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鑽木取火說起 人類照明史到底發生了什麼?

2020-12-05 中關村在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來臨就代表著光明已去,每天食生肉、飲生水,過著動物一般的生活,這就是我們先祖最初的生活狀態。然而當有一天,天雷震動,並引發了森林大火,先民們看到燒死的動物,吃起來很美味,認為這是上天的恩賜,所以從中學會了用火,從此,夜晚不在黑暗、食物不在生吃,古人的照明史也從此開始。

古人學會緣木取火

說到照明史,也許你只記得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從此開啟了新一輪的照明時代。但是你不知道的是,照明的史的發展經歷了很多歷程,不同的照明手段陪伴著人們度過了數千年的漫漫長夜,就比如下面這三個成語,你一定聽說過。

映月讀書典故

映月讀書: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江泌的人,因為家裡很窮,所以白天要去工作賺錢養家,晚上還要幫父母做事,根本沒有時間上學讀書,有一天江泌看到月亮很亮,認為可以用它的亮光讀書寫字,所以就開始在月光下學習,可是月亮會慢慢移動,江泌就拿著書隨著月光一邊移動一邊看書,直到月光不見為止,後來,大家就用「隨月讀書」來形容一個人用功讀書,不怕辛苦的精神。

囊螢夜讀典故

囊螢夜讀:

晉代人車胤從小就好學,但是因為家境貧困所以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時間學習,可是有一天晚上,他在院子裡看到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並發出一閃一閃的亮光,他想,將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是一盞燈嗎?於是,他將螢火蟲放在口袋裡,雖然不是很亮,但是勉強可以用來讀書。此後,這個成語就啟示我們,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要勤奮苦學。

鑿壁偷光典故

鑿壁偷光:

西漢文學家匡衡從小就勤奮好學,但是由於家中沒有蠟燭,所以晚上沒辦法讀書,而鄰居家有蠟燭,光亮卻照不到他家,於是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從此告誡我們學習要有恆心與毅力。

人類照明史的啟蒙:火

縱觀人類的照明史,火的出現是人類照明的起源,讓古人掌握了光和熱,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更是驅散了黑暗帶來了光明。這是人類照明史的開始,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人們到底經過哪些照明工具的變化呢?

火的出現是人類照明的起源

古代人的「手電筒」:火把

古人懂得用火之後,就發明了火把,他們把脂肪或者蠟一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綑紮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相當於古代人們的「手電筒」。也有傳說在先秦上古時期,有人把艾蒿和蘆葦紮成一束,然後蘸上一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後來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蘆葦用布纏上,裡面灌上蜜蠟點燃。現在仍有不少的地方保留著使用火把的習俗,彝族的火把節更是名聲在外。

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蠟燭

「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描寫蠟燭點燃自己照亮他人的詩句,雖然現如今蠟燭已經很少再擔負照明的功能,但仍有不少的地方需要蠟燭的存在。在生日宴會、宗教節日、集體哀悼、紅白喜事等活動中,蠟燭依舊起到重要的作用。

據史料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我國產生蜜蠟的時間與西方大致相同,在歷史中,蠟燭的普及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漢朝時南越向高帝進貢的貢品當中就有蠟燭。到了南北朝時期蠟燭雖然普及了一些,但仍只在上層社會流通,一直到明清以後,蠟燭才走入尋常百姓家。

對比現代蠟燭,古代的蠟燭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唐代詩人李商隱詩句中就曾有「剪燭」的說法 ,當時蠟燭燭芯是用棉線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於無法燒盡而炭化,所以必須不時地用剪刀將殘留的燭心末端剪掉。直到1820年,才出現了三根棉線編成的燭心,使得可以完全燃燒。

最開始的蠟燭材質是動物油脂,一直到1825年才出現了石蠟硬脂材質,這種材質質地很軟、價格便宜,而且不會產生難聞的氣味,在人類照明史上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後來人們從石油中提煉出大量的石蠟,理想的蠟燭得到普及和推廣。

燈的第一次革命:油燈

一個小小的碗,底部有一個把手支撐,這樣的簡易造型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豆」,也是燈的前身,燈作為照明的工具,實際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盤形物,加上油和燈芯就能實現最原始的功用,油燈的出現是人類照明史很重要的環節,也經歷了多種變革,總結起來就是下面的三個方面:

