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據北京消防通報,2018年12月26日9時34分,北京交通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學生在學校東校區2號樓環境工程實驗室,進行垃圾滲濾液汙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實驗現場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消防總隊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
為了你我的生命健康
我們必須提高防護措施
加強安全預警
一.實驗室各類常見危險物品·
通常實驗室中有危險的物質分為以下幾種:
強氧化性物質,如氯酸鹽、高氯酸鹽、硝酸鹽、高錳酸鹽、無機過氧化物和有機過氧化物等;
強酸性物質,如、濃硝酸、濃鹽酸、濃硫酸、氯磺酸和鉻酐等;
自燃物質,如有機金屬化合物、還原性金屬催化劑、磷等;
禁水性物質,如金屬鈉、鉀、碳化鈣、磷化鈣、生石灰、氨基鈉和氫化鋰鋁等;
特別易燃物質,如乙醚、二硫化碳、乙醛、戊烷、異戊烷、氧化丙烯、二乙烯醚、羰基鎳和烷基鋁、叔丁基鋰等;
一般易燃性物質,如石油產品和動植物油類物質等;
可燃性氣體,包括由C、H元素組成的可燃性氣體、由C、H、O元素組成的可燃性氣體、由C、H、N元素組成的可燃性氣體、由C、H、X(滷素)元素組成的可燃性氣體和由C、H、S元素組成的可燃性氣體等;
爆炸品,如黑色火藥、無煙火藥、推進火藥(以高氯酸鹽及氧化鉛等為主要藥劑)、雷汞、疊氮化鈉、硝銨炸藥、氯酸鉀炸藥、高氯酸銨炸藥、硝化甘油、乙二醇二硝酸酯、黃色炸藥、液態氧炸藥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類炸藥等;
毒氣,如氟氣、光氣、臭氧、砷化氫、磷化氫、氯氣、肼、丙烯醛、溴氣、氟化氫、二氧化硫、氯化氫、甲醛、氰化氫、硫化氫、二硫化碳、一氧化碳、氨、環氧乙烷、溴甲烷、二氧化氮、氯丁二烯、一氯甲烷;
特別注意:上述提及的很多毒氣中毒時,通常會發生窒息性症狀。毒性大的毒氣還會腐蝕皮膚和黏膜。一旦吸入濃度大的毒氣,瞬間即失去知覺,因而往往不能跑離現場。但是濃度低的毒氣,也要特別注意。所有有毒氣體,即使很微量的洩漏也是不允許的,因此要經常用氣體檢驗器檢測空氣中毒氣的濃度。
如果生物化學試驗中需要處理毒氣,請務必在實驗前準備好或戴上過濾口罩。但是一旦發生毒氣洩漏,應該沉著冷靜地確定風向,然後根據毒氣洩漏源位置,向上風向或沿側風向轉移撤離,也就是逆風逃生;另外,根據洩漏物質的相對密度,選擇沿高處或低洼處逃生,但切忌在低洼處滯留。同時也要注意不使用明火。
二 規範各步實驗操作
實驗前仔細閱讀各項操作步驟,做好預習,理解實驗,一定要在明確實驗目的,弄清實驗原理,熟悉了解實驗儀器及實驗各步操作的基礎上再進行相關的操作,避免因不明確實驗原理或操作失誤帶來的安全隱患和危險。
實驗後經常遇到以下問題:
1、 廢液的處理
關於一些廢液的處理有以下幾個原則:對高濃度廢酸、廢鹼液要經中和至中性時排放;對於含少量被測物和其他試劑的高濃度有機溶劑應回收再用。用於回收的高濃度廢液應集中儲存,以便回收;低濃度的經處理後排放,應根據廢液性質確定儲存容器和儲存條件,不同廢液一般不允許混合。
2、有毒試劑的配置
使用有毒有害試劑時,一定要在通風的場所中操作,一般在通風櫥中操作,操作時通風櫥的玻璃門一定要拉到面部以下才能打開有毒有害試劑的瓶口。使用完有毒有害試劑後,實驗用具要及時清洗,桌面應用乾淨的布擦淨,操作人員也要清洗手部。
3、病毒的處理
操作病毒時請穿實驗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儘量不要裸露雙手及手臂的皮膚。 如果超淨臺有病毒汙染,請立即用 70%乙醇加 1%的SDS溶液擦拭乾淨。接觸過病毒的物品請用84消毒液浸泡後統一處理。病毒相關的廢棄物需要特殊收集,統一經高溫滅菌後處理。實驗完畢後請用香皂清洗雙手。
三 防火防爆
防火安全
■ 實驗室必須存放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且放置在便於取用的醒目位置,指定專人管理,全體人員要愛護消防器材,熟知其位置和使用方法,並且按照要求定期檢查、更新。
■ 實驗室內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氫氣、乙醚和氧氣等)必須與火源、電源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得隨意堆放、使用和儲存。
■ 操作、傾倒易燃液體時,應遠離火源。加熱易燃液體必須在水浴上或密封電熱板上進行,嚴禁使用火焰或火爐直接加熱。
■ 使用酒精燈時,酒精切勿裝滿,應不超過其容量的三分之二。燈內酒精不足四分之一容量時,應滅火後添加酒精。燃著的酒精燈應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以防引起燈內酒精起燃。
■ 易燃液體的廢液,應設置專門容器收集,以免引起爆炸事故。
■ 可燃性氣體(例如氫氣)鋼瓶與助燃氣體(例如氧氣)鋼瓶不得混合放置,各種鋼瓶不得靠近熱源、明火,禁止碰撞與敲擊。
■ 實驗室未經批准、備案,不得使用大功率用電設備,以免超出用電負荷。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