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位組織的職工體檢中,37歲王女士在彩超檢查時被告知,肝臟上有個3釐米大小的血管瘤。「瘤子?不會是肝癌前兆吧?」這可把她嚇壞了。
河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周進學介紹,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不是老百姓口中的腫瘤或者癌症,它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由於肝血管先天性發育異常,引起肝臟末梢血管畸形。說得更直接一點,它只是一個異常擴張的血管團。
像王女士這樣的3釐米大小的血管瘤,通常生長緩慢,無需特殊治療的,定期進行肝膽部位的彩超體檢即可。周進學提醒以下這些情況都應該及時予以治療:
1.血管瘤直徑達5-10釐米的患者,有明顯腹部脹痛、胃脹等臨床症狀者;
2.血管瘤直徑大於10cm的患者,無論有無症狀;
3.血管瘤位於肝臟外緣,比如肋下等,容易外傷破裂;
4.腫瘤有增大趨勢者;
5.不能與肝癌等惡性腫瘤明確鑑別者;
在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上,傳統的肝血管瘤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但隨著介入治療技術的發展,目前絕大多數肝血管瘤通過介入治療的方法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
河南省腫瘤醫院放射介入科副主任醫師鄭琳介紹,目前介入治療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包括肝動脈栓塞、微波消融治療。
微波消融治療是將一根特製微波針,在CT引導下,經皮穿刺到腫瘤中心區域,然後釋放的微波磁場可以使周圍的組織快速升溫,從而使血管瘤組織發生凝固、脫水壞死。治療過程非常快速徹底,60瓦的功率只需要8分鐘就能是直徑5釐米大小的血管瘤脫水壞死,達到治療的目的。
而肝動脈栓塞術,則是通過對發自肝動脈的瘤體供血動脈進行栓塞,使瘤體因沒有供血而縮小、消失。兩種介入手術都屬於微創,一般患者不會產生強烈不適,3天左右即可恢復正常,具有安全、有效、治療周期短等優勢。
雖然介入治療肝血管瘤具有諸多優勢,但還有一些特殊的肝血管瘤患者應進行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周進學提醒,比如一些情況複雜、不能與肝癌等惡性腫瘤明確鑑別的血管瘤患者,應該選擇外科手術。對於近期考慮懷孕的女性,因為介入手術需要接觸X射線,所以也建議這類患者進行外科手術。目前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可行腹腔鏡下的肝血管瘤切除術,相比傳統開腹切除方法,腹腔鏡下切除術創傷小,費用低,患者恢復更快。
雖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腫瘤,對人體的危害較低,但對於近期明顯增大,或鄰近肝包膜部位的血管瘤,會存在因外力作用造成破裂而出現肝臟大出血的危險。因此如果發現肝臟有血管瘤,患者無需過分恐慌,應及時就診,遵醫囑進行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