春秋戰國時期的「豆」

燈油:動物油-植物油-煤油,燈油做為燈的主要材料,經歷了漫長的變化,最開始的動物油和植物油在燃燒的時候會帶出煙,氣味很難聞,後來提煉出的煤油,燃燒充分,沒有過多煙霧產生,成為了燈的主要能源。

燈芯:草-棉線-多股棉線,最開始的草和棉線在使用的過程中無法燃燒盡而炭化,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不時的將殘留的末端減掉,這無疑是件麻煩的事情,最後出現了多股棉線,使燈芯燃燒時自然鬆開,末端正好翹到火焰外側,因而可以完全燃燒。

青瓷油燈

燈身:青銅-青瓷,經過青銅文化的洗禮,油燈和其他事物一樣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隨著鑄造技術的提高,外形上也得到了重要的發展,創造了中國油燈藝術的輝煌,到兩漢時期,油燈已經成為一種禮器。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青瓷技術的成熟,青瓷燈開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銅燈,而由於青瓷燈造價低廉,民間也開始普及。

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白熾燈

火把、蠟燭、油燈這些照明工具的更替變化,都沒有離開火,都是靠物質燃燒發出的亮光來照明。但是人們並沒有滿足現狀,而是繼續追求更為方便的照明方式,於是我們就進入了電器照明的時代。

人類用於實際照明的第一支電光源是英國人戴維與1809年發明的,但是一直到1870年才進入到實用階段,當時被命名為「電弧燈」,但是因為耗電極大、壽命太短,便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一直到1879年,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改寫了人類照明的歷史,人類走向了用電照明的時代, 這是19世界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隨後經過多年的發展燈的種類越來越多,白熾燈、螢光燈、無極燈、蒸汽燈……一系列的燈源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現代LED燈成為了人們的新寵,它小巧、壽命長、節能等優勢深受用戶的喜愛。

LED檯燈

不過,照明的設備雖然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但人們已經不單單只滿足充足的照明這麼簡單,科學、健康的光源成了人們迫切追求的東西。美國曾經有一份調查報告:全球約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汙染中。而且,人為光造成的汙染逐年增加,德國每年增長6%,義大利和日本每年增長10%和12%,所以對健康光源的需求迫在眉睫。

尤其是孩子,「挑燈夜讀」的環境下,他使用的光源真的是最健康的嗎?從現在近視眼的「普及度」來看,答案是否定的。有些家長總以為為孩子購買了護眼的檯燈就能夠真正的保護孩子的視力,可是不護眼的護眼檯燈讓孩子玩「瞎」了眼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選擇一款好的檯燈至關重要。

孩子近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那你知道如何選擇嗎?頻閃、眩光、色溫、照度、藍光……這些數據你知道如何去考慮嗎?筆者之前寫過一篇《檯燈竟是傷眼元兇 孩子的鼻梁之痛如何解決?》的文章,裡面有一些選購護眼檯燈的小竅門,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閱讀一下。

寫在最後:

有光的地方就會有文明,數萬年前,人類懂得用火驅趕嚴寒和照明,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簡單的承載火燭,一直到現在的的LED燈,照明經歷了從火、油到電的發展歷程,同時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縮影。未來照明還會繼續前行,就目前來看,節能、環保、智能是發展的主要趨勢,讓我們拭目以待。

番外篇:

護眼燈的選擇少了儀器的幫忙就只能靠感覺,它不像空調或者淨化器那樣會有直觀的感受,所以中關村在線家電家居事業部對電商熱銷的5款護眼檯燈進行了測試,希望藉助此次護眼檯燈的橫評,糾正消費者錯誤的消費意識,讓消費者購買到好的檯燈。敬請期待《棄「暗」投「明」5款護眼檯燈實戰橫評》

調查區域:您是如何看待護眼檯燈產品的?(點擊預覽可查看效果)

