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傷寒論,什麼是傳經,為什麼會傳經,如何判別

2021-01-09 雜家歸真

什麼是傳經

傷寒論開創了六經辯證,六經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三陰三陽經的簡稱。當邪氣從一個經傳入到另一個經,就叫傳經。比如太陽感邪,正邪在表進行鬥爭,如果幾天後頭痛、惡寒、發熱的證候沒有了,而是出現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往來寒熱的少陽證,或者大便燥結的陽明實證,這就是傳經了。但需要注意,無論病證是從表入裡,由陽入陰,還是由裡出表,由陰轉陽,都稱為傳經,區別是前者是邪氣盛,病由外入裡,後者是邪氣衰退。

什麼情況會傳經

1、正氣的盛衰

邪氣的傳變要取決於一個條件,就是正邪鬥爭雙方的力量對比。其中,關鍵又在於正氣。如果正氣抗邪有力,邪氣就不傳經。若正氣虛衰,邪氣就容易內傳。如果已經內傳,但正氣恢復了,具備驅邪外出的力量,就可以由陰轉陽,由裡出表。

2、邪氣的盛衰

如果所感的邪氣很重,邪氣勢大,就多會內傳。如果邪氣很輕,或者邪氣勢已衰,則一般不會內傳

3、方法不當

沒有使用正確的處理方法,比如本應發汗的,用的下法,結果導致外邪內陷。

4、人體的體質

體質虛弱的人,氣血不足,正氣無力抗邪,邪氣就容易傳經,並且多會傳三陰經。身體強壯的人,正氣充沛,則不易傳經,即使傳經,也多是三陽經。素有隱疾的人,傳經多與隱疾所在的臟腑有關。

從《傷寒論》的治法用藥仔細體會,就是既要祛邪,也要存正。祛邪本身也是為了存正,但千萬不要祛邪而傷正。比如用麻黃湯發汗的同時就講禁忌證,在什麼條件之下可以發汗,在什麼條件之下不可以發汗,為什麼不可以發汗,應該發什麼樣的汗,汗出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祛邪存正。

如何在辨析傳經

傷寒論中張仲景告訴我們,傳經與不傳經關鍵要看脈和證的靜與不靜,需要根據脈與證有沒有發生新的變化來判斷,並不能以病程日數的多少來推斷 。傷寒論原文是這麼說的:「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這是太陽篇裡的內容,意思是在太陽表證的階段,如果脈還是浮脈,證也還是惡寒發熱、頭項強痛,就是不傳,邪氣仍在太陽的範圍;如果脈見數急了,證也見到發煩、噁心,就是要傳經了,邪氣要從太陽經往陽明或少陽這兩經傳了。

