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再讀傷寒論,太陽如何主表,太陽陽氣從何而來發出後,很多人留言,說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沒有關係,六經辯證不是依據經絡。那麼是不是這樣呢?
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有沒有關係?
根據中醫的理論,經絡在人體是客觀存在的。針灸就是按經取穴的,那個經的問題就針刺那個經的穴位。劉渡舟教授講授傷寒論時講過一個他自己的案例,劉教授以前在漢沽農場搞教育革命,每天到貧下中農家去給人看病,一個姓陳的孩子,十四歲,高燒。劉教授去的時候沒有帶藥,就仿照《傷寒》的方法,刺了孩子的風池、風府,還有大椎、曲池,扎完以後,孩子腦門就出汗了,燒就退了。
如果你否認經絡穴位的存在,就沒必要往下看了,說明你根本不想了解認識中醫文化。怎麼能說太陽主表和經絡沒有關係?張仲景有些條辨完全是在太陽經上面,張仲景說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期門,都是有道理的,是要講臟腑經絡的。太陽經是陽經之長,少陽和陽明都不如它。因為太陽之經行於陽道。我們的身體前為陰,後為陽。太陽經就是行於背後。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它不僅行於後背,而且還是最長的一條經,穴道也最多。另外,太陽經和督脈並行,督脈為陽經之總督。因此,只有太陽經能勝任通行陽氣、主表的作用。同時,膀胱又是水之府,水能化氣,氣能行水,因此它才能夠主表。
六經辯證依據經絡學說對不對?
大家要注意,太陽經不是就這一條線的問題?有些人對於《傷寒論》中的六經依據的是經絡學說持反對意見,他們會說:「哪有這個道理?太陽經的病就那麼一條線有病啦?」其實,那一條線是它的主幹,大者為經,小者為絡,絡中還有孫絡,網維於周身!因此,在看待太陽時,可以分為三部分:體之太陽、經之太陽、腑之太陽。
體之太陽就是主表的太陽,表面的都是太陽;經之太陽就是說它的經脈,頭項強痛就是它的經脈不利;腑之太陽就是膀胱氣化功能的問題。體之太陽、經之太陽、腑之太陽,概括起來就叫太陽。從各個注家的解釋來看,有的時候從腑之太陽提,有的時候從經之太陽提,實際上是整體的東西。《醫宗金鑑》為了使《傷寒論》容易懂一些,提出了體之太陽、經之太陽、腑之太陽的概念。正因為有腑之太陽,所以經邪可以傳到腑,因為經腑相連,像樹根和樹枝,是一個整體。
雜學博記,學以歸真
博學廣記,溯本清源,返璞歸真,專注健康、科技、職場、手工等領域。本文由雜家歸真原創,轉載請註明。歡迎指正交流,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