不過在橫評上線之前筆者想先做一下調查。關於護眼燈的話題,你有什麼看法呢?如果購買你會在乎哪項標準呢?歡迎參與我們的調查,留下您寶貴的觀點。

相關焦點

  • 人類照明史上,為何白光LED燈大行其道?
    這句話現在來形容人類的照明史最為貼切不過。自愛迪生改良燈泡開始,人類開始步入新的時代。隨後的科學家們以開拓創新的精神,使得燈泡在一百多年間新品層出不窮,其中LED燈的出現對人類的意義尤為重大。隨著人類照明需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白熾燈因為耗能高、易損壞等特點,已經逐漸不能滿足人類的照明需求,而白光LED燈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人類的照明現狀。白光LED燈的發光原理是在藍光LED燈的表層塗上一層黃色的螢光粉,兩種光混合就形成了白光。
  • 從鑽木取火談燃燒:陰燃與明火
    鑽木取火:古老而智慧的燃燒技術 火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讓人類告別茹毛飲血時代,走向文明。火的本質是燃燒。說起燃燒,就不得不提起人類最古老的燃燒技術——「鑽木取火」。 鑽木取火看似簡單,但事實上設計精妙,傳承著人類的經驗和智慧。鑽木取火使用的工具包括鑽火棒和鑽火板。
  • 想要在野外鑽木取火?你得先了解這個
    >火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讓人類告別茹毛飲血時代,走向文明。火的本質是燃燒。說起燃燒,就不得不提起人類最古老的燃燒技術——「鑽木取火」。鑽木取火看似簡單,但事實上設計精妙,傳承著人類的經驗和智慧。鑽木取火使用的工具包括鑽火棒和鑽火板。鑽火板上開有凹槽(流灰槽),與鑽火棒契合。
  • 「鑽木取火」的傳說知多少?真的可以鑽木取火嗎
    這時候肯定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說,我看見一個木頭,我就要上去鑽一鑽,看會不會起火,沒有一定的現象發生,人類不可能有這樣的意識。但是有一天,不知從哪裡來了一隻鳥,這種鳥有一個習慣,喜歡啄那個木頭。因為它的嘴特別尖,當它啄那個木頭時,木頭竟起火了。當時的人類一看著火了,就想,這樣也能著火?
  • 你知道鑽木取火的故事嗎,那個發明火的人又是誰?
    說起古人的聰明,很多人會立馬想起鑽木取火,火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有了火以後,吃上了熟的食品,黑暗中多了火花四射的光芒,寒冷的時候可以取暖,不僅可以驅逐動物的侵擾,還促進了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增強了體質,開發了大腦,壽命大大提高,人類文明上了一個新臺階。
  • 祖先的智慧-鑽木取火
    遠古時代,人類害怕野獸攻擊,都住在樹上,稱之為「有巢氏」。有一位聖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後來,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們稱這位聖人為燧人氏。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我們的祖先從最早的鑽木取火,到後來發明了火鐮(通過金屬摩擦產生火星來達到生活的目的),可都費時費力不好用,於是人們又發明了火摺子。很多讀者在電視劇中看到古人在生火的時候會拿出一個小竹筒,拔開一吹就能有火苗產生,這就是火摺子。
  • 從燧人氏鑽木取火談成功「六部曲」
    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遠古時,河南商丘一帶是一片森林,人類就居住在這片森林裡,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後來,有一位聖人經過細緻觀察,發現了鑽木取火的方法,並教給了大家,經過進一步完善,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驅趕野獸、照明取暖等,人類的文明發展進人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 鑽木取火成功率不到2%,人類祖先的點火技巧,原來是抄襲得來的
    筆者-小文鑽木取火是人類邁進文明的一大標誌,人類學會了使用火之後,不僅可以用火來驅逐可怕的肉食動物,而且還能保持溫暖,利用火烤熟的食物也變得更加溫升,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類的死亡率。據說,在幾百萬年,人類生活的地方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火,而在火災過後,森林中出現了大量被大火燒死的動物屍體。而人類也被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燒焦味吸引了,在品嘗了被燒焦動物後,人類發現這些動物的肉比生吃的動物更加好吃,自此之後,人類便喜歡上了被烤熟的動物。
  • 古人鑽木取火用什麼木頭?竟然一年四季用的木頭還不一樣
    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傳說的主人公是燧人氏,據說最初的靈感來自於鳥啄燧木出現火花,於是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
