏幾天幾夜堵不住時,實驗室研發的智能凝膠立下了堵漏頭等功。
-
納米級新技術首次應用成功
近日,中石化勝利石油工程公司固井技術服務中心成功應用納米SiO高緻密水泥漿體系,有效封固純17-斜90井目的層段,對提升老區油田固井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也標誌著該中心在前瞻性自主智慧財產權研發方面取得新突破。
-
納米科學:科學家開發原子級硬體來實現自然計算!
納米科學:科學家開發原子級硬體來實現自然計算!(Phys.org) - 儘管計算機有許多偉大的成就,但是沒有人造計算機可以從其環境中學習,適應周圍環境,自發地自我組織,並解決需要這些能力以及生物大腦的複雜問題。
-
西北油田嘴流公式解氣井計量難題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日前,由雅克拉採氣廠開發研究所承擔完成的「嘴流公式在雅克拉單井計量中的應用及其簡化形式」通過驗收,並在6個立項項目考核評分審查中獲得一等獎。該項目圓滿完成任務書的各項計劃內容,評定結果為優秀。 隨著雅克拉主力氣田進入開發中後期,受凝析氣藏烴類流體相態、氣液比等的影響,天然氣產量計量易出現較大誤差,成為油氣藏開發動態分析的「攔路虎」。
-
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
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新型抗菌表面 Evelyn Zhang • 2020-08-25 09:39:11 來源:前瞻網
-
杜絕地下水道油膩怪物「陰溝油」,澳科學家研發無水泥混凝土
現實中的地下水道也有怪物,是長期堵在水管,由腐爛食物、脂肪與面紙自然合成的油膩膩怪物:陰溝油(Fatbergs),而且還會愈長愈大,而最近澳洲科學家已經研發出全新的無水泥混凝土對此,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提出的無水泥解決方案或許機會稍稍降低成本,RMIT博士後Rajeev Roychand表示,全球的混凝土下水道一直以來都飽受耐久度困擾,也很難在使用環保材質與提高腐蝕間取得中間值,如今團隊已經開發出兼具耐用、堅固與環保完美三重奏的無水泥混凝土。
-
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應用,重塑我們周圍的世界
納米技術不僅有能力檢測汙染物,而且有希望過濾和淨化,超小顆粒灰塵之間的磁性相互作用可以去除砷,這令人難以置信,因為在許多國家的地下水中,砷的含量都很高。特別是納米顆粒的發展,這種納米顆粒可以淨化水汙染物,其成本比從地下泵出用於處理的過程要低,這也有很大的前景,基本上獲得乾淨的水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納米技術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首位提出用水泥製造納米材料——孫國星
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助理教授孫國星是首位提出用水泥製造最便宜納米顆粒的專家。回憶求學之路,原來他大學時成績幾乎倒數第一,博士讀化學工程三年後又被導師勸退,轉讀土木工程建築材料後彷如發現新大陸。這些年來,他堅持以研究為使命的初心,由於擁有跨學科背景,在研究上屢獲突破性發展。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背景介紹】組織工程(TE)的最終目標是將受損組織完全恢復到受傷前的狀態,同時減少癒合時間和醫療併發症。為此,該領域依賴於能夠在組織形成的初始階段提供結構支撐的人造複合材料(支架)的開發。他們結合了製備顯示出可控性能的磁性納米粒子的主要策略的詳細摘要,以及將其摻入水凝膠的不同方法的分析。還綜述了磁響應納米複合水凝膠在不同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
清華材料學院《Matter》:開發出一種全新納米顆粒製備技術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伍暉副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顆粒製備技術,首次提出利用高速旋轉卷對卷裝置控制納米顆粒的生長過程,成功實現了金屬單質、合金和金屬氧化物等多種材質的納米顆粒製備,為金屬納米粉末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機遇。
-
納米水泥混凝土的研究進展
納米技術定義是從0.1到100納米(nm或10-9m)的尺度範圍內對材料進行控制和操縱的技術。納米技術在建築材料中的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混凝土是一種具有水泥水化相的部分納米結構、摻合料和集料組成的一個複雜體系,是進行納米技術操縱和專門控制的主要對象。水泥混凝土是一種大眾建材,用量大,人們還未充分重視使用納米技術對其進行改性。
-
新型納米工程微針用於HIV藥物輸送
2019年8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理事會(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ESPRC)向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和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逾
-
塔裡木油田:我國壓力最高氣田 破解氣井取樣難題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蘇華 通訊員廉逸)11月23日,吳軍對克深13-5井一番檢查後,用新型取樣器開始取樣,這款油井工作狀態檢測器的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國內壓力最高氣田的取樣難題。
-
科學家開發用於醫療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電池 通過超聲波充電
沙特的科學家們正在為這一問題提出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他們開發了一種微型植入式設備,該設備可通過超聲波充電。 多年來,如何使醫用植入物在體內運行仍然是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令人興奮的潛在解決方案。可能包括使用無線電波為其供電的MIT系統,使用其他類型的電磁波的斯坦福系統以及使用人體液體進行充電的起搏器。
-
5G通信技術來襲,電磁幹擾問題如何解決?
由於大多數晶片在批量流片前都會進行相關測試,其內部問題已經徹底解決,所以晶片系統中絕大部分電磁兼容問題的研究都集中在晶片的外部耦合。電磁噪聲進出集成電路的主要途徑有電場耦合、磁場耦合、傳導耦合和輻射場耦合等。因此,面對 5G 通信晶片系統中電磁幹擾的問題,需要清楚地了解電磁幹擾噪聲耦合進或耦合出晶片的具體途徑,從電磁幹擾源頭、耦合路徑、保護易感設備 3 個方面尋找解決方案。
-
俄科學家開發基於納米顆粒高解析度雷射3D列印
對於醫學研究領域,即用於藥物輸送、組織再生、化學和材料合成的應用而言,這項技術值得深入研究。 不過在雙光子光刻術中,飛秒雷射用於精確固化樹脂。不僅點到點過程耗時,而且雷射器工作在高強度下,有可能會損壞材料,而且儀器昂貴。
-
更「結實」的DNA:科學家開發新型DNA納米結構應對人體內惡劣環境
而且,通過他們的方法自組裝生成的 DNA 對象已經開始被用於進行各種基礎研究試驗,比如創建用於顯示屏中的周期性量子點陣列,或者是生產可以被用於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的等離子體結構。而就在最近,戴茨的團隊終於克服了 DNA 自組裝的最後一個障礙:組裝出一個能夠承受惡劣環境的結構。
-
NIST科學家在納米尺度上開發3D列印凝膠和軟材料的新方法
事實證明,這些短波長的雷射比常規光束更聚焦,並且能夠製造具有高水平結構細節的凝膠,尺寸小至100納米(nm)。NIST科學家最新開發的技術可以創建複雜的微觀結構,例如柔性電極,生物傳感器或軟微型機器人。
-
清華材料學院: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顆粒製備技術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伍暉副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顆粒製備技術,首次提出利用高速旋轉卷對卷裝置控制納米顆粒的生長過程,成功實現了金屬單質、合金和金屬氧化物等多種材質的納米顆粒製備,為金屬納米粉末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