因此,傳經要講辨證,要從脈上來看,從證候來看。

雜學博記,學以歸真

博學廣記,溯本清源,返璞歸真,專注健康、科技、職場、手工等領域。本文由雜家歸真原創,轉載請註明。歡迎指正交流,喜歡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再讀傷寒論,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學習劉渡舟教授的傷寒論講解,分享出來給喜歡中醫的人。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這一條,上來就說「太陽病」,說明是表證,就會有頭項強痛。這裡是以頭痛症狀作為例子。
  • 傷寒論中的太陽病是什麼?
    《傷寒論》這本書絕對是學中醫繞不開的,哪怕不是學習中醫的人談到中醫必定知道的兩本書就是《傷寒論》和《本草綱目》,可見這本書影響力之大,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傷寒論》中如何鑑別六經經腑病證中的太陽證。
  • 再讀傷寒論,太陽主表和太陽經的關係?六經辯證依據經絡對不對?
    上一篇文章再讀傷寒論,太陽如何主表,太陽陽氣從何而來發出後,很多人留言,說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沒有關係,六經辯證不是依據經絡。那麼是不是這樣呢?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有沒有關係?劉渡舟教授講授傷寒論時講過一個他自己的案例,劉教授以前在漢沽農場搞教育革命,每天到貧下中農家去給人看病,一個姓陳的孩子,十四歲,高燒。劉教授去的時候沒有帶藥,就仿照《傷寒》的方法,刺了孩子的風池、風府,還有大椎、曲池,扎完以後,孩子腦門就出汗了,燒就退了。如果你否認經絡穴位的存在,就沒必要往下看了,說明你根本不想了解認識中醫文化。
  • 《傷寒論》中1兩到底等於3克、8克,還是15克?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的藥物劑量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看法,至今仍是懸而未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的藥物劑量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看法,至今仍是懸而未決。現就近年對這個問題的幾種不同看法進行討論,並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1—根據臨床常用量估計  1979年出版的湖北中醫學院主編的《傷寒論選讀》具體地把 《傷寒論》中漢代的1兩折合為3克,1升折合為60—80毫升或18—30克。
  • 再讀傷寒論,太陽之為病,什麼是太陽
    所以,首先就應當先向大家交代一下什麼叫太陽。後面在介紹什麼叫太陽病,什麼是太陽的脈證,脈證的特點反映了什麼。太陽,就是太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腑是相連的,太陽之腑居於下焦,但是它的氣是通過太陽之經外行於體表,溫暖肌膚,抗禦外邪,保護體表。因為有這樣的生理功能,因此就把它叫做衛氣。不要把衛氣和太陽之氣分開。
  • 《傷寒論》中的一方,具有「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的功效
    當歸四逆湯具有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的功效,此方劑出自《傷寒論》,其條文說:「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手足厥逆,也就是手足寒涼。究其原因是因為陰寒阻礙陽氣,血脈的流通,溫陽功能閉阻,不達四末,陰陽不相順接,從而導致手足厥冷,表現為四肢麻木,疼痛,青紫,冰冷等。
  • 腦力錦標賽首次進中國 「記憶之父」為家長傳經
    這位68歲的老人一生致力於腦力研究,30多年前發明了被人稱為 「大腦瑞士軍刀」的「思維導圖」,出版了思維導圖的專著92部,年版稅收益近1億英鎊,他卻沒安享晚年,為推廣腦力運動全球奔波——「億萬富翁不是我的追求,我想讓世上所有人知道該如何使用自己的大腦;工作並不是為錢,最高興的是從孩子們身上發現記憶力的光芒,如果退休了就看不到這些光芒了。」
  • 2020年自考《傷寒論》真題練習題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教育...
    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傷寒論》真題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全國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傷寒論試題
    全國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傷寒論試題課程代碼:02980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傷寒論六經原始本義,系統坐標模式及人體對應模式
    人體外部系統坐標模式中醫理論構建首先立足於天人合一原則,六經含義首先是外界物質能量運動規律的定位,這是六經最原始含義,簡介如下:傷寒六經的定名首見於《陰陽離合論篇》:「黃帝問曰:餘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 如何查詢自己的本命日、生辰日、本命星君、元辰星君?
    玉局傳經,有削死延生之法。《北鬥經》,又稱《北鬥本命經訣》,和早課選錄的《禳災經》是道教常用的兩部祈禳經典。道教認為,人的性命五體悉屬本命星官之所主掌。本命神將,本宿星官,常垂蔭佑,主持人命,使保天年。本命真官,每歲六度,降在人間,降日為本命限期。本命真官降駕,眾真悉來擁護。
  • 唐僧是金蟬子轉世,那金蟬子究竟是什麼?老鼠精一眼看破真相
    這個名頭可夠大的,但是有個疑問是,唐僧為什麼被稱為「金蟬子」?他的本尊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又憑什麼能夠成為如來的二弟子?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往下看。首先肯定的是,能夠成為如來的二弟子,金蟬子要具備兩個硬條件。第一,跟隨如來的時間比較早。第二,自身修為過硬。第二個條件可以默認為第一個條件的附加條件,跟隨如來早的弟子,修為那肯定比較高深了。
  • 素數判別和整數分解存在多項式算法
    而素數判別和整數分解就相當於如何最優化判別不能摺疊和花樣摺疊問題,而不是定能摺疊和單樣摺疊問題。突變的世界比均變的世界更有意思。近來,由於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人們對許多數學分支的理論體系重新用計算的觀點來討論。從計算的觀點來討論數論問題形成了當前很活躍的分支計算數論。而素數判別和大數分解成為這一分支的重要組成部分。
  • 冷水冷凍機如何判別的製冷效果好壞
    冷水冷凍機如何判別的製冷效果好壞 ,「k1udj」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防爆電氣設備、試驗設備等生產和銷售,冷水冷凍機,運行穩定可靠,自動化程度高,如有需要
  • 在數控車床中,如何判別圓弧指令G02G03,分享個人經驗
    我在一所專科院校從事數控專業教學已有十多年了,經常有學生問我G02G03如何判別這個問題,依據個人從教經驗,知道學生存在疑惑的地方,通常我會拿出一張圖紙反問學生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這個零件採用的是G02還是G03?
  • AI的博弈論,一份插圖教程
    博弈論中的納什均衡博弈類型人工智慧中的博弈論1.什麼是博弈論?什麼是博弈論?我相信你在某個時候曾經遇到過這個概念,但從來沒有真正深入研究過它。相信我,在人工智慧領域,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我們先來給博弈論下一個正式的定義。
  • 如何判別駐極體話筒的極性
    如何判別駐極體話筒的極性駐極體話筒體積小所以,在使用駐極體話筒之前首先要對其進行極性的判別。由圖中所示的基本結構可知,在場效應管的柵極與源極之間接有一隻二極體,因而可利用二極體的正反向電阻特性來判別駐極體話筒的漏極D和源極S。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
    本期我將帶大家探討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進化論真的可信嗎?便對前四期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其次,在自然界中也會有亞種不斷產生,我們看到了物種是可變的,並非「特創論」中所說的「一經創造就不再改變」。特創論中「各種各樣的生物一經被上帝創造出來,就不會再有變化,它們是天生完美的」,這種說法已然動搖,種種證據和跡象表明,所有生物都不完美,且會發生變化。特創論解釋不了不同生物之間在遺傳上存在親緣關係的原因,也解釋不了生物界普遍保留了無用的痕跡器官的現象,更解釋不了人類柔軟的腹部為什麼會是暴露的。在以上的種種跡象和事實面前,人們不得不相信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