  • 小桂子回到三萬年前,傳授原始人「鑽木取火」,人類的文明就進步了?
    小桂子回到三萬年前,傳授原始人「鑽木取火」,人類的文明就進步了? 小桂子回到三萬年前,傳授原始人「鑽木取火
  • 人類是在何時學會使用火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有一個辦法,就是找到證據,或者說找到更久遠的人類使用火的證據,這種證據包括古人用火燒烤食物留下的灰燼、燒骨等。找到了也不是萬事大吉,還要比對到底是哪一個遺址中用火的遺蹟更久遠且更具有說服力。
  • 古人鑽木取火到現代確難如登天,為什麼?
    在中國神話故事中燧人氏鑽木取火,教化人類食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原來把肉燒熟了這麼好吃。遠古人靠鑽木來取火,據傳說是在用石頭投擊獵物的時候,石頭擊打在了石頭上,冒出火星,因此遠古人就想到了碰撞可以產生火,最後發展到鑽木取火。
  • 鑽木取火的故事
    1993年重陽節,世界華僑華人龍舟賽,在陝西省黃陵縣橋山之巔,軒轅黃帝陵前,舉行了5000餘人參加的鑽木取火儀式。事後,很多地方青少年來信來訪說,他們仿照這一辦法,用木柴怎麼也鑽不出火來,奧妙究竟在那裡呢?
  • 燧人氏鑽木取火(神話)
    相傳,遠古時期的人類並不懂得使用火,直到後來有天然大火出現,他們獲取了火種,這才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生活。但是保存火種並不是容易的事,一旦失去火種,人們只能又過著受寒受凍、食用生肉的生活,等待下一次天的出現。但隨著「鑽木取火」的人工取火方法的出現,這種狀況得到了改人類文明也從此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被後人尊為「火祖」,受到人們的世代景仰。
  • 人類學會鑽木取火前後,出現四種氏族,排到最後的才是神農氏
    在遠古人類學會了鑽木取火前後,出現了四種氏族,也是因為鑽木取火這項技能的出現,遠古人類開始有了生存的屏障。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鑽木取火一、有巢氏在鑽木取火這項技術被發明之前,遠古人類一般都是生活才巢穴之中的,但經常會遭到蟲獸的襲擊。
  • 從漢簡中探尋戍邊吏卒的鑽木取火方法
    在居延邊塞和敦煌馬圈灣漢代長城烽隧遺址裡出土有數十件鑽木取火用具。此外,在漢簡的守御器簿裡還記載有鑽木取火所用的工具如「出火遂」,引火材料「茹」等。出土文物和漢簡記載印證了在漢代的河西邊塞地區,鑽木取火是人們較為普遍採用的取火方式之一。「鑽燧取火」火的利用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 鑽木取火的發明者竟然是他?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華夏文明的開創者,同時也是鑽木取火的發明者~~~燧人氏。三皇五帝人物成就上古時期,燧明國有種特殊木材,其高千尺,枝葉繁茂,直插雲霄,名燧木,燧人氏與其族人在此繁衍生息,忽然有一日,燧人氏偶然間看到一隻鳥在燧木上啄蟲時,燧木起火星,他因此頓悟,遂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結果燧木枝盡然真的燃燒起來,所以發明鑽木取火
  • 1994年那一夜,人類差點面臨「彗星撞擊」事件,到底發生了什麼?
    放在人類和宇宙這個層面來講,這句話一樣適用。也正是因為人類對宇宙認識尚淺,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宇宙探索的行列中。然而,人類探索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1994年,曾經還有一顆彗星衝向地球,如果沒有木星的幫助,或許人類在那一夜就會滅絕了。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發生了什麼?說到這件事,必須從1993年的3月24日說起。當天,一位天文愛好者觀測星空,發現了一顆偏離原先軌道,進入太陽系內的彗星。經過對他的未來軌跡推算,這顆彗星會在1994年7月撞向地球。
  • 野外生存,還是鑽木取火來的方便!先收藏起來,出去玩超有用
    相信大家都會實用打火機、火柴、凸透鏡點火吧,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電池生火,可以看下視頻就知道了:相信大家都用過打火機,火柴,或者凸透鏡點火吧,在這裡小編就不多說了,今天小編要教大家如何鑽木取火!接下來就是鑽木取火!
  • 鑽木取火太難了!還好我是現代人……
    ◎實驗結果:原來聽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鑽木取火」不只是個力氣活。【原理】鑽木取火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很難「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鑽木取火需要找到合適的木材做鑽板,比如乾燥的白楊、柳樹等都可以,因為這種木材的質地較軟。鑽頭需要選擇硬質木材。網路上也有很多鑽木取火成功的視頻。」戈子川說,「但這個實驗真的很不好做,一般人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